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车站外立面造型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4361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车站外立面造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车站外立面造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车站外立面造型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建材规划设计与建筑1012023年7 月成都轨道交通10 号线二期车站外立面造型研究余群涛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摘 要:轨道交通高架车站是城市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方便人们出行,同时,也可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文中立足成都轨道交通10 号线实际情况,从建筑元素、线路特征、建筑细部以及区域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分析了其设计原则与理念,突出车站特色和形象,同时,兼顾乘客的舒适和安全,提高了高架车站的整体品质和形象,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立面造型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

2、-2890(2023)07-0101-03Research on the Facade about the Station of Chengdu Metro Line 10 Phase IIYu QuntaoPower 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Ltd.,Hangzhou,Zhejiang 310000Abstract:Elevated rail transit stations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not only facilitating peoples

3、 travel,but also becoming iconic buildings in cities.Based o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engdu Metro Line 10,this article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s,line characteristics,architectural details,and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It emphasizes the design p

4、rinciples and concepts,highlights the s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e,while also considering the comfort and safety of passengers,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image of elevated stations,and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Rail transit;Elevated station;Facade design0 引言

5、高架车站的造型设计需兼顾美观、实用和人性化等多个方面。高架车站可采用不同形状、颜色和材质等打造出独特的造型1。例如,部分高架车站采用了流线型的设计和柔和的曲线形状,以人舒适和自然之感。部分车站则大胆采用了几何形状和鲜艳的颜色,有效提升其辨识度。同时,高架车站需考虑出入口的布局、候车厅的大小和设施等方面,以便乘客便捷进出车站。高架车站还可增加适量艺术装置、绿化和休息区等,以便营造舒适愉悦的氛围。高架车站的造型设计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有助于展示城市的形象和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品质2-4。1 工程概况成都轨道交通10 号线作为成都市市域快线之一,主要服务于主城与新津组团的快速联系,并兼顾服

6、务机场客流。线路西南向串联了主城红牌楼综合枢纽、双流机场、成贵铁路双流西客运枢纽、花源新城、花桥新城至新津主城区,是成都市重要的枢纽连接线及外围快线,线路全长约38.0 km,其中,一期工程长约11 km,全地下线;二期工程空港二站-南河站,长约27 km,地下线约10.3 km,地面及高架线约16.7 km;共设车站10 座,地下站5 座,高架站5 座。根据线路敷设形式,本线5 座高架车站4 座为路中车站,1座为路侧车站。应天寺站位于双流区大件路与双楠大道交叉口西侧,沿大件路路侧东西向设置,为路侧两层侧式高架车站;黄水站位于双流区大件路路中,西临双流区黄水镇红桥社区,车站沿大件路路中南北向设

7、置,为路中两层侧式高架车站,站后设置单停车线;花源站位于新津县花源镇大件路与白云大道交叉口南侧,南临花行街与大件路“丁”字路口,车站沿大件路路中南北向设置,为路中两层侧式高架车站,站后设置单渡线;新津站位于新津区花源镇大件路与青瓷路交叉口南侧,南临杨柳大道,沿大件路路中南北向设置,为路中侧式两层高架车站,为换乘站;花桥站位于新津区花桥镇大件路与仁和路交叉口南侧,沿大件路路中南北向设置,为路中三层岛式高架车站,站后设置双折返线,为小交路折返站。2 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原则(1)与城市景观协调5。高架车站应与周围城市景观相协调,既要考虑站点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对城市形象的提升。(2)明确标识和导向。高

8、架车站应在立面设计上明确标识站点名称、位置和方向,并提供清晰的导向信息,方便乘客查询站点和目的地。(3)考虑通风和采光。高架车站需考虑通风和采光,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在立面设计上可增加通风孔或玻璃幕墙等设计,以保证车站内部的空气流通和自然光线的充足。(4)安全和舒适性。高架车站需考虑乘客的安全和舒适,使用安全玻璃、防滑地面等设计,以确保乘客在站点内部的安全和舒适。(5)环保和可持续性。高架车站应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要求,应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等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城市文脉的延续性6。在高架车站的立面设计中,可作者简介:余群涛(1991-),男,浙江义乌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9、建筑设计。江西建材规划设计与建筑1022023年7 月考虑当地的历史文脉,采用符合历史文化特点的设计元素,例如,传统建筑形式、传统工艺等,以传承当地历史文化。3 成都轨道交通10 号线二期高架车站造型设计3.1 本线造型设计总体思路本线设计的总体思路:根据站点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特色,在立面设计上采用符合当地特色的元素,例如,地方文化、建筑风格等,以增加站点的特色和辨识度。本线5 座车站分别位于双流区和新津区。双流区因西晋文学家左思的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得名,历史文脉悠久。作为西南航空第一城,开放融通是双流鲜明的城市品性,且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新津区,位于成都市南郊、岷江之

10、滨,新津自北周定名,是成都平原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新津的得名是因东汉年间,李严在此开凿渡口,古代渡口称为津,开凿一个新的渡口则称为新津。同时,本线在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定位为机场快线,连接双流机场,相较于其他地铁线路,其特征较明显,因此,本线造型设计可考虑以机场或飞机作为主要元素。本项目以机场或飞机的意象进行提取深化,同时,结合各站点周边独特的地域文化,全线5 座高架车站形成“全线一景,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全线一景,和而不同”的造型设计理念,表明在全线造型设计中,每个站点虽各有特色,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形成了一条连贯的城市风景线,让乘客能够在旅途中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也能

11、够感受到站点之间的联系和互补。在本线设计中,以飞机元素作为全线脉络,站点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整体规划和设计相互协调,以此打造和谐的整体形象。该理念不仅能够提高乘客和居民的满意度,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3.2 路中高架站造型设计本线共5 座高架车站,其中4 座高架站为路中站,1 座为路侧站,因此,路中站是本线设计的重点。由于路中车站站型及轮廓基本相同,本文将4 个路中车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作为机场线是本线相较于成都其他线最大特点,造型设计中,融合该特点是本次造型的设计难点。通过多种方案的对比分析,本线的地理及线路特点,造型设计思路以“飞机展翅”的形体,进行抽象化延伸,应用于

12、建筑造型中,机翼的造型不仅符合机场线的特点,同时,也符合交通建筑体现速度的概念,立面造型可做到具有张力、速度感以及现代感(见图1)。主要立面材质选用3 mm厚铝单板(表面银灰色氟碳漆喷涂)结合中空夹胶玻璃幕墙,通过两种不同材料虚实的变化,实体铝单板墙面从站厅扶梯底部一直延伸至建筑屋面,以大曲线的表达方式,展现机翼展翅形象,凸显建筑轻盈腾飞的势态。站台两端的玻璃幕墙通过幕墙铝合金竖挺斜向的做法,加强两侧双翼展翅的效果,增强建筑往两边伸展的视觉效果。天桥以及附属用房的设计上,采用简约的手法设计,造型上予以弱化,以凸显主体建筑形态。图1 造型立意提取路中4 座车站分别位于黄水镇(黄水站)、花源镇(花

13、源站、新津站)及花桥镇(花桥站),周边现状建筑主要为民房,且无标志性建筑及景点,建筑文化特征不明显,但途径的三个镇区均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文化。黄水镇旧称黄水河,因杨柳河“水漱山石色异”得名,因此,杨柳河的水文化是黄水镇的地域特色文化。在黄水站车站造型设计上,整体保持大方案的前提下,站台两端通过铝合金竖挺斜向颜色变化体现出水波荡漾之感。花源镇古为明蜀王后花园,因“鲜花之源”的美誉而得名,因此,花文化是花源镇的一大特色,在花源站和新津站站台两端的幕墙,采用丝印玻璃技术,通过点缀点状图案,表现出花海形象,在保证大形体不变的情况下,体现了车站独特的鲜花之源的文化。花桥街道因人民政府设于花桥场而得名,花

14、桥场原名肇兴场,因场中有饰花纹之桥,于明末更名花桥。花桥站通过车站两端设置斜向杆件,杆件不仅是结构受力构件也是装饰构件,通过杆件的组合形成 V字花纹,凸显当地花纹之桥文化。3.3 路侧高架站造型设计应天寺站为本线唯一一座路侧高架车站,同时在全线车站中文化特征最为明显。应天寺站位于双流区双楠大道与大件路交叉口西侧,距离千年古刹应天寺仅0.5 km。应天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华阳县志记载:“清初重修殿寺重,方丈斋厨,绕曲幽邃,云峦竹树,胜甲一方”;并称“县中此刹最古,唐僖宗赐名”。应天寺处处可见的法师撰书、楹联,深含禅机佛理,体现出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在车站造型上,本站延

15、续全线“飞机展翅”的设计理念,通过大线条的勾勒,体现出飞机展翅腾飞的效果。以相同的立面处理方式,与路中站方案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全线“和而不同”的大思路(见图2)。应天寺站因临近应天寺而得名,具有极其浓郁的佛教氛围。建筑立面通过不同手法的的处理,以体现佛教文化的特点。禅定印是释迦五印之一,又称定印,是佛教是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建筑入口及立面造型呼应了禅定手印的形状。中国传统佛教建筑通常以坡屋顶为主,通过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将传统坡屋顶的风格体现至高架车站中。通过融合佛教文化和机场快线的特点,结合“全线一景,和而不同”的造型设计理念

16、,达到立面简洁大方的同时也具有应天寺独特的文化气质。立面材质上主要选用3 mm厚铝单板(表面银灰色氟碳漆喷涂)、中空夹胶玻璃幕墙和木色铝合金格栅,在体现现代轨道交通建筑特点的同时,兼具了应天寺文化所具有的禅意。图2 应天寺站造型4 结语综上所述,轨道交通车站可利用车站造型艺术的变化,凸显车站及线路的特征性、识别性,有利于提升交通建筑的形象,(下转第105页)江西建材规划设计与建筑1052023年7 月图3 一层地面及桩基布置图(工程桩均不穿越卵石层,有梁楼板)/mm图4 一层地面及桩基布置图(工程桩均不穿越卵石层,无梁楼板)/mm4 各基础方案综合分析比较结合地质资料,对本工程进行基础方案分析

17、,并将成本统计汇总,见表2。表2 各基础方案成本汇总万元基础方案钢筋用量混凝土用量桩基砖胎膜总费用均穿越卵石层229.5154.5485.612.7882.3部分穿越卵石层191.4148.4548.713.0901.5均不穿越卵石层,有梁楼板180.0170.0378.818.9747.7均不穿越卵石层,无梁楼板142.9157.6378.820.0699.3从经济性方面分析,比较表2 中工程桩均穿越卵石层与工程桩部分穿越卵石层方案在钢筋与混凝土总用量的差异,可知工程桩部分穿越卵石层的方案成本更低,说明适当布置地坪桩可有效减少钢筋与混凝土总用量。从表2 也可看出,工程桩均不穿越卵石层的方案比

18、有工程桩穿越卵石层的方案总费用低,说明工程桩不穿越卵石层经济性更好。工程桩均不穿越卵石层且采用无梁楼板的方案总费用最少,与其他方案相比,经济性较为明显。从工程技术方面分析,当一层荷载较大时,适当布置地坪桩可使基础受力更均匀,能有效减小一层混凝土梁的截面和配筋,从而减小钢筋和混凝土总用量。工程桩均不穿越卵石层时,因单桩承载力利用率更高,在本工程中表现为工程桩不穿越卵石层的方案经济性更好。工程桩均不穿越卵石层且采用无梁楼板的方案,因减少了一层混凝土梁的数量,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土方的开挖和原混凝土梁箍筋的绑扎,可提高施工便利性,缩短施工周期。5 结语本文研究的工业厂房位于浅海湾地区,该地区工业用地由

19、填海造地形成,地层中存在厚度较厚、埋置较深的卵石层。通过对其几种基础方案的比选,得出以下结论:(1)适当布置地坪桩可有效减少钢筋和混凝土总量。(2)工程桩不穿越卵石层比有工程桩穿越卵石层的方案经济性更好。(3)工程桩均不穿越卵石层且采用无梁楼板的方案经济性更好,同时,具备施工便利、可缩短施工周期的特点。参考文献 1 李凯,黄晓强.关于工业厂房地坪施工中的几点建议J.建筑结构,2011,41(S2):435-439.2 郑刚,龚晓南,谢永利,等.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2):127-146.3 张广英,汤小军,王蓓.上飞浦东总装基地物流中心水泥土搅拌桩设计J.建筑科学,2

20、012,28(S1):286-290.4 林光.软弱土地区既有厂房首层地面沉降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福建建材,2022(11):66-109.5 贾国庆.沿海软土地区某会展中心展厅地坪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21,51(S1):1866-1872.6 裴永忠,王毅,张广英.桩基础架空地坪的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20,50(2):128-143.7 练妙龙.沿海软土地区岩土工程的问题浅析J.价值工程,2012,31(16):48-49.并提高产品服务品质。本文从建筑元素、线路特征、建筑细部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凸显车站的特色和形象,同时兼顾乘客的舒适和安全,提升了高架车站的整体品

21、质和形象。参考文献 1 陈冠东.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造型设计实践性总结:以广州新型有轨电车站及广州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高架站建筑实践为例J.建筑节能,2017,2(14):118-119.2 李兴旺.案例研究:高架地铁站建筑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5.3 张剑方.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初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7):6-9.4 王丹平,刘拓瑜.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1):19-24.5 吴京华,缪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5):16-20.6 孙伟,刘松.城际铁路沿线高架车站造型设计的统一性与个性探讨:以义东城际铁路为例J.华中建筑,2018,36(5):111-114.(上接第10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