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审视与突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7308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5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审视与突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审视与突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审视与突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轻工教育 产教城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审视与突破张昊楠徐碧琳(.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天津)摘要: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产业数智化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职业教育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仍较为模糊为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布局建设与职业能力和生产过程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打造具备“双师”能力的高层次师资队伍 此外构建产业、教育、城市相互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将职业本科教育与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紧

2、密结合是提升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破解职业教育“矮化、窄化”问题的有效实践进路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治理价值办学定位产教城融合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张昊楠()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通讯作者:徐碧琳()女教授研究方向:复杂网络与创新、组织行为基金项目: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经济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基于就业技能提升的视角”()年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年度课题“产教城融合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教育管理 中国轻工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3、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进一步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本科教育是遵循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类型特色的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 实施职业本科教育是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把握职教高地发展机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对于全面系统认识并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治理价值、办学定位和实践进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明确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成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

4、年)提出了多项具体的发展举措其中明确把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这也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时代积极倡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与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高度一致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治理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适应产业数智化升级需求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日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与全方位重塑的决定性因素 加速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系统性推进课程体系、组织形态、育人环境变革为重塑教育生态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全新挑战 学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

5、数字化、智能化导致了规则性体能劳动被非规则性智能劳动替代决定了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必须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他们不仅需要更加完整的知识储备同时需要具备技术技能跨界融合、迭代升级的能力 当前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巨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更高层级的职业类型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动手操作和履职能力方面要优于普通高等学校而在学科专业理论基础方面要优于高职院校达到本科层次基本要求 因此职业本科教育能够培养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并重、技术能力与工程能力复合具有审辨式思维能力、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6、有效支撑.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年 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年 月完成了 个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遴选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推动了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和城市经济的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 随着全球步入“工业.”智能化时代我国逐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发展面向未来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发展模式持续转型逐步由以消费、出口、投资为主转向以人才、科技、创新为主的消费迭代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巨大动力形成国

7、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经济社会的变化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定位产生了新的要求急需职业教育通过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立足城市发展定位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专业布局对接区域产业布局以培养教育管理 中国轻工教育 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匹配高端产业、弥补产业高端人才需求缺口以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要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图 所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完整的类型教育提升办学层次是有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

8、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的应有之义因此势必要从职业教育内部搭建起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专科、职业本科、应用技术本科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衔接体系畅通职业院校学生及社会劳动者的学业提升路径满足不同复杂场景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同时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者虽然在逻辑起点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前者通过技术开发推动行业与职业的演进后者则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的演进但二者在较高层次上可以通过学分互认、项目合作、课程交流互选、升学进修等方式实现互相融通这也符合 世纪以来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即“职业教育高等化和高等教育职业化并存”由此可见构建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目

9、的性、稳定性等要素而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层次间纵向衔接的重要支点和类型间横向融通的关键环节其办学质量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建立.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从招生录取角度来看我国社会长期存在“重学术轻技术”“重普高轻职高”的传统观念学生在选择深造路径时并未充分考虑自身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高等职业专科应用技术本科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图 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特点和优势而是盲目将普通高等学校视为显著优于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将职业教育看作是不

10、得已而为之的次等选择 从就业履职角度来看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可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从 年的 提升到 年的 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人力资源市场致使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中设置的学历条件门槛不断提高 同时高职专科学生受学制较短、资源有限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在校期间很难快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岗位的迭代升级难以满足“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实际需求 在上述情况的交织影响下高职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企业、事业单位也很难招聘到满意的人才两者形成对接困难的现状办好职业本科教育、精准定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从根本上破除“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的重要手段而进一

11、步通过提升办学层次吸引优质生源、打造高端人才链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力举措 职业本科院校 教育管理 中国轻工教育 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职业本科院校学生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此类人才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即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识体系相对完整在技术处置与操作、工艺加工等方面能力突出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检验本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但有利于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而且能关照不同主体多样化的需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

12、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从立法层面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但是相较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我国发展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步伐是相对滞后的在这些国家职业本科教育已然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例如德国早在 年就建立了第一所双元制大学 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该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将大学课程和职业培训相结合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在这种培养模式的牵引下德国本科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双元制大学为主体、以普通高等学校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元制课程为补充的层次体系 此外为有效应对国际新职业主义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13、也分别建立了专门职业大学、高等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等并将其打造为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 通过梳理上述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发展本科及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新格局、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二、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 年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年 月教育部发布首批 所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截至 年 月教育部发布的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共计 所这些院校有不同的开展形式(包括高职院校升格、独立学院转设、高职院校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有不同的办学

14、性质(民办、公办)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多元化的办学情况使各院校的办学定位呈现巨大的差异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新生事物自诞生以来便引起热烈讨论也不断出现各种争议办学定位不明晰是职业本科教育的问题之一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范围固化为普通高职(专科)阶段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战略目标、教育教学组织模式重构、运行规律等问题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受原有“程式化”办学模式惯性影响很多职业本科院校很难摆脱原有办学理念且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愿景规划 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简单将职业本科学生按照学制延长至四年的高职学生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15、不能充分体现岗位层次高移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专业能力的新要求第二课程体系与行业产业脱节未能完全将经济社会、产业链条的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课程实施的主要路径仍然是传统的“理论讲授集中实训”模块化、项目式、进阶性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第三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技能水平不足不能满足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普遍存在现有教师学历层次不高、新引进教师动手能力不足的情况急需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培力度 年教育部正式出台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教育管理 中国轻工教育 校设置标准(试行)文件要求坚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办学战略目标锚定职业教育属性、本色、定位培养高层次技能

16、人才充分认识职业本科教育是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必经之路是职业教育类型改革背景下对原有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基于国家政策文件指导和已经完成职业本科教育升级的院校经验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定位应体现以下特点.瞄准数字化转型构建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年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引导职业本科院校依法依规设置专业 依据该办法各职业本科院校对专业设置进行统筹规划对应具体指标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 进一步明确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均应该具有各自特色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

17、.提出的职业带理论 世纪前期技术型、技能型、工程型三类人才普遍出现层次升级和人才扩张的趋势 同时参考欧洲、日本等地区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兼具扎实理论文化功底和岗位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直面产业、行业、职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全面提升我国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与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专科相比职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高层次”和“职业化”二者并存应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根本标准 本科职业教育的“高层次”体现在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跨领域、复合型的能力结构能够利用更加复杂、更加前沿的技

18、术技能解决生产工艺改进、产品技术研发、复杂难题攻关等实践问题而并非简单完成重复性的生产操作 职业本科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在其培养模式紧贴产业行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建设新型产业学院等模式整合院校、企业等多元化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聚焦科技创新到技术应用全流程培养面向技术复合型岗位或岗位群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融入区域发展优化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布局政府、学校、企业广泛合作、深度融合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提升更好地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服务 职业本科教育应服务城市功能定位紧密对接区域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19、体系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挥专业群的“群聚效益”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这就需要进一步厘清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基于区域产业链、城市岗位群组建专业群形成专业与产业、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匹配融合明确专业群面向的特定岗位促进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本地就业率 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该校将专业建设与区域“核心岗位”紧密对接其培养的首批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高于全国本科高校平均水平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助力提升办学层次后职业本科院校应统筹规划通过打造一批、培育一批、规划一批职业本科专业分步骤实现专业布局优化同时加强一定区域内职业本科院校

20、之间的协同联动跨校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共享优势教学资源的“大”专业群.聚焦产教融合建设与职业能力和生产过程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借鉴欧洲国家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模 教育管理 中国轻工教育 式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应坚持校企双元育人构建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框架以总体框架、专业群、专业三层课程体系为架构实现跨专业项目实践教学支持复合型人才培养 课程框架体系应打破专业壁垒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将项目实践课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应用场景和情境化应用案例使项目课程成为不同专业知识技能的交叉点、不同职业岗位的汇集点、不同领域职业能力的融合点 同时为解决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及技术发展、缺少数字素质培

21、养等问题依照数字思维形成及数字能力发展规律课程体系框架要把相关内容嵌入人才培养各阶段 在基础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等不同培养阶段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基于职业能力矩阵构建柔性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内容的快速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数字产业技术快速发展及工具平台的快速演进 融合应用“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智慧化育人环境突破教学过程的时空界限通过智慧大脑系统收集分析教学数据构建学生个体画像解决学生泛在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双师双能打造专兼结合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时十分关注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实践经验通常

22、情况下任职教师应具有博士学位同时需在相关专业领域一线岗位工作不少于五年 在师资队伍结构中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大体相当兼职教师多为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掌握尖端工程技术、了解行业市场需求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结合国内实际我国在建设职业本科教育时应以培养教师“双师”能力为主线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评价、管理等办法制定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聘标准明确专业课教师既要能够在教室中讲授理论课程又要能够带领学生在各类实践性教学场所开展技能训练 针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强化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能培训 此外为了补齐师资队伍结构性短板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23、应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采用“固定岗流动岗”的形式聘请产业导师、能工巧匠等优秀技术、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共同开展课程开发、项目研究等真正提升本科职业教育的层次水平和职业水准三、产教城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进路.产城融合:构建产业与城市动态发展的协同机制产城融合是产教城融合的基础和背景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表征”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是解决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产生的困难问题的最佳方法完备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城市形象凝练了城市品质城市品质促成了人才聚集与土地升值人才的聚集则反向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优化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24、保障、硬件支撑 产业发展自然会助力城市建设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城市形象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达到城市与产业的良好互动城市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产业与人的关系审视“人”的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等活动是“产”与“城”关联的桥梁和纽带 产业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城市为产业提供人力资源产业促进就业通过增加“人”的收入达到改善“人”的生活条件的目的促成社会文明进步 从城市与人的关系审视人是城市的主体人口密度与分布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布教育管理 中国轻工教育 局城市的硬件设施及各类管理和服务的对象都是“人”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产教融合:专业

25、建在产业链上为职业教育提供硬支撑人的生活和就业将城市和产业连接在一起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都是以人为中心 要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就业质量教育至关重要产教城融合的重要支撑就是产教融合 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由教育来提供城市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文化资源通过产教融合来凝练 企业的“产”与职业教育的“教”都在不同的特定流程中进行有不同的运行逻辑和本质属性两者很难实现无缝衔接 一方面职业院校注重育人的价值取向课程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复杂性、情境性、多变性是不匹配的会造成职业院校新毕业学生很难适应、胜任复杂具体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一旦确定在较长时间内是稳定不变的而企业生产工艺

26、是随时可变的 以上就是产教融合在微观层面的现实困境“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是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全新之路 本科职业教育就是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找到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最佳契合点第一构建校企权益保障机制 政府发挥主导引领作用构建政府、企业、职业本科院校三方融合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 对于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效果显著的企业政府可施行组合式奖励内容可涉及金融、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方面激励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开展校企合作建设 同时校企合作负面清单也应出台设立保障反映举报通道畅通对享用政府公共政策优惠却不履行产教融合相关责任的企业要进行责任认定和追溯第二深化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7、 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由学校和企业协作制定完成并重点强调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同时应整合职业本科院校与企业的设备、项目、课程等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和精品课程开发新专业建设共享型实训平台使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相匹配 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效用激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技术攻关探索现代学徒制度支持本科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基地教学内容应不断补充完善最新的技术、工艺、规范.教城融合:优化专业设置、创新模式机制全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优质大学可以激发城市的活力和潜能正如厦门大学之于厦门、浙江大学之于杭州、中国科技大学之于合肥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可见教城融合是产教城融合的原动力

28、一方面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可以更好地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与区域内企业合作互补开展前瞻性技术研发、科研攻关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价值链“五链”有效衔接与相互赋能通过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工业强城、产业兴城”增加动力 另一方面城市作为教育发展的土壤其建设质量和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报考生源质量 同时地方政府为职业教育办学提供的各种激励政策都会对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和城市发展融合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打造产教城融合的共生机制将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区域性企业集群地升级为兼顾教育科技

29、和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引擎进一步缩小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时间差形成以职业本科教育为牵引的区域职业教育体系 年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 教育管理 中国轻工教育 他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高质量本科职业教育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新发展理念合乎民意职业

30、本科教育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要主动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融合院校与企业合作创建产业学院、教学车间、订单班等使资源、人才、技能、文化、管理等实现多维度的深度融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江春华.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要义、治理价值与实践进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石忠王晨倩.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逻辑意蕴与应然架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陈淑梅

3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教城融合发展路径探析:以天津市为例.天津电大学报():.刘悦.高职院校产教科城融合生态机制构建与研究.教育与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匡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之惑及其当代破解.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徐国庆陆素菊匡瑛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国际状况与发展策略.机械职业教育():.罗校清李锡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现状、困境及推进策略.教育与职业():.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 条)/.().:/./.邹烈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局审视与突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杨九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双重结构及政策重心转移.教育研究():.李梦卿余静.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教育科学():.周益平武文.“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产才融合”良性互动的机制分析.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责任编辑:姚歆烨)教育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