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刷卷02-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甲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553901 上传时间:2025-02-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刷卷02-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甲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刷卷02-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甲卷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密★启用前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2 全国甲卷地区专用 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仍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服务于立德树人大局,充分发挥高考“基于情景、能力立意、服务选拔和导向教学”指挥棒作用,努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价值导向。新时代与中国故事、最近大火的元宇宙、黄河生态与中华文明、名著《红楼梦》等等,本卷试题紧密结合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扣住时代主题,传承时代精神,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渐染,从而丰盈其精神世界,茁壮其腾飞的翅膀。 弘扬主旋律的高考作文,最怕考生将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上的时事热点拼凑起来,通篇喊口号,没有接地气的东西,以至于千人一面,万众同曲。倘若考生能密切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自己真切感悟,紧扣不忘初心,勇担使命,铸造生命的辉煌;或抒发自己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命脉的雄心壮志;或表达自己如何立足当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让青春的旗帜闪闪发光的美好愿望……只要植根于生动的现实生活,发诸心而形于外,真情所致,自然春暖花开。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提出了文学与时俱进的特点。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为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上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我们不提供一个西方视野中的景观中国,我们必须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综合的中国。我们不但要阐释中国传统的浩荡江河,也要阐释这种传统江河的丰富构成。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不应把传统作为一种僵硬的知识,而应讲透传统背后的幽微,触摸知识背后的人心。在这方面,李敬泽的《小春秋》《咏而归》等作品就提供了书写中国传统独特而有效的路径。而张定浩、黄德海等批评家,近年也深入到中国历史的腹地,去重新阐释中国复杂的文化精神。这种从中国表情到历史化的中国精神的对照和辩证,无疑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无论是时代之新变还是中国之辽阔,都决定了其催生的经验必有驳杂含混及尚未获得充分理性观照的特点。因此,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述发生在当下时代、当下中国的故事,而是要在形形色色的中国表情和来来往往的中国经验中由偶然抵达必然,有机地融合偶然与必然,从而提炼、捕捉和定格真正具有内在性的“新时代中国精神”。这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主义的要求。 (摘编自陈培浩《“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B.只有把握住了民族文化的常量,坚守初心,与时俱进,文学才不会故步自封,被时代淘汰。 C.“新时代”的新事物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因而人们更加热衷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 D.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不是要讲述发生在当下的故事,而是讲述展示出时代独特风采的故事。 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二段运用辩证逻辑从变与不变、历史与当下的关系中阐明观点。 B.以李敬泽的作品为例,说明了要摸索独特而有效的路径讲透中国传统。 C.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阐述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和方法。 D.本文运用多种方法,阐明“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关系。 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的人们注重趋时以应新变,但在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的同时更要注重寻找民族文化之根。 B.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需要坚持现实主义立场,就必须在创作中超越偶然性,有机融合必然性。 C.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对“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我们才能在时代巨变中始终保持本色。 D.中国文艺工作者从新时代中国现实中提炼出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去芜存精、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核心概念缺乏公认的定义是前沿科技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元宇宙同样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回归概念本质,可以认为元宇宙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同时,元宇宙并非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之中,系统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当前,关于元宇宙的一切都还在争论中,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则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其基本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虚拟化分身,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开放式创造,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强社交属性,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稳定化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有序的经济运行系统。 8月以来,元宇宙概念更加炙热,日本社交巨头GREE宣布将开展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不仅是各大科技巨头在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一些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 目前元宇宙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未来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元宇宙相关产业可拓展的空间巨大。因此,拥有多重优势的数字科技巨头想要守住市场,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要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必须提前布局,甚至加码元宇宙赛道。 从政府来看,元宇宙不仅是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是需要重视的社会治理领域。伴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元宇宙资深研究专家马修·鲍尔提出:“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以移动互联网去类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门对其关注的内在逻辑。政府希望通过参与元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便前瞻性考虑和解决其发展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元宇宙是一个极致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为了加快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并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我国应在技术、标准、法律三个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从技术方面来看,技术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X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应底层技术距离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从行业标准方面来看,只有像互联网那样通过一系列标准和协议来定义元宇宙,才能实现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的大连接。从法律方面来看,随着元宇宙的发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平台垄断、税收征管、监管审查、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产生,提前思考如何防止和解决元宇宙所产生的法律问题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左鹏飞《最近大火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科技日报》2021年9月13日) 4.(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宇宙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虚拟空间。它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B.元宇宙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定义,这并不影响业界普遍认可元宇宙具有的基本特征。 C.现在X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发展已经可基本满足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 D.元宇宙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应当重视由此产生的社会治理问题。 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元宇宙”属于前沿科技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所以不可能有公认的定义。 B.早在1992年,美国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中基于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提出并描述了“元宇宙”这一概念。 C.目前元宇宙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意味着元宇宙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如果提前布局,就一定会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D.马修·鲍尔提出“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意思是说元宇宙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会像移动互联网出现一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世界。 6.(6分)最后一段说“我国应在技术、标准、法律三个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请结合材料说说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三、文学类阅读(共15分)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上之水 马力 ①巴颜喀拉山上的雪水,来到了屈曲的河床,山地、平原、丘陵和峡谷给了它恢远的气韵,黄土高原赋予它单纯的色彩,一路接纳的径流,增壮了它的声势。大河的中下游,水色转黄。 ②一个到过中国北方的人,总会见到黄河的身影,总会听到黄河的涛声,总会嗅到黄河的气息,自己的性情也雄毅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个古远的声音在激浪里荡响,尽是浩滂之气。 ③此刻,我位于莱州湾和渤海湾相交的黄河口。 ④滩涂渍了盐,抓一把黏湿的土,舌尖一舔,咸的!盐生植物耐得盐化环境:碱蓬、盐蒿、白茅、马绊草、罗布麻、野大豆聚成群落,连成的草甸子大得望不断,朝海边铺去,恣意极了。 ⑤盐土湿地上,最多的是芦苇,滨海荒洼的原始美,叫它占去大半。“芦花飘雪迷洲渚”,深秋天气,银白一片,像鹅羽。黄河口的芦苇没有我们兴凯湖那边长得粗,倒还密实,透不过风似的。目光却是挡不住的。我不出声地瞅着,心回到了兴凯湖。摆动的芦苇,让风弄出一些声音,哗哗哗,如同浪的低吟。 ⑥禽鸟喜逐水草,乐享随波飘溢的清香。天鹅、丹顶鹅、赤麻鸭、绿头鸭、斑嘴鸭、翘鼻麻鸭、东方白鹦,晨光里,晚霞中,或凫或飞,翅膀撩起欢欣的水花。黄河口的精灵是它们。 ⑦跟人类一样,黄河也得靠“食物”维持生命。这食物就是泥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西北塬峁上的泥沙被它吞下,又远远带走,一气吐到临海的河口。寻故问典,始知黄河正流屡次改道,才得注入渤海。史书上说的“黄河六徙”,多经囊为齐地的利津。我在“黄河入海口”碑前,听一位当地汉子讲,从前黄河就在这儿流到海里,可是河口每年朝渤海东移两公里,越移越远,海滩也逐年扩延。这是一个传奇。 ⑧土地在水下生长,发有成三角洲,“黄河造陆”的异景始为世人注意。这片冲积平原,我若从云里望下去,应该是扇形的,地理书上讲的“冲积扇”,该是它吧。海陆变迁的大势,令人一叹,再叹,三叹。 ⑨黄土地上的盈余物质覆盖过来,近海的盐渍野滩变了貌,土质沃腴了,田地肥饶了,庄稼不愁长。我过黄河坝岸,抬眼,滩地里的玉米、高粱长势旺,满眼青纱帐!这是我没有料到的。玉米结了棒,鼓溜溜的,掰下来煮着吃,香得没话说。 ⑩滩林也一派空翠,半掩村户的点点屋院。河边盖房,先要夯实一块黄土台面,再于其上起屋,很似借了先人版筑的经验。故而这一带的老宅子,大略望去,多在隆起的坡上,这种“村台”,独有它的气象。时下,整村择址而迁也是有的,只为让人居环境好起来。我走进的是佟家村。村民有眼光,看得远也想得深,兴工再建,台屋的形制却是留着的,房基加了石头和水泥,比那旧日的土台子牢稳多了。栋栋排列又极齐整,村容因之一变。各村都有自家特色:佟家村奔着“古村古色”去;坊子村要的是“鸟语花香”;高家村图个“药香满园”,南贾家村要让苗圃“果香四溢”;董王村诗意不浅,叫“小桥流水人家”,单家村也满是文学色彩,亮出“荷塘月色”的牌子,他们喜欢朱自清。“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刘禹锡《杨枝词》句,不妨用在这里。 ⑪住进新村的人,面庞又浮出祖上曾有的骄傲神色。日子舒坦了,脸上才有光,才对得起扎着生命之根的故土。 ⑫滩区的新美景象,呈示着最丰富的意义,那是奔流的大河对垦殖者的忠诚回报。 ⑬黄河岸边,我最感兴趣的是老树下闲坐的七八个老汉。一张张亮堂的脸上布满褶子,面色黑红,日子短了,晒不成这样儿。这把年纪了,多急的性子像是也慢下来,只久久朝河面凝眸,静听那发响的波流。这是永恒的谛视,神情则雕像般沉毅。水撞着岸,也撞着心。经了这么长的岁月,他们成了故事中的人。故事离不了治黄。在河务局会议室瞧了一段视频,这个情景剧,演的是抗凌洪、护堤坝的壮举,自然找得出现实生活的根据。流冰壅水,从半空凶狠压来,舍了命也要力保家园,是从肺腑发出的誓愿,惊涛一样昂奋。这些上了年纪的人里,兴许就有勇健的英雄!风浪,横竖闯过,眼下,他们安歇了,就这么不言声地坐着,胸中涛澜,大概是难消的,心仍跳得热。千里洪波中,血肉相搏创造的民族精神,比生命更长久。 ⑭向海而奔的黄河水,把风的力量一波传给一波,雄健,勇壮,豪宕。河海之间,横出一条分界线,一边是流动的黄土,一边是宁静的蔚蓝。只有天上涌来的水,才有气度与大海相遇。 (有删改) 7.(3分)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在描写黄河口的芦苇时,将它与家乡兴凯湖的芦苇进行比较,这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第⑩段对各村的介绍,折射出“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奔着”“图个”等词语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生活气息。 C.末段联结黄河与大海,凸显黄河的雄健等,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天上之水”的赞颂之情。 D.作者在描写眼前所见时,联想到家乡景象、史书记载、古代诗歌等,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文化厚重感。 8.(6分)请分析开头两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9.(6分)“天上之水”给黄河口一带带来了哪些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沃衍,一名斡烈,赐姓兀林答,朔州静边官庄人。少尝为北边屯田小吏,会大元兵入境,朝命徙唐括族内地,沃衍留不徙,率本部族愿从者入保朔州南山茶杞沟,有众数千,推沃衍为招抚使,号其沟曰府,故残破镇县徒党日集,官军不能制。又与大兵战,连获小捷。朝廷遣人招之,沃衍即以众来归。时宣宗适南迁,次淇门,闻之甚喜,遂以为武州刺史。 武州屡经残毁,沃衍入州未几,而大兵来攻,死战二十七昼夜不能拔,乃退,时贞祐二年二月也。既而朝廷以武州终不可守,令沃衍迁其军民驻哥岚州,以武州功擢为本州防御使。俄升寄岚为节镇,以沃衍为节度使,仍诏谕曰:“卿于国尽忠,累有劳绩。今特升三品,恩亦厚矣,其益励忠勤,与宣抚司辑睦以安军民。”沃衍自奉诏即以身许国,曰:“为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非大丈夫也。” 兴定元年春,上以沃衍累有战功,赐今姓。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中京留守。六月,进拜元帅右监军,仍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二年春,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正大二年,进拜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三峰山之败,沃衍走钧州。其部曲白留奴、呆刘胜既降,请于大帅,愿入钧招沃衍。大帅质留奴,令胜入钧见沃衍,道大帅意,降则当授大官。沃衍善言慰抚之,使前,拔剑斫之,曰:“我起身细微,蒙国大恩,汝欲以此污我耶!”遂遗语部曲后事,望汴京拜且哭曰:“无面目见朝廷,惟有一死耳。”即自缢。部曲举火并所寓屋焚之,从死者十余人。沃衍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六十一》)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B.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C.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D.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赐姓,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杨沃衍因屡立战功被皇帝赐姓兀林答。 B.屯田,是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政府利用这种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C.诏,在先秦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秦汉以后则专用于帝王向下属或大众的命令。 D.拜,原本为一种礼节,另有拜见、授官等意。“进拜元帅右监军”是“拜见”之意。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沃衍被推为首领,受招率众归顺朝廷。杨沃衍本为屯田小吏,元军入境时未按朝廷要求迁徙内地,带领数千人与元军作战并获小胜,后接受招纳。 B.杨沃衍多次获战功,不断受到皇帝提拔。杨沃衍被金宣帝任命为武州刺史,与元军殊死作战二十七昼夜后元军撤退。皇帝因他忠于国家而下诏嘉奖。 C.杨沃衍获皇帝赐姓,更加受到皇帝重用。杨沃衍先担任后兼任中京留守。担任中京留守期间,曾追击南下抢掠的数百元军,并打跑了安德寨的元军。 D.杨沃衍拒诱不降元,自缢而死以报国恩。杨沃衍战败后逃到钧州,他的家奴有两人投降元军,其中一人来劝降,被他以剑砍斫,他壮烈地以死殉国。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遣人招之,沃衍即以众来归。时宣宗适南迁,次淇门,闻之甚喜,遂以为武州刺史。 (2)沃衍自奉诏即以身许国,曰:“为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非大丈夫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乙)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3分)对上面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甲诗首句“误”字体现了作者对清幽景象的惊异之情,也暗示了寻隐者不遇的原因。 B.乙诗以问答构篇,三番问答、寓问于答,所以连贯精简。 C.两首诗都抒发了对隐者的倾慕之情和寻访隐士不得的淡淡失落。 D.两诗在简短的篇幅中都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人物、环境、情节俱全。 E.两诗皆是“以景结情”,一言“深”,显山之高;一言“无人扫”,写落寞之情。 15.(6分)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共6分) 16.(本题6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并营造了一种凄婉迷离的意境。 七、语言综合运用(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雪芹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不能不说这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后来遭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________的生活。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出名,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________的人物来说,(     )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 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和判词,其中大都预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对于喜爱《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________。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近年来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________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7.(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徒四壁        闻名于世        不忍卒读        莫名其妙 B.一无所有        闻名于世        不堪卒读        莫名其妙 C.家徒四壁        闻名遐迩        不堪卒读        神乎其神 D.一无所有        闻名遐迩        不忍卒读        神乎其神 18.(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根据一项调查,《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B.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近年来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C.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坐上了近年来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D.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读者推荐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 19.(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疑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才是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B.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C.《红楼梦》在今天被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是纪念曹雪芹最好的方式之一。 D.人们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红楼梦》,无疑是今天对曹雪芹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八、语言表达(共11分)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热爱运动的你,懂得怎么喝水吗?漫画家高木直子在绘本中多次提及“我最期待跑完后能畅饮啤酒”。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① 。这种感受并不意外,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消耗大量的糖分和水分,每个毛孔“嗷嗷待水”,缺啥补啥,喝水本身就会带来一种被满足的“爽感”。 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② 。首先,水可以调节人体温度,平衡肌肉剧烈收缩后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且,水还可以将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输入、输出细胞,“能载也能覆”,促进新陈代谢。不过,我们在运动后饮水时,③ :冰水灌溉和一次性牛饮。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了解误区后需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冰,最好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二是运动前1小时可补充不超过500ml的水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过程中可每15分钟补充150ml左右的水,运动结束后再适度补充500ml左右的水。 20.(6分)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5分)梳理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完成关于“运动后科学饮水”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个字。 九、作文(共60分) 22.(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漫画《最艰难的是等待,最美好的是值得等待》(据林帝浣作品改编),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