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德经PPT.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8696964 上传时间:2025-02-26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道德经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2/8,#,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2/8,#,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2/8,#,主讲人:,XX,壹,贰,叁,肆,伍,前言:,道德经间,简介,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家思想的特色,道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圣人的榜样与示范,壹、,前言,道德经,又名,老子,,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全文分八十一章,五千余字,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所谓“道”,是指“究竟真实”而言,亦即万物的始源与归宿,万物的基础与动力来源;而“德”则是“道”的展开,是“道”在人生、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道家立说的目的,是要在变化生灭的世间,找到究竟真实(道),使人可以适应万物的变化,进而自在逍遥。,在中华文明五千年进程中,儒家和道家一直是两大思想支柱,无关乎谁好谁坏,我们应该学习儒家“以人为本,积极入仕,造福天下”的仁者典范,还是学习道家“物我两忘、超然于世”的超脱情怀呢?,其实,儒、道二家并非分庭抗礼,而是相符相成,我们既要有儒家“仁、义、礼、智、信、孝”的道德观念,以人本思想去造福社会;更要有道家思想中“无为,超脱”的胸怀和思想境界。,老子思想的集大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德,尼采(,1844-1900,),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人人都知晓的、但鲜能真正理解的真理:有死之人的思想必须让自身没入深深泉源的黑暗中,以便在白天能看到星星。,-,德,海德格尔(,1889-1976,),名家论“道”,贰,、,道教起源与发展,道教的起源,1,、道教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崇敬自然和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到了周代,所敬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敬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到春秋战国时期,上古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相结合。至此,道教思想的雏形渐渐清晰。,2,、汉初有黄老道,推尊黄帝为五帝之首,并以老子学说为治国原则。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道才受挫。,道教的起源,3,、东汉灵帝时,张角倡太平道,道师持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以符水治病。后发展为数十万人,乃发动农民起义,倡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遭镇压。,此时,汉中张修,以“老子”劝导病人,使病家出米五斗,号称五斗米道。张鲁杀张修取而代之,自号师君,使五斗米道成为他割据巴汉的工具。张鲁降曹操,受封为镇南将军。此派道次提出“太上老君”的神名,与“道教”的教名。,道教的发展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原因是:,1,、炼丹成仙的宗旨,迎合了贵族的精神需求;保身隐居的生活方式,受到厌世士人的欢迎;符箓斋醮的消灾治病方法及互助共济的道规,吸引了苦难中的民众。,2,、利用老庄之学,形成一般迷信所缺少的神学体系;又与儒学在观念上呼应,维护纲常名教,以此得到统治者的信任。,3,、它的养生论与医学,有科学成分与实用价值,又能包容各种观念,形成丰富的文化系统。,道教的发展,叁,、,道家思想的特色,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道家思想的核心,1.,因应天下大乱,意图彻底解释及解决人的生命问题。,2.,方法是跳脱“人中心”的思考模式及价值判断,转而把握究竟真 实道。,3.,以道代天,显示革命性;与其修德,不如觉悟,只适合“老者、失意者、智者”。,4.,由此化解虚无主义的危机,并且开启了从真实到美感的途径。,道家思想的特色,道家与儒家的对比,儒家,1,、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2,、儒家以天为至上,突显历史背景。,3,、儒家企盼天人合德,人须行善以求至善。因此衍生出“仁”“义”,“礼”“智”“信”“孝”,道家,1,、道家不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自然性。,2,、道家以道为至高所有,展现宇宙视野。,3,、道家向往与道合一,人需智慧以求解脱,超然于俗世之外,思想畅游在九州之间,不受约束。,老子与庄子的对比,老庄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那么二者的道家思想核心有什么不同呢?,老子的虚静,庄子的逍遥,人的知识能力:区分、避难、启明,觉知:人性软弱,人间险恶,道是整体:“致虚极,守静笃”,修行:从“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着手,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与道同游:不得已,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无为:无心而为,顺其自然,回归人间:外化而内不化,老子的虚静解读,1,、以认知为区分(人对万物的关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1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2,章,】,首先,人在生存时要学会认知事物,理清利于害,何为利,何为害是要进行相对的比较,小猫与老虎比较,小猫是可爱的宠物,老虎是凶恶的猛兽。接触的一切都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认知后就会形成区分,大多时候人们习惯于趋利避害。,(一)认知力,老子的虚静解读,2,、以认知为避难(人对万物的关系),“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9,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46,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第,13,章,】,通过对事物积攒的经验和学习,人们知道了“与万物”的关系,也明白了短视、近利可能造成的后遗症。于是就以道家的认知方法作为“避难”的良方,不与一般人持相同的见识,相对的看事物,并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塞翁失马”的故事最深刻的揭示了老子的辩证思维模式,符合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学说。明白了这一道理,无异于深通人情世故,免于责怪与患难,可以平静而安全地度过一生。,老子的虚静解读,3,、以认知为启明(由道来看一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16,章,】,在老子的理想中,还须再往上跃升,即以认知为“启明”。所谓启明,就是要由“整体”观点来看待我与万物,使一切合而为一。在此,“整体”所指涉的正是“道”,因为万物(包含人类)皆由道而来,并且也将回归于道。在指导我们生活的方面,这是一种超然的思想境界,告诫我们要有整体观,而非局限于细微末节之处。,老子的虚静解读,(二)道是整体:致虚极,守静笃,追求“虚”,要达到极点;守住“静”,要完全确实。万物蓬勃生长,我因此看出回归之理。一切事物变化纷纭,各自返回其根源。在此,虚之后,能空能明;静之后,能安能观。能够明而观,就将觉悟万物源生于道,也回归于道。然后个人不仅不会轻举妄动,刻意造作,喜怒随人,而且还可展现“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趣味。,静以安心,生发出无数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在工作生活中,这种由静而衍生智慧解决工作难题的境界,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努力达到的。,老子的虚静解读,(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前引之文的意思是:我有三种法宝,一直掌握及保存着。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其中“慈”是描写母亲的爱。万物源生于道,道对万物有如母亲,无不包容、肯定与珍惜。同理,悟道者对百姓也是一片慈爱之心,“俭”是对待万物的态度。只有自奉俭约的人,才会充分利用资源,让万物的功效推广开来,亦即让天下人都分享得到所需之物。,“不敢为天下先”是说悟道者既不认为自己胜过别人,也不率先倡导某种言行风气。他的温和谦虚与退让居后,是为了代替道来为众人服务。,老子的虚静解读,(四)、无为:无心而为,顺其自然,“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第五十七章,】,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 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无为是不妄为产生的结果,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老子笔下的圣人,或悟道者、有德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体现“道”的神奇功能,让世间平静安详,人与人,人与万物也都可以和睦相处。,道德经与现代企业管理,1.,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老子曰,:,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生长。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这说明了企业永葆活力的真。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把服务社会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老子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第六十章,】,就是认为要爱国治民,这与现代管理理论提倡的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有共通之处。,3.,辩证的看问题,管理是否卓越,与管理者的思维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善于辨证思维的,会在危机时抓住机遇,从而反败为胜;在顺境时,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4.,管理者的品格修养,老子曾提出:“上德若谷”,【,第四十一章,】,、“上善若水”,【,第八章,】,等等,说明了他对管理者品格的看重。这与现代领导科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强调影响力的作用不谋而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