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思考题索引
第一讲 引言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P4—P6)
2、哲学的党性(P7—P9、课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P10—13、课件)
4、 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P14-17)
第二讲 辨证唯物论
1、列宁物质定义的内涵(P36)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37-40)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意义(P41-44)
4、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P45-49)
5、怎样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实践基础? (P51-53)
第三讲 唯物辨证法(一)
1、 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形态(笔记)
2、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结构(笔记)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笔记)
第四讲 唯物辨证法(二)
1、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P129)
2、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P107—P112)
3、如何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P137—P141)
第五讲 认识论(二)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P172—P176)
2、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原理及现实意义 (P181)
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P186-187)
4、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关系?(P188—189)
第六讲 认识论(二)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P192-194)
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P194-195)
3、实践理性的特点。(P196-197)
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P199)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200-202)
第七讲 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P222-223)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P222,参考材料)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P227-229)
4、 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P235,参考资料)
第八讲 社会基本矛盾
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P254,参考资料)
2、为什么说生产力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P254)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P255- 257)
第九讲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1、怎样理解社会意识和意识形态?(P289- 292,参考资料)
2、什么是意识形态的本质?(P292-296)
3、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P297-302)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320-323)
5.当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P332-)
第十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343-346)
2、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P354)
3、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