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宏观经济研究.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667516 上传时间:2025-02-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宏观经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宏观经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宏观经济环境 1.0城市发展概况 河北省行政区划表及北京市位置图 北京 天津 资料来源:互联网 v 城市发展概况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410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492.7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北京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等,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34个,馆藏文物达115.1万件,参观人数达1,370.9万人次。 v 自然状况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西北毗临山西、内蒙古高原,南与华北大平原相接,东近渤海;市中心海拔43.71米;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40平方公里。西、北、东三面环山,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3°C,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7°C,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5.2°C,年平均降雨量507.7毫米。无霜期189天。 v 地貌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 v 气候 北京属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2.3摄氏度,一月最冷,平均气温-3.7摄氏度,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571.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86天。 v 行政区划 至2007年年末,北京市总面积为16,807.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万人,其中市区面积735万平方公里,中心区常住人口650万,辖12个区、6个县。北京功能核心区也是主要中心区分为四个行政区,分别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功能拓展区分为四区,分别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这几个区拥有约40%左右为城区,其余约60%为郊区;城市发展新区分为五个区,分别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其余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分别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北京市行政区划简易图 中心城区 北京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基本情况 区域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 城市功能 区域特征 西城区 31 71 金融/旅游/商业 政治、文化、旅游、金融商业中心 东城区 28 62 行政/旅游/商业 政治、旅游、文化 宣武区 19 55 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聚集地、宣南文化发祥地和传统商业区 崇文区 16 43 体育/商业 体育产业聚集区、都市商业区和传统文化旅游、娱乐地区 朝阳区 460 140 对外服务业 国际交往窗口、对外服务发达、现代体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海淀区 426 120 技术/教育/科研 高新产业基地、教育和科研机构 丰台区 304 80 国际国内企业代表出聚集区 石景山区 86 50 综合服务 西部发展带,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2.0 城市经济发展分析 v 经济基础 北京是环渤海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核心城市,是中国北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北京目前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也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整体运行平稳的区域之一。 在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发展的过程中,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功能转变也将逐步推进。北京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大,如奥运会场管、首都机场等重点工程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的配套优势,进而强化中心城区与郊县市场的经济互动。北京的投资环境日益完善,随着京津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作为环渤海沿岸最大的城市和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枢纽,北京的区域价值也将受到更加深远的影响。 v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 北京中心区 资料来源:天津市政府网站 环渤海经济圈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在环渤海地区共拥有5,800公里海岸线上,20个大中城市,数千家大型企业,和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的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向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以北京和天津双合的世界型城市,带动着两侧的扇型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区、工业区、港口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下,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北京深厚的发展潜力不断显现。 v  国内生产总值(GDP) 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北京市GDP 及人均GDP (2000-2007)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从上述图表反映,2000-2007年期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维持持续增长,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为16.13%。2007年GDP达到9,006.2亿元,比2006年增长14.43%,远高于国内平均增长水平(11.4%)。第二三产业的稳定发展是推动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07年,北京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亿元,增长13.13%;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844.8亿元,增长15.13%。三个产业的结构为1.12:27.53:71.35。同样地,在2000-2007期间,北京市人均GDP的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达到12.53%,显示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2007年该市人均GDP达到55,151元,与国内的平均水平(18,665元)相比高195.47%。 v 固定资产投资 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年增长幅度 (2000-2007)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强劲的固定资产投入也是北京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2000-2007年期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为17.3%,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2004年政府对过热投资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北京市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但是仍处于上升的趋势中。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66.6亿元,比2006年增长17.65%。固定资产的投入主要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业)(29.6%)及房地产(50.3%)等领域。 v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0-2007年期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著增长,此期间复合平均增长率 (CAGR)为12.57%。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0.2亿元,是2000年水平的两倍多。反映消费品零售市场的兴旺,另一方面更反映市民的消费力的持续提升。 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年增长幅度 (2000-2007)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v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及年增长幅度 (2000-2007) 注: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城镇居民收入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持续增长。2000-2007年期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为11.36%。2007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为21,989元,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13,786元)高59.5%。 3.0 北京现状及前景 3.1 北京市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北京市作为环渤海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具备了地利(区域中心城市)、天时(政策倾斜)和人和(人才集聚)等三方面有利因素。在国内近期宏观调控、中远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前景仍然维持乐观。未来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如下: l 奥运经济产业 2007年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力量确保奥运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完成的投资远远高于全市投资的平均增速,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增幅都超过了50%。这一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推助北京经济发展模式出现重要转变,科技高端产业快速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行业加快退出市场。在11个新建场馆中,从结构设计到新型材料、从施工工艺到质量检验标准等各个方面,许多关键技术都是自主创新。 奥运市场开发取得显著效果。到目前为止,包括12家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在内,共有56家国内外企业为北京奥运提供赞助。联想集团以其高认知度和美誉度,成为第一家加入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的中国企业。北京奥运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作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的奥林匹克中心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育休闲、文化、奥运旅游、会展演出等高端奥运经济业态已现雏形。 l 现代服务业 2007年现代服务业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48.55%.“新北京、新奥运”,各大商家摩拳擦掌,觊觎奥运——这块数以千亿计的“大蛋糕”。2002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年平均增速12.1%,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6.2亿元,投资、消费双双突破3,000亿元;特别是文化、旅游、体育、通讯等与奥运相关性强的消费增长迅猛,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保险、信息传输、商务服务、文化创意、贸易服务,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 l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奥运在北京举行,北京市近几年最为关注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建设、奥运场馆建设、公共交通、能源等;其中道路建设:07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5条,分别是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运营总里程达到142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8公里。07年末在建轨道交通10条,分别为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奥运支线、机场线、大兴线和亦庄线。而郊区也初步形成了以国道、市道为骨架,县道、乡道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系统;奥运建设:07年末全市26个奥运比赛场馆和44个训练场馆陆续完工,场馆周边58条道路和4座桥梁建成,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射击馆等23个场馆通过测试赛检验。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29.64%,增长25.7%,随着不断完善,前景可观。 l 旅游业 2007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3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2,103亿元人民币,增长16.6%。今年是北京的奥运年,世界各国都会有旅游者到北京旅游,同时表现出巨大的前景。北京奥组委预测,奥运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48亿-4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390亿-1,490亿元人民币。 l 城市功能的新提升 奥运经济发展为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在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第二产业受到直接有力的拉动,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规模、总量以及占GDP的比重得到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升级。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奥运直接拉动建筑业、通讯设备、交通运输、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有力促进了金融保险、信息传输、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加快发展,推动形成北京市新的支柱产业。 3.2 天津交通发展概况 铁路 北京铁路枢纽属环形铁路枢纽,核心区形成内环和外环二重环线。通过环线连接京广、京山、京包、京原、京九、京承、京秦、京通、丰沙等9条铁路干线。北京铁路枢纽是以特大型客运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和路网性编组站丰台西站为主,辅之以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等客运站和枢纽辅助编组站丰台站、双桥站,以及广安门、大红门、百子湾、石景山南站等货运站组成的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北京铁路枢纽范围:京广线至琉璃河南站;京山线、京九线至黄衬站;京包线至南口站;京原线至良各庄站;京承线至密云站;京秦线至通县站;京通线至怀柔北站;丰沙线至安家庄站。枢纽内共有车站77个,其中特等站4个、一等站6个、二等站8个、三等站22个、四等、五等站37个。2007年数据显示,北京铁路局年货物发送量已达22,000万吨,占全路的9.0%。 公路 北京市公路总里程为20,503公里,每100平方公里就有125公里公路。北京市域内拥有京福线、丹拉线、京珠线等三条国道主干线310公里,京沈路、京哈路、京塘路、京广路、京深路、京昆路等10条国道802公里,市级公路2,040公里,县级公路3,377公里,乡级和村级公路13,461公里,专用公路513公里。 北京市平原地区公路已经全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初步形成了以国道、市道为骨架,区、乡道为支脉的公路网系统。到2010年,公路密度达到1.00公里/平方公里,市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5,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0公里;汽车一级专用公路:120公里;一级公路:230公里;二级公路:1,300公里;三级公路:6,400公里;四级公路:6,900公里。 航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东北方向,距市中心天安门广场25.35千米,是我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大型国际航空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优越的地理位置,齐全优质的服务设施,吸引了6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首都机场运营,其中有11家国内航空公司,55家国际航空公司。国内通航城市88个,国际通航城市69个城市,每周有5,000多个定期航班从这里飞往祖国和世界各地。到2010年,首都机场将具备年旅客吞吐6,000万人次、货邮180万吨、起降50万架次(高峰小时124架次)的能力。 v 城市轨道交通 北京轨道交通规划图   资料来源:互联网 l 地铁一号线 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千米,设苹果园(103)、古城路(104)、八角游乐园(105)、八宝山(106)、玉泉路(107)、五棵松(108)、万寿路(109)、公主坟(110)、军事博物馆(111)、木樨地(112)、南礼士路(113)、复兴门(114)、西单(115)、天安门西(116)、天安门东(117)、王府井(118)、东单(119)、建国门(120)、永安里(121)、国贸(122)、大望路(123)、四惠(124)、四惠东(125)共23座车站。 l 地铁二号线 北京地铁2号线,又称环线,全长23.1千米。2号线的线路图呈较规则的矩形。线路东段、北段、西段的走向与北京二环路重叠,线路南段沿长椿街-前门-建国门一线行使。2号线设西直门(201)、车公庄(202)、阜成门(203)、复兴门(204)、长椿街(205)、宣武门(206)、和平门(207)、前门(208)、崇文门(209)、北京站(210)、建国门(211)、朝阳门(212)、东四十条(213)、东直门(214)、雍和宫(215)、安定门(216)、鼓楼大街(217)、积水潭(218)共18座车站。 l 地铁13号线 北京地铁13号线,全长40.5千米,设西直门(1301)、大钟寺(1302)、知春路(1303)、五道口(1304)、上地(1305)、西二旗(1306)、龙泽(1307)、回龙观(1308)、霍营(1309)、立水桥(1310)、北苑(1311)、望京西(1312)、芍药居(1313)、光熙门(1314)、柳芳(1315)、东直门(1316)共16座车站。 l 地铁八通线 北京地铁八通线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东段延长线,全长18.964千米,设四惠(BT01)、四惠东(BT02)、高碑店(BT03)、广播学院(BT04)、双桥(BT05)、管庄(BT06)、八里桥(BT07)、通州北苑(BT08)、果园(BT09)、九棵树(BT10)、梨园(BT11)、临河里(BT12)、土桥(BT13)共13座车站。全线均为地面或高架线路。 l 北京远期轨道交通规划及目标 线路 线路起点 线路终点 线路全长(km) 车站数量(座) 1号线 苹果园 张家湾镇 50 35 2号线 西直门 积水潭 23.61 18 3号线 小煤厂 崔各庄 30 26 4号线 马家楼 龙背村 32.5 24 5号线 太平庄站 影视城主题公园 27.5 31 6号线 五路站 东小营 41.74 27 7号线 北京西站 南花园 19 - 8号线 奥运村总站 六营门 27 - 9号线 香山 郭公庄 26.5 - 10号线 万柳 蓝靛厂路 32.9 28 10号支线 亮马桥 东坝 12.5 5 11号线 宋家庄 亦庄总站 18.5 7 12号线 北京南站 黄村 25 8 13号线 西直门 东直门 40.85 16 合计   v 中心城市道路网络 到2020年,北京市中心区道路总长度将达到4,760公里,路网密度为4.4公里/平方公里。这一指标达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准。市中心区道路系统仍保持方格网与环路、放射线相结合的布局,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其中,快速路系统由3条环路、17条放射线及两条环路联络线组成。结合城市结构调整和新城建设,将建设外围新城干线道路网络,增加东部、北部道路网密度,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为骨架、配置合理的路网系统。新城与市中心区之间,建立起复合型交通走廊,以新城快速路为主,规划新城的道路路网密度为5至7公里/平方公里。 北京市道路交通环线图 北京市主要道路交通网络 3.3 主要基建项目 北京市政府拟定综合和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目标是加快现代城市交通、信息网络和市政设施建设,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构筑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同时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并保持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衔接与协调。计划中的主要基建项目包括: 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项目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自2001年申奥成功那一刻便开始规划实施,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北京射击馆、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和相关大学的体育馆等,另外还有相关比赛扩建项目、临时项目及相关配套,譬如奥运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会议中心、酒店等。 市场启示: l 申奥成功加速了北京的经济发展,提前了北京进军全球重要城市的步划,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创造了一个最佳的窗口。 l 兴建奥运相关设施增加了北京市对相关行业原材料的需求,促进消费和需求,增强了北京经济发展,也将更多的促进奥运会期间的旅游和消费市场。 都市农业生态园 朝阳区将投入5.4亿元,在京承高速朝阳段建成湿地郊野公园、绿色生态园等11个都市农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年收入有望高达2.6亿元,并能解决附近2,33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京承高速朝阳段全长11.7公里,涉及来广营、崔各庄、孙河3个乡和大屯、望京、东湖3个街道,长期以来一直是荒坡、荒地。今年5月份,该路段两侧30米绿化带改造工程完工,共植树10.2万株、花灌木20万株,并在果园内播种紫花苜蓿、三叶草等林下生物2,000亩。 市场启示: l 都市农业生态园项目显示了城市发展对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节约的重视,生态、健康和环保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 l 此次建设都市农业生态园表示北京市对于都市农业的重视程度,除了促进产业经济外,也相应改善了产业结构,也为其他产业发展作了健康的引导。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位于宣武区广安门外大街首特钢6号地,该工程是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顶级艺术殿堂,工程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总造价9,397万元,预计2009年10月建成。工程分为剧场和办公楼两部分,剧场为甲等剧场,观众厅分上下两层,共913个座位,用地面积10,166平方米,工程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其中剧场15,000平方米,办公楼6,000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二层,演出厅包括舞台、观众厅、观众休息厅、贵宾室、排练厅、化妆间、乐池、摄影棚、光控声控室、道具、化妆间、老干部活动室;设有屋顶花园、无障碍设施等。 市场启示: l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建设展示了首都对话剧艺术文化的肯定和认可,也同时增强了北京的文化艺术吸引力,也提升了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艺术形象。 l 话剧院的建设必然吸引全国范围内的话剧爱好者前来观赏,而这些人基本都是行业内人士或有话剧爱好的各界高素质阶层,对北京的文化和经济必然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首都机场扩建 2004年3月,首都机场举行第三次大规模扩建工程。这次次扩建目标年是2015年,设计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80万吨、年飞机起降50万架次。工程将新建第3条跑道及飞行区、3号航站楼、货运区和交通、供水、供油等各项配套设施,工程总投资194亿5,000万人民币。通过本期扩建,首都机场将实现“枢纽机场功能、满足北京奥运会需要、塑造国门崭新形象”的目标。 市场启示: l 首都机场扩建将推动北京市航空产业发展,除此之外,更直接的推动旅游、消费等行业的发展,深层次带动北京经济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北京、天津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对外辐射能力,充分发挥京津在环渤海区域、华北、西北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作用。 l 机场的形象直接影响北京的形象,机场扩建进一步强化了北京中心城市的地位,既满足了机场本身功能的需要,又作为北京的名片塑造了国门形象。 3.4 北京市人口特征 根据政府公布统计数据,到200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户籍人口1,213.3万人。 北京市常住人口及社会增长率 (2001-2007)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北京市的人口发展特征如下: l 外来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北京人口总量增长加快 2007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增长3.28%,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市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其原因主要是受外省市人口迁移流动作用的影响。去年全市外来常住人口达419.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6.3万人,占全年常住人口增量的69.8%。去年北京市人口总量加快增长,表明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引作用日趋显著,外来人口的增加对全市人口规模及其他特征的作用力也日趋加大。 l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上升趋势 北京市去年人口出生率为8.32‰。,死亡率为4.92‰。,自然增长率为3.4‰。。与上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上升2.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上升2.11个千分点。而2006年以前自然增长率均小于1.3‰。   l 就业人口规模增加 劳动力资源人口是指16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近年来,北京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一个高劳动力人口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阶段。06年本市劳动力资源人口达919.7万人,与05年相比,增加了41.7万人,增长4.74%。在业人口为513.77万人。 l 常住人口老龄化趋缓  2006年北京市0至14岁的人口为136万人,15至64岁的人口为836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13万人、25.17万人、2.69万人,各年龄组人口规模均有所增加。 从常住人口年龄构成观察,去年0至14岁人口比重为10%;15至64岁为78.8%,65岁及以上为11.2%,与上年相比,0至14岁和15至64岁人口比重分别增长了0.01%和0.03%,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下降了0.04%,呈现出少年、成年人口比例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减少的态势。 l 市场启示 外来人口迅速增长,有助于刺激北京市的住宅市场需求。尤其是随着一系列大型基建项目和投资项目的落实和推进,大量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流入北京,将对北京的高档住宅市场形成大量的需求,促进市场的进一步稳步上升。北京市人口结构的年龄化趋缓,年轻化上升反映在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上,是对社区环境、产品档次、项目品位上的提升。 3.5 北京市城市规划概况 v 城市性质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v 城市职能 l 中央党政军委领导机关所在地。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集聚中央重要领导和重要党政机关部门,也是现在和未来中国唯一的政治文化中心。 l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得作为首都受到全球的关注,中国的情况也是世界的焦点,国际来访活动安排和各国驻中国使馆设置必然成为北京的基本职能。 l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作为政策领先的首都,在任何领域的影响力都不可小觑,首都的全面发展也自然在各方面都以身作则,以保证带动效应。 l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l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北京向来以旅游著名,且又是中国的首都,其旅游行情自然不言而喻。 l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作为国际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基础交通规划首当其冲。 v 城市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v 市域空间布局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v 城市规模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北京市现有常住人口为1,3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13.3万人。规划根据新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诸多因素,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比例为90%左右。中心区人口控制在850万人。 2020年,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新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6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2平方米;镇及城镇组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21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考虑到影响城市人口集聚的多方面因素及其不确定性,为适应首都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据对城市实际发展速度的动态监测,适时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应对各种发展状况,始终保持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调控作用,统筹人口、资源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考虑到人口流动以及其它不确定因素,本次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指标暂按2,000万人预留。 v 城市发展战略 因地制宜、统筹整合。发挥市场机制和公共投资的作用,按照次区域的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各新城的发展模式和开发强度,积极引导各新城地区的分工与协作,合理高效配置资源,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高效经济。在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积极发挥区(县)政府的作用,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明晰、机制创新、高效务实、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发展平台。 适用资源、规划配合。根据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主导方向、产业布局和建设时序,合理确定市域范围内新城的布局、职能与空间规划,使城市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互为依托,不断完善城市的结构与功能;合理确定新城规模,增强新城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 把握动态、调节发展。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注重把握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新城的规模和建设时序。 立足基地、布控交通。积极发挥基础设施的引导作用,采取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土地开发与交通设施建设相互协同,建立以公共交通为纽带的城市布局及土地利用模式,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 品质服务、和谐发展。高品质、高标准建设新城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新城吸引力,促进新城发展。 科技节能、合理规划。大力推广节能节水措施,率先在建筑节能、中水利用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并规划预留和储备好中远期发展的用地空间。 v 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 l 城市发展主轴:“两轴”主要指中心城区的发展,而“两带”决定城市发展主轴线由中心向东南延伸,发展重点由中心区向东南疏解,通州区、顺义区和亦庄是发展轴线上的中心城区,将可望成为房地产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区域; l 城市发展目标:北京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级城市。此目标将强化北京在亚洲地区重要城市的地位,其经济发展实力和城市环境的持续发展和完善,将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尤其是拥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刺激市场对优质住宅的需求。此因素也同时体现在北京市的人才战略规划上。 l 城市职能:北京所规划的城市职能中,将进一步强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功能。随着奥运会的开幕,中国也将向世界展示它的独特魅力,一定会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爱好者往来北京,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高房地产的需求。 l 城市职能中心:在目前北京重点建设的三个功能区的基础上,新规划提出了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个城市职能中心。职能中心后期必然需要相关专业人士运作,这些人员也必定对北京房地产市场有一定需求。 l 城市发展采取集中紧凑的模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将进一步受到控制,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可开发用地将逐渐减少,开发成本相应会高一些,这些土地将主要开发高端住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