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UANDONGMAN教育创新 204 农村学校小班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李文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教场小学 730799摘要:近年来,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农村地区广泛实施,然而,鉴于大多数农村学生为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父母的直接指导和持续的情感支持。这导致他们在心理健康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韧性不足,家庭价值观淡薄,学习动力及主动性缺失等。这些问题不仅对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更深远地,会对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探讨针对农村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农村学校;小班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引言在当前的农村学校教育中,一个显著的挑战是学生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了普遍的小班教学模式。这主要源于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一部分家长随之将子女带到城镇,以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另一些家庭则被迫承受亲子分离的痛苦,使得他们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往往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从而在学业和个性发展上遇到困难,特别是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无可避免地表现为学生人数缩减、小班化教学以及留守儿童问题的凸显。作为教育从业者,我希望建立在教师教学视角之上,专注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
3、康教育,深入探讨在农村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一、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度探究于小班化教学环境身为教育者,我们的核心任务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既包括学术知识的传授,也涵盖个体性格的塑造。在实施任何教育策略之前,理解学生的当前状态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要步骤是识别他们普遍面临的心理挑战,这一认知将为我们深入剖析问题并制定有效对策奠定基础1。(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尚存模糊性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在于系统性地提升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旨在激发并优化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及个性发展的深化教育。然而,众多教育从业者对此领域的理解显得片面且模糊,
4、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化,仅仅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挫折应对训练、自信塑造、青春期教育以及人际交往技巧的教导2。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涵盖更为深远的领域,如学习心理指导、能力发展以及创新教育等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却被教师们在实践中忽视。(二)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受限于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表面,未能实质性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三)认知局限性显著当前,农村学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令人担忧。鉴于农村家长普遍的文化素养不高,他们往往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学校的教育策略也暴露出短板,过分追求升学率,导致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
5、面发展方面失衡,过于强调智育,追求分数,导致教师们对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关注不足3。总的来说,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仍处于未充分开发的状态。(四)受限于专业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匮乏在农村中小学环境中,许多教育工作者缺乏正规的心理学教育,或者尽管曾接受过培训,但因缺乏持续更新,导致相关知识已遗忘。因此,他们往往无法敏锐地识别出学生行为中的潜在问题,或者在面对学生的心理困扰时显得束手无策。当学生试图向教师敞开心扉时,部分教师倾向于凭借其传统的认知、道德标准或是个人生活经验来草率评价学生的对错,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教师采取不当的体罚或精神惩罚手段,从而损伤学生的自尊,进一步催生自卑感、孤独感,
6、甚至可能诱发轻度炫动漫教育创新 205 自闭症的现象4。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中也存在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自身携带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大、易怒、耐心不足、心胸狭窄等。这些负面的心理特质可能会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学生身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5。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边缘化地位首先,我国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间相对较晚,且心理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这一领域并未得到充分的认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其次,农村学校受限于资金短缺以及师资和硬件设施的不足,往往无法有效开展心理健
7、康教育,导致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此的忽视。从长远看,尤其是在青少年的关键成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念通过多元渠道迅速影响着学生,他们亟需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再者,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成为了农村学校的首要追求,素质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号层面。由于上级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的强制要求和评估体系,学校在实践中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二)理论指导的不足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发展明显滞后于实际操作,对于心理教育的关键概念缺乏清晰的定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尽管两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核心焦点。心理健康教育被
8、定义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目标在于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相比之下,德育则专注于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这两者虽相辅相成,但其教育目标和方法论的差异不容忽视。(三)心理教育专业人才匮乏在农村中小学中,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的短缺是一大普遍问题。一方面,源自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农村学校中极为罕见。尽管他们在大学阶段已深入学习了心理学理论,但他们的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专业咨询技能积累。再者,针对心理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机会也相当有限,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未能充分显现。不少学校选择让班主任或德育教师兼顾心理教育工作,然而,这些教师对心理教育的理解有限,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发挥专职心理教育教师应有
9、的作用。(四)缺乏综合性的家庭、学校与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家庭层面上,农村家长的整体教育水平往往较低,导致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存在诸多非科学性,如过分依赖严厉的惩罚教育,这种观念可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负面影响。家长过于侧重学业成绩和排名,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成长困扰,遇到心理或青春期问题时,家长的反应多是批评和责备,缺乏理解和引导。社会层面,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限制,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足,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度不高。因此,学生面临心理问题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家长和学校之间在孩
10、子的教育问题上互相推诿,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支付学费后,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学校,甚至在出现问题时指责教师。而教师则认为他们的主要职责仅限于学术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结果,家长和教师都将教育责任推向社会,抱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这种割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三、农村小班教学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的探索路径随着教育转型的深入,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学术知识,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备受关注。特别在农村地区,众多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关怀和引导,可能滋生出非规范的学习态度,甚至潜在的心理亚健康问题。这无疑对农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课题,亟待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他
11、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构建师生间的紧密联系 学生学业兴趣减退,甚至课堂行为失范,往往源于他们在学术上的困境和同伴教师的忽视。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试图通过负面行为寻求关注,或者出于自我否定的反抗心态。青少年阶段的学生亟需来自他人的关爱与肯定,尤其是情感层面的支持。教师应对这类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积极引导,首先让他们体验到被尊重的氛围,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非直接的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如家庭环境和个人特点,以此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策略。例如,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私下的对话,消解他们对教师的传统戒备,鼓励他们打开心扉分享真实感受。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避免公开羞辱,而是强调错误改
12、正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设定改正计划,逐步改正问题。这样的互动表明,建立深度的师生XUANDONGMAN教育创新 206 交流至关重要,教师需敏锐捕捉学生的动态,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建议,从而消除他们对教师的误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二)培育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在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动态。针对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教师可借助动画、视频等媒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以简洁明了的教学语言确保理解度。此外,针对未能按时完成课业的学生,常见的情况是他们将时间消耗于玩手机或看电视等活动。为应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利用 QQ、微信等平台通知家长每日的作业内容,并请求家长的协助
13、监督。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父母在外务工,学生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家庭,老人可能过于溺爱,缺乏有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能力。此时,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努力,通过组织班会或亲自家访与祖父母进行深入交流,强调加强学生学业管理的必要性,例如设定固定的一小时用于作业完成和复习课堂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可能会以家庭琐事如农活、家务过多为借口,逃避课后作业。对此,教师应通过家访等手段核实情况,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他们认识到当前阶段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必须确保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三)优化学生的课外活动体验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部分条件优渥的家庭出于对孩子的过度宠爱,
14、为他们配备了手机和电脑。然而,这导致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热衷于聚集在一起玩手机游戏,以至于上课时状态萎靡。这种现象不仅可能对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可能使学生接触到网络中不良的社会元素。网络世界充斥着复杂且消极的因素,特别是网络游戏,一旦学生深陷其中,自我控制力将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状况,教师和家长需共同介入。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手机和电脑搜索学术资源,积累有益的学习材料,而不是将其单纯视为娱乐工具。同时,为了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可推行一系列娱乐活动,如棋类游戏、跳绳以及多样化的体育器械等,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此外,家长也应合理管控孩子使用娱乐设备的时间,逐步
15、降低其频繁上网的行为。再者,鉴于我国中小学生中近视比例超过 40%,肥胖率约为 20%的现状,学校有责任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尤其是生理保健教育。因此,需提升校园体育设施,包括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并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运动时间,以增强体质。每日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更应严格执行,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时刻提醒并纠正学生的坐姿和书写姿势,防止形成不良体态。(四)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合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紧密协作。例如,对于普遍的网吧问题,如果社会能够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所有网吧遵守法规,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这将有助于遏制学生因过度沉迷网络
16、而导致学业受损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以及专门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讲座,来提升农村家长的心理学素养,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将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模式和观念的革新,营造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氛围。总的来说,我们必须强化这三个层面的互动联系,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结语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地区的小班化教育模式的兴起,预示着教育方式将经历显著变革,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师需依据学生的群体差异和年龄特性,实施定制化的教育策略,以期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持续在常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依据学生的学习特性策划相关活动,此举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亚
17、健康心理状态,进而全面推动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参考文献1 冯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J.甘肃教育,2021(21):21-23,26.2 宋科栋.农村小班化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J.南北桥,2019(5):117.3 冯红林.新农村小班化环境下的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6):172.4 林业.初探农村小班化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3):287.5 王玲.农村小班化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J.学周刊,2017,35(35):74-75.项目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学校小班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