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3 文言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由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对部下要求严格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惊叹赞美的态度。
B.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是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C.吕蒙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人立志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D.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现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卖油翁》选自《_________》,作者欧阳修晚号___________。
5.解释加点字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2)康肃笑而遣之:( )
6.翻译句子。
徐以杓酌油沥之。
7.“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
9.阅读下面题目,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_____》,是由_____(朝代)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通史。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2.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B.鲁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蒙乃始就学”。
C.文中,“孰若孤?”是反问语气,孙权强调了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只是借口而已,并进一步用自己读书得益的经历来劝说吕蒙。
D.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卖油翁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3.甲文选自《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以我酌油知之。
15.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而别”,是因为_____,康肃对卖油翁“笑而遣之”,是因为_____
1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画线句中的“耳”和乙文画线句中的“尔”,所表示的语气相同。
B.甲文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和乙文康肃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都有所转变。
C.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卖油翁现场表演体现“熟能生巧”。
D.甲乙两文都注重语言描写,寥寥数语,生动传神,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①蒙屯下。肃意②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③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⑤?”肃造次⑥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⑦之,拊⑧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注】①过:到,到达。②意:心思。③故意:原来的想法;故:原来,以前。④诣:拜访。⑤虞(yú):意料,预料。⑥造次:鲁莽,轻率,大意。⑦拊(fǔ):抚摸。⑧就: 靠近,接近。
17.(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 ) ②肃意尚轻蒙( )
③遂往诣蒙( ) ④计安可不豫定( )
(2)下列与文中“以备不虞”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B.屠惧,投以骨(《狼》)
C.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D.静以修身(《诫子书》)
18.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两处。
肃于是越席就之
19.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0.结合两篇短文内容,分析吕蒙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辽阳东山,虏人剽掠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注释】①剽掠:抢夺。
2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自 棚 上 以 麻 秸 一 束 掷 之 地
22.解释加点字词。
(1)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 (2)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
(3)乃大声诡呼________________ (4)遂退去________________
2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
24.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选文中木兰和辽阳妇人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①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②里①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效聚饮,平事②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③,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④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⑤四百金。”卖酒者曰:“何优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⑥。
——魏禧《卖酒者传》(节选)
【注释】:①里:乡里。②平事:商量事情。③咨嗟:叹息。④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⑤子母:利息和本金。⑥责券:索取证据。
2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释担而立
(2)尔安敢轻吾射
(3)或遣童婢沽
(4)几何数
2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停顿两处)。
讼 则 破 家 事 连 吾 侪 数 姓 人 不 得 休 矣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我酌油知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28.从甲文卖油翁和乙文卖酒者的身上,我们分别获得怎样的启示?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链接】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得其道。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2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释担而立
(2)但手熟尔
(3)岂苟然哉
(4)日与水居
30.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乃 取 一 葫 芦 置 于 地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
(2)虽壮,见舟而畏之。
32.课文与【链接】材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3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________
(2)释担而立 释 _________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以我酌油知之。
35.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6.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欲学,何暮之有?”
(节选自《师旷劝学》)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3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9.语段(一)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40. 语段(一)和语段(二)中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编次、编入)当行(征发的队伍当中)。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4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2)当户理红妆_____________
(3)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
42.乙文中画线句“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所表达的主旨。《木兰诗》中与此句表达意思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甲文画线句是如何表现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
44.木兰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在有人认为她是女神,还有人认为她是女汉子,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 __________
(3)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
(4)苦渴无日 __________
46.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7.【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48.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答案及解析
1. 司马光 编年 2.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呢!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据此可知,(1)填“司马光”,(2)填“编年”。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何:为什么。见:了解,明白。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现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而非“正面”。故选D。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4. 《归田录》 六一居士
5. 放下; 打发
6. 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7. 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8.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
【解析】
4.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准确掌握作家作品及其他相关的知识,不要写错别字。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卖油翁》选自《归田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
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
②句意为: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遣:打发。
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该句中重点词有:徐:慢慢的;以:用;沥:注入。
7.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公亦以此自矜”的意思是: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这就让读者明白康肃公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一个骄傲的人。正因如此,当下文卖油翁评价他的时候,他才感觉到气愤,于是才有了卖油翁倒油的情节,因此这句话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本文考查文章写作手法。
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以此来说明这个人物因此而自傲,这就跟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下文,为写两个人的对话做铺垫。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
9.(1)资治通鉴 北宋
(2)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3)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4)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本文《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孙权劝学》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多务,事务繁多;孰,谁;若,像。
(3)出自本文的有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4)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根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鲁肃与吕蒙结为朋友,是因为他的才识有了很大的长进,这体现了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所以才结为朋友。
鲁肃认为吕蒙的才士和谋略再也不是当初的阿蒙了,并和他结为朋友,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学的增长。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0. 《资治通鉴》 编年体
11.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12.C
【详解】
10.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1.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重点词语:“即”,就;“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12.A.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B.鲁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故选C。
13. 《资治通鉴》 欧阳修
14.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15.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 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让他无话可说
16. C
【分析】
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能力。根据课本所学可知,甲文《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乙文《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中重点词汇:
以:凭借;之:代词,代指这个道理。
15.本题考查文言文情节的理解。根据甲文鲁肃的神态描写“大惊”和语言描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概括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根据乙文卖油翁“酌油”技术纯熟,并没有“以此自矜”,可概括为: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让他无话可说。
1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C选项有误,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学”的必要性对应的句子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故选C。
故选C。
【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17. 到,等到 轻视、藐视 于是、就 怎么 D
18. 肃/ 于是/ 越席就之
19. (1)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2)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20.从“蒙乃始就学”看出吕蒙勤奋好学;从“因为肃画五策”看出吕蒙有勇有谋或有较高的军事才能。
【解析】
17.(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①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
②句意:鲁肃心里还是轻视吕蒙的。轻:轻视,藐视;
③句意:于是去拜访吕蒙。遂:于是,就;
④句意: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安:怎么。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备不虞”中的“以”是“用”的意思,介词;
A.认为,介词;
B.把,介词;
C.凭,介词;
D.用,介词。
故选D。
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肃于是越席就之”分析,“肃”是主语,故在其后断句;“于是”是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故在“是”后断句;再结合句意“鲁肃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故可断句为:肃/于是/越席就之。
19.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①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吾(我),卿(你),才略(才干谋略),乃(竟然),(到了)”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孤(我)、岂(难道)、治(研究)、邪(句末语气词,吗)”要理解正确。
2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甲】文“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建议,通过自己的勤奋好学让鲁肃对他刮目相待,可见吕蒙是一个虚心听取意见,勤奋好学的人;
结合【乙】文“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可知,吕蒙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让鲁肃对他又佩服又感激,可见吕蒙的才干和谋略惊人,有勇有谋,有较高的军事才能。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在陆口驻屯,经过吕蒙的屯兵之处。鲁肃心里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看望他。”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与关羽作邻居,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可是关羽是熊虎般有野心的人,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于是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 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1.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
22. 越过 外城 于是 离开
23.(1)将军和战士们经历了数百场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2)他的箭有这么多,不容易制服。
24.【甲】木兰英勇机智、不慕名利、爱家爱国【乙】辽阳妇人临危不惧、随机应变,勇敢坚强,意对即可。
【解析】
2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语法结构并结合内容理解为划分依据。
本句的意思是:从棚上把一束麻杆,扔到地上。故根据句意即可断为: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和山岭。度,越过;
(2)句意为: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郭,外城;
(3)句意为:于是故意大声欺骗贼人(装作对屋内另外一个人)说。乃,于是,就;
(4)句意为:于是离开了。去,离开。
2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重点词:本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并非特指将军百战死,壮士也有百战死的,后句亦是如此,只是为了音韵和意义的需要而分开了;百和十也不是确指,而是指战斗之多,时间之长;
(2)重点词:彼,他,他们;矢,箭;如是,这么;制,制服。
2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木兰:
根据甲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可知,木兰是一个坚毅勇敢、勇猛矫健的女将军;
根据“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不慕名利;
根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和“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可知,木兰热爱亲人又报效国;
根据“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知,木兰是一个机智聪明、活泼可爱的女孩。
辽阳妇人:
根据“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可知,辽阳妇人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毫不退缩,勇敢坚强,临危不惧,敢于斗争;
根据“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可知,辽阳妇人随机应变,聪明机智;
【参考译文】
【甲】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和山岭。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很多的赏赐。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所有的房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乙】辽阳东山,贼人劫掠到了一家人家,家中男子都不在,只有三四个女人在家。贼人不知道虚实,不敢进门,在院子里面用弓箭恐吓里面的人。屋里的妇人两个拉绳子,一个把箭放到绳子上面,从窗户里射出去。射了几次,贼人还不逃走。屋里的箭已经射完了,于是故意大声欺骗贼人(装作对屋内另外一个人)说:“拿箭来!”然后从棚上把一束麻杆扔到地上,像是一捆箭的声音。贼人听到后惊恐地说:“她们的箭有这么多,不容易对付。”于是离开了。
25.(1)放下(2)怎么(3)如果(4)多少
26.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27.(1)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2)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3)(卖酒者)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
28.示例:甲文卖油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学苦练,久而久之,就能够做到熟能生巧,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意近即可。)
从乙文卖酒者身上我们知道,善待别人、乐于助人不光是美好的品德,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受到尊重的秘诀。
【解析】
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释,放下;
(2)句意: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3)句意:如果派遣儿童、女人来买酒。或,如果;
(4)句意:你们担保了多少钱?几何,多少。
2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安息了!“讼则破家”说的是甲被起诉的后果,后面应该停顿;“事连吾侪”说的是这件事情会殃及他人,“数姓人不得休矣”指出了事情的严重性,二者之间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27.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