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茶文化在福建的由来与传承探究——以闽南地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3117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1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在福建的由来与传承探究——以闽南地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茶文化在福建的由来与传承探究——以闽南地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茶文化在福建的由来与传承探究——以闽南地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论丛43茶文化在福建的由来与传承探究以闽南地区为例张夏茶文化在福建的历史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其作为福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地区必不可缺的生活元素。独特的闽南茶文化附着清冽茶香浸润着漫长历史,各类风格迥异的茶种品茗亦为闽南人所追捧。通过对闽南地区茶文化的由来进行探究,了解如何在不破坏其本身韵味的前提下进行传承与创新,吸引广大青年人的兴趣与喜爱,并提出了促进茶文化有效传承与发展建议,使其焕发盎然生机。作为中国茶叶的发源地之一,福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茶精神文化。闽南人认为品茗是一项值得认真对待的雅

2、事,强调茶的品质、泡茶的工序和茶具的使用,通过茶道的修行,人们在袅袅茶香中品味茶水清醇与人生百味。随着时代发展,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与喜爱。时代更迭,新青年有义务去了解这一项承载了悠悠历史的雅行,了解其如何从一片小小的茶叶由发现到成为我们现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还应该肩负起传播优秀茶文化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身体力行地向公众介绍饮茶之道,使得饮茶之风盛行,为茶文化的传承略尽绵薄之力。一、福建茶文化的渊源与由来一片树叶,经过漫长岁月沉淀在先人的偶然发现下成为了茶。茶的初次传闻始于神农,“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指的就是“茶”。相传由神农氏发现,当时

3、尝草而中其毒,通过嚼茶树鲜叶来汲取茶汁,化解毒性后,茶叶的药用价值便记入书册。茶的起源于药用、于饮用,一直是起源问题的争论点。福建茶文化,有相关文字记载:兴于唐而盛于宋,而由史据考究,从起于商周时期的贡茶,吴觉农教授曾言“茶由药用时期发展为饮用时期,是在战国或秦代以后。”他在 四川茶史话 前言 提到茶叶起源,明确指出是起源于贡茶。由此可知晓,茶叶起源于贡茶,亦是证明了福建茶文化萌生于此。福建茶文化受贡茶影响,在结合当地气候、地势、栽培技术及当地人口味,因地制宜,脱胎于贡茶,形成了新的茶种。闽南茶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376年,唐代后随着中原汉民南迁,安溪茶文化逐渐有了许多文字记载,闽南的安溪茶叶

4、在宋元明清时期逐步发展,但在这一阶段闽北茶为主流,闽南茶并不突出。乌龙茶茶种的出现,增加了茶叶口感的多样性,民国时期,由于闽南茶商的对外活动,拓宽了市场,使得闽南乌龙茶逐渐崭露头角。闽南人大多数喜爱喝乌龙茶,是岩茶的一种,它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种,形状光彩青褐,故称“青茶”。闽南地区中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喊山、斗茶赛、茶艺文化论丛44等风俗雅俗共赏,汇集了广泛的拥护者。二、闽南地区茶文化的表现形式闽(福建)地好茶无数,其中闽南尤为一绝,闽南茶文化更是玄奥。闽南人不论是赋闲在家或是外出议事于茶桌,吃茶常有“茶配”如桃花酥、梨酥、

5、枣糕等各类酥点或是贡糖、蜜饯等甜嘴儿。茶配又称茶食,“茶配”一词多在闽南语中出现,是吃茶时佐以食用的甜点。闽南人喜爱喝岩茶,起初入口微有涩味,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连绵。清饮岩茶,虽说是可以将茶韵体味得淋漓尽致,却又似抱有缺憾。因而闽人更喜爱用合适的茶食与一壶好茶相配。而某些茶有提高食欲、帮助消化的效用,所以茶配不仅体现主人待客的贴心热情,更有防饥的意图。有茶配的工夫茶称其为“全茶”,没有茶配的饮茶方式,则叫“半茶”。随着时代发展,茶配的形式随之丰富。闽南人泡茶有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喝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方式。工夫茶是闽南人接待来客必不可少的礼节,泡一沏工夫茶,以真挚热情款待亲朋好友。在饮茶时,他们

6、一般不喝“头汤”,即热水初泡茶叶的头泡茶。第一道可饮用的茶,色正浓,香又醇,味最正,须敬给长辈或宾客,待茶水徐徐入杯,泡茶者双手执起茶杯,伸手递出,同时示意:“请喝茶。”在茶座上,泡茶者须待所有客人饮过后才端茶,不可不饮,也不可先饮。“先客后主,司炉最末。”闽南人在敬茶时先敬客人宾客,再到自家后论资历辈分敬茶,座上的人都喝过之后,司炉(煮茶人)方才得以品饮。闽南人喝茶除“饮”之外,“品”也是一大讲究。品茗时,须得眼、鼻、喉、口并用,色、香、味同辨,要小口微抿,细细体味,品茶通常选用加盖的陶器茶具,因其具有“留香”和“存味”之效。醒茶也是重要的一道工序,所谓醒茶指的是让沉寂、暂时尘封的茶叶,通过

7、与空气水分的接触苏醒过来,使得内部物质得到激发,重新焕发茶叶活力。醒茶,主要是便于冲泡饮用的过程,可释放茶的香味,提升口感。醒茶分为干醒和湿醒,干醒是为了唤醒茶质,凝聚茶香而改变茶叶存储方式。湿醒又叫“润茶”,即利用水温促使叶片舒展,充分苏醒茶叶。闽南茶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汇聚成独特的闽茶文化。不同茶种滋味相异,冲泡方式有别,但每一叶茶,都汲取着大自然的养分。具有独特香气、口感和色彩的茶所涵盖的美学价值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体现,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三、闽南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方式茶文化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也是一种生态文明的体现。其生产、制

8、作、消费都与自然息息相关。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生态自然资源,其种植和采摘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保证茶叶的品质与口感。同时,茶文化也注重节约和回收利用,比如茶渣可用来作清洁、肥料、驱虫等这些做法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传承茶文化也是传递一种精神和信仰的方式。茶文化外化的注重礼仪、敬畏自然、尊重他人、与人和善等品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处事之道。茶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闽南茶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传承方式上应多措并举,扩展和创新传承方式,以促进传统闽南茶文化与现代新思想新潮流的融合发展。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非遗代表名录。“中国茶”入选非遗

9、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是入选非遗重要因素,传承创新是茶文化经久不衰的活力源泉,闽南茶文化也进一步在世人的目光中大放光彩。“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非遗项目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为增强项目传承活力。“非遗热”带动茶文化“火文化论丛45起来”的同时使得茶文化也“活起来”,助力茶文化保护传承,更好地展示了其深刻内涵,让更多懂茶、爱茶的饮茶人在对外宣传和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青年团体是新一代传统文化革新传承的继任者,是不容忽视的主力军。茶文化的传承应该向青年团体持续开放和扩展,引进高校课堂、学生社团、传统文化艺术节等项目,激发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

10、趣,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茶文化在青年一代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首先茶文化引进高校课堂,是根据高校教育教学目标、计划、内容、受众等特性开展。高校在构建茶文化课程中要充分发挥地域性,遵循茶文化基本内核,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扣茶的传承且便于学生学习为宜。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正面积极作用。闽南地区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价值,高校与学生社团应充分发挥其特性与职能,开展各式各样的闽茶文化项目,如实地采茶、古法制茶、泡茶品茗等学生团体活动。大众媒体是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媒体传播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社交媒体的宣传是现代社会群众了解茶文化的重要途经。社交媒体与传统文化艺术节主办方的相互配合能为茶文化的传播开辟新的空间,从而造成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良性循环。结束语现代社会背景下,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热潮涌动,茶文化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喜爱茶艺一道。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耀眼的瑰宝,青年人及社会各界都有义务、有责任主动承担起传承与弘扬茶文化的时代重任,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式,促进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新思想新潮流的融合发展。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