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现代汽车控制系统:(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2)车载汽车电子设备:包括汽车信息系统、导航系统和娱乐系统。(填空或选择)
2.发动机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燃油喷射控制、点火控制、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及增压控制、稀薄燃烧及缸内直喷控制。(填空或选择)
发动机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填空或选择)
3.Can,即控制器局域网,主要技术指标有:(1)传输速率:可达到1Mbps(40米以内)(2)传输距离:10千米(5kbps以下)(3)支持的介质:铜线、光纤(4)媒体访问控制方式:CSMA/冲突按优先权解决(5)可挂接的最大节点数:110。(填空或选择)
Can有三层:物理层(PLS、PMA、MDI)、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填空或选择)
4.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作循环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是通过燃烧气缸内的燃料,产生动能,驱动发动机气缸内的活塞往复的运动,由此带动连在活塞上的连杆和与连杆相连的曲柄,围绕曲轴中心作往复的圆周运动,而输出动力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时有四个过程:一个工作循环包括有四个活塞行程(所谓活塞行程就是指活塞由上止点到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的过程):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进气行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在活塞的移动过程中,气缸容积逐渐增大,气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并在气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后,曲轴继续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到上止点,这时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随着活塞的移动和气缸容积的不断减小,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体被压缩,其温度和压力同时升高。
做功行程:压缩行程结束时,汽缸盖上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将气缸内可燃混合气体点燃,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燃烧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在气体的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做功。这时,进排气门仍然关闭。
排气行程:排气行程开始,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此时膨胀过后的燃烧气体在其自身剩余压力和在活塞的剩余压力下经排气门排出气缸之外。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排气行程结束,排气门关闭。(问答题)
5.上止点:活塞顶部离曲轴中心最远距离时的位置。(填空或选择)
下止点:活塞顶部离曲轴中心最近距离时的位置。(填空或选择)
活塞行程:活塞运行在上下两个止点间(即上止点和下止点)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曲轴每旋转半周(180°),相当于一个活塞行程,亦称冲程,用S表示。(填空或选择)
6.下列四个容积的区别:(1)气缸的工作容积(即气缸排量),活塞在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上止点和下止点)间运动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一般用Vh表示:Vh=(π/4)D^2·S×10^(-6)(L),式中:D-气缸直径,单位mm;S-活塞行程,单位mm;
(2)压缩容积(燃烧室容积):活塞在上止点时,在活塞顶部上方整个空间(活塞顶、气缸盖底面和气缸套表面之间所包围的空间)的容积称为压缩容积或燃烧室容积, 一般用Vc表示。(3)气缸总容积:活塞在下止点位置时,在活塞顶上的全部容积称为气缸总容积,也就是工作容积Vh和压缩容积Vc的总和,用Va表示,Va=Vh+Vc。气缸直径大,活塞行程长,气缸总容积就大。(4)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单缸排量Vh和缸数I的乘积。一般用VL表示: VL=Vh×i=S*π*D2/(4*106)。式中:Vh-气缸工作容积; i-气缸数目。(问答题)
7.飞轮的四个功能:(1)将发动机作功行程的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用飞轮带动发电机发电(2)克服其他行程的阻力,使曲轴均匀旋转(3)通过安装在飞轮上的离合器,把发动机和汽车传动系统连接起来(4)装有与起动机接合的齿圈,与其他起动机结合,便于发动机起动。(问答题)
8.汽车两大电源:(1)发电机(主要电源)(2)蓄电池,当电动势高于蓄电池电动势时,就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填空或选择)
9.气门:向发动机内输入空气并排出燃烧后的废气,有进气门和排气门。加速踏板(油门)连接节气门,开度越大,发动机负荷越大,CCS巡航控制时节气门处在自动调节的位置,因为要自动保持车速。(填空或选择)
空燃比:是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之间的质量的比例,用λ表示,理论上空气:燃油=14.7:1。此时λ=1,当λ>1空燃比大于理论值的混合气叫做稀混合气,气多油少,燃烧完全,油耗低,污染小,但功率较小。λ<1空燃比小于理论值的混合气叫做浓混合气,气少油多,功率较大,但燃烧不完全,油耗高,污染大。 节气门全开(WOT)时:为了获得最大的发动机功率和防止发动机过热,采用开环控制,将混合气空燃比控制在12.5~13.5范围内。此时发动机内混合气燃烧速度最快,燃烧压力最高,因而输出功率也就越大。(填空或选择)
10.爆震:汽车发动机利用电火花讲混合器点燃,并以火焰传播方式使混合器燃烧,造成瞬时爆燃。爆震控制:在发动机结构参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采用推迟点火提前角是消除爆震的措施之一。控制爆震的目标:1%-5%之间的微爆震,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达到最佳值。(填空或选择)
11.(画图问答)首先画出喷油流程图:
然后喷油量的计算依据
(1)电喷系统的基本喷油量:使空燃比一定,只要测出吸入空气的质量,则可求出所需燃料的喷射量。可以利用吸气管中所安装的空气流量计直接测定一次吸入行程中汽缸填充的空气质量,或者根据吸气管压力和发动机转速间接计算而得。
(2)启动时喷射量:Ts=Tsp*fat+Tv(ms),其中Tsp:冷却水温时启动的基本喷射量,fat:吸气温度修正系数,修正吸入空气温度的差所产生的空燃比的偏差。Tv:无效喷射时间,蓄电池的电压越高,时间就越短,越低就越长,所以可以利用蓄电池的电压修正喷射时间。
(3)启动后喷射量:T=Tp*f+Tv(ms),其中Tp为基本喷射时间。f为喷射修正系数,加减速时,进行空燃比反馈修正等。Tv:无效喷射时间。
12.分析题,分析电路图,无须画图
通过此图,对点火控制进行原理分析:
([]内的文字是整个系统的原理,后面三点才是此图的原理)[在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中点火系统无机械触点,故需要曲轴位置传感器,传感器中,当信号转子随分电器轴转动时,信号转子的凸齿与铁心的空气隙发生变化,使通过传感线圈的磁通发生变化,因此传感线圈中便产生感应的交变电压信号,用这个信号作为点火控制信号。电子点火器的作用是控制点火线圈中初级电路电流的接通时间和断开时间。为此,它必须对来自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脉冲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识别。首先给线圈通电,断点瞬间产生高压点火。](1)接通点火开关UB使BG1导通,其直流电路为:B+到R4到R1到BG1到信号线圈到搭铁到B-(2)当信号线圈产生正向电压脉冲时,信号电压与BG1管的正向电压叠加后,高于BG2的导通电压,BG2导通。BG2导通的结果使BG5导通,点火初级回路通路(3)当信号线圈产生反向电压脉冲时,信号电压与BG1管的正向电压叠加后,低于BG2的导通电压,BG2截止。BG2截止的结果使BG5截止,点火初级回路开路,于是在次级回路中产生高压,利用高压点火。
13.滑移率S:对车轮运动的滚动和滑动成分在比例上加以量化和区分而定义的,一般用滑移率S来表示车轮的运动状态。S=(V-rw)/V×100% ,V是车速(m/s),r是车轮半径(m),w是车轮角速度(rad/s)。车轮纯滑动时:S=100%,车轮纯滚动时,S=0%,车轮处于边滑边滚状态时,0<S<100%.(填空或选择)
14.(问答先画图再回答)画出滑移率S与路面附着系数Ф的关系,再分析原理。
原理:S<20%为制动稳定区域,S>20%为制动非稳定区域,车轮纵向附着系数(又称制动力系数)随车轮滑动成分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滑移率S达到100%时,即车轮抱死,此时的附着系数(也称滑动附着系数)Фs小于峰值附着系数Фp,当S=100%时,车轮的横向附着系数(又称横向力系数)趋近于0,这时,车轮无法获得地面横向摩擦力。据试验证实,当车轮滑移率S在20%左右时可获取最大的纵向附着系数和较大的横向附着系数,是最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为了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即让摩擦力达到最大,一定要控制其滑移率在15%一 20%范围内。
15.ABS基本原理:ABS由传感器、ECU和执行机构组成,ABS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当汽车制动时,首先由轮速传感器测出与制动车轮转速成正比的交流电压信号,并将该电压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ECU)。由ECU中的运算单元计算出车轮速度、滑动率及车轮的加、减速度,然后再由ECU中的控制单元对这些信号加以分析和比较以后,向压力调节器发出制动压力控制指令,使压力调节器中的电磁阀等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制动压力的增减,以调节制动力矩,使之与地面附着状况相适应,防止制动车轮被抱死。ECU中还有监控单元,对ABS其他部件功能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时报警,恢复至常规制动状态。(问答题)
16.循环式三厢制动压力调节器循环调节的三个过程:(1)增压:电磁线圈未通电时,踩下制动踏板,在主弹簧张力作用下,进液阀打开,回液阀关闭,进液口与出液口保持畅通,各制动分泵中的制动液压力将随着制动总泵输出制动液压力的升高而升高(2)保压:电磁线圈通入较小电流(2A),产生电磁吸力小,吸动衔铁上移量小,但能适当压缩主弹簧,使进液阀关闭,放松副弹簧,回液阀并不打开,保证该控制通道中的制动分泵制动压力保持不变(3)减压:电磁线圈通入较大电流(5A),产生电磁吸力大,吸动衔铁上移量大,同时压缩主、副弹簧,使进液阀仍保持关闭,回液阀打开。制动分泵中的制动液将通过回液阀流入储液器,使制动压力减小。
17.(大题)巡航控制系统CCS
(1)首先根据图来分析电控单元ECU中的P.I控制作用
巡航控制系统CCS采用闭环控制方式进行控制。ECU一般采用P.I控制,即比例积分控制,线性放大部件Kp的输出正比于误差信号,而积分放大器KI则设置一条斜率可调整的输出控制线,用以在短时间内将车速误差降至趋近于0的很小范围内,节气门控制信号则是比例电路和积分电路两部分输出信号的叠加。实践证明,只要选择合适的比例运算放大系数Kp和积分运算放大系数KI,就能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较快的响应速度和稳定的工作状态。
(2)采用硬件电路如何实现?(画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