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月亮的心愿》教学思路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内心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有个好天气;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
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病中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课文的教育主题。
[设计理念]
1.课前准备:抓住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春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谈体会,谈感想,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做好了铺垫。
2.读课题,让学生质疑,不仅能点燃思维的火花,还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字词,选词说话,不断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助于他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时我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以不同形式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教会他们读书,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从中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月亮的心愿。理解“为什么月亮本来要太阳公公明天出太阳,后来为什么又要让雷公公下雨?”这个问题,我降低了理解难度,设计了以下两个步骤,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
(1) 自读理解:月亮来到小女孩的床前,她的心愿是
月亮来到珍珍的床前,她的心愿又是
(2)小组交流:出太阳的目的是
下雨的目的是
(3)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珍珍的孝顺,还感受到了月亮的善解人意、关心别人的美好品质,受到了美的熏陶。
(4)让学生谈学习收获,说自己的心愿,写自己的心愿,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