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7.1 怎样描述运动》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474176 上传时间:2025-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7.1 怎样描述运动》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7.1 怎样描述运动》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 怎样描述运动 一、学情分析: 学生两极分化较重,对物理的兴趣只有部分学生较浓厚,在生活中学生对运动已有感性认识,但缺泛深入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多样性。教材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再进一步探讨运动的相对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的相对性; (3)了解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对大量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5)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难点:让学生克服“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五、实验器材: 多媒体视屏、课件(运动的图示与视屏资料) 六、教学方法: 采用发现教学法配合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进行教学; 七、教学策略: 在生活中,学生对运动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例让学生现解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从生活现象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归纳出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问题。 八、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设计说明 一、请同学们例举一些运动或静止的现象?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二、如图(课本P36图7-1)比较(a)、(b),请帮小女孩找找, 号和 号小孩运动了,而 号和 号小孩保持不动,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三、什么叫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四、“看山恰似走来迎”山“走来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若以船为参照物,站立在船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大地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9.请猜一猜、想一想 请根据机械运动的知识回答下面几个的问题: (1)公路上,汽车在奔驰,司机感觉路旁的树木在向后退;而站在路边的小明却说树木是静止的。他们各以什么为以照物? (2)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妈妈告诉5岁的儿子:“站好啦,别动!”这里的“别动”是以什么为以参照物?以什么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 (3)我们通常说房屋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若以太阳为参照物,房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五、有这一句说法,宇宙间的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这句话对吗?请说一说你的看法。 11. 请你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知道的吗?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视屏展示:运动的视屏资料;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回答:都在运动; 图示: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设问引题: 究竟是山在动还是船在行?为什么“看山恰似走来迎”?这节课我们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运动和静止”问题。 二、新课教学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1”(课本P36)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观察(a)(b)两图: (1)对比两图判断:哪个小孩运动了?哪个没动? (2)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第二个问题:选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物体相对这个标准物位置变化了,所以就判断它是运动的。 教师引入:这个作参照的物体,我们物理上把它叫做参照物。 请同学总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教师从“活动”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先选参照物,再作比较,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了,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组织学生解答课本P37“想一想”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提问:除以上例了外,还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作出判断的? 学生列举在量生活实例;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总结:物理学中把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请同学们讨论“活动2”(课本P38)的两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参照物) 学生回答不一致,师生交流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 “看山恰似走来迎”山“走来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 学生思考回答:以船为参照物; 教师提问:若以船为参照物,站立在船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思考回答:静止; 教师提问:以大地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 学生思考回答:运动。 教师提问: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同一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结果可以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教师联系生活列举运动相对性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媒体展示问题) (1)公路上,汽车在奔驰,司机感觉路旁的树木在向后退;而站在路边的小明却说树木是静止的。他们各以什么为以照物? (2)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妈妈告诉5岁的儿子:“站好啦,别动!”这里的“别动”是以什么为以参照物?以什么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 (3)我们通常说房屋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若以太阳为参照物,房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分析回答: (1)司机以车为参照物;小明以地面为参照物; (2)以自动梯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运动的; (3)以地面为参照物;房屋是运动的。 师生交流归纳总结:①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②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面定;③从广义上来说,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自然界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38“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思考归纳作答: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叫运动,没有变化就叫静止。 四、练习:附件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熟知的现象,再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由生走向物理。 由此切入认识运动,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 及时巩固参照物的概念,练习用“比较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联系生活,以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 附:练案 1.小明坐在高速运动的过山车里,看到地面上的建筑物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的人 B.地面 C.过山车的轨道 D.过山车 2.写出下表中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的参照物。 机械运动 参照物 小明端坐在教室里不动 小明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 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3.小红坐在行驶的客车中,看见前面有一辆卡车同她的距离不变;看见后面有一辆小轿车离她的距离越来越远,面小轿车与路旁的交通标志牌间的距离不变; (1)如果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客车是 的,小轿车是 的; (2)如果以卡车为参照物,客车是 的,小轿车是 的;;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一把抓过去,竟然是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什么情况下飞行员能轻易地抓住飞行的子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