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机械专业“互联网”技术培养的探究靳继勇 崔陆军 邓大立 李雪丽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 河南郑州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而开展的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 本文对现阶段高校机械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自身专业培养计划梳理出“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积极与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合作、师资培养等多元化产学研合作工作探索地方高校新工科背景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关键词:机械专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新工科背景 概述在以互
2、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浪潮下我国制造业也在由大转强的发展进程中提出了“中国制造”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要路径以推动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信息化建设和技术的进步机械工程的发展正以智能化生产、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地方政府相关文件对企业构建以云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都做出了明确的工作指示要求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如何培养出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科技人才是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背
3、景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为当下工程学教育发展重要内容 机械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现状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根据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产教结合”这一关系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教育机制该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校企之间合作以及相关产业发展 年在以教育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为纲领各个高校从各个方面开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工科建设 清华大学展开了贯穿大学四年的贯通式项目制研究型综合实践教学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华南理工大学提出“新工科建设 计划”构建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多维度培养 复旦大学增设
4、课程核心为“本研贯通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试哈尔滨工业大学制订“新工科型方案”电子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 在这些头部高校通过自身的较为完善社会资源优势创建了机械专业的校企合作协同的标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定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创业适合型”培养模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弹性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模式为我校的机械专业推进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规划起到了指导作用近几年来省内高校中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的课程体系并与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河南理工大学坚持“重基础、重能力、重实
5、践、高素质”的教学理念构建基于“协同育人”模式的双导师队伍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重构了适应轻工行业转型发展的人才“学习产出”框架和培养体系创新产学研三维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在新工科建设的开始过程中我校机械专业和其他很多地方高校一样面临很多问题课程还是以传统的以机械为主、以电为辅的教学方法 以目前现有的师资、实验设备、课程体系都无法全面满足“互联网”专业知识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为尽快实现将智能制造以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体系建设我校采用高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主动开展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研究、推广与人才培养探究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机械专业“互联网”技
6、术培养探究.细化相关内容形成技术路线依据目前的常用“互联网”技术和学校机械专业现校企合作科技风 年 月状如下图所示创建了以机械行业“互联网”技术产业链为技术研究模型本模型就是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入机械行业中将机电设备数据与公司的 系统数据相互连接打造制造企业智能化的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模型基本涵盖了机械专业的“互联网”常用技术分成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控制系统、机电系统四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身的具体技术机械行业“互联网”技术产业链模型图 结合“互联网”技术对自身优势科研技术(精密制造)进行产业升级推动精密机械加工在管理、研发、生产、质检、服务各个环节的智能化降低相关成本投入
7、并提高效率和效益.优化培养计划根据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专业工程认证为要求学院开始优化修订机械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大型规模企业特定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计划可在保持“学科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不变的前提下与企业共同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形成特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 例如机械类专业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单片机应用、嵌入式设计、虚拟仪器、传感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设计等控制方向专业课程融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的智能制造技术并作为课程思政元素机械类专业增设了新工科建设为背景的“互联网”技术课程例如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
8、器视觉技术及应用、汽车车载网络技术等课程鼓励机械专业学生选择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培养课程丰富学生的“互联网”知识.多元化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前地方高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点较为基础师资技术欠缺不能实现对“互联网”技术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全产业技术链的培养所以针对专业及技术需要进行以机械专业为基础、“互联网”技术为方向的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教师积极主动拓展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先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成熟的计算机企业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对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互联网”需要的 前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发及构架设
9、计、网络安全等计算软件技术的初步学习培训与物联网技术公司合作开展机器人及其视觉技术、工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的实习实训通过个性化专业化的实训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互联网”的应用场合、发展方向、智能制造应用等方面技术为机械专业学生的“互联网”技术就业升级打好基础共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其次让机械专业学生与有就业需求的智能制造的企业进行岗前实习结合机械专业培养计划制订适合可行、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实习计划在就业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智能制造知识水平“互联网”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智能制造比赛已经成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竞赛的主旋律 以学校工业园区企业为依托拓展智能制造相关技术校
10、企资源建立跨专业的共享校企资源在实习过程中寻找企业相关技术痛点拓展创新创业思维通过与相关校企的展开项目沟通用实习实训和协同培养的方式共同完成部分创新创业竞赛建立以赛促学、以赛评学的教学实践体系打造多支专业化、梯队化的竞赛团队实现机械专业双创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接企业建设优质课程通过项目合作提升教学水平与企业针对智能制造、“互联网”技术相关课程进行探索打造优质课程 采用产学共建的方式针对学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对现有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器视觉技术课程进行改革优化初步形成符合学院特色的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建设方案为以后进一步的以智能制造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训紧密联系
11、课堂教学内容做好基础工作 与机电装备设计制造公司等共同进行机电传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应 科技风 年 月校企合作用、单片机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虚拟仪器、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物联网课程建设在企业寻找课程资源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课程思政等项目建设师资团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学院积极引进智能制造及“互联网”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平台与学校企业共享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在开展实项目学习和研发过程中将基于“互联网”新工科有机融合到传统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技能竞赛提供了教学资源也为国家级和省级一
12、流专业、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专业工程认证等建设工作给予有效的支持.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互联网机械科学研究完整“互联网”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科研项目不仅仅是机械、计算机、电信专业交叉学科交融本身需要机械、自动化、电气、机械等专业与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管理、计算机等多学科的联合支持 构建多元化的校企、校研合作联盟院内选派适合企业的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岗位实习在企业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全周期科研工作中遴选新工科背景的机械学科产教融合项目与企业共同展开高质量科研工作建设“互联网”技术交叉科学研究团队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打造校企、校研等多主体共建的机械专业创新性实践平台提升教师
13、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用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融合技术项目对本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专业进行优势技术互补实现机电系统设计分析、测控技术、制造执行系统、生产过程优化管理、产品外观开发、互联网前端界面、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后台设计、数据安全、外观 设计、设计等互联网智能制造系统技术的全覆盖结语本文以我校机械大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对专业人才培养、物联网课程体系建设、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探究过程高校机械专业产学模式根据新时代特征继续深化调整相应教学改革地方高校可以实地调研并参考头部高校人才培
14、养过程根据自身校企资源积极主动探索新工科背景的培养方式将适合时代和学校专业发展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引入高校机械专业中参考文献:周济.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主攻方向.企业观察家():.李津津叶佩青.新工科背景下贯通式项目制研究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中国大学教学():.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徐晓飞沈毅钟诗胜等.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 型方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周世杰李玉柏李平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互联网”复合型精
15、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朱立达巩亚东于天彪.新工科视域下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高教学刊():.谢文君倪敬.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实践基地为例.教育教学论坛():.陈虎城杨连发黄伟等.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中心的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教育观察():.任小中田晓光邱明等.新工科与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教育观察():.吴孜越薛玉君仲志丹.“固高模式”新工科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周洪亮明平美张新民.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
16、联合培养模式探究.教育教学论坛():.王良文王若澜何文斌.基于轻工行业转型背景下的机械设计特色专业方向建设实践 以郑州轻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方向建设为例.河南教育(高等教育)():.基金资助:“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机械专业“互联网”技术培养的探究(项目编号:)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创新人才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年中原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机械创新人才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作者简介:靳继勇()男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智能制造、机电测控技术校企合作科技风 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