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语文 作文技法训练 借景抒情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37070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作文技法训练 借景抒情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 作文技法训练 借景抒情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 作文技法训练 借景抒情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 作文技法训练 借景抒情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 作文技法训练 借景抒情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作文技法训练之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法,它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它是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景象来抒发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一)景物描写的效果(1)渲染气氛如凡卡中“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渲染了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如羚羊木雕中“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

2、也没有。”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散步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暗示母亲做出决定的原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二)景物描写的方法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景物描写有着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就像一幅山水画。在以前的景物描写作文训练中,同学们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缺乏色彩,语言平淡。如何把景物写活呢?下面简略谈一下。技法1:注意景物的远近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

3、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再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景物描写的点面结合,远近相宜。技法2: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例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中“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

4、榕树的叶子一样多”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作者把盛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流动的“瀑布”,形象地描绘出了花开的盛势,赋予紫藤萝这一静景以很强的动感。技法3:用多种感觉描写景物。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例如对春雨的描写“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

5、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的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这段描写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技法4: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富有色彩的景物描写能表情达意,彩色的画面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例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

6、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这些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地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技法5:情景交融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

7、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张洁在挖荠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

8、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予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这一段描写选取了一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画了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它同“我”当时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有家不敢回的复杂心情完全融注在一起,有力的反衬“我”的悲苦境遇。范文借鉴(一)寻去年,我们搬进了新家。父亲与母亲在南京城里辛勤打拼了十二年,直到去年才买下了房子,把我从老家接过来,住进新房。新家在三楼,不算高档。我知道父母买不起高档小区的房子。住进新房的那天,父母仿佛特别激动,母亲环视四周,松了一口气似的:“

9、这么多年离乡在外,现在总算安了一个家”我听了,心中不由一颤。若让我向家乡人介绍南京,我恐怕没有底气,因为脑海中没有什么画面浮现。若让介绍故乡,我就会滔滔不绝。田野,流水,人家。家乡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母亲,辛劳地哺育着儿女,看他们成长、离家、重新寻家。老人流着泪目送儿女告别、远去,却无法开口叫他们常回家看看。个中酸楚,恐怕只有她一个人知晓。前几天母亲从街上买回来几枝洁白的栀子花,芳香扑鼻。母亲和我都很喜爱这种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是妩媚动人。插在水杯里,满屋皆香。老家的栀子花到处都是,洁白如雪,大老远就清香袭人。老年人总喜欢别一朵在胸前,或是戴在头发上,而孩子们总喜欢汲取叶上的露水泡茶,女孩子则嗅

10、着花香,在花丛前吟诗、绘画。花开时节,总有很多趣事,总有很多欢乐,伴着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有天回家,母亲怔怔地站在窗前。我才发现,杯中的栀子花枯萎了,好像花甲老人,失去了青春的光泽,一下子发黄,暗淡无光。母亲很是不解。“老家的花插在水里,一星期也不枯,而这些花怎么两三天都死了呢?”我默默地拿走了水杯。这花根本就不是开在故土上的花,少了家乡的母亲的爱抚,自然会很快失去生命力。我觉得自己离故乡真的越来越远:栀子花上,我寻不到故乡的气息了。那是一种质朴无华、无需高楼大厦机械点缀的美丽。我不禁很惭愧:终究还是远离了故乡,再也寻不到了。偶日,收音机里传来橄榄树,我听着邓丽君浅浅地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11、,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听着听着,不觉潸然泪下写作借鉴融情于景,融情于叙,以情动人,是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情,要有真挚的感情,这自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对生活充满爱心。小作者从故乡来,思乡情自然浓郁。其次,要会叙述、会描写。这篇文章不枝不蔓,有张有弛,从城市新居生活写起,引出对故乡的回忆;又从母亲买的栀子花写起,写出故乡的栀子花开的盛景。这样的描写中,处处洋溢着那汩汨的故园深情。文章结尾处:“听着听着,不觉潸然泪下”,不唯小作者,就我们这些在外漂泊的成年人,也和着那耳际的歌声,潸然而泪下,借景抒情,画龙点睛。(二)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回到老家,我的脑中还依

12、然不断地回放着那句话:“你就是个当配角的料!”骑上单车,飞快地掠过凌晨时分空无一人的街道,带着丝丝寒意的风吹在我的脸上,有些微的疼,我没去在意,只是“呼哧呼哧”地骑着车,一遍遍地在心里问着自己, 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难道就真的只能是一个配角,永远都是用来陪衬别人的吗?车轮飞快地转着,眼前逐渐变得宽阔起来,我停下,站在山头向远处眺望,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雄伟壮观的赣江。即将破晓的天空下,江水倒映出江上和江岸的景物,还不时“哗啦啦”地拍打着岸边的渔船,微风拂过江面,江水泛起粼粼的波纹,熠熠闪光。天空有些微的光亮了,映在江面上,好像给宽阔的江面涂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又像把一些亮晶晶的五彩玻璃片撒

13、在江面上,那玻璃片闪动着,跳跃着,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悄悄地窥探着人间。最后,终于露出了整个笑脸。黎明的霞光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抹色彩。我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光柱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中射下百道光柱;一层一层的山,说不清有多少层,远的低,近的高,晨雾笼罩着远山,阳光却把近山显得清清楚楚的。江面被漫天的霞光染得一片金红,好像涂了一层美丽的颜色。天水相接处,分不清哪儿是水,哪儿是天。从没想过,原来日出是这么的美丽,山风吹在身上,很冷,可是因为这绚烂的太阳,我的心,在那一瞬间,竟倏

14、地感到无尽的暖意。绿林漫漫,林涛滚滚,满眼是水灵灵的绿色,绿得醉人。峰峦起伏,翠色欲流的美景,让我感到一阵恍惚,但只是一瞬,我就觉得眼前一片清明,心里似乎一下就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自从那天以后,我就常常这样问自己。然而这一刻,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就是个普通人!是个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不起眼的一个人,就算我是众多耀眼的人们旁边作配角的又如何?只要在我自己的心中,坚信自己永远是那颗最璀璨最闪耀的明星就行了!是啊,在这一刹那间,我终于发现了自我!我站在山头,望着那初升的太阳,振臂高呼:“哦我最荚的太阳!”写作借鉴本文是借景抒情的绝妙佳作,主要文字篇幅和笔力都放在景物的描写上。面对描写

15、对象,既像油画上彩一般,大块涂抹,又如同国画写意,渲染烘托。写景又不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抒情服务,情景相融,景象的千变万化,就是青春的活力激荡,霞光的灿烂明媚,就是情绪的开朗昂扬。单元写作训练举头望明月,李白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静夜思,苏轼吟出了“明月几时有”那一轮明月,勾起人们心中多少往事,引发人们多少遐想!就让那洒进窗口的几缕月光,托起我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以“月光下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最好能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人物描写:典型性格 细节描写(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 感情事物描写:典型特征 细节描写(触觉、视觉、听觉、味觉) 感情环境描写:气氛描写 细节描写

16、(抓典型景物进行细节描写) 心情构思一、写作立意角度(1)由月光想到什么人/事? (2)经过怎样? (3)如何借景抒情? 二、主旨句(富有哲思的点题句) 三、典型的事例/人物 四、写作顺序 五、典型细节 同题模仿月光下的遐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一个银色的夜,圆月挂在半空,月光如流水一般穿梭在云中,这给暗沉的天地洒下一片银辉,诗人在月下持杯饮酒。这是多么美妙的图画啊!而我也喜欢看深夜的月。因为它既没有初升月的唐突,也没有黎明前的月那样暗淡,而是显得那样温柔、静谧和神秘。我爱这深夜而又有月色相伴的寂寞,因为它没有白天的喧哗,也没有午后的烈日照射,而我便可在这月光的抚摸下将自己的心思倾诉

17、出来,把我的感情寄托于月光。奶奶离开我已经五个年头了,而这几年来我一直沉默无语地对待生活。我抬起头仰望天空,天上看不见一片白云,暗沉的夜幕上,散布着零零散散的星点。月光穿过夜幕把皎洁的光挥洒在大地上,如同一个老人的身躯,把整个大地包裹的严严实实,变成了明亮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我微笑着眯着眼,听到耳边的风轻轻地在吹,感觉到了轻风划过皮肤的清凉。啊!月光带着我的思绪飞翔,我似乎看到了我奶奶那张慈祥的脸,那满是皱纹的额头,饱受了多少人间的沧桑啊!我看见奶奶亲自栽培的那棵幼桃,而你可看见它已长成大树了?我把耳朵贴近自己的心,仿佛又听到了您在桃树下唤我回家的声音,不知多少次,我依在你的怀抱里,听你

18、讲月宫里嫦娥的故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那一片熟悉的土地,那片满是耀眼的绿色,像是一只满载希望的小船,仿佛就在我眼前。这就是那令你早起晚l3的菜园啊!如今您心爱的菜园已是一片荒芜,曾经你种下的那些蔬菜早腐烂得无影无踪了,就如您离开我们一样那么悄然。“哒、哒、哒”桌上的闹钟响了起来,好像是在提醒我“天色不早了”,多少个夜晚,我一直在呼唤着您,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不情愿地离开忆梦亭,回到自己的房间进入梦乡。在梦里,我仿佛又感受到您和我在雨天摘菜的兴奋与惊喜,看到了您带我串门闲聊的欢笑写作借鉴作者先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出对月的描写,再由对深夜的月的喜爱转入由月寄托的感情对奶奶的怀念之情中来。月光下,遐想了曾经与奶奶度过的快乐日子,表达了对奶奶的深切怀念。由月及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令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