收藏 分销(赏)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国际借鉴经济管理学院.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55466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国际借鉴经济管理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国际借鉴经济管理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国际借鉴经济管理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国际借鉴经济管理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国际借鉴经济管理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学号 xxx xxxx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2013届)题 目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国际借鉴 学 生 徐子忠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国 贸091 校内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二一三年五月xx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已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xx

2、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xx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国际借鉴摘要:中国经济这驾疾驰30多年的马车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结构长期不合理,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城镇化、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资源消

3、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等,使得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而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其实质。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产业转型升级,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产业的现状,点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其次,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他们转型升级的进行比较分析后,结合我国的现状,做出冷静、合理、科学的判断,得出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以打造出“中国经济升级版”。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国际经验与教训 国际借鉴Chines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4、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bstract:Chinas economy the more than 30 years of carriage driving fast although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structure of long-term unreasonable contradiction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is weak, industrial big but not strong, service industry

5、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part of industry overcapacity; Urbaniz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Resource consumption on the high side, the environment pressure, etc.Mak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is urgently needed, and in the ec

6、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its essence. So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hines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ctuality of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poin

7、ts out the necessity to carr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econd, is the so-called mountain, can offend jad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dustry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and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8、to their mod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nalysis, combined with our countrys present situation, make calm,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judg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y, to create upgrade Chinese economy.Key word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rans

9、formation, upgrading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lessons of International Reference目录摘要I目录III一、引言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1二、 文献综述1(一) 国内研究现状1(二) 国外研究现状2三、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性2 (一)我国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2(二)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美各国纷纷提出制造业回归3(三)中国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优势越来越低3四、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3(一)美国市场机制下自发性的产业转型升级4(二)韩国国家主导下的产业转型升级5(三)日本市场机制作用和

10、政府强力干预下的产业转型升级6(四)德国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转型升级8五、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比较与借鉴9(一)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比较91.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共性分析92.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个性分析10(二) 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借鉴111.加强政府的决策和引导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112.加强宏观调控与运用市场机制并举113. 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和产业政策立法124.对传统落后产业加强指导12六、结论12参 考 文 献13致 谢14III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11、(GDP)年均实际增长9.6%,但是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也迫在眉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国必须认真,谨慎,科学的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美国加快去杠杆化进程,欧洲财政危机日趋严重,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必然急需有新的方向。(一)研究背景 现如今有诸多的不科学的,制约我国经济继续腾飞的因素。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在我国的整个经济中虽说作用巨大,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但是对GDP的贡献率却很低,大约在5%左右,而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比重过大,尤其是工业,其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5%左右,而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可见我国三大部门发展是失衡的,其中工业部门是中国的专

12、业化部门,其相对经济地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同时这样的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也使得我国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以前我国作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扮演者追赶者的地位,所以上述“粗放”式的产业结构尚可与我国地位相匹配。然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使得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10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据欧盟,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国所需求和供给的产品几乎包括了整个国际贸易产品的名目,而我国的产品的供求也在影响着全球相对应产品的价格。从而使得我国的竞争对手由发展中国家扩展到发达国家,在低端制造业我们要与后起发展中国家竞争,在技术复杂的产品

13、和服务领域与先进的发达经济体竞争。所以我国已然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以纯粹的追赶者角色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现在在全球经济中我国的地位是半追赶者和半领先者。(二)研究意义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种种不科学的现状,以及欧美等西方国家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以及如何去实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面临重新洗牌之际华丽转身,实现“中国经济梦”。二、 文献综述(一) 国内研究现状 周慧乔在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三期发表了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加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这里面主要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兼具现实

14、紧迫性和长远战略,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引进高新技术、引进急需资源、人才和产业的良机。我们要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着力转型升级,调整结构,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从而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潘国尧,王晓燕,李发鑫,徐小霞,潘万明,潘国尧,王晓燕 在运输经理世界2011年第9期发表了国际物流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试验田厚积薄发 水到渠成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际物流岛建设十大看点在里面他们主要是在今年7月份,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同意加快舟山群岛开发开放,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岛,建设我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通过这里面的利弊得到中国“产业

15、转型升级”的思考。 姚明艳(2004)认为,产业转型及产业结构重构,其本质上并不是产业部门比例的简单变化,而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迭为特征的结构上的飞跃式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高效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方面。(二)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60 年代,国外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研究主要以单一城市或一定范围内的若干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涉及人口等社会问题、城市建筑及规划问题等。研究代表人物有鲁卡斯(R.A.Lucas)、鲁宾逊(I.M.Robinson)、赛门斯(L.B.Siemens)、布来德伯里(J.H.Bradury)和霍顿(D.S.Houghton)。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

16、shall)在70 年代提出资源城市生产过程中的“负的外部性”问题,认为资源消耗会产生生产过程中的外部成本,即环境成本。很多学者把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从注重个体研究扩展到对有代表性群体的研究,并提出了资本积累与国际化理论、依附理论等代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型城市的兴起、衰退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特点。研究代表人物有布莱德伯里1(J.H.Bradbury)、欧费奇力格(C.Ofairheallaigh)。 20 世纪80 年代后,国外学术界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转为城市生命周期理论、经济结构理论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经济一体化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等。研究代表人物是布莱德伯里(J.H.Bradb

17、ury)、海特(R.Hayter)和巴恩斯(T.J.Barnes)等。三、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性(一)我国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在现价段我国三大产业之中,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最高,但是因为在2003年2007年的这轮经济增长中,中国重点投资的是重工业中上游领域。而2009年推出的立足于刺激生产(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包括 :汽车、纺织、装备制造、钢铁、石油、电子信息、有色金属、造船、轻工、房地产。这样的继续扩大投资进一步累积了矛盾。例如2008年的钢铁产量6亿吨,当年的钢铁需求则几乎没有增长,但是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投资完成了3240.2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3.8%,一下

18、子新增炼铁、炼钢、热轧材产能5000万吨,产能过剩成了2009年钢铁产业的关键词。而在2010年我国的钢铁产能达到了7.5亿吨,而实际的需求仅为5.97亿吨1。目前2450多家上市公司存货合计高达4.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97%,环比增加3.6%。由于同期全部上市公司净资产为14.53万亿元,剔除银行为9.73万亿元,考虑到银行极少存货,因此,4.73万亿存货值就相当于上市公司净资产的48.6%2。(二)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美各国纷纷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以往靠发展虚拟经济、金融业和服务业,但在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最近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政策支持、资本回流等,这

19、对中国制造业形成了竞争压力,中国若不尽快进行产业升级,很可能很快就会在与世界他国的竞争中落于下风。(三)中国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优势越来越低 以劳动力、土地等为主要内容构成的廉价要素资源不仅让中国制造业在过去30多年得到了稳定而持续的低成本供应,而且获取了巨大红利。但是,过去的经验表明,无论是哪一个国家要素资源的供给不可能总是处于无限状态,资源的稀缺性是其特有的属性,这一属性必然会引起的价格上升,最终有可能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与约束。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以及土地资源供给弹性缩小,从而使得要素价格被重估,是近几年中国要素市场表现出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08201

20、1年,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上涨33%,而渣打银行日前对超过200个制造商的调查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工资又上升了11%。不仅如此,在2010和2011这过去两年中国的原材料购进价格累计上涨19.6%,企业明显感到成本剧增的压力。制造企业的利润正在不断的被收窄。利润的急剧萎缩构成了对生产企业经营热情的重大挫伤,并倒逼企业“逃离”制造业。行业之间比较收益的强烈落差也对制造企业生产动能产生了极大贬损和冲抵。据2012年中国500强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1年间,500强中制造业的营收总额占500强总和的40%以上,而利润总额却只有25%左右;过去10年中房地产行业产生20%以上的

21、利润率,但制造行业的总体利润率却只有3.2%3。利润的差距在行业间显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必然引诱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去“不务正业”,所以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急。四、发达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发生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经过了几个不同阶段的演变,其演变的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首先,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不断降低,而第二产业的占比加速上升并成为整体经济的主体随后趋于稳定,而第三产业则经历了上升、停滞、再上升的反复发展,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具体来看, 劳动密集型工业曾是主导产业,这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初期,比如运输、轻纺工业和农业在各国占有较大

22、比重。之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英、法、美、德等发达国家先后进行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产业结构的重心逐步向原材料产业(包括冶金、煤炭、水泥及各种矿产品)、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倾斜,从而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样不断的向工业化前进。到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完成了能源革命,主要以石油、电力为中心,这样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逐步走向后工业化社会。到了1869 年 1909年,此时,发达国家产业部门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进一步增多,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如电子与信息产业的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产业愈加的繁荣。形成这样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这些国家再生产各环节相对来说更加合理适

23、应,这样使得资源等各个生产要素的利用更加的有效率,从而为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提供了保证。(一)美国市场机制下自发性的产业转型升级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自由企业制度和竞争机制是其基础。自1812年美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79年时,美国的第二产业(包括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 已超过农业,在各部门产品增值所占比例中居第一位;到20世纪20年代,则是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略为领先了。在二战之后,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还是和上述趋势一样,在初期,农林渔行业由7.2%下降到1983年的2.3%;采掘与建筑业则由7.0%下降到4.2%;制造业虽然有一定增长,但其总趋势是不

24、断下降的,如其生产总值占GNP 的比重从50 年代的2830% ,下降到80年代的20%;运输、通讯、商业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只有小幅度的摆动,变化不大,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却不断增加,且上升幅度较为明显。其间,在第一产业(农业和采掘业等)和第二产业(制造业等)都在不断萎缩的同时,以高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范围广阔的服务性行业迅猛发展,1950年,第三产业产值占GNP 的53% ,1960年达57% ,上世纪80年代则接近70%。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尤其是以汽车、家电为代表,凭借其规模大,效率高的生产体系赢得了对美国的优势,并且大肆抢占美国的市场。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

25、面,在80年代美国及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转变升级。首先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淘汰过去落后的产业;其次,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极大的提高了传统产业的劳动效率。经过这次的调整,80年代以来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以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由80年代初的33%到21世纪初的70%左右,而第二产业相应下降了9%。这些变化可以说顺应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美国经济发展空间无限的增大。这同时也是美国经济在90年代“新经济”得以成功的关键

26、之所在4。然而美国的市场机制下的自发性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有一定弊端,美国超过3/4的劳动力分布在第三产业之中,这一弊端在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显现出来5。 表1 19932001年美国劳动力就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 单位:%时间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第一产业2.62.62.72.72.62.42.52.62.3第二产业23.122.922.922.322.121.220.118.918.5第三产业74.474.574.475.175.376.477.578.479.2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劳动部网上公布信息整理 http:/www.dol.g

27、ov/在美国,产业的升级、调整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的作用只是完善市场机制这一自我调节功能,并为调整过程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最后达到改善产业结构的目的。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企业进出市场的自由度、产业结构对价格反应的灵敏度等条件会对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产生一定的限制,很多产业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业,因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往往很难受价格变动的调节,加之它们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而自身又比较薄弱,因此,美国政府在克服经济中心的薄弱环节、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也对一些重点产业、基础产业或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和直接管理,例如对农业实行的一贯性的补贴扶持;投资巨款修建全国性的高速公

28、路网、机场和航线;加强同企业和民间组织的合作与协调,占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等。(二)韩国国家主导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战后至今,韩国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历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由于战争对韩国经济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使得韩国直到60年代初仍然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被世界看作没有希望的国家,而且朝鲜半岛的资源大多分布在北韩,在面对缺少资源以及资本技术方面的缺失的困境,韩国实施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保护和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是这段时间产业政策的着重点,从而来满足国家内部的消费需求,来稳定社会和经济,这一政策对当时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进口替

29、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在前面的阶段韩国过度重视进口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韩国的国际收支的逆差不断增大,使得韩国的经济对进口的依赖性太强。为了改善韩国这种不平衡的局面,促进韩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韩国的产业政策导向开始从“进口替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在1962年到1966年的四年之间,韩国积极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优先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韩国也实行有利于出口的金融机制。1967的4月,韩国加入了关贸总协定(GATT)初期,在这样的契机下韩国政府充分发挥国内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使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出口的主要力量,为韩国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创造了条

30、件。 (3)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在1971年到1979年,韩国的经济保持着11%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同期的所有经济体中其经济增长率是最高的。期间,韩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1973年,韩国开始实行“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其向造船、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也成为了韩国经济增长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动力。国家给予了各种奖励措施,主要的政策有:一是由建立国家投资基金,以优惠利率提供大型投资所需的资金:二是为这些“新生产业”提供保护措施,直到它们在国际上拥有竞争能力为止;三是允许某些工业进行垄断性生产以克服小规模的国内市场问题。 (4)“产业结构高技术化”战略。90年代,亚

31、洲爆发了金融危机,韩国的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模式走向了衰败。韩国政府也产业政策进行了反省,在“金融、企业、劳动力市场、公共部门”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并顺应了世界信息化浪潮,确立了产业结构高技术化的发展方向,重点抓住以大集团企业为中心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与此同时,还着重抓了中小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在资金、税收、用地、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在产学研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并积极推进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韩国产业的技术含量,使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提升。第一、二、三产业在GNP中所占的比重6。 表2 韩国1991,2001年三大产业在GNP中所占比重 单

32、位:% 产业时间 GN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91 100 846.145.9 2001 100 434.761.3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局韩国国内经济数据整理(5)21世纪,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和竞争时期。韩国产业又面临一个新的转型要求。实现新的产业换代和升级。为此。韩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振兴计划,对21世纪初产业结构做了以下调整:第一,对韩国仍具有优势的产业(如纺织、水泥、石化、钢铁、家电、汽车、造船等),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品精深加工和多样化,提高国产化率和附加价值。第二,对韩国尚处于引进或吸收改良阶段的产业(如精密化学、精密机械、计算机、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重点扶持。使之成为21世

33、纪初最大的出口产业。第三,将韩国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型产业(如信息通讯业、环境保护产业和生物工程等)做为积极发展的未来产业。韩国将在有选择、有步骤地开发其若干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和消化尖端技术,从而为最终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奠定基础7。 (三)日本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强力干预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日本能够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国际经济状况不断调整并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战后初期至二十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重振经济是日本的主要政策目标,主要解决国内供应不足等问题。产业合理化、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扶持与振兴政策是其主要的产业政策,而政府的直接控制在这些政策的最大的

34、特点。对“倾斜”的理解,即是在战后资金、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恢复煤炭、钢铁、化肥、电力等工业部门是政策的重点。从而使市场机制的缺陷得以弥补和纠正,促进产业按最优结构发展。在50年代后期,日本产业政策对象从原材料工业转向了加工工业,而政策重点也从“瓶颈”产业转向“支柱”产业和“出口先导”产业。在税收方面,给企业提供大型设备折旧补贴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但是,日本政府所给予的财政、金融方面的优惠扶持,并不是主导产业本身,而主要是面对社会基础设施产业。如果某一产业面临困境,政府并不直接出手救助,也不为它的短期利润寻求解决措施,而是通过预测、分析和总结经验,为它们的健康发展不断提供咨询意见。通过以上一系

35、列的经济复兴时期的产业政策实施,日本较为顺利地实现了经济恢复、结构调整和经济振兴起步8。 表3 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体系政策类型政策对象 产业基础政策 产业用地, 社会资本, 通信设施, 产业技术, 劳动环境等环境保护政策产业过密, 环境破坏等产业发展政策一般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包括对外产业政策)第一产业(农、林、水产等)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金融、商业、服务业)贸易结构个别产业政策 幼稚产业, 萧条产业等 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秩序政策)禁止垄断法其他政策结构, 行为, 绩效,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别化等 价格政策,强制政策等资料来源: 臧旭恒, 徐向艺, 杨蕙馨􀀁 产业经

36、济学(第三版) M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60年至1973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标准”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标准”确立主导产业,是这个这个时期日本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产业结构调查会”,是日本为了将产业结构中华工业化而成立的专门研究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专门研究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长期方向而成立的,在1963年发表了关于产业结构的长期展望,发展重化学工业、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成为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同时政府为抑制企业间的过度竞争,鼓励企业合并。较典型的是通产省支持1970 年Fuji和Yawata合并成日本钢铁,这个新的公司控制日本国内钢铁市场的三分之一。同时,

37、政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还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比如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年至1962年)、中期经济计划(1964年至1968年)等。至1960年,重化学工业在工矿业中的比重高达61% ,1969年更上升到73%。1970年,优先发展的产业全面超过计划,产业结构中重化学工业所占比重已居发达国家之首。其间,粗钢产量比计划增加近一倍,平均年递增15.47%;造船(吨位)年均递增18.89%;合成纤维年均递增24.14%。国民经济10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9% ,比计划超出2.7个百分点9。 1973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由于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38、迫使日本政府改变经济战略,改变能源及资源结构、调整结构性萧条产业、支持民间企业的研发活动是日本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方向,注重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飞机制造、原子能、防公害机械、信息等产业的发展,进入 80年代后,日本确定了“创造性知识密集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了“技术立国”的战略,将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向高技术化,以研究与开发为基础,促进所有产业领域的工艺技术更新换代,重点发展新能源、信息、电子、新材料、汽车等产业。1979年到1985年之间,日本 GNP增长了26.5% ,而原油进口却减少了30.6% ,这些数据都表明日本的产业结构走向了高度节能型10。 20世纪

39、80年代中期至今是日本经济萧条与缓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确立以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并纠正对内和对外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内是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内需主导型;对外扩大进口,缩小贸易顺差。采取的具体对策是: (1) 制造业加速海外转移。(2)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改变服务业低效率的局面。可以说,基于市场机制并在产业政策体系协调配合作用下带有主动选择的过程是日本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四)德国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转型升级德国之所以能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表现坚挺,原因之一就是其始终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像欧洲其他国家那样有严重的产业空心化,实体

40、经济(主要就是制造业)成为德国经济稳定的中坚力量。美国人到德国调查逢人便问:“全球化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德国人总是说;“全球化对我们不构成挑战”。中国、印度的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大量廉价劳工被带入国际劳动力市场,从而美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在美国大量的工人失业,美国的制造业也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由于欧洲国家超高的社会福利,德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于美国。但是,德国人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完全放弃掉自己的制造业,仍然把制造业作为自己的主体产业,德国政府的政策就是政府、企业与员工一起努力合作度过难关,不轻意减员,通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换取企业不减员,与工会讨价还价使其同意压低薪金,国家通

41、过削减失业补贴以鼓励就业,政府通过“短工计划”保障工作岗位,工人的总工时缩短以减少失业,政府负担工人部分减少的薪金。这样的措施从短期看貌似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但从长期看既降低了德国企业的成本支出,又保住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这样在经济萧条中德国保住了约50万个工作岗位。而且在2010年以前一直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德国在保住自己原有的制造业的同时也对其制造业进行了升级。(1)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德国为制造业技术创新创造了很好的制度框架,并通过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及技术标准来激励企业创新。在2011年,德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到GDP 的3%左右,其中90%的科研经费来源于企业。德国装备制造业每年用于研发的

42、费用高达近百亿欧元,占销售额的5%以上;全球约2/3的机械制造标准来自“德国标准化协会”。而让中小企业参与尖端技术领域研究,促进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对研发的高度重视,不仅使德国的专利申请数名列全球第三,而且让德国企业在众多领域保持技术优势。目前德国在汽车及其他机动车、复合材料、纳米技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仪器设备等领域技术创新方面,均处于“领跑者”地位。 (2)长期坚持在战略高度上发展制造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支撑着德国强大的制造业,这些中小企业在某个细分领域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例如,德国伍尔特公司,只生产螺丝、螺母等连接件产品,而他却有294个销售网点分布在全球的80

43、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应用研究与探讨覆盖范围极广。类似的企业在德国不下1200 家,这些企业往往占据了全球同类产品场份额的60-80%。德国政府坚持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导向,以及为此创造的良好制度环境,使得这些企业勇于创新。和“去工业化”国家不同,德国选择了一条“制造业兴国”的发展道路11。(3)着力将高品质和高标准作为塑造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德国制造”对精准和品质的追求是苛刻的, 这源自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个性。比如德国诺沃泰克公司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线性精度可达0.01% ,分辨率高于0.01mm,其内部的导电塑料电阻及多指贵金属电刷可保证1亿次以上的寿命。德国汽车的安全系数和耐用性,明显超过一些竞争对手

44、。凭借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德国已成功将“品质”打造成“德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德国企业普遍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为德国品牌带来了良好的口碑12。五、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比较与借鉴(一)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比较1.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共性分析(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对美、日、韩、德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在上文中,哪怕是市场经济体制最完善的美国,政府在一些利润薄弱的,重点产业、基础产业或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和直接管理。而日、韩、德三国的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在上文介绍的

45、国家中,有像美国这样的先发国家,也有像日、韩这样的后发国家,也许他们科技创新的方式不一样,比如美国他的基础创新能力十分之强大,有着完善的国家创新系统,为美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而像日、韩这样的后发国家,充分的利用自己后发优势,在高起点引进现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通过自己的消化和吸收,使引进的技术迅速产业化,建设自己的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再看德国则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制造业加大创新科研资金的投入,不断的提高自己制造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从而使得其制造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个性分析(1)市场机制自行调节下的美国模式 美国通过市场机制对其产业自行进行转型升级,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为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首先资源向预期利润较高的部门进行转移,使得资本利益最大化,美国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向第三产业转移,使得美国成为独霸世界的超级经济大国。其次也会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这是市场竞争机制在微观方面显示的优势。如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商品是按照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企业生产某商品的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劳动时间这样生就能获得较大利益,从而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从内部做起,切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