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 法治时空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信贷行为实证研究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与风险始终相伴,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向高校校园渗透,“零利息、无担保”等条款陷阱吸引高校学生掉入。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重要群体和未来消费主力军,具备良好的金融素养对于养成理性消费习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基于此,关注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显得尤
2、为重要。调查设计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取样方式,调查对象为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群体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年龄、年级、性别等),消费信贷产品认知和态度,消费信贷使用情况,基本金融素养等。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络派发,收回506份,有效问卷506份。目标院校主要为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四川省申凯丽刘洹君王思瑶(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消费金融的主力军,他们的金融素养是否具备、消费行为是否健康会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的健康程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的特点,并发
3、现他们存在超前消费泛滥、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淡薄和消费控制能力弱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并就如何规范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提出对策。关键词:大学生信贷消费;互联网消费;金融素养基金项目:四川省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项目(S202110616051)。普通高等院校,以高校本科生为主。女生占45.45%,男生占54.55%,一至四年级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3.04%、30.24%、35.97%和17.98%,研究生占比2.77%,同时分布在14个学科门类。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特征对信贷产品了解程度一般。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中有76.28%(386人)的学生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而
4、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了解程度的打分结果如下(详见表1),3分及以下占比44.67%(226人),表明他们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了解水平一般。可见,大学生普遍使用信贷金融产品,但对信贷产品了解程度较低,存在认知漏洞。倾向使用购物场景消费贷。调查显示,69.43%(268人)的被调查使用过蚂蚁花呗,其次分别有54.15%(209人)和33.16%(128人)的被调查者使用过京东金融(白条)、美团借钱,使用较少的是百度有钱花、腾讯微粒贷、分期乐、名校贷,这表明在各种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校中大学生更青睐购物场景消费贷,这顺应了当代大学生出身互联网时代的身份和网上购物的消费方式。借贷需求大。调查显示
5、,借贷用于日常生活开支达到表1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了解程度得分问题样本容量 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偏差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了解程度打分506153.441.09 099法治时空73.58%(284人),用于学习教育达到46.89%(181人),除此之外不同性别的借贷用途具有差异性,男大学生偏向购买电子数码产品(165人)、游戏充值(46人)和恋爱(70人),女大学生偏向购买化妆品和服饰箱包(154人),反映了成都市在校大学生消费内容丰富,消费需求旺盛。调查还得知大学生每月消费1000元-2000元占比61.07%(309人),每月生活费1500元及以下占比34.59%(175人),可见
6、大学生生活费不足以支撑日常消费,借贷需求大。还款压力大。调查显示,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后,有52.85%的大学生认为增加了生活压力,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同时,44.30%的使用者出现过逾期未还款的情况,当问及“逾期未还款的原因”时,这其中,分别有46.7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忘记还款”和“没有足够资金”,表明缺乏足够收入来源、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盲目自信的信贷行为是大学生还款压力大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的问题超前消费泛滥。调查显示,76.28%的被调查者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且每月使用额度集中在1500元以下,习惯贷款消费和分期还款也成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主要原因。作为
7、没有足够收入来源的群体,在面对贷款利率较高的互联网信贷产品,极易背上收不抵支、不断延期的长期债务。超前消费不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主流,他们应该在储蓄消费和超前消费之间做到平衡。金融知识欠缺。高校大学生存在金融知识欠缺,金融素养匮乏的问题,对与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息息相关的贷款年利率方面的内容缺乏了解,集中表现在:正确判断出蚂蚁花呗的贷款年利率的大学生不足20%。这体现出他们的金融知识欠缺,存在低估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贷款年利率、高估银行贷款年利率的问题,对信贷风险形成错误判断,导致盲目借贷,超额借贷行为。风险意识淡薄。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信贷消费之前并不对信贷产品本身做基本的了解,且部分大学生
8、并不认为违约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缺乏基本的认知,缺少风险判断和风险评估环节,因此他们的信贷消费行为具有盲目性,欠缺警惕心和风险意识。消费控制能力弱。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保持审慎的态度的同时,与此相反,他们的行为并没有保持理性,消费结构中电子娱乐、恋爱游戏占信贷支出主要部分,意识和行为存在偏差,这是消费控制能力弱的体现。消费控制力不足情况下使用互联网信贷消费产品会加剧消费欲望,造成过度消费,形成一种扭曲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从而使大学生群体面临更多信贷风险。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征信体系不健全。由于征信数据不足,
9、目前商业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授信额度非常有限。在无法及时形成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就是走严格的信用审查程序,这会导致其运营成本升高、业务规模收缩,而严苛的贷款申请条件也让大学生望“贷”兴叹,面对强烈的消费需求,使得大学生投向门槛更低的网贷平台。高校金融教育形式单一。调查显示,68.57%的高校大学生接受过学校提供的金融课程教育同时还有37.94%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金融知识方面活动,而金融教育课程偏向于西方经济学,以普及经济学基础理论为主,并不涉及金融产品风险性认识和利率计算等金融知识,现有金融课程枯燥且单一。大学生渴望通过讲座、线上课程、学校公众号推送和选修课等多种途径来获取金
10、融知识。可见,仅仅依靠金融课程教育,既会造成部分大学生对金融方面的知识停留课程、疏于实践,难以理论联系,又会让金融教育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从众心理影响大学生风险判断。选择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对金融产品的风险做必要的了解,然后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后选择是否使用金融产品。由于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高校大学生不能独立评估他们所使用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风险,更多是收到了群体使用的影响。一旦这种从众心理受到不法人员的利用,便会让大学生陷入巨债危机,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方便快捷的互联网贷款渠道加速了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的培育。调查显示
11、,大学生极少会对每月生活费进行规划,普遍具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享乐消费心理,促成了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的不良消费习惯。不规范的互联网信贷金融产品抓住了大学生这一消费弱点,诱惑其陷入贷款深渊,为大学生的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100 法治时空规范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的对策分析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覆盖全国青年统一的征信系统建设,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信系统的建设应该在青年的基础上具备特殊性。需要构建教育部门领导、高校管理、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参与的多方协调机构,加快信息共享,建立大学生征信体系。一是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发适用学生特点的信用评级,创
12、新信用评价指标,根据学生家庭条件、贷款记录、消费习惯等情况限定不同贷款额度,从而有效约束、规范和引导高校大学生的信贷消费行为。二是借助大数据、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互联网+”大学生信用服务模式,提高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政府完善监管措施。一是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工商加大平台审核力度、严查金融产品注册人信用信息的同时,建立第三方审核机构,形成制约;监管部门把控整改力度的同时引入社会力量,让其对金融产品进行测评进而将测评结果反馈给监管部门,保证产品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合理合法合格的贷款产品。二是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学生贷款业务做出特别规定,如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要对大学生做
13、特别的风险提示,禁止诱导宣传、虚假宣传,明确信贷产品应主要用于支持大学生学习、生活、创业等正当性活动,禁止用于高风险金融活动。加强高校金融知识教育。一是加强诚信意识教育。高校应教育大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应如实提供信息,不得故意隐瞒学生身份,不得恶意骗贷、违约,珍惜个人征信记录,警惕网络贷款逾期影响个人征信。二是针对学生群体缺乏贷款、签署合同等活动经验的问题,设立学生金融理财法律咨询室,为学生提供金融、法律方面知识的援助和咨询服务,当学生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合理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推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兼职、获得收入的岗位,为学生避免陷入或解决校园货困境提供一定的帮助。四是开
14、展信息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培训课程,应当包括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防范金融诈骗、大学生理财、消费者维权等主题课程。大学生培养良好消费习惯。一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消费,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牢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是合理规划生活费。拟定消费计划,预留每月基本开支;养成记账习惯,明晰消费流向;明确财务目标,逐步积累资金去实现,避免急于求成寻求不法贷款。三是坚持适度兼职。大学生兼职能在一定程度补贴生活费、培养独立性、提升实践能力地同时也可能会掉进兼职陷阱、影响学业,因此笔者建议大学生既要谨慎选择
15、兼职平台,又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协调好兼职和学业地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金融生态衍生产品,在满足了大学生一系列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大学生超前消费泛滥、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淡薄、消费控制能力弱等问题的出现表明大学生并不能合理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如何规范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需要多管齐下。从政府角度出发,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创建针对大学生的信用服务模式,以满足大学生合理的借贷需求,还要继续完善监管举措,规范信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合理合法合格的贷款产品。从高校角度出发,作为大学生培养和教育基地,应担起教育重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知识教育以提升
16、他们的金融素养。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需要他们培养起良好消费习惯以控制过度超前消费行为。参考文献1彭志浩,杨珂,许子萌.“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武汉市7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2):46-50.2刘根.大学生信贷消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05):70-76.3彭小辉,王静怡,王坤沂.博弈视角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决策行为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01):120-127.4黄丹妮,王文荣,毛明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02):93-94.DOI: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2.031.5王剑,田维韦.互联网消费贷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格局分析J中国信用卡,2020(11):50-56.6刘海月,吴鹏,李小平.稳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8(05):165-172.DOI:10.19907/j.0490-6756.2021.05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