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7课 启蒙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启蒙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
2、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列表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加以比较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 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四、重点和难点
1、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就相关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思辨中加深对启蒙运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先贤祠图片: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二、正式教学
第一部分
(一)探源启蒙运动什么是启蒙?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8世纪的欧洲人、特别是法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纷纷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表达对社会的愿望和设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试图摆脱迷信和蒙昧,开启人类的智慧,所以这一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作“启蒙运动”
(二)合作探究:理性时代的到来是偶然的吗?
根据前面几节课及必修一、二的相关内容,总结启蒙运动的背景。
提示:存在决定意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①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②科学: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③经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④阶级:资产阶级的壮大。⑤政治:封建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的尖锐
(三)感受理性之光
1.内容:一用(理性);二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三追(民主、科学、自由)
2.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过程: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启蒙运动发源于英国?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在此经济基础之上,英国最早出现启蒙运动;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
继续推进: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启蒙运动的高潮是在18世纪的法国?
展示《凡尔赛宫》、路易十五像及阶级对立图片。让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讨论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结论:
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归纳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影响。教材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启蒙运动的实际指导意义: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同时,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第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一、内容介绍
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另外还有百科全书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对法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教学方式
本部分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异同点?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采编一些有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影响、文字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性所在。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精神。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以德国为例)
阅读材料: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弘扬了法国的启蒙思想,他强调人的重要性,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他又坚持人应该自律,主张人不能为了自己的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的人自由,因此所有的自由和平等都只能是在法律范围内的。所以他虽然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对法国革命表示同情,但又认为法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刑是“永世莫赎之罪”。
——《人教版必修三教师用书》
向学生提出问题:结合教材,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康德的思想主张。(见总结图)
教师过渡:这场思想的启蒙运动,她确实领导着全世界的人们走进了一个理性时代,大大推动了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进步与发展。因此,18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欧洲。伏尔泰“天赋人权”的口号一出,便如暴风雨般刮遍了大西洋两岸。在美洲她激起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美国独立战争,孕育出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而在欧洲,它引发了一场为“自由平等”而战的法国大革命;200年后,这句话更由孙中山先生传到了中国,惊醒了我们这头古老的东方睡狮!
知识联系:采用教材插图以及中国近代史上册教材插图《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一图制成幻灯片,指出译著中的《法意》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此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影响的认识。
采用情境再现法,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讲述相关事迹,在扮演和讲述中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启蒙思想家们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与启迪。
在了解完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学说之后,指引学生完成该表格内容: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兴起时期
英国
霍布斯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教师补充)
洛克
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补充)
高潮时期
法国
伏尔泰
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扩展时期
德意志
康德
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反对暴力革命
【本课小结】
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大家不要忘记,正是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心灵,宣扬了人的理性,人类才步入了今天这个思想解放、行动自由的现代社会。
知识体系构建:
1.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简单协作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强。 ②批判对象不同。文艺复兴:天主教神学世界观,不反对封建专制。启蒙运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反对封建专制。 ③内容不同。文艺复兴主要是以人文主义为主(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启蒙运动则是理性主义(提倡用思考和批判观察问题,解决问题)。④运动范围不同。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欧洲,不是世界范围。启蒙运动源于英国,盛行于欧洲,以法国为中心,世界范围。⑤形式不同。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外衣。启蒙运动提出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天主教神学挑战。 ⑥与近代科学关系不同。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最大后果。启蒙运动在近代科学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产生,近代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前提。⑦特点不同。文艺复兴没有描绘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启蒙运动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最大的区别)⑧直接后果不同:文艺复兴:没有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理论基础。启蒙运动; 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2.每位思想家的主张及特点:
思想家
主 张
相似点
伏尔泰
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
卢梭
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民主共和制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文字史料、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避免对思想家的教条式的分析,而是采取提供材料形式,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还深深贯彻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注重方法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