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张飞费利群内容提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机会公平、弥合城乡精神发展鸿沟,为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支撑。然而,囿于城乡公共服务政策扶持不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一致、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与供给模式不高效,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不利于共同富裕扎实推进。鉴于此,未来应从顶层设计、经济扶持、资源统筹、服务升级等方面发力,健全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政策体制,打造系统化乡村经济发展支持体系,构建公平化城乡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完善效率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助力。关键词共同富
2、裕城乡公共服务收入分配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 明确指出,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就“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系统阐述,并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列作实现共同富裕的六大路径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体社
3、会成员享有相对平等的医疗、教育、住房、劳动权利与发展机会,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亦是深度落实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受制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情况,乡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仍然较少。这导致城乡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并不均衡,且可及性差距明显,极大制约了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推进。有鉴于此,研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现实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袁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与实现路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年远
4、景目标纲要,人民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年第 期 短板及实现路径,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在既往研究中,学者们首先就共同富裕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渐进富裕与共建富裕”。部分学者构建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考察现阶段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与趋势。还有学者立足不同维度,重点关注经济、技术、教育、政策战略等因素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就经济维度而言,现有研究认为经济基础是共同富裕底层所在,并指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有助于共同
5、富裕目标实现。就技术维度而言,有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科技对共同富裕有正向激励作用。就教育维度而言,现有研究普遍认可教育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并从乡村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角度提出以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的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就政策战略而言,学者们考察了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瑏瑠城乡融合战略瑏瑡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认为上述战略均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命题,涉及众多影响因素。现阶段,相关研究围绕共同富裕的驱动因素已进行了多维度考察,然而较少从与民生领域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出发进行深入探讨。事实上,涵盖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6、旨在解决城乡与地区间供给不均等问题,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存在高度相关性。在整体层面,有研究指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瑏瑢缓解农民工相对贫困,瑏瑣提高公民社会公平感,瑏瑤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瑏瑥在具体层面,学者们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具备助学与增收效应,瑏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够提升民生获得感,瑏瑧而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有助于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瑏瑨可以说,公共教育、卫生、养老服务均等化可以提高居民收入与服务获得感,在促进物质富裕同时提升精神富裕程度,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总体而言,既有文献已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发展状况、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位研究,且部分学者直
7、接或间接地肯定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联性,这为本文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但深入而言,现有研究更多是将公共服务均等化视作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基础任务与重要举措,未将二者置于同等地位进行分析。并且,现有研究并未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进行深入阐释,更鲜少立足城乡发展差距现实情况对二者关系进行细分研究。事实上,在我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瑏瑠瑏瑡瑏瑢瑏瑣瑏瑤瑏瑥瑏瑦瑏瑧瑏瑨马丽、金梁: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生发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路径,湖北社会科学 年第 期。傅东平、苏晓、李海霞:共同富裕的内涵、测度与推动因素研究,经济体制改革 年第 期。夏杰长、刘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
8、径与政策设计,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第 期。冀县卿、王兴锋、王琢:互联网嵌入、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与共同富裕,江海学刊 年第 期。崔婕、李瑞田、韩启春:金融科技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赋能视角,经济问题 年第 期。李鹏:益贫式增长:乡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模式、困境与对策,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瞿连贵、邵建东:新时代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高校教育管理 年第 期。王钰慧、孙雷:高等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年第 期。黄承伟: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及理论议题,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张双悦、刘明:区域协调发展
9、:战略定位、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经济问题 年第 期。马骏: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论析,求索 年第 期。宋佳莹、王雅楠、高传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基于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王大哲、朱红根、钱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缓解农民工相对贫困吗?,中国农村经济 年第 期。梅正午、孙玉栋、刘文璋: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公民社会公平感 基于 的分析,财贸研究 年第 期。张明、张兴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 来自 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家 年第 期。邓翔、张鸿铭、任伊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助学与增收效应 基于
10、“两免一补”政策的经验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第 期。程迪尔、刘国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获得感的影响研究,统计与决策 年第 期。龙玉其: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演进及其逻辑规律,兰州学刊 年第 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进程中,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阻滞共同富裕目标达成。有鉴于此,本文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切入,剖析其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并探讨当前赋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短板,最后针对性提出实现路径,以期为后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共同富裕政策设计与实施提供可行建议。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
11、,全体人民共创发达生产力水平,共享美好发展成果。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始终是重要举措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存在、相关法律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城乡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差别极大。这种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不仅会导致经济效率下降,还会严重影响共同富裕进程。基于此,有必要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视作一项国家重点发展目标,充分理解其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机理,为后续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富裕,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只有当贫困得到根本性解决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作为一
12、大主要社会问题,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前进道路上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时至今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为解决贫困问题不懈奋斗,但均未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贫困治理工作,成功于 年底完成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背景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新时期重点任务。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工作。这意味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必须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基本任务之一。最新发布的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年版)明确指出,要切实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可见,公共服务体系本
13、身涵盖养老、住房、医疗、就业等多个维度,能够有效保障困难、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手段。进入到后脱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在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这种相对贫困并不单纯体现在收入维度,还体现在教育、健康、养老、就业等多重维度。一定程度上,农村相对贫困映射的是农村居民教育权、养老权等权利缺失问题。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通过设计并落实一系列制度保障全体民众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保证农村居民公共服务权利。就实施效果而言,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如医疗保健、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等,防止因病致贫、因教育滞后再度陷入贫困,
14、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正因如此,“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并指出要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及服务半径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动资源向农村、边缘地区及生活困难人群倾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求同时完成“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个命题,此过程中,破解收入差距始终是核心难题之一。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作为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孙国民、陈东: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概念理解与发展逻辑 基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学术论坛 年第 期。高洪波:城乡融合视域中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创新 基于新技术变革逻辑,
15、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年第 期。李实、杨一心:面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逻辑与路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 年第 期。贺立龙、刘丸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 年第 期。年第 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历经多次调整,形成了全新利益分配格局。在经济发展获得突破的同时,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则在不断拉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是农村居民的 倍。从表 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 倍以上,其中甘肃、贵州城乡居民收入比更是超过 倍以上。基于此,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寻找出路,通过优化居民收
16、入分配结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共同富裕。表 年我国 省份城乡收入差距情况(单位:元)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甘肃 贵州 云南 青海 陕西 西藏 宁夏 广东 湖南 北京 山西 内蒙古 新疆 重庆 四川 广西 安徽 山东 辽宁 江西 海南 湖北 福建 河北 江苏 上海 河南 吉林 浙江 黑龙江 天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然而,单纯依靠初次分配调节收入作用有限,较难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便是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使不同群体得到均
17、衡化发展。一方面,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助于形成共建共享合力,夯实共同富裕社会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相对公平,群体均衡发展。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能够调动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公平感与幸福感,进而激发奋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国家统计局: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九,:。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展,赋能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意味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促使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而解决不平衡问题,由此赋能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优化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与基本手段,有助于推进共
18、同富裕。一定程度上,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可视作一种有效转移支付手段,使长期享受更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城镇地区“让渡”一部分资源到农村地区,从而在二次分配阶段让农村地区居民享受更多经济发展成果,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无论是失业金,还是退休养老金,均可成为居民转移性收入的重要组成。这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实,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如瑞典、英国等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对弱化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高达 。推进机会公平,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强调公平理念,这种公平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结果公平,而是更多体现为注重过程
19、的机会公平。高培勇认为,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要关注机会公平,营造尊重劳动、知识、创造和人才的政策制度环境。从经济学角度解读,机会公平体现为通过规则公平促成个体在市场竞争中享有相对平等的地位,保障社会成员权利公平。然而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下,相较于城市地区家庭,农村地区家庭子女在健康、教育方面获得的发展机会明显较少,因而陷入贫困的概率较高,更易引发贫困代际延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政府将为城乡社会成员提供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就底层逻辑而言,其基础观念便是城乡社会成员应当享有相对均等的发展机会。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地区居民机会公平,阻断贫困的代际流动,在疏通社
20、会向上流通通道的同时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体而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农村地区居民可以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而高水平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可以显著拉长“可以工作”的时间,进而增加就业机会。据美国劳工统计局估计,至 年,该国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行业共带来近 的就业增长机会。此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升乡村地区教育水平。目前,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赋能作用已经得到公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指出,不同层次受教育者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极大差别,其中本科受教育者的劳动生产率为 ,初高中为 ,小学仅有 。这是因为,高学历人员通常较低学历者拥有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岗位中能够更快速地理解和处理信息
21、、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创新地推进工作,因此劳动生产率较高,更容易获得优质工作机会。总体而言,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能够通过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渠道,而且可以借助高水平教育服务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从源头保障城乡居民机会相对公平。通过上述方式,农村地区发展可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逐渐缩小与城市的差距,驱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徐飞:共同富裕的理念演进、实践推动与基础性制度安排,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年第 期。杨穗、赵小漫:走向共同富裕:中国社会保障再分配的实践、成效与启示,管理世界 年第 期。高培勇:促进共同富裕要力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陈杰、向晶:社会分层与农村代际收
22、入流动性别差异研究,甘肃社会科学 年第 期。杨秀勇、曹现强:公共服务与社会发展机会的脱贫效应,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美国劳工统计局:到 年,近三分之一的就业机会将来自医疗健康行业,:。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人民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年第 期 弥合城乡精神发展鸿沟,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单纯指物质层面的富裕,还包括文化精神层面的自信自强,既要做好物质积累,也要实现精神丰实。对于个体发展而言,共同富裕落脚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即个体在精神与物质上实现双重富裕。其中,精神富裕可为物质富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国家战略布局来看,文化是切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23、落地的重要内容,而文化产业则承担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与展示城乡美好生活的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需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使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富裕。在丰富居民文化精神生活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手段,有助于提升整体精神富裕程度。“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明确指出,“文体服务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实中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显著滞后于城市地区,不利于实现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
24、 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则仅为 元,不足城市居民的一半。尽管近年来在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交流活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与精神自信自强程度。此形势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通过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全体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内容,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有效弥合城乡居民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鸿沟,在提升文化凝聚力的同时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并且,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整体福祉水平,使其能够获得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提升全社会精神生活丰富程度,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总体而言,城乡公共服务均
25、等化的深入推进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持续性价值引导力与精神推动力,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现实短板在政府引导下,近年来各地区积极开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机会公平推动、城乡精神发展鸿沟弥合,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有益助力。然而,推动城乡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仍旧面临公共服务政策扶持不平等、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一致、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供给模式不高效的现实短板,会影响脱贫攻坚、收入分配、机会公平推进与城乡精神文化发展进程,制约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政策扶持不统一共同富裕目标下,推进城乡公
26、共服务均等化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引导,需要相关政策的规范和帮扶。政策体制内容繁多、涉及领域广泛,是国家战略目标落地与系统运行的重要支持,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统摄、指导与规范作用。近几年,国家虽在财政、产业与企业发展、劳动保障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公共服务优化的支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并不统一,目前仍未实现城乡平等与机会公平,致使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制约共同富裕目标的推进。就财政扶持政策而言,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与倾斜,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主要方式。夏海燕: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的文化路径,江苏社会科学 年第 期。国家统计局: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提
27、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九,:。王胜华:经济赶超、公共支出偏向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年第 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然而目前,我国财政政策尚未真正实现城乡公平统一,造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难以实现。年 月,财政部发布的 关于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提出,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支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但是,此财政政策只表示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标准人均提高 元,达到 元 人,并未明确表示城市与乡村居民的医疗保险相同
28、,这使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放仍采用旧有思路,医疗保险服务获取差距较大,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就产业或企业扶持政策而言,当下,政府部门有关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的部分产业或企业扶持政策仍存在不平等、不统一问题,不利于实现城乡机会公平,制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稳步开展。例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虽提出政府需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公共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但其中并未给出明确的产业或企业扶持政策措施。这使得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仍处于概念阶段,难以快速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落地。就公共劳动保障政策而言,我国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劳动力市场
29、分割为两块,即独立的城市与乡村劳动力市场,这使得劳动力自由流动受到一定阻碍。农村就业者难以享受与城镇就业者同等权利,且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镇就业时,还可能受到行业限制、资格认证等政策歧视。此外,城市地区对下岗失业人员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就业扶持补助措施,如提供小额贷款项目与公益性就业托底项目,而农村地区目前很难享受到同等品质的就业扶持服务。例如,牡丹江市 年主动建设市级重复就业社区 个,有效实现了市民充分就业,但对于乡村地区的重复就业社区建设则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总体而言,当下我国城乡公共劳动保障政策扶持并不平等,致使城乡劳动保障机会不公平,制约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一致
30、共同富裕强调全民“富裕”,而居民“富裕”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因此,共同富裕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经济问题。一般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收入越多,也就越富裕。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同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即可称为共同富裕。体现在城乡方面,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居民整体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较农村居民更富裕。若城乡经济同步快速发展且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上涨,则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环境鸿沟巨大,难以大幅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利于地区政府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制约着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在整体经济状况方面,现阶段我国除东部沿海地区的
31、部分农村外,其余地区农村普遍社会经济发展实力不强,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从城乡实际经济发展来看,中商情报网与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年我国有亿 经济城市共 个,其中排名第一的上海为 万亿元;而农村地区总计农产品加工收入仅 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约 万亿元。从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 关于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牡丹江市打造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张明皓、叶敬忠: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农村经济 年第 期。年 中 国 百 强 城 市 榜 出 炉!个 城 市 超 万 亿 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年我
32、国农产品进出口增长 ,:。年第 期 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在 年约为农村居民的 倍,年降至 倍。可以看出,建设新农村、乡村振兴等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总体而言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具体产业经济方面,受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市场配置要素机制影响,我国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要素在效率驱动效应下,多数流向城镇地区。这促使城镇产业结构逐渐升级、规模渐次扩大、产业链日臻完善,较大程度上促进城镇地区产业发展,拉大了城乡产业经济发展差距。如吉林市通过实施化工“强龙工程”、做强碳纤维产业、加快煤电机组升级改造等措施,在 年将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了 。再如,聊城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实体化推进机制
33、,并大力实施“专精特新”融链固链行动,支持鲁晟精工等有潜质的企业卡位入链。这使得该地于 年形成了包括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在内的 条重点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融通发展。相较于城市,我国大多数农村企业均呈现规模小、分散化特点,且农民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不够完善,致使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主体关系不紧密,制约农村产业市场发展壮大。而农村地区产业市场发展进程缓慢一定程度上无法为当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提供充足支持。这不仅无法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且造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长期低于城市,不利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开展。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共同富裕除
34、关注经济收入外,还考虑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与获得感。并且,共同富裕注重“共同”,即地区之间共同发展。体现在城镇与农村地区方面,城乡共同发展的基础是拥有同等社会资源保障,获得同样的公共服务。推动城镇与乡村获得均衡的社会资源,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目标达成的重要内容。但一直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公共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造成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失衡现象。其一,城乡保障性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目前我国“人”“财”“物”等各类保障性公共服务资源大多聚集于城市,在农村地区的分布较少。这种公共服务资源分布情况使得城乡机会并不公平,难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制约了
35、共同富裕发展进程。“人”方面,受薪资待遇与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无论是在高水平综合型服务人才引入还是留用方面,均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元和 元,相差近 倍。此情况下,优秀人才即便进入农村也会快速流失,致使农村公共服务工作推进缓慢。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数据显示,年我国乡村地区执业医师每千人配备 位,城镇地区配备 位,相差 倍;乡村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配备 位,城镇地区配备 位,相差 倍。“财”方面,受自然条件、政府支持和产业发展等的制约,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所需财力保障并不充分,加上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地域范围广、服
36、务效率低且成本高,难以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造成农村公共服务开展所需资金资源不足,这也体现出城乡财政资金获取机会的不公平。“物”方面,相较于城市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方茜:我国城乡劳动力平等转移指数建构及测度,农村经济 年第 期。吉林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市工信局 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陈宜、王征兵: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探析 以陕西省 区为例,人文杂志 年第 期。国家统计局: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机
37、理与路径 地区,目前我国农村各类型基础设施与设备仍然较少,无法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仅就医疗设施设备而言,据 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数据显示,年我国城镇地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 张,较农村地区多 张,显示出城乡医疗机会不公平。其二,城乡发展性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需要保障性公共服务资源支持,而且需要教育、养老等发展性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就教育资源而言,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城镇小学、初中新增校舍面积分别是农村的 倍、倍,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分别比农村高 和 ,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分别为农村的 倍和 倍。年我国初中具备本科学历以上教师在农村地区占比为 ,较城
38、市低 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农村地区教师队伍还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问题。就养老资源而言,截至 年底,我国城镇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超过 万个、床位数超过 万张,分别约为农村地区的 倍和 倍。在财政补贴方面,根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与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决算表 公布的数据,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为 亿人,相应财政补贴 亿元,人均 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领取人数为 亿,相应财政补贴 亿元,人均仅 元。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模式不高效共同富裕并非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提供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方式,
39、最大限度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调动农村乃至全体民众发展积极性,创造更高层次普遍富裕。面对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不足问题成为新时期的重点所在。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面临来自供给模式方面的多维挑战。一是公共服务智能化进度有待加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一定程度上,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能够推动政府治理改革创新,进而赋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然而现阶段,尽管各地区已相继开始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基本服务的融合演进,但受限于数据孤岛、信息化
40、碎片等问题,各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改革进度较慢。这无法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会缩小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获取权利。二是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不仅需要政府层面大力推行,还需要其他社会主体的协同配合。早在 年,我国便推出政府公共服务的公私合作管理模式(简称 模式)。但就实际开展情况而言,现阶段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力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共服务供给,进而影响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财政部 中心统计信息显示,截至 年 月底,在库 项目总数为 个、投资额仅为 万亿元,不足同时期公共投资总额的 。造成这一结果的核心原因在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即地方政府对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41、的企业存在一定警惕性,担心企业因逐利性原因降低服务质量,而企业则会顾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垄断地位,担心政府合同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教育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教育统计数据,:。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郭占恒: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五大基本特性,观察与思考 年第 期。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数字经济治理能力,学习时报 年 月 日,第 版。年 发展现状分析,:?。年第 期 行能力不强。三是动态调整能力偏弱。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供给端”评估监管外,还需要在需求端发力,以公众满意度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衡量尺度,不断调整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切实推进
42、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实施模式更大程度上属于从政府至民众的单向流程,对于民众体验反馈的收集有限。尽管部分公共服务平台已经着手设置居民意见反馈模块,如国家税务总局便推出“税费服务产品体验师”这一民众反馈体验机制,但整体而言公共服务意见的反馈调整仍旧处于起步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无法动态调整公共服务,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较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阻滞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新时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对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具有现实意义。需从顶层设计、经济扶
43、持、资源统筹、服务升级方面综合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顶层设计:健全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政策体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协同发力,以顶层设计明确为目标,健全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政策体制,为城乡公共服务扶持政策平等落地提供有力支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其一,健全城乡户籍关联政策制度,适度降低公共服务户籍关联度。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一大原因在于我国户籍制度。政府应加快完善国家总体户籍制度,为地方政府健全户籍制度提供宏观指引与方向指导。地方政府应立足国家总体户籍制度,根据本地实际出台配套政策体系,适时适度降低户籍与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关联,如加强对进城人员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社会保险服务水
44、平。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户籍制度的协同完善,努力提升城乡居民享有各类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其二,优化城乡平等化扶持政策,辅助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面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需结合历史发展规律与经验,优化农村财政扶持政策、产业或企业扶持政策、公共劳动保障政策,如医疗保险、企业发展、就业与失业人员等财政补助,在实现城乡扶持政策平等的同时,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政策支持。其三,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政策法规,推动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法治引领和技术标准规范的支持。鉴于此,中央层面,政府部门应在现有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上,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空白领域、实操性不强领域的法
45、规建设,特别是要针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出台差异化标准,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良好法制支持;地方层面,地方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围绕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重点领域,制定城乡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意见和标准,并配套出台相应公共服务清单,切实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经济扶持:打造系统化乡村经济发展支持体系共同富裕目标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前提在于城市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这就需要相关主体综合考虑城乡市场经济与产业经济发展实际,以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造系统化乡村经济发展支持体系,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助力。一方面,对标城
46、市经济发展实际,建立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农村地区应对标城市经济发展实际,考虑“跨越与渐进”“短期和长远”“分配和投资”“村内与村外”,建立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由史卫民、彭逸飞:共同富裕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维度与路径突破,西南金融 年第 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此缩小城乡整体经济差距,夯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具体而言,农村政府需对标本地城市,坚持小步快跑策略,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安排一定集体收益,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加快农村生态发展。农村经营主体需采取长短结合、前后相继策略发展本地经济,
47、如在短期内选择大棚、厂房出租等方式获取租金,在长期内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另一方面,立足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建立乡村经济高效化发展支持体系。农村地区应以农业为基础,从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链三方面出发推进多产业协调发展,在缩小城乡产业经济差距的同时,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良好前提。具言之,农村地区应结合本地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本、资源、资产,发展优势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做强地方特色农业,扩大农业发展规模。与此同时,农业经营主体可借助新型数字技术,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此外,农业经
48、营主体应通过城乡对口合作、村企合作等方式,推进地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现有农业产业链。通过上述措施提振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经济扶持。资源统筹:构建公平化城乡要素资源配置机制机会均等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公平、均衡配置的前提。我国应以机会均等为核心,在继续扩大农村地区要素资源总量投入的同时,构建公平化城乡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其一,加大保障性公共服务资源在农村的配置。政府部门要努力把更多人、财、物等各类保障性公共服务资源引向基层和部分农村地区,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大各种资源在基层的倾斜力度,推动城乡机会公平,为城乡公
49、共服务均等化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保障性资源支撑。“人”方面,地方政府应根据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对象需求,合理配置服务人员数量;按照专业化要求,建立服务人员人力资本投资长效机制,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财”方面,国家应鼓励农村集体经济主体以入股、专业承包、租赁等形式,与城市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合作,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经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农村资金服务功能。“物”方面,地方政府应着力实施乡村卫生强基工程,积极建设农村医疗机构、医疗网点和医疗床位,同时积极寻找与破解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难点,综合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其二,强化发展性公共服务资源在农村的配置。政府部门应优先增大农村基础教育资
50、源投入,优化农村地区学校布局、加大教师引入力度、缩减教育教学负担,提升农村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着力完善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并且,政府部门应扩大农村公路有效投资,启动新一轮农村省道、县道、乡道等路网建设与改造工作,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城乡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政府部门应关注农村庞大的老年人口问题,依托社区协同多元力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例如,可借鉴吉林省通榆县“一体四养”农村养老模式经验,强化资源整合,健全农村组织与外部社会组织的多方联动机制,加大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服务升级:完善效率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