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8277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 0 2 3.9/2 1城市设计UrbanDesign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设计与新技术应用研究徐婕摘要:城市公园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公共游憩空间,是“城中人”与“城市环境”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城市公园景观的原有使用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游人的高品质使用需求。“交互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不但能改变传统城市公园景观仅提供审美价值的单一性,还能促使传统景观与使用人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由过去单向的“讲授式”输出转变为“对话式”的双向互动,亦能多层次地将待体验、待感知、待理解的景观内容传递给游人,以此缩短人与景的距离,增进交流、产生共鸣,是

2、对城市公园内涵建设有效展示手段的实验性尝试。关键词:景观交互;互动型景观;交互设计;城市公园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城中人”与“城市环境”衔接者的角色,在满足人对空间感知与心理需求的同时,传递着城市印象和城市人文。江苏省千灯镇千灯中心公园景观改造项目占地面积为15.53万m,绿化面积约9万m,投资金额约2 2 0 0 万元,是一个集生态、文化、创智一体的绿色共享公园。该项目的改造难点在于如何将“交互理念”运用于景观设计并真正落地实施,从而改善公园现有景观节点与设施的可参与性、互动性与功能性,增强游人的游园感受。改造后的公园景观结构为“两环六景”。“两环”分

3、别为绿色活力环及滨水慢行环:绿色活力环使园内道路成环,形成完整通畅的游线体系;滨水慢行环通过串联滨水节点,打造休闲滨水环道。“六景”分别对应公园六处重要景观节点:水秀印象、韵律花海两处景观是公园南北两个主入口节点;滨水舞台、绿波花堤两处景观是公园南北两处主要的休闲活动场地;文化智园和紫气东来两处景观则是公园东侧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空间。一、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概念阐述(一)交互与交互景观的定义“交互”一词,出自“震分阴阳,交互用事”,意思是替换、相互、彼此双方。将中国古代关于交互的定义延伸至现代,可引申为相互交流、彼此发生互动。故“交互景观”可理解为将传统景观要素与现代技术、新材料相结合,营造具

4、备交互属性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的讯息双向交流,继而增加使用人群感官、行为与情感的沉浸式体验,达到人景合一、思与境偕的情感境界。(二)交互景观在城市公园的运用交互景观在城市公园的合理利用是城市公园文化内涵构成与公园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展示手段,不但可颠覆传统城市公园景观局限于纯粹展示与观赏的使用功能,还能改变传统景观与游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由过去单向输出的“讲授式”转变为双向交流的“对话式”这一转变将促使公园景观空间被同时赋予人文性、互动性、教育性等多样化的景观属性,更能多层次地将需体验、感知、理解的景观内容传达给游人,从而缩短游人与景观的距离,增进交流、产生共鸣,丰富游人的情感体验。在优化“

5、城中人”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同时,亦增强了居民城市生活的归属感。二、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设计原则(一)更丰富的景观设计形式表达城市公园中的交互景观是结合传统景观美学与现代技术、新材料的艺术,它突破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界线,拓展了景观美学的原始内涵。城市公园交互景观场景的表现形式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景观场景固有的材料色彩、形态、质感,而是被赋予了融合声、光、电、律动等要素的动态景观属性。更多元的设计表现方式势必能为传统景观艺术形式的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果用更为艺术的语言来描述,22/2023.9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UrbanDesign城市设计就是巧妙地利用互动空间连接起景观与使用人群对话的桥梁,从

6、具象的景观空间扩展到人的心理空间,让美更多元、更广泛、更轻松地被看见、被感知。(二)引强调公众的参与性与体验感强调参与性与体验感是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核心所在,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交互景观以场景为媒介,以交互为工具,充分调动人的五觉感知与心理感受,从而使景观更为具象化、形象化和印象化,并带给游人更直观的情感体验与智慧启迪,使游人成为公园真正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通常情况下,人对存在互动性景观场景的注意力要比静态景观场景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这种由个体主观控制的感官放大能增强交互景观空间的感官体验,进而使人的心理与情绪产生变化。而这些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会使参与者的记忆更加久远,使人们在之后的景观

7、体验中,更依赖这些印象深刻的既往信息,去构建对空间场所的记忆与感觉。(三)高科技与跨学科领域的应用James Corner在RecoveringLandscape一书中,强调对于传统景观概念性与操作性技巧的重新思考,倡导在景观设计中要进行多学科交又与综合技术手段的运用。可见,多学科融合与新技术运用是时代发展的标志,也是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景观元素与数字技术中的全息投影、AR(增强现实技术)与App、声光感应等相结合,便能为城市公园景观营造更为丰富的空间感与层次感,亦能使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形式更加丰富,使参与者在探索五感刺激的体验中与景观产生共鸣,甚至完成再设计的过程。三、城市公园中交互

8、景观的设计逻辑(一)现状调研分析在城市公园交互景观设计前期,需对项目基址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等基本信息进行分析,还应及时对场地使用人群进行调研。具体调查内容包括:游园主体人群的环境行为需求、环境行为习性、年龄层次划分、行为活动时间段、群体集中区域意愿、五觉感知体验偏好、是否关注环境动态信息等,更关键的是必须细化地域文化对群体分类、群体个性特征、生活习惯或作风的影响调查。比如千灯中心公园景观改造项目地处鱼米之乡的千灯镇,当地人有突出的崇文特征,普遍灵秀颖慧,善长艺术,并有早晚定时运动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得以落地实现的“土壤”。只有掌握城市公园使用人群详细的使用需求,才能进行有针对

9、性的量身定制交互式体验设计。(二)构建评价模型利用上述调研数据分析抓取游园主体人群对城市公园景观的五觉感知逻辑,预判游人在不同城市公园景观节点可能表现出的各类刺激、反应、行为,并在这些特定节点处预设与人产生“对话”。城市公园交互景观设计的核心逻辑在于如何处理景观系统与游人之间信息积极接收与快速反馈的关系。当游人对即时情境做出一系列行为与表现,景观要素须第一时间接收这些行为与表现,并及时且智能化地给予具体形式的反馈。然后,再经过游人对新情境的判断和反应,景观要素将发出下一个行为指令,如此循环就构成了一个良性的行为活动序列和互动使用流程。这就是根据调研抓取感受逻辑,构建反应与行为评价模型的过程。(

10、三)选择交互方式五觉感知、行为互动、情感交流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常见的三类交流互动方式。五觉感知,是指形、声、闻、味、触。当选择采用五觉感知中的触觉作为交互方式时,与其搭配的城市公园交互景观构成要素可以是装置、植物或其他景观要素的质感、材料、肌理、线条等;当选择采用行为互动作为交互方式时,与其搭配的城市公园交互景观构成要素可以是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移步换景,还可以通过设置现代数字技术加持的互动装置,增加游人的环境认知与景观体验;当选择采用情感交流作为交互方式时,与其搭配的城市公园交互景观构成要素可以是景观节点的意境营造、景观隐喻、情景推演等。交互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交互景观刺激点的不同,亦

11、会给游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知体验。这三类交互方式可单一使用,也可组合并用。(四)确定交互技术凭借交互技术将反应与行为评价模型与景观构成要素有机结合。交互技术可理解为任何一种能赋予景观空间具有拟人化智慧的全新技术手段。诸如:AR与App、全息投影、声光感应等。这些技术手段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 0 2 3.9 2 3城市设计UrbanDesign通常是人机互动进行交互并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在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中进行融合。这一阶段往往需要景观设计师与科技公司合作完成,常规内容包含:信息架构图、原型图、低保真模型和高保真模型等。同时,为验证景观交互方案的可实施性、互动性,各项功能的合理性以及游人

12、使用时的流畅性,需利用三维软件与计算机编程进行不断实验与优化。四、城市公园中交互景观的新技术运用将“交互理念”应用于城市公园景观可使人与景观的互动方式更多元,主要表现在五觉感知中视、听、触的领域。其技术手段往往是将景观要素与数字技术中的AR与App、全息投影、声光感应相结合。(一)AR与App技术于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应用AR技术最具标志性的特点之一便是将虚幻和真实场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相关信息系统分割成虚拟现实空间区域中的氛围和目标,并将当前的虚拟现实信息反馈到现实环境中,进而使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结构有机融合。通常情况下,AR技术会与App或二维码合并使用。以千灯中心公园景观改造项目为例,

13、为加强游人的游园景观互动体验,在完成景观改造后公园中的各景观节点将被赋予不同的二维码。游人可通过手机扫码进行二维码图像识别及景观场景融合,在欣赏园内美景的同时,又身临其境地了解景点的历史人文与设计内涵,加深了对公园的认识。除此之外,游客在入园时可下载安装“金千灯微信小程序”或公园App并领取公园宣传册,打开App“扫一扫”宣传册便可回顾公园景区全年的推广信息与系列活动,还能对照电子导览系统通过3 D地图清晰地一览园区的整体地形及游览路线。除公园游客宣传册外,公园门票、套票、明信片等纸质宣传品皆可凭借AR技术经“扫一扫”后观看公园过往精彩视频集锦或相关信息,这种将景观要素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景观与

14、视频相融合、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方式,能够给游人带来多重空间转换的奇妙体验。(二)全息投影、声光感应设备于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应用在千灯中心公园景观改造项目中景观节点使用了声光感应设备。这种声光感应设备将植物、声音、光电与全息投影相结合,其包括装置外壳和景观全息投影,装置外壳设有仓门且右侧设有全息投影仪。装置外壳的内部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下方安装了计算机。景观投屏安装于装置外壳的右侧且表面有景观装饰物遮挡,装置外壳左侧连接线与有源音箱相连。有源音箱安装在景观道路下方,使得游人听到的声音更为立体,增强游人体验感的同时减少灰尘和雨水对有源音箱造成的损坏。在景观道路的内侧等距安装景观灯并配

15、以主题景观灯束,照明的同时提高环境的美观度。当游人行走至景观铺装路面时,踩踏底板下方的光电开关将由于压力感应模块的作用接收到信号,随后会将信息传送至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信息后再将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接收信号后通过内置显卡的图像处理将画面提供给全息投影仪,同时启动有源音箱增加氛围感,提高环境的代入感,让游人身临其境。当游人离开,光电开关接收不到信号,设备随即关闭,以此节省能耗和设备损耗。将声光感应设备、全息投影与传统景观元素相结合的方式,能让景观场景真正动起来,给游客带来全新的城市公园景观互动体验。五、结论与建议立足于多元感知探索设计与人的行为、感知和情感交互的景观,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

16、是打开未来景观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交互景观在城市公园景观应用的研究,弥补了当下城市公园传统景观功能趋同与形式单一的设计不足,是适合于现代城市景观发展的创新设计实践方法。它的实践有利于实现城市公园“全域景观系统”的构建,是城市公园内涵建设有效展示手段的实验性尝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6.2王倩颖.城市公共空间交互性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J.美与时代(城市版),2 0 2 0(1 0):42-43.3周舒婷基于交互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0.作者简介徐婕上海弘基科学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景观项目负责人,硕士,中级工程师,中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艺术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