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FONST系列
SDH传输系统
工程师手册
EMU盘工程师手册
烽 火 通 信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客户服务中心技术支援部
2004年4月
目 录
阅读说明 9
序 9
读者对象 9
如何阅读本手册 9
手册内容 10
目标 10
安全使用说明 11
第一部分 EMU盘TP4协议基础 12
1.本文目的及适用对象 12
1.1.本文的目的 12
1.2.本文的适用对象 12
2.烽火公司光传输网设备网元级管理系统简述 12
2.1.网元级管理系统的构成 12
2.2.网元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13
2.2.1网元级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13
2.3.网元级管理系统的组织方式 14
3.EMU盘概述 16
3.1.EMU硬件简述 16
3.2.EMU软件简述 16
4.若干基本概念 17
4.1.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17
4.2.M与A 17
4.3.程序与数据 17
4.4.管理配置 17
4.5.结构配置 18
4.6.设备配置 18
4.7.时间 19
4.8.实网元、引用网元和虚拟网元 19
4.9.网元可达性的判断方法 20
4.10.路由协议 20
4.11.用户侧与网络侧 21
4.11.1.DCC信道U/N侧的设置原则: 22
4.12.EMU与BCT的关系 22
4.12.1.BCT嵌入在各个单盘上,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22
5.若干重要的使用注意事项 22
5.1.关于EMU盘的拨号开关 22
5.2.关于工程上更换EMU盘的操作规范 23
5.3.关于小f口软件的使用 23
第二部分 EMU盘IP协议基础 24
1.IP网管的特点(适用场合,优点等) 24
2.IP网管的组网原理 24
2.1.TCP/IP协议栈层次结构及其规范 24
2.1.1.物理层 25
2.1.2.数据链路层 25
2.1.3.网络层 25
2.1.4.传送层 25
2.1.5.应用层 25
2.2.OSPF协议介绍 25
3.IP网管的组网方式 26
3.1.基本型(单一子网型) 26
3.1.1.星型结构 26
3.1.2.链型结构 26
3.1.3.网状结构 27
3.1.4.树型结构 27
3.2.灵活型(多域间路由型) 27
3.3.利用现有IP网连接SDH设备孤岛型 28
3.4.在一二级网管中与采用OSI协议的网络混合组网型 28
第三部分 烽火系列EMU盘单盘说明 29
1.EMU盘路由软件概要 29
1.1.工程中路由EMU软件的使用 29
1.1.1.如何使用U/N拨号开关 29
1.2.DCC信道U/N侧的设置原则 29
1.2.1.这里给出DCC信道U/N侧的设置原则 29
1.2.2.简单举例 29
1.3.路由EMU软件结构配置扩展的说明 30
1.3.1.简要说明如下 30
1.4.路由EMU软件应用举例 31
1.4.1.路由软件的应用举例如下 31
2.860EMU盘使用概要 33
2.1.860EMU盘的构成简介 33
2.1.1.860EMU盘母板和子板 33
2.1.2.860EMU盘的软件简介 33
2.1.3.860EMU盘主要特点 33
3.常用EMU盘使用说明 33
3.1.2.5G-32分支 EMU盘:WKE2.319.068R3A/WKE3.578.038R2B 33
3.1.1.适用范围 33
3.1.2.盘示意图 34
3.1.3.使用EMU软件版本 34
3.1.4.开关说明 34
3.1.5.GF2488-01B设备DCC通道对应盘位 34
3.1.6.面板定义 35
3.1.7.TP4方式 36
3.1.8.IP方式 37
3.1.9.其他重要信息 37
3.2.IBAS-EMU盘:WKE2.319.049/059/069/070 R2E 38
3.2.1.适用范围 38
3.2.2.盘示意图 38
3.2.3.使用EMU软件版本 38
3.2.4.开关说明 38
3.2.5.面板指示说明 38
3.2.6.TP4方式 39
3.2.7.IP方式 39
3.2.8.其他重要信息 40
3.3.IBAS 860 EMU盘:WKE2.319.049R3C 40
3.3.1.适用范围 40
3.3.2.盘示意图 41
3.3.3.使用EMU软件版本 41
3.3.4.开关说明 41
3.3.5.TP4方式 41
3.3.6.IP方式 41
3.3.7.其他重要信息 42
3.4.SDH合架EMU盘:WKE2.319.066R2D/WKE7.822.020R2D 42
3.4.1.适用范围 42
3.4.2.盘示意图 43
3.4.3.使用EMU软件版本 43
3.4.4.开关说明 43
3.4.5.网管盘的面板定义 43
3.4.6.跳塞使用说明 44
3.4.7.TP4方式 44
3.4.8.IP方式 44
3.4.9.其他重要信息 45
3.5.2.5G-14分支EMU盘:WKE2.319.084R1B/WKE3.578.038R2B 45
3.5.1.适用范围 45
3.5.2.盘示意图 46
3.5.3.使用EMU软件版本 46
3.5.4.开关说明 46
3.5.5.IP方式 46
3.5.6.其他重要信息 47
3.6.10G-32方向 EMU盘:WKE2.319.073R1C/WKE3.578.038R2B 47
3.6.1.适用范围 47
3.6.2.盘示意图 48
3.6.3.使用EMU软件版本 48
3.6.4.开关说明 48
3.6.5.面板定义 48
3.6.7.TP4方式 48
3.6.8.IP方式 50
3.6.9.其他重要信息 50
3.7.WDM系列860EMU盘 50
3.7.1.适用范围 51
3.7.2.盘示意图 51
3.7.3.开关说明 51
3.7.4.TP4方式 52
3.7.5.IP方式 52
3.7.6.其他重要信息 53
3.8.多分支360 EMU盘 (WKE2.319.022R3A/WKE7.821.232R3A) 53
3.8.1.适用范围 53
3.8.2. 盘示意图 53
3.8.3.使用EMU软件版本 53
3.8.4.开关说明 53
3.8.5.TP4方式 53
3.8.1.1.GF155-03ADM系统 54
3.8.1.2.GF622-06 ADM系统 55
3.8.1.3.GF2488-01A ADM系统 56
3.8.6.IP方式 58
3.8.7.其他重要信息 59
3.9.两方向360 EMU盘 (WKE2.319.022R2A/WKE7.821.232R2A) 59
3.9.1.适用范围 59
3.9.2.盘示意图 59
3.9.3.使用EMU软件版本 59
3.9.4.开关说明 59
3.9.5.TP4方式 59
3.9.6.IP方式 60
3.9.7.其他重要信息 60
3.10.插装CPU IBAS-EMU盘:WKE2.319.049/059/069/070 R2B 61
3.10.1.适用范围 61
3.10.2.盘示意图 61
3.10.3.使用EMU软件版本 61
3.10.1.1.WKE2.319.049/059 R2B 61
3.10.1.2.WKE2.319.069/070 R2B 61
3.10.4.开关说明 61
3.10.5.TP4方式 61
3.10.6.IP方式 62
3.10.7.其他重要信息 63
3.11.155C-EMU盘:WKE2.319.033R2A 63
3.11.1.适用范围 63
3.11.2.盘示意图 63
3.11.3.使用EMU软件版本 63
3.11.4.开关说明 63
3.11.5.TP4方式 64
3.11.6.IP方式 64
3.11.7.其它重要信息 65
3.12.40G-32方向 EMU盘:WKE2.319.077R2B/WKE3.578.038R2B 65
3.12.1.适用范围 65
3.12.2.盘示意图 66
3.12.3.使用EMU软件版本 66
3.12.4.开关说明 66
3.12.5.TP4方式 66
3.12.6.IP方式 68
3.12.7.其他重要信息 68
第四部分 EMU盘相关使用技巧 69
1.EMU盘软件远程在线升级说明 69
1.1.本地软件下载 69
1.1.1.本地软件下载。具体操作方法 70
1.1.2.EMU软件本地下载举例 70
1.1.1.1.EMU for 10G软件下载说明 70
1.1.2.本地软件上载。具体操作方法 71
1.1.3.860EMU盘软件升级的一般流程(推荐) 71
1.2.远程软件下载 73
1.2.1.版本要求 73
1.2.2.使用步骤说明 73
1.2.3.注意事项 78
2.EMS、LCT接入控制功能使用说明 78
2.1.EMS/LCT接入控制功能概述 78
2.2.版本要求 79
2.3.使用步骤说明 79
2.4.注意事项 81
3.透明帧设置DCC直通和DCC软关断的使用说明 82
3.1.作用 82
3.1.1.DCC信道软关断的作用 82
3.1.2.DCC信道直通的作用 82
3.2.操作步骤 82
4.工作站静态路由配置方法 83
4.1.使用网关的不足 83
4.2.静态路由的设置方法 84
4.2.1.设置静态路由的方法 85
4.3.配置举例 85
5.增加部分EMU盘硬看门狗功能的说明 86
5.1.155C EMU盘 86
5.2.GF2488-01A 、GF155-03、GF622-06EMU盘 86
5.3.WDM系统EMU盘 86
5.4.IBAS系统EMU盘 87
6.网元管理盘组网配置说明 87
6.1.TCP/IP协议栈参数配置方法 87
6.1.1.方式I.通过读取拨号开关设定的值配置协议栈参数 87
6.1.2方式II.通过小网管界面配置协议栈参数 88
6.2.IP方式EMU盘组网注意事项 89
6.2.1.路由协议配置注意事项 91
6.2.2.对上级网管工作站的要求 91
6.2.3.组网实例step-by-step 91
6.3.使用32分支EMU划分多域网络 95
6.3.1.对于分批出厂的工程的组网注意事项 96
6.3.2.IP地址,MAC地址,地址拨号开关及网块网元号的对应关系 96
6.4.扩展域配置说明 97
6.4.1.配置方法 97
6.4.2.注意事项 99
6.4.3.配置实例 100
6.4.4.各种EMU盘域配置索引号映射表 102
6.5.“0”域不能将相同域划分开的例子 104
7.IP方式下虚拟通道保护环配置说明 107
7.1.问题描述 107
7.2.实例介绍 108
7.3.说明 110
8.网元管理盘网关网元的使用说明 111
8.1.网关网元的实现原理 111
8.2.网关网元的配置实例 112
8.2.1.设备划分为一个网块 113
8.2.2.设备划分为多个网块。 114
8.2.3.设备划分为多个网块,并设定多个网关网元 115
8.3.使用网关网元的注意事项 116
第五部分 高速网络互连器使用说明 118
一、LAN-E1-01A型互连器01A盘使用说明 118
二、GDB/GFB/GZB2488-01设备高速网络互连板(HNI) 121
三、LAN-COM-02 A/LAN-COM-02 B高速网络互连器 125
四、互连器盘使用说明 127
第六部分 EMU盘组网实例与常见问题 135
1.TCP/IP协议EMU组网应用实例 135
1.1.工程概况 135
1.2.EMU设置 135
1.3.网管设置 135
1.4.网管连线图 136
2.TP4协议EMU组网应用实例 139
2.1.EMU跳塞设置 139
2.2.组网实例 140
3.TCP/IP协议组网常见问题 142
3.1.设备物理故障问题 142
3.2.配置网管工作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42
3.2.1.网管上所配置的网元IP参数与设备实际参数不一致 142
3.2.2.未采用网关网元方式的情况下,工作站IP地址和缺省网关的设置的正确性 144
3.2.3未采用网关网元方式的情况下,工作站配有多网卡时,各网卡缺省网关设置的正确性 145
3.3.子网配置需要注意的问题 145
3.4.涉及到分域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46
3.5.采用网关网元组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51
3.5.1.网管通过DCN网与设备相连 151
3.5.2.多个网元通过以太网与网管直接相连 152
3.6.EMU设备以太网端口优先级设定的问题 153
3.6.1.一般组网方式 153
3.6.2.网关网元组网方式 153
3.7.关于Telnet功能使用的一点说明 153
3.8.用LCT软件进行IP参数配置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55
4.常见问题解答 157
5.UNIX网管工程维护总结 158
《附一:沂水工作总结》 161
《附二:深圳工程总结》 165
阅读说明
序
大家好,欢迎阅读本手册!随着烽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其通信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烽火公司SDH传输产品——FONST系列,10G、2.5G、622M、155M等传输产品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级SDH传输网中。
如果准备学习烽火公司的FONST传输系列产品,那么EMU工程师手册正好适合于您。通过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使您对FONST系列传输产品建立起一个整体概念,为以后深入学习FONST系列产品奠定基础。
本手册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以平实的语言对各种EMU盘进行讲解。通过大量的事例,力求使抽象的学习具体化、形象化,减少学习的枯燥感,激发您的阅读兴趣。
读者对象
本手册主要是为FONST系列传输设备的维护人员编写的,本手册的读者在阅读之前应具备如下条件:
基本的操作系统知识,如WINDOWS2000、UNIX相关知识;
基本的FONST系列传输设备知识;
基本的e-FIM系列网管知识;
如何阅读本手册
本手册要求您认真地按本手册的讲述次序循序渐进地将内容学完,力求弄懂、吃透。因为这些是您以后维护设备,以及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维护水平的基础。还有,本手册讲述的内容较多、较零乱,在阅读时要尽量将其系统化。
课程中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些生动有趣的图标,正确充分地用好这些图标,将能做到事半功倍。
!
注意:
该图标表示若不按照指示操作,可能会无意义或是达不到设定的操作目标。
&&
技术说明:
该图标表示这部分内容为技术细节,属于比较专业的东西,一般来说这些技术细节是我们在日常维护中容易疏忽的地方。
手册内容
本手册的内容包括:TP4协议基础、IP协议基础、EMU盘TP4协议使用说明、EMU盘IP协议使用说明、高速网络互联器使用说明、实例与应用。
本手册共分6章,它们按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阅读时,希望您能按顺序依次阅读。
第一部分 EMU盘TP4协议基础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您对TP4协议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使大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较好的认识EMU盘在TP4下使如何使用的。
第二部分 EMU盘IP协议基础
本章主要对IP协议进行概述,使大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较好的认识EMU盘在IP下使如何使用的。
第三部分 烽火系列EMU盘单盘说明
本文对FONST各EMU盘如何使用做了详尽的说明。
第四部分 EMU盘相关使用技巧
主要介绍了常用EMU盘各种协议下使用时的一些技巧,本章对工程的实施和维护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第五部分 高速网络互联器使用说明
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型号的高速网络互联器,包括面板指示,开关跳线设置,注意事项等,可供使用参考。
第六部分 EMU盘组网实例与常见问题
本章对EMU盘所使用的两种协议,分别举例说明。对常见问题做出相应说明。
目标
通过对本手册的阅读,你应掌握:
EMU盘在TP4协议下如何使用、组网。
EMU盘在IP协议下如何使用、组网。
什么是网络侧、什么是用户侧。
EMU盘的安全使用规则。
安全使用说明
!
l 拔插EMU盘时应戴好防静电手镯,以免静电将机盘击穿。
l 更换EMU时应在电路空闲时间进行更换。
l 更换EMU时需要注意将机盘上的EEPROM芯片进行对调。该芯片是存储设备数据的芯片,如不进行对调将会造成电路的瘫痪。该芯片具体位置请见第四部分。
l 不同类型的EMU之间的存储数据的EEPROM芯片不能进行对调。
l 工程人员因违反上述安全规则而造成系统的瘫痪,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
第一部分 EMU盘TP4协议基础
1.本文目的及适用对象
1.1.本文的目的
Ø 烽火公司的各种光传输设备已经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网络容量不断升级,网络拓扑结构随着设备本身带光分支能力的提高变得相当复杂,而目前网管系统的组网一般仍采用EMU利用DCC信道或以太网等手段来进行,于是EMU成了网元级网管系统内组网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单元平台。
Ø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种各样的实际需求,EMU盘在软件和硬件上不断地得到改进,EMU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提高,EMU的全体研发人员已经并将继续为此而不懈努力。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系统再完善,如果实际使用者缺乏对该系统的起码的了解和应该具备的基本经验,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方面的教训已经是很多了。
Ø 有鉴于此,迫切要求有一指导性的文件对EMU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网管方面的问题,发挥出网管系统应有的作用。
1.2.本文的适用对象
Ø 本文适合于烽火公司从事光传输设备的开通,维护的人员参考。
2.烽火公司光传输网设备网元级管理系统简述
2.1.网元级管理系统的构成
Ø 网元级管理系统由网管工作站(WS)、小f口管理终端、若干EMU、分布于各个业务电路盘上的BCT构成。如图:
2.2.网元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2.2.1网元级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1) 故障管理
Ø 告警监视,即收集、报告不同层网络的传输缺陷(或损伤)状态和指示信号,如AIS、LOS、LOP等信号
Ø 故障定位精确到单盘
Ø 系统的测试(环回、开启/关断等操作)
Ø 告警屏蔽、告警存档、告警打印、外部事件告警
Ø 告警历史管理,即存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告警记录并提供查询和整理这些告警记录
2) 性能管理
Ø 物理媒质层、再生段层、复用段层、高阶/低阶通道层误码等性能参数的收集和定期报告
Ø 性能参数门限管理,即查询和设定某一性能参数门限,当性能参数越过规定的门限时能够发出越限报告
Ø 历史性能参数的存储,即存储多个15分钟间隔、24小时间隔的性能参数
Ø 对SDH系统特有的一些事件如指针调整等事件计数
Ø 性能事件屏敝
Ø 15分钟和24小时性能日志浏览,查询和打印
Ø ESR和SESR计算
3) 配置管理
Ø 服务状态管理(主备模式)
Ø NE同步管理(时钟源优先权,当前状况)
Ø 交叉连接管理(E/W方向,上/下话路时隙指配)
Ø 复用器功能管理(NE类型设置)
Ø 资源的管理,设备工作参数诸如软硬件工作模式和版本的设定和检索;开销字节的设置和检索
Ø 保护倒换功能指配(锁定、强制、自动、人工)
4) 安全管理
Ø 管理系统的接入安全管理,即对用户设置权限及口令(四级权限管理)
Ø SDH传送网资源的安全管理,即对关键部位的动作采取防护措施
5) 杂项管理(网管系统自身管理)
Ø 人机界面管理
Ø 报表生成或打印管理
Ø 管理系统软件下载/上载
Ø 硬件和软件重启动和恢复
Ø 软件备份和版本更新
2.3.网元级管理系统的组织方式
Ø 网元级管理系统的组织方式采用的是管理/代理方式。这种方式将WS-M, M-A,以及A-BCT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
Ø 代理/管理软件设计,原则上适用于各种管理层次,例如,网元(NE)层及网元管理层(EML)。代理(A)和管理者(M)的概念是相对的。在网元层,一个网元管理盘(EMU)既可被指定为代理,也可被指定为管理者(称为具有管理功能的代理,Ma); 当被指定为代理时,它只收集、处理本NE中各BCT的性能、告警/故障和状态数据,接收和响应从管理者来的与本NE有关的各种命令和操作;当为Ma时,它除了代理本端的对象外,还要代理其管辖范围内的远端对象,其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这些远端对象的维护上。同样,网元管理层不仅要向网元层提供管理者功能,同时还要向网络层提供代理功能。
Ø 系统框架如下图所示。
网元管理层平台(WS)
3.EMU盘概述
3.1.EMU硬件简述
Ø EMU硬件示意图如图1:
图1. EMU硬件原理示意图
Ø EMU以集成了丰富的通讯控制器的32位RISC处理器为核心,加上各种外围接口电路,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嵌入式计算机处理系统。其上支持以太网,HDLC, RS232等多种通信协议。
Ø 目前,EMU只支持8个HDLC端口,其中一个用于以太网,一个用于BCT总线,余下的用于DCC,因此,每个EMU只能支持6个光方向。当一个网元超过6个光方向时,就需要使用2块EMU盘。这在实际使用中会带来一些问题。新一代的EMU盘将支持最多32个光方向,从而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应用场合的要求。
3.2.EMU软件简述
Ø EMU软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嵌入式软件,是基于团队模式开发完成的。它集成了多项比较先进的技术,其中有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先进的符合业界标准的通信协议栈软件,自主开发的符合有关光传输网标准的网管应用软件等。
Ø EMU软件的实现是基于管理者、代理者模型,对外支持大F接口和小f接口,并通过统一的BCT总线完成对网元中所有的电路盘的管理。
Ø 在数据链路层通过DCC和以太网等完成网元之间的互连。EMU软件对这些外围端口提供支持。
Ø 在网络层采用OSI推荐的网络层协议,并采用了先进的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
Ø 在传输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即TP4协议,为应用层软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4.若干基本概念
4.1.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Ø 通信协议都会有一套严密的分层地址体系。EMU软件也不例外。其中与用户有关的两个地址是:一个是网块网元号即逻辑地址,实际上可理解为应用层软件的地址;另一个是EMU盘的地址拨号开关,实际上可理解为物理地址,该开关不仅决定了MAC层地址,还是网络层地址的一部分。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存在一个确定的映射关系,这种关系在管理配置中加以指定,而一旦完成这种指定后,实际使用的一般都是逻辑地址,而不再使用物理地址。例如我们会说某网块某网元的某盘某线路产生某告警,而不去提及该网元的开关是什么。
4.2.M与A
Ø M(Manager)即管理者,A(Agent)即代理者。
Ø 一个工程由若干个网块构成,一个网块由若干个网元组成,一个网元可以配置为M或A两个角色之一。
Ø 当一个网元被配置成A时,它仅代理本网元的资源,接受M的管理,能向M发送各种事件报告。
Ø 当一个网元被配置成M时,它除了代理本网元的资源外,还要对本网块的其他网元行使管理功能;同时,对网管工作站来说,它又是代理,接受网管工作站的管理,并能向网管工作站发送各种事件报告。
Ø M还有Ma和Mb之分,Ma是主M¸Mb是副M。正常情况下,由Ma执行管理功能,Mb仅做为热备份。一旦Ma失效,Mb可以自动升格为Ma,直到原Ma恢复。
4.3.程序与数据
Ø 为完成EMU的各种功能而集成的各种代码模块构成了EMU程序。
Ø 网元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配置即EMU数据。
Ø 到目前为止的所有EMU盘均做到了程序与数据分离。程序在设备出厂前固化到一个ROM中,数据则通过网管界面配置到EMU上的一个 EEPROM中,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能在线修改和保存。
4.4.管理配置
Ø 管理配置是最先下发给EMU的配置,由它指定网块包含那些网元,建立各网元的网元号到拨号地址开关之间的一一映射,并指定该网块的各个网元是M还是A, 在管理配置中还含有通讯需要的域地址信息,记录了有多少台上级网管工作站,各工作站的地址是什么等重要的配置信息。
Ø EMU收到管理配置后,先保存配置,然后需要对自身的运行状态做出调整,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接收完管理配置后, EMU重新启动。就如同我们在使用Windows 98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如果更改了一些重要的网络配置例如IP地址等,计算机也要重新启动一样。
Ø 通过大F口下发管理配置的基本处理过程如下:
1) WS将管理配置发送给Ma。
2) Ma接收并检查管理配置,若管理配置不合法,则返回错误原因;否则,返回成功。并将该配置发送到本网块的其他代理,实际上还包括自己,因为M本身也包含一个A, 然后延时足够的时间,自行复位。
3) A收到来自 M的管理配置后,进行必要的处理,存配置,然后延时足够的时间,自行复位。
4) 通过小f口下发管理配置的处理过程基本相似,主要不同的是管理配置是发给与PC直接相连的网元,然后由该网元转发到其他网元,而与PC直接相连的网元并不一定要求是M。这就是为什么在用EMS_f软件下发管理配置时,需要在界面上显示出当前EMU开关的原因。
4.5.结构配置
Ø 管理配置指定了网块的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结构配置则是用来描述网块的各个网元的连接关系,勾画出整个网块的拓扑结构。网元间的连接关系有光连接和电(即以太网)连接。
Ø 不同网块间可能存在某些天生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相切环的切点或相交环的交点。结构配置是按连接来进行组织的,一个连接最多支持16个网元,这些网元一般属于本网块,称为实网元,还可以属于其他网块,称为引用网元或虚拟网元。
Ø 一个连接就是业务上关系密切结构单一的一个整体,如一个环、链,它们在结构配置里是有顺序关系的一个整体。如此定义连接或许有些抽象,但实际使用上并不是太复杂,也没有必要为每一条分支分配一个连接号,多个分支实际上可以共用一个连接号。
Ø 真正需要严格区分连接号的情况目前并不太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复用段保护的相交环和相切环的情况。
2) 需要在设备上实现激光器自动关断功能的环或链,目前几乎没有。
3) 其他情况下,一般对连接的指定并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可以在同一连接上指定尽可能多的网元,只要不超过规定的上限。
4) 减少连接个数,能减小结构配置,提高EMU盘的处理效率。
4.6.设备配置
Ø 与设备关系最直接的是设备配置。设备配置一般是以网元为单位存放的,它包括该网元所有电路盘的配置参数,如交叉配置等。在网块中,设备配置不是集中存放在M上,而是分布式存放的,每个网元的设备配置保存在该网元的EMU盘上的EEPROM中, EMU盘掉电后不会丢失,EMU上电后再读出配置,初始化该网元。设备运行过程中,M将自动地收集各个A的设备配置,以便于M管理整个网块的设备。
4.7.时间
Ø 时间是一个重要的配置,所有的性能数据,故障事件以及其他重要的网管信息例如日志等都必须以正确的时间为参照,因此EMU在未被校时的情况下,是不会记录告警和性能等信息,也即处于冻结状态。只有校时后,EMU才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Ø 由于EMU掉电后不能保存时间,因此EMU上电后将有一个获得时间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是自动完成的,即WS会自动给M校时,而M会自动给A校时,A会自动给BCT单盘校时。而平时WS也会定期地给Ma校时,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4.8.实网元、引用网元和虚拟网元
Ø 在做网块配置时,一般用到三种类型的网元,我们称之为实网元,引用网元和虚拟网元。实网元最为常见,必须指定唯一网块网元号,明确地指定其对应的拨号地址开关等属性。
Ø 实网元在网块的管理配置中得到反映,一个网块由若干个实网元组成,管理配置中不含有虚拟网元或引用网元。
Ø 引用网元和虚拟网元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表示网络的拓扑结构而引入的两个扩展概念。引用网元和虚拟网元是其原网块的实网元,引用网元将在网块的结构配置中得到体现。在使用中应该注意,除非确实有必要,一般要尽量少使用引用网元,因为引用过多会显著地加大结构配置的大小,不仅降低EMU盘的处理效率,而且如果使结构配置超出EMU软件的规定值时,EMU会拒绝接收,并执行清配置的动作,直到接收到合法的结构配置为止。
Ø 下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具体的应用需要大家在实际的工程中去消化、理解。举例说明如下:
1) 如图1-1所示,该网块1为GF2488-01B两钎复用段环。崔家峪站下面带一个IBAS环,共13个站点,划分为两个网块,如图1-2、1-3所示。
2) 为了增强网络拓扑的直观性,在工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维护,我们分别在网块15、网块17中使用了“虚拟”网元的手段,将网块1中的“1-4”网元分别虚拟到网块15和网块17中,这样我们在查看网块15或网块17时就能知道该网块是从网块1中的崔家峪站所带的分支了。
3) 大家可能会问:“可不可以使用“引用”网元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过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最好少用“引用”网元,因为他会增大结构配置,造成网管通信不正常,所以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虚拟”网元。
图1-1
图1-2
图1-3
4) 总之,在使用虚拟网元和引用网元的问题上,大家应该慎重,最好是少用引用网元或者干脆不用。至于虚拟网元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使用,我个人认为如果工程资料做得相当完备的情况下,该功能可不用。
4.9.网元可达性的判断方法
Ø 在通信网络中有时需要判断网元的可达性,以诊断故障,例如,ping,tracert就是因特网中判断网元可达性的著名的诊断工具。由于目前大量使用的EMU采用的联网协议是OSI协议栈,不是IP协议栈,因此,EMU不支持这些熟悉的工具。目前一般通过以下但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得到网元的可达与否信息。这个方法是:点击界面获取EMU盘(而不是其他的单盘)状态,若有响应,则认为该网元可达,否则,不可达。
4.10.路由协议
Ø 路由协议在EMU组网方面作用巨大,正是由于采用了路由协议,才使得EMU可以自动适应各种各样的网络拓扑结构,而无须我们手工地去维护网元的路由数据库信息,使EMU的组网相当灵活,实际可以说每个EMU盘实际运行时就是一个功能齐备的路由器。
Ø 网络路由是一条从发送端到目的端的路径,路由器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之一了解路由情况。
1) 默认路由:作为最后的手段,手工输入启用某一路由的命令。
2) 静态路由:手工输入命令名,明确地指出一条到达某地的路径。
3) 动态路由:动态的学习其他相关路由器的路由。
Ø EMU采用的是动态路由。
Ø 动态路由协议有多种,所有的动态路由协议组成了一个层分类。如图2所示。
图2 动态路由协议层次分类表
Ø EMU采用的路由协议是IS-IS路由协议,IS-IS全称是中间级系统到中间级系统,即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协议,用于无连接网络服务(CLNS)的路由选择,IS-IS是开放系统互连(OSI)协议栈中的网络层协议。一般读者对OSPF路由协议可能有所耳闻,但对IS-IS路由协议较少听到,这主要是因为IETF选择了OSPF作为推荐的IP路由协议,而IP网络目前比OSI协议栈更流行一些的缘故吧。虽然如此,IS-IS和OSPF有许多相同的特点,这两种协议都是可靠的、鲁棒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并且同时都在广泛使用。
Ø EMU在实现IS-IS路由协议时,根据光传输网网管系统的要求,对路由协议标准中规定的部分参数进行了灵活处理,例如适当加快路由信息刷新的频度,以加快发现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类似的修改在得到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增加网络的通信负荷。所有有关的参数都是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来确定的,保证了路由算法的收敛性。
Ø 如上所述,在一个由EMU 组织成的分布式网络中,各网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就是为什么某些EMU盘复位重启会对其他网元造成影响,出现一个路由重新收敛的过程,但只要是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应该是较短的,且应该是可以收敛的,不会长期地振荡下去。如果某些网元不停的时通时断,不必怀疑是路由算法的问题,到要去查一查是不是存在其他的问题。
4.11.用户侧与网络侧
Ø 有关用户侧(U侧)和网络侧(N侧)的概念和相应的U/N侧设置原则,我们在第三部分中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由于其对网管DCC信息的正常通信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以下再次强调几个要点:
Ø 在路由EMU软件中,网络的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是LAPD协议,该协议将通讯的两端分别定义为U侧和N侧,并且该协议规定对任何一条DCC信道,通讯的两端必须分别是U侧和N侧,即两端不能同时为U侧或N侧;要去掉U/N侧的划分,只有EMU软件改用其他的通信协议。
4.11.1.DCC信道U/N侧的设置原则:
Ø 连接两个NE的DCC信道两端的U/N设置必须相反;
Ø 设置完成后,在拓扑结构上取消任何一个NE时,其他NE 的U/N设置应该不受影响。
Ø 在使用路由EMU软件的管理盘上,都设有U/N拨号开关。一个NE上使用了几个DCC信道口,EMU管理盘上就有几位U/N 拨号开关与之相对应。具体哪一位开关对应于那一个光盘,这与具体设备有关,在此无法详述。
Ø 只有正确地设置DCC的用户侧(U侧)与网络侧(N侧),才能使点对点的DCC信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其他的协议如路由协议才能正常运行,网管系统才能正常。我们也看到,在实际使用中,用户侧与网络侧的配置显得比较麻烦,特别是分支较多时,容易出错。这个缺点将会在下一代采用其他协议的EMU盘中得到克服。
4.12.EMU与BCT的关系
Ø EMU和BCT是管理和代理的关系。EMU是管理者,BCT是代理者。
4.12.1.BCT嵌入在各个单盘上,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 实时收集所在单盘规定的各种即时告警、即时性能、即时状态等信息。
2) 计算前一个15分钟的历史告警、历史性能,每15分钟滚动刷新一次。
3) 上电时,向EMU申请配置,根据配置初始化设备,使设备开电后进入预定工作状态。
4)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随时接受EMU给各单盘下发的各种控制命令,执行规定的操作,并接受EMU的各种查询。
5.若干重要的使用注意事项
5.1.关于EMU盘的拨号开关
Ø EMU 盘的拨号开关是EMU的最重要的配置,是物理地址,是EMU盘的“身份证”,是唯一能够最终标识EMU盘的最关键属性,就如同局域网上不允许存在两个MAC地址相同的以太网卡一样,在一个工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