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思考
创设现实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立足具体情境,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教学难点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想一想
(1)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2)从A地到B实线表示公路虚线表示小路,若要让你从A地到B地办事,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3)我们现在把A地、B地看成两个点时,就会发现为什么。
(4)小狗跑得远,还是小猫跑远?你是怎样比较的?
讨论交流:由(1)(2)(3)(是动物的本能;直的路最近;最省时间,最早到达等。)
1、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这就是线段的基本性质
2、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由(4)(经过讨论、交流后,有的说“目测”,有的说“自己去度量”等。)引出本节课题
如果把小狗、小猫、骨头和鱼看作点,路径看作线段,其实质就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比较线段的长短。
探究新知,学习新课
在没有接触如何比较之前大家来看这个问题
试一试
怎样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师生互动作图)
第一步:先用直尺画一条射线AB
第二步: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记作a)
第三步:在射线AB上以A为圆心,截取AC=a
所以,线段AC就是所求的线段
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
方法1: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然后进行比较。
方法2:把这两条线段都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比较,即:
画一条直线L,在L上先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且使点C与点重合,点D与点B位于点A的同侧。
(1)如果点D与点B重合,则线段AB与线段CD相等,记作:AB=CD
(2)如果点D在线段AB内部,则线段AB大于线段CD,记作AB>CD
(3)如果点D在线段AB外部,则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作AB<CD
1、度量比较法
2、叠合比较法:从形的角度来比较,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步骤: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此端点的同一侧,看另一端点的位置。
线段中点的定义
A M B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则点M即为线段AB的中点。你能尝试给出线段中点的定义吗?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点M就是线段AB的中点。可记作
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的双重属性,即:
若,则M是AB的中点
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或
课堂练习
课本第125页随堂练习
归纳提炼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路,线段最短。
2、线段比较长短的方法:叠合比较法和度量比较法,它们分别从“形”和“数”的角度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3、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
4、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线段中点的定义
简言之:一条性质、两个概念、两种方法
课后作业
(一)课本第125 习题4.2 1、2
活动与探究
1、已知线段AB=8,平面上有一点P,
(1)若AP=5,PB等于多少时,P在线段AB上?
(2)当P在线段AB上,并且PA=PB时,确定P点的位置,并比较PA+PB与AB的大小。
2、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上画BC,使BC=3cm,求线段AC的长。
3、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5cm,BC=3cm,求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间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