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莫在家乡为异客.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603850 上传时间:2025-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在家乡为异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莫在家乡为异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莫在家乡为异客 ——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寻找城市中的“黄金”。然而这也促使了城乡文化,城市人和农村人文化之间的断层不断加大,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文化融不进,对农村文化又不能产生应有的归属感的城乡“摇摆人”。 文化失根,不仅是群体性的精神文明缺失现象,究其本质更是我国城乡不融合,城乡文化断裂导致的。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融合。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摇摆人们”逐渐偏离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更加转向趋利性和极端性。乡村的本土乡村文化根本无法对他们产生亲和力与归属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样遥远,这样,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就极易发生动摇,真正成了无家可归的“文化流浪人”。 解决文化失根问题,统筹城乡文化教育资源、体制是关键。上世界90年代很多农村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很多个人、企业和政府投资兴建的“希望学校”。诚然这些学校有村中建设,学生上学放学方便、村中教师授课,符合学生特定需求、使用本地教材,报考不存在教材不符合现象等优势。但是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学校的教师团队不专业、学生分级教育不明确、村中教育经费不足,家长不能分担更多,学校面临倒闭等严重问题。所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关闭一些教育经费已经出现较大缺口、教师不足、生源不足的中小学校,将学生合并到乡镇的重点实验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整合教师团队,辞退一些没有教师许可证的老师和年老教师,保证退休教师的生活福利问题。 同样加强体制改革是消除此类“摇摆人”的体制保障。加快健全外地务工人员城市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让这些文化“摇摆人”尽快享受到城市的医疗、教育、工作保障,加快他们融入城市社会的脚步,促使他们“落地生根”。同时各级领导部门要把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就读问题的解决提上日程,尽快设立专项款项扶持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坚持9年义务教育的同时,一部分公立学校要降低升学门槛,大胆招收一些优秀的农民工子弟。教育部门需成立专门的教育费用监督、调查小组,严禁一些学校以赞助费、借读费为由收取的不正当、不合理学费。从而减小农民工子弟就读的经济压力,真正让这些“失根人”跟城市人享受同等待遇,找到自己的“根”。 不断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也是破除城乡文化断裂的好办法。一方面在农村,仍然有很多乡村文艺演出队、夜校、电影放映队。这是农村独有的文化体制,应予以大力支持。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村空心化、乡村文化缺失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形式的文化传播团体逐渐走出人们的实现。要求各级乡镇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扶持这些独有的文化传播团体,加强人才培养,扶持农村特有文艺形式丰富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文化诉求。另一方面在城市,也应该加强与农村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改良发展农村文化,将他们搬上舞台,让城市人在了解农村独有文化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应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中国农民特有的淳朴善良和乡村的风土人情,可谓一举多得。 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家乡文化是我们的根。无论是谁都不想自家“无家可归”、“无根可寻”。无论我们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大家庭。破除城乡二元化,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呵护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每一滴“血液”最好的办法,这更需要我们加快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的脚步。“杜绝文化摇摆,寻找文化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