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癌症这个字起源於螃蟹.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538537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癌症这个字起源於螃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癌症这个字起源於螃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癌症這個字起源於螃蟹,表示癌症和毒螃蟹一樣的可怕、橫行無阻。癌症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意外的重症,從癌症的生物發展觀點來看,我們發現癌症時都已太慢了,所以我們重點應該是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或是在症狀未發生前要採行什麼方式來預防它的發生。 要談癌症的預防就要先了解癌症演變的過程。初期癌症是細胞內的基因(染色體)發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並非就是癌症,必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十至四十年才會變成癌症,因此我們有很長的時間來預防它的發生。就算小時候基因發生突變,但是之後我們給予良好的調養,可能就不會變成癌症,這是我們防癌很重要的一個理念。 癌症病變形成的原因和我們遺傳、病毒、化學物質、輻射線等都有很大關係。最重要的是和我們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質有關。其中大約有七○%的癌症形成是和我們飲食及生活方式有關,只有三○%是因為遺傳、病毒、輻射線等相關。因此只要飲食上做很好的調養就能預防七○%癌症的發生。 當我們正常的細胞和這些飲食中的致癌因子接觸,就會形成癌的初始細胞,可能今天我們吃了不當的飲食,明天或是後天便會產生一大堆的癌症初始細胞。但是它還要再經過十幾、二十年才會形成癌的前期細胞,而變成癌細胞則還要一、二年的時間,我們根本不會察覺這些身體內的變化。 一旦癌細胞形成到讓我們發現,臨床上一公分就含有十的九次方的癌細胞,大約十億個細胞我們才發現它的存在。大概長到十公分(約十的十二次方的癌細胞)時,我們人就死亡了,癌細胞也會死亡。所以癌細胞從一個分裂四十次後人就死了,而分裂三十次才被發現,我們以為很早發現,事實上卻已經很晚了。癌細胞最可怕的就是它會到處亂跑,大約到了它有十的七次方個時,它就會亂跑。因此我們防癌主要是要防止它長到十的七次方個,而不是等長到十的九次方個時再發現、治療。 在某些癌症形成時都會有某些症狀發生,如皮膚癌、乳癌、鼻咽癌、直腸癌、口腔癌等等,都有某些先兆,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些症狀並且加以治療,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 如何延遲甚至是防止癌症的發生?從前面的報告我們知道從癌的初始細胞變成成熟的癌細胞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可以將它誘導分化成良性,而不會變成癌症。從國外醫學研究報導中可以知道,豐富的維化命A、維他命C是很好的抗氧化的東西。胡蘿蔔、牛奶、深綠色的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大部分蔬菜、水果中,特別是纖維性的蔬菜裡就有豐富的維他命C,這些是癌症預防中最好的東西。此外就是要少吃脂肪性、油脂含量高的東西,如油炸類的食物。另外則是東方性的美味—醃製食品也要減少食用。此外要禁煙,因為大約有三十%的癌症因為抽煙而發生。不嚼檳榔則會減少胃癌、食道癌、口腔癌等癌症的發生。多喝茶、紅茶、綠茶都可以,只要沒有事就多喝茶。多吃素,我們不鼓勵台灣傳統的宗教素食,而是鼓勵採用西方的方式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除了飲食方面以外,還有運動。有氧性的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多做做森林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保持細胞內氧的含量,少吃肉類的食品就可以減少細胞內氧的消耗。 人的免疫能力在四十歲以後會逐漸喪失,因此也就容易得到癌症。AIDS的患者因為免疫機能完全喪失,故他們特別容易得到癌症。免疫機能的喪失和得癌症有密切的關係,目前增加免疫機能的東西很多,許多中藥藥材都含有這種功能,如黃耆、靈芝、香茹、草菇、金針菇等食用性菇類中都含有調整免疫機能,增強免疫能力的作用。還有目前流行的尿療法,根據研究資料顯示人體中原本就存在預防癌細胞的物質,只不過大部份都隨尿液排出體外。從尿液中提煉的物質就有分化癌細胞導向良性的作用。但是我並不鼓勵大家喝尿,因為雖人體有這些物質,可是份量上仍嫌不夠。 飲食對預防癌症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改變人細胞內鈉和鉀的比值,以及分化掉食物中的致癌因子,如抗氧化性的東西。大蒜就是一個不錯的食物,尤其是吃東西方美味的時候,大蒜可以立即將致癌物質分解掉。維他命A可以將癌細胞病變導向良性。而植物中的纖維可以延緩排便的進行。 飲食改變癌症因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胃癌。美國自從二次大戰後胃癌大數就逐漸減少,研究顯示原因是因為冰箱的發明使得人們可以將新鮮的食物保存起來,也保存了食物中維他命A、維他命C等防癌因子。並且減少人們食用醃漬食品所攝取過多的鹽份等,因而減少了胃癌的發生。 最後再提醒一次,從飲食方面著手防癌,多吃新鮮蔬菜,減少脂肪攝取,不抽煙、不嚼檳榔,才是預防癌症的最好良方。 對付癌症的總體戰 東吳大學副教授 郗磊峰 近幾十年來人口增加,科技突飛猛進,導致生態失衡,居住環境中到處充滿了危機。我們的空氣、水源和土壤受污染;食物過份精製和加工:我們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和食物:吞服大量的化學品,我們用的化粧品和家庭電器或醫療器具有的帶有致癌性。這一切都與癌的生成有關,但是它們並不直接造成癌症。它們都是癌症的遠因。 這些致癌性物質性質雖異,都具有一個共同特性: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奪走了身體中的氧,因而造成組織缺氧症狀,引起細胞病變。 我們都知道,吸煙可以引起肺癌,可是也有許多吸煙者並未發生肺癌,理由何在?一九六○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貝奈特(Sir F. Macfarlane Burnet),因在免疫學方面的成就而獲此榮譽。根據他的理論,正常人體中每日產生大約十萬個癌細胞。可是一般人的免疫系統(防衛機制)都能有效地將這些癌細胞予以破壞。 尼波(H. Nieper)指出,死於非癌症原因病人驗屍的統計顯示,約有22%的病人,生前曾得過惡性腫瘤而未被發現。可見癌細胞的產生是正常生理現象,問題在如何予以有效控制,以免如脫韁野馬,釀成大禍。 答案是保持正常防衛機制。換句話說,保持健康。健康是個總體觀念。健康不良的人有個共同病理現象——組織缺氧。因此,恢復整體健康就是防治癌症的不二法門。 癌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退化性、血液性、缺乏性的中毒症。癌症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癌症在表現為腫瘤前,通常已潛伏多年。根據美國凱利醫師「(Dr. William D. Kelley),平均潛伏期為卅九個月,這就是所謂癌前時期(Precancerous)。 癌症的病理和其他各種全身、退化性疾病一樣。因為個人的宿因不同,有的表現為關節炎,有的表現為糖尿病,有的表現為癌症。 癌症也是種血液性疾病,因為癌症患者毫無例外都患了鹼血症(alkalosis)。根據澳洲雪斯摩佩基醫師(Dr. Edward H. Smalpage),癌症病人在尿液和血液中有不正常的變異。 癌症是種多元缺乏症。癌症病人普遍缺乏胰酵素,因此無法利用維生素B17、維生素A和其他療法的攻擊作用,以及白血球的吞噬作用。維生素B17是防癌的第二道防線。 根據希羅茲(G.N.Schrauzer)、希伯格(R.Passwater)等人最近所作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證明,癌症與硒(Selenium)缺乏具有很高相關關係。這些科學家相信,硒能刺激免疫系統,以抵抗癌的發育。 根據吉爾森醫師(Dr. Max Gerson),鉀鈉失衡是所有慢性病的開始,包括癌症在內。這時鉀在細胞內消失,鈉帶著水進入細胞內造成水腫和許多官能障礙,這說明了癌症病人的膳食為什麼免鹽,並且包括大量新鮮生蔬果的理由,因為生蔬果含有豐富鉀質。 因為毒素、不完全消化和排泄作用,癌症患者的重要器官中毒很深。因此,治療的第一步即是為身體解毒,特別是肝膽系統。 新鮮蔬果汁禁食療法可使身體由腎臟、大腸、肺臟、皮膚等器官黏膜排泄毒素。同時,新鮮蔬果汁含有豐富礦物質、微量元素、酵素和維生素,可以促進腺體代謝功能。 癌症的晚期病理狀況——腫瘤並非直接發生,而是各種錯綜複雜原因造成的自然結果。西德的艾塞爾醫師(Dr. Josef Issel, M. D.)治癌三十餘年,治療病人數逾萬,其五年痊癒率(five-year cure rate)為87%,且多數病人就醫時已進入癌症末期。他的治癌成就,獲得歐洲各國的極高評價。 艾塞爾深信,腫瘤是一種慢性病演變的結果,病理發生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連續重疊發生。前三個階段為潛伏期,腫瘤在第四階段顯示後,癌症方為人認知。 第一階段為肇因和原發性傷害。出生前和出生後的內在和外來因素造成器官系的傷害,以及神經、荷爾蒙、排泄、和防衛系的功能紊亂。到了各種功能紊亂時期,即進入第二階段,其後,因排毒障礙導致複雜代謝功能的紊亂,發展成各種不同慢性病,這是第三個階段。 抵抗惡性腫瘤的防衛能力削弱到某一程度時,即會生出惡性瘤。腫瘤的生成有時需要一項引發因素(a trigger factor),或為肉體上的,或為精神上的。腫瘤的數目不一,或為一個,或為多個。這是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則表現出腫瘤的各種徵狀。局部徵狀計有疼痛、流血、狹窄(stenosis)、穿孔等。一般全身性徵狀計有貧血、再中毒、體重減輕、惡病質(cachexia)等。 根據上述病理過程,艾塞爾的整體觀念,解釋為先有『癌病』,然後發生腫瘤。而一般的局部觀念,則以為是先有腫瘤,後有『癌病』。 今日傳統療法失敗的原因是雙重的,第一只治腫瘤而不治療導致腫瘤的基本原因,自然無法生效。第二,目前對付腫瘤的手段不但無效並且有害,反而使造成腫瘤的基本原因更形惡化。 癌症:一種異常細胞分裂未受控制的疾病。癌細胞可侵犯到附近組織或隨著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 組織:一群或很多具有相同功能的細胞聚集去完成特定之功能。 腫瘤:過度細胞分裂所產生之異常腫塊。腫瘤對身體正常功能無益。它們可以是良性或惡性(癌症)的。 良性的:不是癌;不會侵犯到附近組織,或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 惡性的:即癌症;會侵犯及破壞附近組織和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 淋巴系統:這種組織和器官可製造、儲存、攜帶能對抗感染和疾病的白血球。這個系統包括骨髓、脾、胸腺及淋巴結和提供淋巴液及白血球流動之網狀管路系統,這些管子像血管一樣分布在身體中各組織之內。 轉移:是指癌細胞由身體中一個部位擴散到另一個部位。轉移的腫瘤內之細胞和最初的腫瘤細胞相似。 淋巴結:小的、豆狀外形器官。沿著淋巴系統的淋巴管分布。淋巴結儲存一種可抓住體內淋巴流中的細菌或癌細胞的特殊細胞。成群的淋巴結位於腋下、鼠蹊部、頸部、胸部、和腹部。也稱為淋巴腺。 切片檢查:切除一組織樣本,用顯微鏡檢查是否有癌細胞。 期別:經由一連串的檢驗與檢查已獲知癌症的侵犯程度,尤其是它是否有由原發器官擴散到身體其它部分。 心臟也是會長癌症的, 雖然說大部分的心臟性原發性腫瘤是良性的(黏液瘤Myxoma), 但是仍有極少數是惡性的Sarcoma, . 眼睛也是會長癌症的, 而且並不少見, 例如: Retinoblastoma 頭髮本身是沒有生命的, 整個頭髮包括髮根的毛囊只能算是皮膚的附屬器, 所以不能算, 而且真的要算應該包括在皮膚的癌症裡面 還真沒有一器官是完全不可能罹患癌症的, 只是機會大或小而已. 癌症到底有幾種呢? 乳癌 女性乳癌僅次於子宮頸癌, 佔女性罹患癌症的第二位。 目前乳癌成因仍不清楚, 目前無法採取有效預防措施, 唯有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方為上策。 婦女自行摸到乳房腫塊後,常常拖延相當時日才就醫,導致療效不佳。事實上,早期發現的乳癌,如第一期,80%的病人可存活超過十年以上。 乳癌的診斷主要靠女性的警覺心及自我檢查, 定期的自我檢查乳房,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什麼人容易得乳癌 五十歲以上婦女 家族罹患乳癌病史 乳房受到射線照射 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者 大於卅歲生頭胎者 一側乳癌, 另一側乳房得病率較高 有上皮性增生或異型之良性乳房疾病者 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胸部大量放射線照射 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   乳癌症狀 無痛性乳房腫塊 乳頭異樣分泌物. 尤其是帶血分泌物 乳頭凹陷 乳房局部凹陷或突出, 外型改變 乳房皮膚有紅腫, 潰爛或呈橘皮樣變化 腋下淋巴腺腫大   擴散途徑 乳癌的分期 臨床為了了解乳癌侵犯程度, 決定治療方法並知道病人預後, 以腫瘤大小, 腋下淋巴腺及其它器官是否有轉移來分期: 1. 腫瘤小於二公分, 且無淋巴腺轉移。 2. 腫瘤在二至五公分, 可有或無腋下淋巴腺轉移。 3. 腫瘤大於五公分, 皮膚可能有紅腫, 潰爛或呈橘皮樣變化, 多數有淋 巴腺轉移。 4. 轉移遠處器官如骨骼、肝臟、肺臟等轉移。 乳癌診斷 每位婦女應自我檢查乳房。乳房自我檢查發現的腫塊多屬良性,對早期乳癌的發現幫助可能有限,因此仍需由醫師定期檢查及安排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偵測出觸診無法發現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才能降低死亡率。有經驗的外科醫師做病理學檢查時就有自信可知道腫瘤是良性或是惡性的,進而做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或取腫瘤組織進行切片檢查來證實診斷。 屬於高危險群或不確定的病灶的病人,應於三十五歲起接受醫師檢查,必要時安排超音波檢查,四十歲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而後以超音波及X光攝影交替檢查,五十歲後篩檢則以乳房X光攝影為主。 超音波檢查無放射線疑慮,小於三十五歲或較年輕的婦女,可考慮先做超音波檢查。乳房超音波與乳房X光攝影在乳房腫塊的檢查,兩者可相輔相成,實為互補 胃癌 胃癌的形成原因, 至今仍不十分明瞭, 可能與飲食的習慣與內容有關, 據統計嗜吃鹽醃漬物、煎炸、炙烤,煙燻和高香料食品之人群, 胃癌的發生率較高, 經動物實驗證實, 食物內的硝酸鹽(nitrate), 經腸胃內的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nitrite), 再形成亞硝酸胺(nitrosamine), 亞硝酸胺可能為致癌物, 可引起胃癌。 另外下列幾項因素可能與胃癌的形成有關: 遺傳: 家族內有人患胃癌, 則得胃癌的機會比一般 人多,另外A型的的人較其他它血型的人, 得胃癌的會多1/5。 萎縮性胃炎: 胃酸分泌過低, 得胃癌的機會增加。 胃腺性息肉(大於2公分以上), 30-40%會有惡性變化。 曾經胃切除手術, 較一般人患胃癌的比率為12比1, 此種殘餘胃癌的發生時間,約為前次手術後的15-30年。 惡性貧血: 發生胃癌的比率較一般人為高。 吸菸及環境:吸菸可能也會增加得胃癌的危險性, 在工 作場所接觸到燻煙和灰塵的人有比較高的機會得到胃癌。   胃的功能 當食物進入胃後,胃開始肌肉的運動,使得食物能被搗碎攪拌。同時,胃壁上的腺體開始分泌胃液幫助消化食物,大約2,3個小時後,食物變成液體狀然後移動到小腸,在小腸內繼續消化的過程。 膀胱癌的症狀 膀胱癌有時在一開始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會與泌尿系統感染症狀相似,所以會在數年後才發現是膀胱癌是有可能的。90%的患者會有無痛性血尿的現象,隨著出血量多寡不同,尿的顏色會呈現紅褐色的變化。排尿時會感到疼痛、頻尿或常感到尿急,則是另一需要提高警覺的警訊。25%的病人會頻尿、急尿、容易局部發炎腫痛,有時會兩腳腫痛等現象。 胃癌的種類 胃癌約佔胃內腫瘤的95%以上, 其中95%以上是由胃黏膜上皮細胞形成之胃腺癌, 依癌細胞侵犯深度又可分為早期性胃癌及進行性胃癌。 所謂早期性胃癌指細胞僅侵犯黏膜層及黏膜下層,而不 論有無淋巴腺的轉移,其中又可分為: I. 隆起型、II. 表面型、III. 凹陷型等三種,進行性胃癌又可分為四型: I.隆起型 II.潰瘍型 III.潰瘍浸潤型 IV.瀰漫性浸潤型。 早期性胃癌與進行性胃癌在治療後有顯著的差別, 以五年存活率來看, 在早期性胃癌可高達90%以上, 而進行性胃癌則約不到15%。 胃癌發生的位置,有10-12%的病例位於胃賁門處, 其轉移多由附近的淋巴腺開始, 而有時會侵犯附近的器官如肝、胰等, 病灶會侵犯食道, 遠端者可侵入十二指腸, 亦可轉移至遠處器官, 如肝、肺、腦及骨骼。 臨床症狀 胃癌是由胃的黏膜細胞不正常的繁殖與增生所形的。起初只是胃壁稍為增厚,該處黏膜功能雖然消失,但相對整個胃而言,很難產生警訊。因此,早期胃癌病人沒有特異性的症狀,胃癌在初期沒有顯著的自覺症狀與特異性, 極易被忽略掉, 其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即是消化不良, 肚子不大舒服或是上腹疼痛, 輕微的噁心、反胃、 胃灼熱感、腹脹、打嗝、胃口不好、全身倦怠或者是下痢等, 通常症狀若持續兩星期以上就應該請教醫師, 作進一步的檢查。 大多數病人到醫院求診時, 多半在腹部摸到腫塊, 或因胃口較差、體重下降, 或甚至到了因胃幽門阻塞吃下東西就吐時, 才找醫師作檢查。 這時癌細胞多半己深入胃部肌肉層, 甚至轉移到其它器官, 病情已十分嚴重了。又因胃癌生長的部位不同, 它所呈現的症狀也不一致: 多數胃癌的症狀與胃潰瘍相似。良性的胃潰瘍本身不是胃癌, 若胃潰瘍經過內科藥物治療四週以上仍無進步,應考慮其即是惡性胃癌, 就應該請教醫師,作進一步檢查。腫瘤長在胃的入口處賁門, 在進食食物時, 會造成吞嚥難的現象。若生長在胃的出口處幽門,會出現的症是上腹部飽脹或不適的感覺。 黃疸、臨床上,醫師檢查病人時, 如發現貧血、糞便檢查呈潛血反應, 若在觸診時發現腹部腫塊、腹水、頸部淋巴腺腫大或直腸周圍有結節狀硬塊,均表示是胃癌晚期轉移的現象, 少數胃癌患者會有皮膚肌炎,黑色棘皮病、神經肌肉病變、或低血糖症等。 肺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最近二十年來全世界的癌症死亡率正快速上升,其中以肺癌的死亡率增加最快。對於肺癌發生的真正原因, 目前尚末完全明瞭, 但對導致肺癌之危險因素; 如外來因素(抽煙、空氣污染)及遺傳因子已有相當的了解。   肺臟的功能 吸進氧氣以維持細胞的生存及正常的功能,並且將細胞代謝後的二氧化碳廢氣排出體外;呼吸道的粘膜纖毛同時也能防堵空氣中的污染粒子,以及無數的細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進入人體。 肺癌的成因及細胞種類 肺癌的成因可能不是單一因素,而是多因素造成的:如抽菸、二手菸、家族史、曝露於環境中的致癌物質。在男性中,抽菸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成因,90%的肺癌是因抽菸而引起的。在女性中,80%的肺癌是因抽菸而引起的,男、女性平均是87%。 不抽菸,卻長期吸入〝二手菸〞的人也同樣會遭受傷害,根據統計死於肺癌的約有4%的男性以及22%的女性,其肺癌主因乃係與吸入二手菸有關。抽菸者的妻子死於肺癌的機率為非抽菸者妻子的兩倍至三倍之間。而吸入二手菸者其肺癌罹患率要比沒吸入二手菸的人高出30%。 外界環境致肺癌因素,如空氣污染,吸入石綿、鎘、砷、放射性氡氣等,也都可能導致肺癌。中國食物喜歡油炸、燒、煎所產生的空氣污染, 可能與肺癌發生有關。另一空氣污染是所使用燃料所產生室內空氣污染有關。 肺癌的形成 肺癌形成的過程中, 最早由致癌因子引發基因傷害後到衍成癌細胞時間相當漫長。由一個癌細胞衍生到一個癌細胞群所需時間亦相當漫長, 但是一旦繁衍成一個癌細胞群則擴散速度就非常快, 治療效果非常不好, 所以預防肺癌的方法, 只有在預防其形成上努力-減少空氣污染、禁煙、減少其他環境污染。 肺癌的細胞種類 肺癌的細胞種類 肺癌通常分成兩大類型: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 1.小細胞肺癌:多發生於男性,且與抽菸息息相關,佔全部肺癌的12%到25%。小細胞肺癌生長得很快,且容易很快的擴散到其它器官。 2.非小細胞肺癌:比小細胞肺癌常見,佔全部肺癌的75%到88%。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較慢,其擴散轉移的發生也較慢。根據腫瘤細胞的型態可分成三種: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 肺癌通常會很快的擴散到肺門、縱膈腔的淋巴結或胸腔附近的其它組織,也容易很快的擴散轉移到身體的其它器官,例如腦部、肝臟或骨頭、骨髓等。 肺癌的症狀 肺癌的症狀 通常肺癌的初期不會有症狀,通常很多肺癌是因腫瘤引起症狀後才被發現的。 1.咳嗽:咳嗽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通常是由於長在支氣管內的腫瘤,阻塞空氣的進出或刺激支氣管壁而造成。 2.喀血:喀血是肺癌常見的症狀,由於腫瘤侵入支氣管黏膜的血管,會發生喀血的情形。 3.呼吸困難:當癌瘤阻塞支氣管時,導致肺萎陷,減少了肺活量,造成胸悶、呼吸困難的情形。 4.肋膜積水:若腫瘤擴展到肋膜,不僅會引起胸痛,也會出現惡性肋膜積水,導致呼吸困難。 5.聲音嘶啞:若腫瘤壓迫到喉頭的迴返神經時則可能會造成聲帶麻痺,導致聲音嘶啞。 6.吞嚥困難:若腫瘤擴散轉移到食道旁的淋巴結,而壓迫到食道則會造成吞嚥困難。 7.上腔靜脈症候群:若癌腫瘤壓迫到上腔靜脈,會使上半身的靜脈血液返回心臟受阻,造成病人臉部和頸部的腫脹,嚴重者尚可導致呼吸困難、腦壓增高、意識不清…等。 8.疼痛及無力感:若腫瘤位於肺尖壓迫到臂神經叢,會引起肩膀、手臂或手的疼痛及無力感。 9. 頭痛、嘔吐、視覺障礙:若腫瘤轉移到腦部,會造成顱內壓增高,可能會產生頭痛、嘔吐、視覺障礙等症狀。 10.骨頭疼痛: 若腫瘤轉移到骨頭,則會引起骨頭疼痛或病理性骨折。 血癌血癌(Leukemia)就是俗稱的「白血病」。佔台灣癌症的第八位,小兒血癌更為小兒癌病之第一位,發病的人數更有逐年增加之勢。國內外均是如此。白血病的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2.61%;死亡率的排名男性為第八位, 女性為第十位。 白血病的成因是多重的,包括:基因突變、放射線污染的環境(如核爆)、病毒感染(如日本的HTLV-I病毒)、化學物品的刺激,以及病人體質因素(癌基因的表現型)等。白血病又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其成因及臨床表現皆不相同 血球的功能 血液含量約佔正常人體的體重的7-10%,即成人大約有5公升左右的血液。血液55%的血漿和45%的血球所組成。血球又可分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血液對人體的功能包括有: 運送氧氣、養份及荷爾蒙 消滅病原體 止血作用 維持人體體內酸鹼平衡 調整體溫 造血就是骨髓內形成血球的過程,人體內血球細胞的始祖是骨髓內的幹細胞,幹細胞在骨髓內經過連續的分裂和成熟分化過程後,形成成熟的血球,循環於全身血管中。 血癌的分類 白血病依臨床病程的進展速度和癌細胞的成熟度可分為:急性及慢性白血病。其次,再依細胞的來源及型態特徵,可細分為急性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成年人,約有80%的病人超過25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再細分類為M1到M7型;M1型是「急性未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M2是「急性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M3是「急性多顆粒前骨髓細胞性白血病」;M4是「急性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M5是「急性單核球性白血病」;M6是「急性紅血球性白血病」;M7是「急性巨核細胞性白血病」。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年齡層20歲~45歲的成年人。與費城染色體的異常有關,可再分為幼年型及成年型。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好發於兒童,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又可再分為L1、L2、L3型。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好發50歲以上的老年人。淋巴球可分為B細胞及T細胞,故可再分為慢性B淋巴球性白血病以及慢性T淋巴球性白血病。 血癌的病因 白血病的成因複雜,目前可能的致病原因及看法包括: 放射線:正常人罹患血癌的機率約在兩萬五千分之一左右,但在原子彈爆炸圈的倖存居民,罹患白血病的機率竟然高達六十分之一。另外懷孕婦女的腹部X光照射,出生的小孩罹患白血病的機率也較高。 化學藥劑:長期的接觸有機苯的工人,或曾接受過含氫化合物(Alkylating agents)化學治療的病人。 遺傳及基因突變:先天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候群(Down's)、布倫氏症候群(Bloom's)等先天疾病可能會誘導白血病的發生。如家族中罹患急性白血病,則罹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免疫能力:自體免疫能力的缺陷可能與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有關。 病毒感染: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病毒感染與成年型T細胞白血病有關。 鼻咽癌 鼻咽癌在歐美國家極為罕見,僅佔所有惡性腫瘤的0.3%左右。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中國東南沿海之兩廣、福建、臺灣及香港、新加坡等地之中國人罹患率相當高,即使是移民到歐美之後代亦是。因此有人稱鼻咽癌為『中國癌』,一點也不為過。 台灣一年有一千多個病人, 依衛生署統計,它是台灣地區癌症第七大殺手,其中男性佔約四分之三。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四十歲為高峰。 鼻咽癌發生的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為一般人的20倍。其次是環境因子、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然而,常有病人是不抽菸、不喝酒。為什麼有的人會得鼻咽癌而有的人不會?目前仍不清楚。 鼻咽的位置 鼻咽乃一位於鼻腔最後端之小空腔,其上為蝶竇,其下為口咽部,後方為第一頸椎咽部位於鼻腔後方,它的兩側就是耳咽管的咽部開口(即連接耳部與咽部的管道),鼻咽腔是耳、鼻、咽喉相連的唯一通道。正常鼻咽所佔的空間有限,最寬處約略僅只有3.5公分;若於此處發生之癌,我們稱為鼻咽癌。 鼻咽癌的可能成因 幾個可能因素與鼻咽癌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關連: 種族:鼻咽癌幾乎是南方華人的專利。中國東南沿海一代的居民,發生鼻咽癌的機率最高,即使這些南方華人移民海外後,其第二代得到鼻咽癌的比率也比當地人高。 遺傳:研究報告指出:鼻咽癌病人的一等親屬,得到鼻咽癌的機會是普通健康人的20倍。 環境:探討種種致癌因素中,實驗室的研究顯示:廣東鹹魚的製作過程中因未掏出內臟,以致容易衍生揮發性的亞硝酸鹽化合物,此化合物被認為是一種強力的致癌原因。 Epstein-Barr(簡稱EB)濾過性病毒: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中都發現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對EB病毒的抗體均比正常人高。但血清中的EB病毒抗體高,並不是有絕對性的意義,需要病人找可靠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鼻咽癌的症狀 頸部淋巴腺腫大:這是最早及最常出現的症狀,通常不痛。 頭頸部疼痛:病人表現單側頭痛。原因不清楚的頭痛,應考慮鼻咽癌的可能。 口鼻出血:痰中有血及反覆性的流鼻血。 鼻咽症狀:鼻塞、鼻咽或膿性鼻漏也常見,因此會被誤為鼻竇炎。 耳部症狀:聽力障礙、耳鳴及耳阻塞感。 腦神經症狀:鼻咽癌物侵入顱內造成顱神經麻痺,產生眼球內斜、複視(即把一個東西看成兩個)、側臉麻木等症狀。 鼻咽癌早期診斷並不容易,症狀也不具特異性。因此大多數病人找耳鼻喉科醫師診斷時,腫瘤已是第三、四期。唯一的辦法是大家提高警覺,有上述的症狀發生者,應找可靠的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膀胱癌 膀胱癌每年均有增加的趨勢,男女之比約為 2.5倍。男性發生率的排名為第七位,死亡率為第十二位。女性發生率則為第十三位,而死亡率為第十四位。佔生殖泌尿器病人的56.6%,這個腫瘤與經濟發展的成長成正比,並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膀胱的功能 膀胱被三層有力肌肉包著, 膀胱位在軀幹的底部,也就是恥骨的後方。膀胱功能就像一個水袋主要的功能是收集和貯存尿液,而將尿液經由尿道自膀胱排出體外。女性的尿道比較短約只有四公分,開口在陰道前面;男性的尿道較長,它會通過攝護腺以及陰莖,長度約二十公分。 危險因素 染料化工工廠工人得癌比率高30倍 血絲蟲感染 抽煙 放射線照射 不正常的胰化胺基酸代謝 膀胱癌的症狀 膀胱癌有時在一開始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會與泌尿系統感染症狀相似,所以會在數年後才發現是膀胱癌是有可能的。90%的患者會有無痛性血尿的現象,隨著出血量多寡不同,尿的顏色會呈現紅褐色的變化。排尿時會感到疼痛、頻尿或常感到便意,則是另一需要提高警覺的警訊。25%的病人會頻尿、急尿、容易局部發炎腫痛,有時會兩腳腫痛等現象。 膀胱癌的診斷 尿液檢查:收集病人尿液後進行離心、沉澱做抹片檢驗,由病理醫師判讀有無癌細胞的存在。 靜脈腎盂攝影術(簡稱IVP):藉由這項檢驗,可以由光片上觀察腎臟、輸尿管、膀胱的情形。醫師將顯影劑經靜脈血管注射進去,這些顯影劑將由腎臟排泄, 經輸尿管到達膀胱,工作人員會每隔數分鐘進行X光片檢查,醫師可全盤檢查整個泌尿系統, 看有無不正常的病灶及變化。 膀胱鏡檢查:醫師將膀胱鏡從尿道慢慢插入膀胱,如果發現可疑的部份,就取下組織樣本,病理醫師可在顥微鏡下檢查組織中有沒有癌細胞。 其他檢查:胸部X光、骨骼掃描、骨盆腔電腦斷層。 膀胱癌的分期 第 0 期:癌細胞只局限在黏膜層。 第 I 期 :癌細胞長至黏膜下層,至此還稱為表淺性膀胱 癌。 第 II 期:癌細胞侵犯至肌肉層。 第 III 期:癌細胞穿過膀胱壁,進入膀胱的脂肪層。 第 IV 期 :癌細胞已發生轉移。 淋巴癌 淋巴癌是淋巴結旳一個疾病, 其特徵是正常構造的淋巴結被破壞掉, 代之以型態上不成熟的淋巴球的增殖。淋巴癌主源於身上的淋巴結, 包括頸部、腋下、腹股溝的淋巴結, 以及在身體內部、胸部縱隔腔或腹部主動脈兩側的淋巴結, 一直到腹股溝的淋巴結。但它亦可發生於淋巴結以外的淋巴組織, 這即所謂的淋巴結外的淋巴癌。譬如起源於胃腸道、骨頭或甲狀腺、頭頸、鼻咽等淋巴組織出來的惡性淋巴癌。 淋巴癌主要可分為兩種, 一是何杰金氏疾病(Hodgkin's disease)以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簡寫NHL)。這兩種疾病在東西方國家, 比例不同, 在外國何杰金氏比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比例靠近。 但是在包括日本、亞洲各國以及台灣、中國大陸等東方國家都是以非何杰金氏疾 病比何杰金氏疾病多得多。 淋巴系統的功能 整個淋巴系統是由淋巴細胞、淋巴管、淋巴結及一些非淋巴結的淋巴組織或器官(如扁桃腺、脾臟及胸腺)所構成的。淋巴腺的主要功能是過濾並對抗外來入侵的病毒及細菌,另外也製造淋巴球。淋巴球屬於白血球的一種,它負責身體的免疫功能,當身體某一部份有病毒侵入時,該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結)內的淋巴球便會運用免疫功能,對抗外來之病菌以保護身體。 淋巴癌的成因 當淋巴組織內的淋巴球變成癌細胞時,則形成淋巴瘤。加不加「惡性」兩個字其實指的都是同一種疾病,亦即都是惡性腫瘤,我們主要介紹的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下簡稱為淋巴瘤。 淋巴瘤的發生原因尚未確定,僅能大略指出如下: 防衛系統的缺失 病毒感染 放射線或藥物的使用 遺傳 淋巴癌的症狀 淋巴癌的症狀大都表徵在淋巴腺的腫大, 當這個淋巴腺腫大表現在頸部、腹股溝、腋下的淋巴結腫大, 可以從檢查上摸得到。其它身體內部的淋巴腺就無法摸得到。 在淋巴結外的淋巴癌部位, 譬如胃腸道, 可能以腸阻塞及腹瀉來表現, 鼻咽及頭頸、則以鼻咽的症狀或扁桃腺腫大來表現, 也有其他淋巴結以外的表現, 比如說胸水、腹水或骨頭痛、眼睛腫等的表徵、其中以淋巴腺腫大最常見。 所謂的"淋巴腺腫大", 是否即顯示一個惡性癌症疾病, 需要很小心去區分, 因為一些比較沒有危險性的疾病, 比如淋巴結發炎或其它感染, 亦可能造成淋巴腺的腫大,所以我們第一個在對付淋巴腺腫大時, 必須仔細檢查區分淋巴腺的大小、硬度、皮膚病變, 並從病人的臨床過程, 淋巴結腫大的持續時間、大小、硬度的變化 及包括體重減輕, 無緣無故發燒或夜間盜汗, 還有皮膚發癢等症狀去判斷它究竟屬於何種原因。 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是最常見的男性癌症之一, 由一般死亡解剖結果發現, 不論東西方世界, 年過五十歲的男性約30%其攝護腺有癌的病灶, 這說明了攝護腺癌是一種多階段性演變的癌症, 雖然各種族男性發生攝護腺癌的機率相當, 但是由潛伏性癌症發展成臨床上有意義的癌症的過程中, 因生活環境不同, 使得西方男性發生臨床上有意義的攝護腺癌的比率多於東方男性。這些環境因子包括脂肪食用的多寡、 社會老化程度、及陽光照射長短等。 男性於40歲以後即有發生攝護腺癌的危險, 90%的病灶位於攝護腺的週圍區, 攝護腺癌在早期大都沒有任何症狀, 唯有靠肛門檢查(指檢)、抽血中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或超音波檢查方能早期診斷, 至於癌病擴散後可造成尿道阻塞及血尿, 若轉移至骨骼可造成骨頭痛, 亦可轉移至肺臟、肝臟等產生各種相對性的症狀, 一般而言早期攝護腺癌大都可治癒, 而末期轉移性攝護腺癌, 其治療效果較差, 50%的病患於二至三年去逝, 對於一些具有家族性攝護腺癌的癌病史, 嗜吃油脂性食物, 性關係混亂, 解尿困難, 骨頭疼痛, 最好立即找醫師做一徹底之檢查。 攝護腺的功能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攝護腺的位置位在膀胱的下方,直腸的前方,上接膀胱頸是男性性腺的一種。包著尿道的上半部是男性性腺的一種。是男性性腺的一種。攝護腺液是一種稀薄的乳狀液,內含相當多量的檸檬酸、酸性磷酸鋂、膽固醇、鋅等金屬元素。 攝護腺的分泌液構成精液的一部分,約占精液總量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攝護腺癌的症狀 頻尿 不易解尿以及尿失禁 尿流間斷微弱 排尿時痛感及燒灼感 射精時疼痛 血尿或精液裡有血 攝護腺癌常轉移至骨骼,引起骨頭疼痛、病理性骨折或是脊椎受到壓迫而引起神經方面的症狀,病人有時是先有以上的症狀,而至骨科及神經科求診後,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造成的骨頭轉移。 攝護腺癌的診斷 1.肛門指檢:藉由醫師手指探入病人肛門的觸感及經驗,經由直腸壁檢查攝護腺是否有硬塊或結節的現象。肛門指檢的正確診斷率約不及百分之二十五,肛門指檢的診斷較不客觀,是因為肛門指檢攸關醫師或檢查者的觸感及經驗,有時會作出較不客觀的判斷。 2.攝護腺特異抗原(簡稱PSA):因為它相當穩定,敏感度及特異性皆高,目前此抗原廣泛被應用在臨床診斷上,所以是目前最有價值的腫瘤標記,但有時攝護腺有肥大、發炎等病變時,會造成PSA上升的情況。 3.經直腸超音波檢查:可以診斷約百分之六十的攝護腺癌,有時臨床上經肛門指診摸不到的病例,可由超音波來診斷。 4.攝護腺切片檢查:現在最常用的檢查方法是做經直腸超音波後,在超音波的引導下使用切片槍(Biopsy gun)作系統性的切片。 5.其他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是做胸部X光檢查、骨骼掃描、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攝影、靜脈腎盂攝影等。 皮膚癌 在美國皮膚癌是一種很普遍的癌症,每年約有七十萬人患得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及鱗狀細胞癌,男性比女性多。雖然如此,因為治癒率很高,故由於皮膚癌導致死亡的,大概只有癌死亡原因中千份之一。 致病因素 1)日光傷害:日光所產生的紫外線是引起皮膚癌主要因素,大約有百份之九十發病,是在身體暴露的部份,如臉、頸、上肢等。而且,皮膚顏色深淺與皮膚癌有密切關係,淺膚色、藍眼睛、紅頭髮的人比黑皮膚的人,發生皮膚癌機會較多。 2)其他致病原因:鉛物質的刺激;暴露於輻射線;瀝青的接觸;皮膚感染(如病毒);慢性疾病(如廔管、骨髓炎);基因變異等。 症狀 皮膚癌的表現不全相同,可能是一個小、平滑、發亮、或帶蠟狀的硬塊,也可能是紅色硬塊,或出血結痂型,有時只是扁平、粗糙、乾澀或鱗屑狀。一般是不會痛。 診斷 必需由皮膚科醫師診視,有懷疑時通常是會作病理切片,決定是屬於何種癌症。一般癌症的分期,主依局部侵犯、周圍擴散及遠處轉移,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發生轉移的很少,所以若得病的時間短,或;癌塊不大,局部切片可能就是唯一要實施的診斷方法。若然懷疑有淋巴擴散或轉移,更多的檢查如X光(一般X光或CT),正子放射斷層攝影(P.E.T.)就必需使用了。 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去除或毀滅癌塊,採用方法視癌所在部位、大小、病者年齡、健康狀況、可能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