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压强》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压力、会用控制变量法通过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会运用压强公式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运用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计算。
【设计理念】
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探究,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观察物理现象,能简单描述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的真实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锻炼科学实践能力,体验探究问题成功时的喜悦,领略探究过程的美好与和谐,增强科学的情感,培养科学素质。
【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四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以“情景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相关影响因素去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以《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力作用效果(即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4.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改变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渗透相应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1. 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准备】
压力小桌、砝码、沙、塑料盒、钉子、泡沫塑料、铅笔、多媒体设备等。
【学情分析】
由于9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压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压强是一个全新概念。如果直接让他们说出压强的不同和影响因素,未免难度过高。因此,本节设计重点营造了浓郁的物理问题情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效果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致,同时采取设计最简单、最方便、最切合生活实验的方法激励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物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二、动手探究 进行新课
三、过关练习 巩固新课 四、自我反思 拓展新课
【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趣味小游戏:掷飞镖比赛。
二、动手探究 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景,探究生活中的压力
⑴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物理情景中,想想一物体对另一物体是否有力的作用?方向如何?作出力的示意图找出所受力的共同特点,归纳出压力作用的共性,介绍作用点及作用效果。
⑵引导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⑶应用生活实际。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⑴提出问题
观察人用不同方式过沙地时的两种场景的视频,对比一下,提出问题,强调力的作用效果。
⑵大胆猜想: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⑶讨论方案:
通过我们的猜想,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如果两个因素都在改变,能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谁在影响吗?那为了研究方便,怎样去进行研究呢?强调控制变量法。
⑷实验验证:
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引导学生选择桌上合适的的实验器材或者自已身边的物品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一个猜想(分组实验),想想如何控制变量?
⑸合作交流:
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及结论,定性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交换验证。
⑹探究反思:
讨论:如果老师提供实验器材给你们,你们能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这个实验吗?
⑺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字母P表示。
3.小练习:
经过刚才的研究,你会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即压强的大小)了吗?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压强大小(当压力与受力面积均不相同时<大象与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造成困惑,从而类比速度,引出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4.压强的基本概念
⑴压强的定义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pressure)
⑵压强的定义式:
⑶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 强------ 帕斯卡(Pa)
F------压 力------ 牛 顿(N)
S------受力面积------ 平方米(m2)
举例说明受力面积与物体底面积的关系。
⑷感知帕斯卡单位: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5.例题练习
计算小练习中的大象与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6.探究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⑴创设生活情景,分组讨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⑵总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⑶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辨别,生列举生活中改变压强的事例。
三、过关练习 巩固新课
1. 创设红军过草地的情景,提出减少陷入沼泽地的措施?
2. 出示汽车超载国道破烂的图文,引导学生分析并设计广告词。
四、自我反思 拓展新课
【板书设计】
压 强
m2
Pa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