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XX县XX镇移民安置工程水保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667507 上传时间:2025-02-24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XX镇移民安置工程水保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XX县XX镇移民安置工程水保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XX镇XXX(水塘头)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目  录 1.综合说明 1 1.1主体工程概况 1 1.2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3 1.3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及规划目标值 4 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4 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5 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5 1.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与工程量 5 1.8水土保持监测 7 1.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7 1.10结论与建议 8 1.11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8 2.方案编制总则 11 2.1编制目的和意义 11 2.2编制依据 11 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14 2.4指导思想 14 2.5编制原则 15 2.6 方案编制深度 16 2.7 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服务期 16 3.项目概况 17 3.1项目基本情况 17 3.2项目组成 19 3.3项目总体布局 19 3.4工程施工组织 22 3.5工程征占地 24 3.6工程土石方平衡 25 3.7工程投资 26 3.8进度安排 26 3.9其他相关工程概况 27 3.10拆迁安置 27 4.项目区概况 28 4.1自然环境概况 28 4.2社会经济概况 32 4.3土地利用现状 34 4.4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5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37 5.1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37 5.2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37 5.3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取料场及弃渣场布置、施工组织等评价5.3.1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的评价 38 5.4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39 5.5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5.6结论与建议 41 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43 6.1责任范围确定依据 43 6.2防治责任范围 43 6.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4 7.水土流失预测 46 7.1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46 7.2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46 7.3预测内容、方法 48 7.4水土流失预测成果 51 7.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54 7.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55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57 8.1防治目标 57 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58 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58 8.4 分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61 8.5防治措施工程量 67 8.6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69 8.7 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71 9.水土保持监测 73 9.1 监测目的及原则 73 9.2 监测时段和频次 73 9.3监测内容和区域 74 9.4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 76 9.5监测点位布设 77 9.6监测人员、设备(施)及耗材 78 9.7监测工作内容 78 9.8监测单位及费用 78 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79 10.1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及方法 79 10.2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82 10.3防治效果预测 85 10.4水土保持损益分析 88 11.实施保障措施 90 11.1 组织领导和管理 90 11.2后续设计 91 11.3 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 91 11.4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 92 11.5水土保持监测 93 11.6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管理 94 11.7监督检查与竣工验收 95 11.8监督保障措施 95 11.9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 96 12.结论与建议 97 12.1结论 97 12.2建议 98 附表:投资估算附表 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2.项目区地质图 3. 项目区主要土壤分布示意图 4. 项目区水土流失分布图 5.项目区原始地形图 6.工程总平面图 7.工程建筑物立面图 8.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9.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 10.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图 11.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一) 12. 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二) 94 1.综合说明 1.1主体工程概况 1.1.1项目建设必要性 XX县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1.1.2项目前期工程进展情况 2010年10月,建设单位委托XX县规划设计院完成《XX县XX镇XXX(水塘头)移民安置地块建设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凡从事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为此,建设单位XX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本单位承担《XX县XX镇XXX(水塘头)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本单位接受业主委托后,立即成立了项目组,进行了现场调查,并收集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自然环境现状资料,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结合工程设计资料,于2011年06月编制完成《XX县XX镇XXX(水塘头)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1.1.3项目概况 根据XXXXX旅游休闲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鹤水塘头和增岙两个自然村由于XXX高尔夫项目建设,规划要求予以全部拆迁,拆迁的户数全部安置到安置区, 新鹤水塘头和增岙两个自然村共107户,人口413人,旅游项目用地涉及盐田、养殖塘1964亩,水塘头村庄拆征290.21亩、增岙拆征129.25亩。 安置区征用总用地为69459.0平方米,其中本次规划用地面积为56277.4平方米,远期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3181.6平方米。 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5月初开工,2013年7月底竣工,总工期27个月。项目投资总额估算为568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为4267万元;本项目所需资金主要通过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方式筹措。 1.1.4项目区概况 本项目区域的地貌形态明显受到区域地质构造的制约作用,特别是北东、北北东向的构造对地貌的形成起到了决定的作用。通过本次现场工程地质测绘,将测区的地貌按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分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及低山丘陵区两种地貌类型。 本项目所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太平洋西岸,受到自然地带、季风环流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以大陆性为主而具有海洋性特色的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17℃,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一年四季降雨主要集中在两个雨期,即4-7月份的梅雨期和7-10月份的台风期;沿海平均风速为5.6m/s(4级),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位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多变。灾害性天气较多,其中台风、暴雨成灾较为频繁。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5-11月为台风影响季节,其中7-10月还可直接登陆XX。平均每年约出现2次。暴雨大多出现在6、8、9三个月,主要由台风及梅雨造成,暴雨雨量集中,雨势猛,时间短、强度大,对本区域影响较大。 项目区土壤分布共有红壤、黄壤、盐土、潮土和水稻土五大类。 项目区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z闽山丘甜槠、木荷林植被区,属zjs天台山、括苍山山地植被,因生境条件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草地植被、灌草丛植被、森林植被等三类。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及灌丛等。工程区基本无原始森林植被,多为人工栽植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灌丛、草类及农业植被,林草植被覆盖率约为60%。 1.2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有关要求,以及该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可研设计方案。 根据本工程前期相关设计报告中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预计可于2011年5月初开始施工,2013年7月底建成,工期27个月。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毕并初步发挥效益的时间,建设类项目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定为2014年。 1.3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及规划目标值 根据zjs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z政发[1999]141号)划分的水土保持“三区”中,XX县属一般防治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也存在一定的风力侵蚀。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本工程不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也不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但是本工程位于XX县XXCGXXX景区附近,考虑到与该景区旅游设施相协调的关系,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执行二级标准。 本项目设计水平年的综合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8%,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20,拦渣率96%,林草植被恢复系数98%,林草覆盖率25%。 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本方案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关于“对主体工程约束性规定”,从工程选址、建设方案及布局,工程施工等方面分析认为,本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 工程占地方面,主要占用的为盐田、老路、水域等,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较少。 本工程建设存在大量的土石方,通过工程土石方平衡,土石方开挖得到合理利用,调配合理,避免了工程永久弃渣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占地,有利于项目区水土保持。 工程施工工艺和进度安排基本合理。主体设计中规划了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等措施,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通过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的水土保持分析,结合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设计,依据与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完成工程水土流水防治措施布设和措施设计。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全面实施,可保证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工程建设没有限制性因素,是可行的。 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7.27hm2,包括项目建设区6.94hm2,和由于项目建设活动而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直接影响区0.33hm2。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情况如下: 按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布局及施工区域等将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建筑物区、绿化种植区、道路广场区、发展备用区、施工临建区。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针对工程建设施工活动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程度,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合理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 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工程扰动原地貌均在工程征占地面积范围内,共6.94hm2,全部为永久占地。 本方案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图纸、技术资料,结合现场调查进行统计可知,工程无水土保持功能损坏。 根据工程土石方平衡可知,本工程无弃渣产生。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421.80t,其中工程施工期393.40t,自然恢复期28.40t;新增水土流失量351.32t,其中工程施工期新增347.21t,自然恢复期新增4.11t。 从水土流失发生范围分析,建筑物区、绿化种植区以及道路广场区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因此,这些区段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段和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段。 1.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与工程量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工程建设施工活动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有机结合,合理分析确定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以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 (一)建筑物防治区 建筑物防治区防护措施见表1.7-1。 表1.7-1 建筑物区防护措施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工程措施 1 浆砌石挡墙及排水沟 (1) 土方开挖 m3 1006.10 (2) M7.5浆砌片石 m3 2797.20 (3) C20砼压顶 m3 133.20 2 沉沙池 (1) 土方开挖 m3 155.50 (2) M7.5浆砌石 m3 108.30 二 临时措施 1 临时覆盖 m2 2000 (二)绿化种植防治区 绿化种植防治区措施工程量见表1.7-2。 表1.7-2 绿化种植区防护措施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植物措施   1 绿化种植面积 m2  15300 二 临时措施 1 临时覆盖 m2 2500 (三)道路广场防治区 道路广场防治区措施工程量见表1.7-3。 表1.7-3 道路广场区防护措施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临时措施 1 排水沟 石方开挖 m3 520.00 C20素砼 m3 208.00 2 沉沙池 石方开挖 m3 30.00 C20素砼 m3 6.56 (四)发展备用防治区 发展备用防治区措施工程量见表1.7-4。 表1.7-4 发展备用区防护措施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植物措施   1 绿化种植面积 m2  13100 二 临时措施 1 临时覆盖 m2 1500 (五)施工临建防治区 施工临建防治区防护措施工程量见表1.7-5。 表1.7-5 施工临建区防护措施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工程措施   1 场地平整 m2  6000 二 临时措施 1 排水沟 m 石方开挖 m3 88.00 C20素砼 m3 35.20 2 临时覆盖 m2 300 1.8水土保持监测 工程为新建建设类项目,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监测期为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共44个月,3.67年。 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的布设考虑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和特征、涉及的水土流失不同类型、扰动开挖和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等条件综合确定,初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2个。 1.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577.32万元(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投资为426.00万元,本方案新增151.32万元),其中新增工程措施费为73.33万元,植物措施费为0.00万元,施工临时措施费为35.17万元,独立费用34.25万元(其中水土保持监理费3.58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3.50万元),基本预备费8.57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0.00万元。 其资金来源有建设单位筹措解决,负责管理使用。 方案实施后,六项防治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扰动土地治理率为99%大于目标值9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9%大于目标值88%;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52等于目标值1.20;挡渣率达到99.00%大于目标值96%;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大于目标值98%;林草覆盖率达到40.92%大于目标值25%。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六项指标”均能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值,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 1.10结论与建议 本工程建设不违反《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的有关规定,也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有关要求,无制约或影响项目建设的重大水土保持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讲,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优化土石方平衡;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涉及的拦挡措施、边坡防护措施的工程安全稳定性复核。 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要求。应对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并聘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监测单位分别对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要求,水土保持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 1.11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详见表1.11-1。 表1.11-1 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项目名称 XX县XX镇XXX(水塘头)移民安置工程 流域管理机构 涉及省区 zjs 涉及地市或个数 xx市 涉及县或个数 XX县 项目规模 总投资 5687万元 建筑安装费 4267万元 动工时间 2011年5月 完工时间 2013年7月 方案设计水平年 2014年 项目组成 建设区域 长度/面积 挖方量(万m3) 填方量(万m3) 建筑物区 2.33 hm2 3.46 绿化种植区 1.53 hm2 2.27 道路广场区 1.77 hm2 2.63 发展备用区 1.31 hm2 0.75 2.74 合计 6.94 hm2 0.75 11.10 国家或省级重点 防治区类型 不属于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地貌类型 低山丘陵和海积平原区 土壤类型 红壤、黄壤、盐土、潮土、水稻土 气候类型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植被类型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北部地带z闽木荷林区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300~400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  7.27 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  500 项目建设区(hm2) 6.94 扰动地表面积(hm2) 6.94 直接影响区(hm2) 0.33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hm2) 0.00 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 421.80 新增水土流失量(t) 351.32 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  建筑物区、绿化种植区、道路广场区 防治 目标 扰动土地整治率(%)  98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88 土壤流失控制比 1.20 拦渣率(%) 96 植被恢复系数(%)  98 林草覆盖率(%) 25 表1.11-1 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续表) 防 治 措 施 分区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建筑物区 浆砌石挡墙、排水沟、沉沙池(新增) 临时覆盖(新增) 绿化种植区 绿化种植(已有) 临时覆盖(新增) 道路广场区 素砼排水沟、素砼沉沙池(新增) 发展备用区 绿化种植(已有) 临时覆盖(新增) 施工临建区 场地平整(新增) 素砼排水沟、临时覆盖(新增) 投资 73.33万元 426.00万元(已有) 35.17万元 水土保持总投资  577.32万元 (新增151.32万元) 独立费 34.25万元 水土保持监理费  3.58万元 监测费 3.50万元 补偿费 0.00万元 方案编制单位 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 地址 地址 邮编 邮编 联系人及电话 联系人及电话 传真 传真 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 2.方案编制总则 2.1编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可以掌握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确定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数量、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明确水土流失敏感区域和水土保持工程重点保护范围。按照因地制宜、全面防治的原则,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和技术措施,强化防治水土流失的组织管理措施、技术保障体系,提出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计划,确保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结合工程建设特点,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方案以及下阶段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对策,确保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满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指导水土保持措施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在“三同时”原则指导下,保障方案得以按设计有效实施。 通过本方案报告书的编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治理、管理依据和建议,对指导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落实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资金,控制因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及其影响范围和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编制依据 2.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1998.11); 10)《zjs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1.02)。 2.2.2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五号令2005年7月8日修订);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保[1994]13号文); 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2000年第12号令);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5年7月根据水利部第24号令修订); 5)《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第24号令,2005年)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10月) 7)《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04年第19号令); 8)《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第2006年28号令)。 2.2.3规范性文件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3]38号); 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3)《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 4)《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保监[2001]15号); 5)《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水保[2005]21号); 6)《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 水保〔2003〕89号);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 水保〔1994〕513号); 8)《关于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1989]88号); 9)《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 10)《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 水保〔2003〕202号); 11)《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利部 水保〔2009〕187号); 12)《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z水政〔1994〕5号文); 13)《zjs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指南(试行)》(z水保〔2007〕20号文); 14)《zjs水土保持设施补偿水土流失防治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z号 〔1997〕财综37号); 15)《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人民政府z政发〔1999〕141号); 16)《z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政发〔2003〕23号); 17)《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的通知》(财政厅、水利厅〔2006〕23号); 18)《关于印发<xx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号); 19)《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工作的通知》(号); 20)《关于加强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评审管理工作的通知》()。 2.2.4技术规范与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8);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08); 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7)《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8)《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 9)《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水利部SL44-93); 10)《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1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程》(GB/T18337.3-2001); 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GB6000—1999); 13)《一般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4)《防洪标准》(GB50201-94); 15)《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6)《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 2.2.5技术文件及资料 1)《zjs水土保持总体规划》(); 2)《xx市水土保持规划》(4); 3)《XX县水土保持规划》(); 4)《zjs生态总体规划纲要》(3); 5)《XX县XX镇XXX(水塘头)移民安置地块建设规划》(2010.10); 6)XX县XX镇XXX(水塘头)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函; 7)其他与工程相关的设计资料。 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根据zjs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z政发[1999]141号)划分的水土保持“三区”中,XX县属一般防治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也存在一定的风力侵蚀。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本工程不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也不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但是本工程位于XX县XXCGXXX景区附近,考虑到与该景区旅游设施相协调的关系,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执行二级标准。 2.4指导思想 本方案的编制树立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思想,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减轻工程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措施体现丘陵区域水土保持要求,由于工程土石方工程量大,损坏地表植被面积较大,水土保持措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和景观要求。 (2)水土保持措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投资经济可行,在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情况下,体现节能降耗的意识。 (3)注重水土保持的整体效益,在坚持“生态优先”的条件下,力图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2.5编制原则 本方案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的总体要求,按照水土流失二级防治标准确定防治目标和施工进度,方案编制中具体需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责任明确原则。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时间。 2、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主体工程和新增水土流失特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要求,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生产工艺,优化主体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组织。施工中各项水保措施及时到位,并加强施工中的临时保护措施,对弃渣做到先拦后弃。 3、生态与主体并重的原则。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既是工程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服务于主体工程,但同时需对项目区环境和周边的生态系统负责。 4、综合防治的原则。本方案应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并使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相适宜,使水土保持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控制和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5、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项目各防治分区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注重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合理搭配,做到“标本兼治”。同时还应结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及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经验,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措施品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类型及设防标准,提高措施布设的适宜性。 6、永久临时结合的原则。对工程的临时防护措施布置时,应结合主体工程已考虑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设计情况,尽可能做到临时措施通过加工改造后能作为永久措施得到利用,既可节约资金又可减少二次扰动。 7、景观协调的原则。本项目主体工程及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适地适树”、“以人为本”。植物措施的配置应草、花、灌、乔合理搭配。 8、经济合理原则。在满足工程措施安全、稳定,植物措施“适地适树”的前提下,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应尽量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 9、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本工程建设过程的开挖的土石方,做到尽可能多的调运得以利用,以减少弃土弃渣占地产生水土流失。同时注重地表腐殖土的利用,开挖的表土可用作林草种植土,促进林草生长。 10、“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合理安排水土保持设施实施进度,在保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适当超前布设水土保持设施。 2.6 方案编制深度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有关要求,以及该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可研设计方案。 2.7 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服务期 根据本工程前期相关设计报告中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预计可于2011年5月初开始施工,2013年7月底建成,工期27个月。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毕并初步发挥效益的时间,建设类项目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定为2014年。 按照建设类项目方案服务期至设计水平年结束的要求,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服务期为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 3.项目概况 3.1项目基本情况 3.1.1项目地理位置 XX县位于zjs东部沿海中段,。 。 3.1.2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XX县XX镇XXX(水塘头)移民安置工程。 2、建设单位:XX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xx市XX县XX镇CG区。 4、工程性质:新建。 5、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镇CG北侧盐田,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01。 6、建设工期: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5月初开工,2013年7月底竣工,总工期27个月。 7、项目总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估算为568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为4267万元;本项目所需资金主要通过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方式筹措。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3.1-1。 表3.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 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规划总用地面积 ㎡ 56277.4 可建设用地面积 ㎡ 50992.6 总建筑面积 ㎡ 38295.7 其 中 住宅建筑面积 ㎡ 35020.4 其 中 大户型住宅 ㎡ 25343.2 小户型住宅 ㎡ 4209.6 老年公寓 ㎡ 2505.6 底商住宅 ㎡ 2962.0 公建建筑面积 ㎡ 3275.3 其 中 底层商业 ㎡ 1481.0 农民会所 ㎡ 1425.7 门卫 ㎡ 64.0 配电房及通讯机房 ㎡ 304.6 建筑密度 % 25.6 容积率 — 0.8 绿地率 % 30 规划户数 户 161 3.5人/户,老年公寓按照2人/户 其 中 大户型住宅 户 79 小户型住宅 户 16 老年公寓 户 36 底商住宅 户 30 规划人口 人 510 停车位 辆 139 其中 地面停车位 辆 44 室内停车位 辆 95 3.1.2移民工程特点 本项目将新鹤村水塘头、增岙两个村庄集中安置,统一配置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有利于引导村庄布局的优化和人口聚集,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配置,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农村住宅的集中建设和有序改造,节约土地资源。 鉴于移民安置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主要特点为:本项目业主主要进行前期“三通一平”工作,统一配置基础设施;地面房屋建筑工程由拆迁安置农户按照统一规划户型进行自行修建。 3.2项目组成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人居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建设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为设计目标,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开辟足够的交通空间,满足动、静态交通要求,建立小区高效安全的道路系统,同时注重步行系统的建构与静态交通的安排,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小区。 根据上述规划理念,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6277.4 m2,可建设用地面积为50992.6 m2,总建筑面积为38295.7 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5020.4 m2,公共建筑面积3275.3 m2)。 本小区分为2个地块,南地块和北地块,位于18米规划道路两侧。北地块:规划底商住宅14户、沿街商业用房、大户型(A型)住宅41户;南地块:规划农民会所、规划底商住宅16户、沿街商业用房、大户型(A型)住宅38户、小户型(B型)住宅16户、老年公寓楼(C型)36户。 小区配套公建:有农民会所、配电房、通讯机房、沿街商业用房等。其中农民会所、配电房、通讯机房、沿街商业用房建筑面积分别为1425.7㎡、256.6㎡, 48㎡,1481.0㎡。 小区公共绿地包括沿河绿地及小游园,给人们提供休息游玩的空间。 3.3项目总体布局 3.3.1建筑布局 为节约用地,建筑基本上沿道路以行列式布置,朝向为南偏东1°。 建筑间距、退让均按规范执行。住宅正向间距为1:1.25以上,住宅侧向间距控制为2米,满足日照、通风和消防的需要。建筑侧向开窗:当相邻两幢建筑侧墙间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