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考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5121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考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考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考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年度许昌学院科研重点项目()作者简介:杨 强河南商丘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考论杨 强(许昌学院 魏晋文化研究所河南 许昌)摘 要:曹操政权中存在两大政治集团一为汝颍士人集团一为谯沛士人集团 由于阶层和地域的差异两大集团不仅在政治方面多有冲突而且在经济利益方面也存在矛盾 相较谯沛士人经济生活中的奢侈和家富于财汝颍士人之所以大多“清贫守约”“家无余财”一方面是内在的儒家义利观对其门风的熏陶另一方面应是外在社会环境对其生活风尚的

2、影响如曹操的尚俭政策以及两大集团间的政治冲突 由于汝颍士人在经济生活中加以克制故使曹操政权中两大集团间的矛盾得以缓和内部趋于稳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曹操霸业的建立关键词:曹操政权汝颍士人谯沛士人经济生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东汉末年中原混战汝颍士人为避乱而流迁诸政权 关于汝颍地区唐长孺曾指出:“东汉时期豫州境内颍川、汝南、南阳诸郡文化水平高是人才集中之地”故拟将汉末汝南、颍川二郡的士人统称为汝颍士人 对于汝颍士人的政治和军事贡献学者已多有论述而对其在曹操政权中的经济生活风尚学界则少有探讨 鉴于此拟对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清贫守约”“家无余财”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

3、“汝、颍固多奇士”: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的经济生活风尚汉末魏晋时期社会上流传“汝、颍固多奇士”的谚言 关于“汝颍奇士”的含义不仅是指汝颍士人在政治方面才能出众而且可指其在社会文化风尚方面有着不凡的表现 据史籍记载汉末汝颍士人归附曹操者有颍川人荀彧、荀攸、郭嘉、辛毗、陈群、杜袭、繁钦、赵俨、徐庶、石韬、邯郸淳、钟繇、胡昭汝南人孟建、和洽约有 人 现对汝颍士人的经济生活风尚做如下考述荀彧、荀攸三国志荀彧传载:“(荀)彧及(荀)攸并贵重皆谦冲节俭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家无余财”又三国志荀攸传注引魏书载太祖令曰:“荀公达(荀攸)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荀彧自冀州归附曹操后虽然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但是在经济

4、生活中却注重节俭、“家无余财”荀攸先是寓居荆州后来进入曹操政权由于荀攸具有俭朴的生活习惯故其在曹操政权中应是注重节俭的辛毗三国志辛毗传载:“太祖遣都护曹洪平下辩使(辛)毗与曹休参之令曰: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 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军还为丞相长史”曹洪贪财好色曹操遣辛毗匡正之即辛毗应是一位生活俭朴、“轻财重义”之士故曹操遣其匡正曹洪贪财之失 又晋书列女传载:“(羊)祜尝送锦被(辛)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辛宪英为辛毗之女其俭约的生活习惯应是受到其父辛毗的影响和洽三国志和洽传 载:“(和洽)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又三国志和洽传载和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

5、 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故和洽在曹操政权中保持着“清贫守约”的生活习惯 第 期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赵俨、杜袭、繁钦三国志赵俨传载:“(赵俨)避 乱 荆 州 与 杜 袭、繁 钦 通 财 同 计 合 为 一家”赵俨、杜袭、繁钦三人避难荆州在经济生活上比较拮据故“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即为了生计把三家的财物放在一起进行共享 这不仅反映了三人关系密切、互相接济而且反映出三人在荆州生活俭约、家无余财汉魏之际诸流寓政权中的汝颍士人相继返迁中原并进入曹操政权 一般而言返迁故里的汝颍士人为了宗族势力的发展应会进行求田问舍、殖产兴利的经济活动但是曹操政

6、权中的汝颍士人却保持着俭约的生活习惯大多“清贫守约”“家无余财”汝颍士人之所以表现出此种经济生活风尚应是汝颍士人内在的义利观和外在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轻财重义”:儒家义利观对汝颍士人经济生活的影响 汝颍士人在曹操政权中“清贫守约”“家无余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应是儒家“轻财重义”思想观念对其门风影响的结果论语里仁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论语八佾载:“礼与其奢也宁俭”可见儒家是提倡节俭和“轻财重义”的 由于曹操政权中的汝颍士人大多是儒学名士具有“轻财重义”的门风故对其经济生活风尚产生了影响比如荀彧荀淑之孙 荀淑是汉末儒士宗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在经济生

7、活中“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究其原因一方面颍川荀氏作为儒学大姓具有“轻财重义”、振赡亲旧的宗族意识另一方面虽然荀淑的宗族乡里根基比较稳固但是还没有完全走向官僚化处于由地方豪族向朝廷文化官僚的转化过程中 与此同时荀氏门风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逐渐由重宗族和殖产兴利向公忠和“轻财重义”转变荀彧作为荀淑之孙继承了颍川荀氏公忠和“轻财重义”的门风不仅在政治上崇尚公忠而且在生活中注重节俭、“家无余财”荀彧自归附曹操后积极为曹操匡弼朝政、举人、建计、密谋功劳可谓多矣最终希望借助曹操的势力铲除诸军阀实现匡扶汉室的公忠抱负 当荀彧发觉曹操有不臣之心时多次忤逆曹操最终为名教和门风而死即荀彧对汉室怀有一颗公忠之心

8、 这颗公忠之心一方面表现在政治方面的“其在台阁不以私欲挠意”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经济生活中的注重节俭和“家无余财”即不与国家、百姓争私利不以私废公荀攸是荀彧从子不仅在经济生活上与荀彧一样崇尚节俭、“家无余财”而且在政治上忠心为公三国志荀攸传注引傅子曰:“太祖称荀令君(荀彧)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荀攸)之去恶不去不止也”荀攸无论是进善还是去恶都是出于为国家选举真正人才的公心 以荀彧、荀攸地位之尊崇又深得曹操的倚重本可赖此殖产兴利、积蓄私财但是荀彧、荀攸皆在经济生活中注重节俭、“家无余财”在颍川荀氏门风的影响下荀氏家族成员大多注重节俭 例如荀彧的从兄荀悦就是典型代表后汉书荀悦传载:“(荀)俭之子也 俭

9、早卒(荀)悦年十二能说春秋 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荀悦家贫不仅说明了荀悦自己“家无余财”而且反映出荀悦之父即荀淑长子荀俭也是勤俭持家、“家无余财”在荀彧及其门风的影响下其子荀顗亦继承了荀氏家族公忠和“轻财重义”的门风并由此获得了晋武帝的嘉奖 晋书荀顗传载晋武帝诏曰:“太尉(荀顗)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其赐家钱二百万使立宅舍”荀淑、荀俭、荀彧、荀悦、荀攸、荀顗荀氏家族祖孙四代人都能秉承公忠和“轻财重义”的门风 这不仅反映了颍川荀氏具有较高的儒学素养而且反映出颍川荀氏正处于由地方豪族向朝廷文化官僚的转化时期故荀氏门风随之向公忠和“轻财重义”转变颍川荀氏之外还有辛毗、和洽等

10、人 三国志辛毗传载:“尚书仆射王思精勤旧吏忠亮计略不如辛毗毗宜代思”由于辛毗是儒学名士具有较高的儒学素养并以“忠亮计略”著称故其在经济生活中崇尚节俭不以私废公和洽三国志和洽传载:“(和洽)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和洽曾“举孝廉”即和洽受到了儒学的熏陶故为人公忠并注重经济生活中的“清贫守约”杜袭其祖父杜根曾“举孝廉”并“以德让为政风移俗改 年七十八以寿终棺不加漆敛以时服”杜根作为儒学名士注重俭约以至其死后“棺不加漆敛以时服”杜袭应是继承了其祖父“尚俭”的门风故在经济生活中崇尚清俭汉魏之际汝颍士人流迁诸政权不仅在政治上尽心辅佐统治者屡立功勋而且在经济生活中崇尚杨 强: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考

11、论节俭、“家无余财”由于汝颍士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故具有公忠和“轻财重义”的门风最终成就了“汝颍奇士”的美名 三、“务以俭率人”:曹操尚俭政策下汝颍士人隐忍的经济生活 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大多具有“清贫守约”“家无余财”的经济生活风尚这不仅是受到儒家“轻财重义”门风的影响而且与曹操的出身和尚俭政策有关 曹操出身非儒家寒族与儒家士人存在阶层差异故在个人品性和统治政策方面与儒家士人亦有不同 陈寅恪曾指出:“儒家豪族尚奢侈曹操尚节俭只是曹操与儒家豪族对立的一个侧面 曹操要在汉末取刘氏皇位而代之最为重要的是要摧破儒家豪族的精神堡垒即汉代传统的儒家思想然后才可以获得成功”由于曹操要摧破汉末儒家士人的精神堡

12、垒故厉行节俭的政策即其获得成功的手段之一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又三国志崔琰传注引世语曰:“(曹)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曹操不仅在经济生活中以身作则厉行节俭而且形成了制度以至曹植妻子衣绣违反了曹操的尚俭政策最终予以赐死 可见曹操的尚俭力度是很大的尽管荀彧在曹操政权中具有较高的权位但是在经济生活中却注重节俭这在一定程度上应是由于以荀彧为代表的儒家士人力量还不够强大故需暂时隐忍克制并践行曹操的尚俭政策 诚如陈寅恪所说:“官渡一战曹氏胜袁氏败儒家豪族阶级不得不暂时隐忍屈辱 但乘机恢复的想法未尝一刻抛

13、弃”由于荀彧带头践行曹操的尚俭政策并立有帷幄之功故曹操对其加以褒奖“(建安)十二年复增彧邑千户合二千户”可见曹操对功臣尤其是对经济生活上注重节俭的功臣赏赐尤为厚重除了褒奖俭朴之外曹操政权还以清廉节俭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国志毛玠传注引先贤行状曰:“玠雅亮公正在官清恪 其典选举拔贞实斥华伪进逊行抑阿党 诸宰官治民功绩不著而私财丰足者皆免黜停废久不选用 于时四海翕然莫不励行”统治者的尚俭态度如此坚决并且清俭与否关乎官吏的用与废故在曹操政权中盛行一股尚俭之风 值得注意的是毛玠、崔琰主持选举尚俭节应是曹操的授意 三国志毛玠传载:“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

14、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这里所说的“务以俭率人”其实就是曹操的尚俭政策曹操厉行节俭的政策对曹魏士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荀彧、荀攸等人在曹操政权中注重节俭、“家无余财”应是该政策对士人经济生活风尚影响的表现 四、“以审配不容许攸为鉴”:汝颍士人调和曹操政权中的经济利益矛盾 汝颍士人之所以在曹操政权中“清贫守约”“家无余财”不仅与其门风和曹操的尚俭政策有关而且也是汝颍士人出于调和曹操政权内部经济利益矛盾的考虑曹操政权中的汝颍士人大多属于儒家士人主要掌握文职谯沛士人则大多属于非儒家寒族主要掌握的是军职 万绳楠指出:“庶族在社会经济上的地位

15、原不及传统的世家 为了保障他们已经取得的政治地位必须在经济上扩张其势力”因此两大地域集团间不仅存在阶层的差异而且在经济利益方面也有矛盾相较汝颍士人在经济生活中注重节俭、“家无余财”谯沛士人则大多生活奢靡、家富于财 比如曹洪三国志曹洪传注引魏略曰:“初太祖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赀 于时谯令平(曹)洪赀财与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谯沛士人的代表曹洪注重殖产兴利、家富于财其富裕程度甚至超过了曹操 曹洪不仅家富而且“性吝啬”以致曹丕与曹洪之间存在经济利益矛盾故借其舍客犯法进行报复曹洪几乎因此而丧命 于是曹洪上表检讨自己道:“性无检度知足之分而有豺狼无厌之质老昏倍贪”曹洪贪得无厌又

16、因其为功臣而往往获宥故“时人多为觖望”即谯沛士人大肆殖产兴利很可能引起了其他大族的怨恨和“觖望”曹操从弟曹纯亦产业富庶 三国志曹纯传注引英雄记曰:“(曹纯)年十四而丧父与同产兄仁别居 承父业富于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曹纯继承了其父丰厚的家财僮仆众多、产业丰盛曹操同乡丁斐也是好治私产 三国志曹爽传注引魏略曰:“(丁)斐性好货数请求犯法辄 第 期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得原宥 为典军校尉总摄内外每所陈说多见从之”丁斐甚得曹操爱护被委以“总摄内外”要职 在曹操的庇护下丁斐曾“自以家牛羸困乃私易官牛为人所白被收送狱夺官(曹操)遂复(丁

17、)斐官听用如初”曹操对谯沛士人甚为爱护对其积蓄私财也多有原宥夏侯惇之子夏侯楙亦好治私产 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略曰:“(夏侯)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人有白楙者遂召还为尚书 楙在西时多畜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其后(夏侯楙)群弟不遵礼度楙数切责弟惧见治乃共搆楙以诽谤令主奏之有诏收楙”夏侯楙爱好殖产兴利以致有人向魏明帝告发其好治私产、积蓄私财故魏明帝将其从关中召回都城 这里虽未记载告发者的姓名但是告发者的幕后指使有可能就是公主或夏侯楙群弟可见曹操政权中的谯沛士人大多治产且家富于财 由于曹洪等人是曹操亲信有着较高的权位尽管贪财犯法却往往获得曹操的原宥以致曹操政权内部的经济利益矛盾比较突出值

18、得注意的是政权内部的经济利益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激化从而引发严重的政治冲突进而影响政权的兴衰 比如袁绍政权中由于南阳士人许攸与河北士人审配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经济利益冲突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许攸在官渡之战时叛袁归曹三国志武帝纪 载:“(袁)绍谋臣许攸贪财”又三国志荀彧传载:“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 攸怒叛绍”此外后汉书袁绍传载:“会(许)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而说使袭取淳于琼等”在袁绍、曹操对峙官渡的关键时刻河北士人审配留守邺城趁机整治“不法”的许攸一家直接导致了许攸的叛逃 许攸归附曹操后即献计攻打乌巢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袁绍官渡之战的失败 这里的“不法”“犯法”应指许攸一家凭其权势

19、非法占有土地和人口、蓄积财富 三国志武帝纪载:“(曹操)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曹操攻取冀州后“重豪强兼并之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袁绍曾放纵其部属兼并土地和人口许攸即为其例由于许攸一家对物质财富的追逐侵害了审配等河北本土大族的经济利益故审配将许攸家人依法收捕 但是审配为公执法的成分应是较少更多的还是为了自身宗族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因为审配宗族“藏匿罪人为逋逃主”也是一个“不法”的豪强之家甚至超越了许攸一家 许攸、审配之外袁绍亲信北海人逢纪以及其他高级官员亦以“骄侈”著称 后汉书袁绍传载:“未及定嗣逢纪、审配宿以骄侈为(袁)谭所病”又三国志王修传载:“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 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

20、赀以万数”可见袁绍政权内部存在较多的经济利益矛盾当这种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激化从而造成严重的政治和军事后果许攸叛袁归曹即为其例 这一教训不仅对袁绍政权影响深远而且对当时的蜀汉政权和曹操政权亦有鉴戒作用如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对许攸的叛袁归曹是深以为鉴 清人何焯曾对诸葛亮纵容法正纵横蜀郡的原因有如下按语:“诸葛公方以审配不容许攸为鉴也”法正可谓蜀汉政权的一流谋士由于深得刘备宠遇故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较为骄横无所顾忌 如果诸葛亮依法严惩法正很可能会导致法正的叛逃带来不必要的人才损失故诸葛亮不予惩治 可见许攸叛袁归曹所导致的严重政治后果对蜀汉政权具有一定的鉴戒作用荀彧作为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的代表由于其曾

21、在袁绍政权有过短暂的停留故对袁绍政权内部的经济利益矛盾看得较为清楚 三国志荀彧传载荀彧曰:“(袁)绍兵虽多而法不整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 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后来果如荀彧所料审配与许攸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最终激化许攸叛袁归曹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袁绍官渡之战的失败 反观汝颍士人所在的曹操政权其中的谯沛武人亦以好治私产、骄豪奢侈著称 荀彧等人应是吸取了许攸叛袁的教训故在曹操政权中加以克制注重节俭并“家无余财”尽量不与贪财的谯沛士人产生经济利益冲突从而团结内部、兴复汉室由上述可知在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大多注重经济生活中的“清贫守约”和“家无余财”究其

22、原因一方面是内在的儒家义利观对其门风的熏陶另一方面应是外在社会环境对其生活风尚的影响如曹操的尚俭政策以及两大集团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矛盾 由于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故其在积聚资产以发展宗族势力方面需要暂时隐忍克制从而保全自身乘机恢复儒家士大夫的统治 为达此目的汝颍士人努力保持“清贫守约”“家杨 强: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考论无余财”的经济生活风尚避免经济利益矛盾走向激化而带来严重的政治和军事后果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曹操政权的稳固及其霸业的建立参考文献: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胡宝国.汉晋之际的汝颍名士.历史研究():.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安徽:黄山书社.万绳楠.曹魏政治派别的分野及其升降.历史教学():.何焯.义门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责任编校:李曙光赵 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