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国现代企业现场内部审计.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474169 上传时间:2025-02-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现代企业现场内部审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美国现代企业现场内部审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美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 现场审计(范例) 二、现场审计的性质    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现场工作包括现场调查和现场审计两个阶段。在许多方面,现场审计和现场调查有着共同的领域和审计技术,例如,两者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测试等方法,这可能使人误以为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不然,现场调查仅是审计的一种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具有探查性,旨在明确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并非实质性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而现场审计则是一个实质性的审计阶段,它涉及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相关记录和资料,是一项系统的审计取证工作。可以说,现场调查充其量也不过是现场审计的一段前奏曲,其工作的深入细致程度因其出发点不同而大相径庭。于是,有人把现场审计称作“深入的现场工作”。就其本质而言,观场审计可认为是一项审计的计量和评价的工作。    (一)审计计量    审计计量就是将被审计活动或事项的实际执行情况或结果与其适用的审计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偏差、发现问题的过程。它包括观察、询证、分析、验证、调查等审计技术的运用。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虽不可能一经观察就能把握被审计活动的全部重要结果,而必须运用审计概念(即“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的比较),实施系统的审计计量,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获取具有证明力的事实。计量过程作为记录和衡量工作结果的一种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计量的结果既包括数量化结果,也包括对有关事项活动的进程或执行情况的文字描述。广义的计量单位包括一系列的离散要素,例如金额、产量、程序、文字记录等。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用计量单位,尤其是数量化单位来描述有关活动、事项的规模和特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计量成果的客观和有效。计量概念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只要把握其要义,可以自如地运用于各种审计类型。下面举例说明审计计量的概念。    例4—1  审计目标——确定完工产品验收入库的及时性。    要达到这一目标,评价完工产品是否及时地验收入库,所用的计量单位应是时间衡量尺度——天或小时。审计评价适用的标准(“应该怎样”)应该是有关完工产品验收入库工作说明中的时间规定(可能是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也可能是生产部门在生产计划书上的时间规定),审计计量结果则是指产品完工至验收入库所经历的时间。要形成审计结论,内部审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对所选择的每笔完工产品入库业务进行测试,通过审阅产品完工统计报告和验收入库报告上记录的完工时间,来确定计量结果,并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就能发现偏差(多少天或小时)。根据抽样测试反映的总体情况,就能评价完工产品是否及时予以验收入库。    (二)审计评价    在现场审计时,评价主要指对所审查的事项或活动的实际价值、效果或有用性形成职业判断。计量是现场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客观评价的基础,但只计量而不评价,审计就只不过是一般性的检查工作,与管理部门日常事务没有什么两样,其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使审计工作上升到一种管理高度。计量完毕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计量的结果对所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评价应该准确、客观,并尽量找出数学上的等量值。在例4—1中,假如计量结果表明,所抽查的完工产品都在完工之后的30~46小时之内办理了验收入库手续,而适用的审计标准为48小时以内,那么,据此审计人员就可以作出“全部完工产品都及时地被验收入库”的评价。   三、审计测试    现场审计中的“测试”是一种实质性的测试,即对所选择的事项.(包括业务或帐户余额等)进行详细的审查,以揭示其特征,形成审计结论。就其本质而言,测试过程就是一个计量和评价的过程,即意味着对有关事项进行计量,并将其结果与适用的标准作比较,确定和评价偏差,为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提供信息基础。测试是现场审计,乃至整个审计过程最具实际意义的一个步骤。    审计测试包括全面测试和抽样测试两种。全面测试意味着对某类事项作百分之百的审查,抽样测试是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审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对被审查事项的全部业务过程或帐户余额逐笔地作详细、审查不大可能,且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这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要求。通常,选择适当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事项进行重点审查是现场审计中惯用的,也是经济有效的一种工作方式。当然,这并不排除在某些场合下进行全面测试的可能,当企业管理当局有特殊要求或内部审计人员认为某事项的每一笔业务都至关重要时,那么,全面测试就或许是不可缺少的。究意采取哪一种测试方式,这应该由审计目的和审计准备工作中对控制和风险评估的结果或其他特殊重要性来确定。通常,现场审计可能交叉使用两种测试方式,以取得适当的证据。    抽样测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审查方式,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认识和定义总体;确定审计标准;选择样本;审查业务。    (一)认识和定义总体    总体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特征事物的集合。在审计中,总体就是要对其形成结论的被审计对象。内部审计人员从中选择的准备对其进行测试的各类业务、帐户余额、会计报表所列事项、文件记录等都可称为总体。例如购货订单、收货报告、存货盘存表、销售发票、资产清册、销货订单、例外赊销批准文件、差旅凭证、领料发货单、银行存款调节表、储运计量报告等等。认识和定义总体就是要按照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来弄清总体的性质和结构组成,从而保证从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依据对之测试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例4—2:内部审计人员想要确定公司本年度向公共承运公司支付的运输费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截止本年度审计之日,会计部门记载的运输费支付业务的总体情况如下:  甲公司    26笔    小计    l0万美元      乙公司    34笔    小计    15万美元  丙公司    70笔    小计    40万美元 合计三家   126笔           65万美元  我们假定,在过去的审计中没有发现不规范的事项,目前的控制状况也令人满意。由于与丙公司的结算金额大,业务量多,审计员决定从中抽取20笔支付业务进行测试,并试图据其结果来形成关于126笔业务支付授权的审计结论。显然,这种推测缺乏对总体结构的认识,事实上,与丙公司的结算情况并不代表甲、乙两组,其结论缺乏充分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容易犯类似的错误。例如,从某一月份的银行调节表测试的结果来评价该项工作的全年情况;从几份合同的执行情况来推断所有不同种类合同的执行情况,等等。这些推断混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以偏概全”的典型事例。在上述运输费支付事例中,要对总体126笔支付业务形成符合逻辑的审计结论,还必须从甲、乙两组业务中抽取适当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否则其结论就只适用于与丙公司的结算情况。    因此,在选择样本前,内部审计人员绝不能忘记按照审计目标来分析认识总体的性质和组成。除此,审计的时间范围也是定义总体时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如果审计目的是要对最近6个月的某类业务作出评价,那么不符合该时间限制条件的同类业务就不能成为总体的一部分,即不在本次审计之列。    (二)确定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用来对被审查事项进行计量和评价的准绳,即说明或隐含被审计事项“应该怎样”才最有利于组织的各种衡量尺度的事物。它包括组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种工作标准和指令、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管理原则、政府的法律条例和行业标准等规范性事物。    确定适用的审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审计测试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审计标准的过程r审计结论就是通过将被审计事项“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的对照比较结果所形成的职业判断。财务审计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其结论容易令人信服,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选用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内部审计人员涉足生产经营领域的审计时,可能会发现某些方面找不到或还没有建立适用的衡量标准,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需要自己设置标准。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但是,一位富有知识和经验的内审人员往往能够按照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从各种渠道(例如,一般公认的管理原则、富有成效的管理实践、政府法律、行业标准,或其审计组织采用的审计标准等)中推断出适用的审计标准。在设置审计标准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让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参与并取得他们对选定标准的认可,对有关技术性的专业标准的确定,还应该求得专家的帮助,并由其鉴定。无论是选择还是设置审计标准,一定要考虑审计目标的要求。例如,若审计人员要确定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则其适用的审计标准应该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适用审计标准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标准本身进行评价,保证其适用性,否则,使用陈旧的或不适用的标准,可能使整个审计工作变得毫无意义。    (三)选择样本  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样本规模;二是抽样方法。  1.确定样本规模  在审计中,样本是从定义的总体中抽取的准备对之进行审查,并依据其结来揭示总体特征,形成审计结论的那部分项目的集合 (从数学上讲,样本是总体的一个真子集);构成样本的每一个具体项目是抽样单位;样本规模(或称之为样本容量)就是指所有组成样本的抽样单位的总量。    要使样本的特征具有代表性,即真实地反应总体的特征,就必须有一定数量规模的样本作保证。一般而言,样本规模越大,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把握性就越大,依据抽样测试结果对总体特征所作出的评价就越准确,反之,则不然。但是,一味地增加样本规模又会导致耗用更多的审计时间,从而使审计费用提高,因此,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对保证现场审计工作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样本数量时,应该考虑以下方面:对抽样测试结果的依赖程度;审计总体的重要性;有关总体事项的控制状况和风险程度;可接受的抽样风险;简单审计测试中差错的、出现次数和严重程度;选择样本的方法。     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人员在考虑上述因素时,可根据实际经验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确定样本规模。从理论上讲,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样本规模能够保证所选择的样本量较真实地代表总体的特征;同时,它又能将未发现差错的可能性控制在内部审计人员自己确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这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其测试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不需要太大的样本规模,也不采有数理统计法来确定样本规模,这是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熟知企业的内部情况,在完成现场调查之后,他们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特征及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长期的审计实践又使他们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具有特殊的觉察力,于是,他们往往只需要精心选择几个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测试,便能把握总体的特征并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价。通常,一名富有经验和技巧的内部审计人员会意识到,依靠控制系统的评审比依靠测试样本来揭示差错和问题的方法要经济有效得多。当然,这并非否定数理统计方法的重要性,事实上,它是解决目前依靠猛增样本数量来保证对总体作出客观准确评价的唯一科学方法。在许多审计领域,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例如,若审计人员想要确定公司年末在财务报告中列示的应收帐款余额是否真实,这可能涉及到成千上万笔赊销业务,要逐笔审查是不大可能的,依靠经验来精选样本也难以形成准确的结论。这时,唯有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才能确定足以满足要求的样本数量,使现场审计工作富有效率和效果。至于如何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来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读者可以参阅有关的书籍,在此就不再予以赘述了。  2.确定抽样方法  简单的说,抽样方法就是选择样本的方法。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当的选择样本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方法意味着总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位都有均等的被选择机会,而且能够为样本的特征真实地反映总体特征提供合理的保证。换言之,对这种抽样方法下测试结果所作的评价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总体的情况,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足够的证明。在审计实践中,选择样本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抽样方法。  (1)任意抽样法  任意抽样法是审计人员在总体随意抽取样本的一种简单方法。这是早期内部审计人员为减少工作量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其抽查的范围、程序和样本规模均是随意的,无规律可言,缺乏科学的依据,可靠性较差,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但是,作为一种探查性方法,有时也能从中获取一些直接的证据,在取得对审计总体的初步认识上是有一定帮助的,有时还能为确定更适当的抽样方法提供某些重要信息。  (2)判断抽样法  判断抽样也称作经验抽样或重点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技巧,经过对总体的认识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或有选择地抽取样本的一种方法。一些富有经验和技巧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对某些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一种特殊的觉察力。在现场调查之后,他们通常对审计总体的控制状况、风险程度和重要性都有较准确的估价,这就使得判断抽样所选择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本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从而使审查的结果与总体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审计的质量。判断抽样是审计人员在总结任意抽样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符合样本选择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方法适用性较强,具备很多的优点:简便灵活,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审计经验和技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比随机抽样省时、省力;适用范围广,可与其他抽样方法结合使用,既可用于交易事项、文件记录,帐户余额的测试,又可用来评审内部控制系统和各种职能过程。只要运用恰当,判断抽样将会使抽样测试工作非常富有效率和效果。   (3)随机数抽样法     随机数抽样是通过利用一张系统的随机数表来选择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总体中每个抽样单位都有同等的被选择机会。随机数表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只要总体中各个项目存在连续编码或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对之连续编号,就可以采用随机数表来选样。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自己编制通用的随机数表,也可以利用其他组织编制的随机数表。表 (4—1)为随机数表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州际商务委员会编制的。    表(4—1)中的数字均为随机五位数,但并非所有五位数字的清单,设置专栏是为了给读表人选择样本提供方便,并无他意,表中数字任意排列于各栏中。随机数之所以选择五位数,只因一般的记录编号均为五位数左右,以便与其对应,为使用提供方便。    使用随机数表时,第一步就是要将总体中的各项目与随机数表中的数字对应起来,使总体中的每个项目都能与随机数字表中的唯一数字相对应。如果构成总体的项目本身是按照顺序编号归档的,那么这种对应工作很容易完成。在一般情况下,被测试的总体各项目没有连续编号或编号无法与随机数表中的数字对应,那么审计人员就需要对总体重新编号,建立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若总体项目的编号不足或超过5位数(如400~5000或 200Q01~789459),那么审计人员就应该取随机数表所列数字的前 4位数或总体编号中的前5位数(或后5位数);若总体的编号为 A001,A002……或B001,B002……时,那么审计人员就应该随意指定一位数字代替A、B等字母。第二步就是要不带偏见地确定选择的起点和系统化路线,起点和预定路线(纵向或横向)可以随意认定,但一经确定,就必须按预定的路线进行选择,不能偏离直至规定的样本数量选足为止,否则就意味着存在个人偏见,破坏了各个项目被均等选择的机会。    现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随机数表来选择样本。假如您想从连续编号为401至3400张销售发票组成的总体中选择300张作为样本。首先,由于1000以上的销售发票编号由4位数字组成,所以您可以选择随机数表(表4—1)中所列数字的前4位数,由此就在总体项目与随机数字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其次,您就需要确定随机起点和选择路线,假定随机起点为第808行及第2列上,选择路线为行次从上至下,列次为从左至右。随机起点上的数字 表4—1随机数字表   行      1        2        3        4        5        6        7  801    33993    S1249    76123    16507    57399    77922    36198  802    39041    05779    74278    75301    01779    60768    22023  803    56011    26839    38501    03321    43259    73148    43615  004    07397    95853    4S764    43803    76659    57736    44801  805    74998    53337    13860    89430    9582S    65893    96572  806    59572    95893    697e5    43597    90570    60909    06479  807    74645    13940    28640    00127    04261    17650    34050  808    42765    23855    38451    11482    32671    52126    23800  809    66561    56130    30356    54034    53996    98874    78001  810    50670    13172    31460    20224    34293    59458    24410  811    53971    08701    38356    36149    10891    05178    55653  812    47177    03085    37432    94053    87057    61859    96943  813    41494    89270    48063    12253    00383    960lO    41457  814    07409    32874    03514    84843    74421    86708    43267  815    03097    12212    43093    46224    14431    15065    18267  816    34728    88996    59205    18004    96431    41366    50982  817    48117    83679    52509    29339    8773S    97499    42848  818    14628    89161    66972    19810    40852    91736    23920  819    61512    79376    88184    29415    50716    93393    96220  820    69954    55656    01946    57035    64418    29700    99242  821    6145S    28229    82511    11622    60786    18442    36508  822    10398    50239    70191    37585    98373    04651    67804  823    59075    81492    40669    16391    12148    38538    73873  824    91497    76797    82557    55301    61570    69577    23301  825    74619    62316    00041    53053    81252    32739    65201  826    12536    80792    44581    12616    49740    86946    41819  827    10246    49556    07610    59950    34387    70013    64460  828    92506    24397    19145    24189    24479    70118    42708  829    65745    27223    22831    39446    65808    9S534    03348  830    01707    04494    48168    58480    74983    63091    81027  831    66959    80109    88908    39759    80716    36340    30082  832    79278    02746    50718    90196    28394    82035    03225  833    11343    22312    41379    22297    71703    78729    65082  834    40415    10553    65932    34938    43977    39362    9S828  835    72774    25450    30284    08291    93796    22281    51434  836    75886    85543    47020    14493    38363    64238    16322  837    64628    20834    07967    46676    42907    60909    78293  838    45905    77701    98976    70056    80502    68650    24469  839    77691    00408    64191    11006    39212    25862    99873  840    39178    12024    43379    57590    45307    72206    53283  841    67120    01558    99762    79752    17139    52265    97997  842    88264    85390    92841    63011    64423    50910    38189  843    78097    59495    45090    74592    47474    56157    88287  844    41888    69798    82296    09313    04150    07616    34572  845    46618    07254    28714    18244    53214    39560    68753  846    29213    42101    25089    11811    77558    72738    57234  847    38601    25735    04726    36544    67848    93937    68745  848    92207    10011    64210    77096    00011    79218    52123  849    30610    13236    33241    68731    30956    40587    45206  850    74544    72806    52226    63405    37996    00377    59917 为23855,取其前4位数为2385,2385在401至3400之间,所以所选择的第一张销售发票为第2385,依照选择路线依次选择的销售发票为第1317、第0870、第3287、第1221、第2822、第1386,余此类推,直到选出300张销售发票为止。    (4)间隔抽样法    当总体规模大,重新编号工作量过大或随机数抽样根本无法使用时,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考虑使用间隔抽样法。    简单地说,间隔抽样法就是在总体中随意选择一个或几个随机起点,每隔固定数量的项目选择一个项目作样本的一种方法,也被称作系统抽样法。假如审计人员要从1000个项目的总体中选择 100个作样本,那么在确定的随机起点后或前每隔10个项目(即: 1000÷100)就选择一项,为了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项目不受总体格局的影响,都有均等的被选择机会,样本应该包括随机起点项目本身,有时审计人员还应该确定两个以上的随机起点来选择样本,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假定使用四个随机起点,那么每个随机起点下所选择的样本为25(即:100÷4)个项目。随着随机起点增多,不同方式下所选择的样本可能会重复,这时,就应该跳过重复的项目而选择下一个。    间隔抽样法可以使审计人员在总体没有编号的情况下较顺利地抽取样本,是一种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抽样技术,只要运用得当,能够保证样本具有适当的代表性。通常,间隔抽样法最好运用于随机排列的总体,否则可能导致较大的偏差,使所选择的样本不具代表性。  (5)整群抽样法    顾名思义,整群抽样是随机从总体中抽取整批的项目作为样本的一种选择方法。在这种抽样方式下,抽样单位可能是一年中的某一个月或某一连续编号文件总体中某一区间的全部项目。例如,为了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可能从编号为001至 5000号的合同文件中任意确定011~100或4101~4200之间的合同为样本;又如,若审计人员想审查一个月内的销售收入是否及时入帐,则可能抽取1月份或12月份的全部销售业务为样本。一般来说,整群抽样方式下的样本代表性较差,遗漏存在问题项目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依据其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的特征时,必须有足够的谨慎。如果审计人员能够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保证适当数量的群体,然后,又在各个群体中随机挑选适当数量的项目作样本,那么,每一个项目被选中的机会则会基本均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测试结果推论总体特征的正确性。    在利用整群抽样时,审计人员应该保持特别的谨慎,避免得出失实的审计结论。通常,在时间比较紧迫,供选择的文件档案比较分散,以至于采用随机数抽样花费时间和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尽管整群抽样法的审计效果不及其他选样方法,但仍不失为一种权宜应急之策,只要运用适当,其工作质量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6)分层抽样法  在选择样本时,内部审计人员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总体中各组成项目在规模、数量或性质上具有较大差异。例如,在由一年的赊销业务组成的总体中,应收帐款为1万元和20万元的赊销业务可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货币金额的赊销业务对期末会计报表所列“应收帐款”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或对公司利益的重要性截然不同。可以说,测试一笔20万元赊销业务的实际意义相当于对20笔1万元赊销业务的测试。当我们使用随机数抽样或间隔抽样时,两种重要性不同的业务都有同等的被选择机会,抽样的结果完全可能是选择了30笔1万元的赊销业务而漏丁2笔20万元的赊销业务。显然,即使测试的结果有足够的理由推断总体的特征,但可以断定这种测试可能实际意义不大。为使抽样测试富有效率和实际意义,防止这种“舍本逐末”的选择弊端,审计人员可以考虑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意味着在确定样本规模和选择样本之前,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抽取适当数量的项目作样本。分层抽样测试的结果既可以单独评价,亦可以综合评价。分层后的小群体实质是一些相对独立的小总体,这有助于使选择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分层抽样是很具科学性和工作成效的一种方法。有时,为了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还必须将总体划分为许多层次,以减少所需要的样本数量,提高抽样测试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在分层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运用随机数表抽样或间隔抽样等技术来选择样本了。至于如何分层,要分多少层,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视情况作出判断。但是,如果某层次的项目的重要性极为特殊且数量又较少,通常应该对之进行全面测试,而不再随机抽样了。    (四)审查业务    审查就是对所选择的样本及其有关事项进行实质性的测试,以获取审计证据,提出审计结论,达到审计目标。现场审计常用的审查技术主要有观察、询证、分析、验证、调查和评价等。下面,对这几种常用的审计技术作一简要说明。    1.询证    询证意味着以问答的形式采取得与审计目标直接相关,对形成审计结论有实际价值的审计证据。它是贯穿于整个现场工作的一种重要取证技术,几乎任何一种审计技术都含有询证的运用。在审查经营活动时,询证运用得最为广泛且富有成效。    询证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方式。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与熟知实情的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即个人询访来获取可靠的证据,也可以利用问题调查表或进行函证来收集和证实被审计单位对某些事项的声明和记录是否属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询证所获取的证据,尤其是那些由被审计单垃人员提供的情况往往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步骤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绝不能盲目地作为事实加以采用,否则可能因提供信息人员的不良动机而损害证据的可信性,导致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询证通常与观察联系在一起,对评价各种职能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极为有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调查中为确定审计重点领域惯用的一种审计技术。  2.分析    分析意味着进行系统的、详细的检查。它通过剖析事物的复杂组成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揭示被审查事物中隐含的质量、原因、效果、动机和可能性,发现某些职能过程和活动内在的实际效用。    分析往往是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探人调查研究的跳板和判断评价的基础。财务审计人员在分析会计帐户时,应该分解、排列和展示组成帐户的主要要素;经营审计人员也应该做同样的事情,只是分析的对象不同而已。在审查采购业务时,您可以将作为样本的采购定单及其特征列示在一张自制的表上,对之进行分析。这些特征包括标价、批准、入帐金额和其他一些质量特征。     将样本的组成要素进行分解,对照适当的审计标准分析,揭示其特征,就能透过被审查事项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发现和确定偏差。这种分离、辨认和计量的能力,使得审计结果有理有据且无可辩驳。事实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将任何被审计对象分解成不同的组成要素或方面,通过确定其真实状况“实际怎样”,并将其与适用的审计标准“应该怎样”进行比较,就能揭示各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隐含在被审查事物中的例外事项,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有效的证据。审计人员在工作底稿中排列被审事物的特征,验证其有效性和合规性,并分析评价其结果,从而得出审汁结论,是现代内部审计作为一门艺术的精髓所在,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基本方式和特点。    3.验证    验证意味着认真细致地查证事实,以确定被审计单位声称的或记录的情况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验证具有其他审计技术的一些特征,包括佐证、询证和比较等,是审计人员使用的一种最为古老的审计技术。    在验证时,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与不同人员进行讨论来证实现场调查或其他方式下所获取的信息情况,将某些凭证与其他证明性资料进行比较或依靠其他方面的独立询证活动来确定或排除某些疑虑。例如,在验证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时,可以将其与有关原始的或其他具有证明力的记录进行比较、核对在验证某一业务是否经过批准时,可以通过询问或查阅有关授权规定,并将批准的签字与真实签字的样本进行比较;在验证采购货物是否及时收到时,可以通过检查收货验收报告或现场观察来验证等等。验证必须寻找具有足够证明力的物或人,它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真正把握观察、询问或其他方式下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调查    调查意味着对事物进行系统地追踪,以揭露隐情或确定审计人员希望探明的事实。探究是指有意图地对不正当行为进行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调查包括但又不局限于探究,它通常与查明有关业务或与此相关业务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调查带有侦察的意思,比分析具有更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如果调查发现了重大的控制缺陷,那么审计人员所进行的附加测试应该直接面向那些已被确认的可能发生的或事实存在的欺诈或不正当行为的迹象。为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所有已经确定的重大控制缺陷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当调查的事项涉及到法律和犯罪问题时,审计人员务必告诫自己小心谨慎,否则可能因触犯人权而给组织和个人带来严重恶果。明智的审计人员应该就这类问题与安全人员或法律顾问进行磋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并求得支持和帮助,必要时,应该向审计部主任、直至最高企业管理当局如实汇报这方面的情况,以决定合适的没有嫌疑的调查方式。   5.评价  作为一种职业判断,评价是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的一条主线。审计的每个阶段和具体方面都涉及到评价技术的运用。在现场审计中,评价意味着形成判断,它表示从所收集的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实际证据中得出并陈述审计结论,它也是表达审计人员衡量、分析事物并确定其恰当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形成的看法或观点的一种方式。评价常常是介于分析、验证和审计结果之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审计技术,可以说,没有评价就不成其为现代内部审计。每一位成熟的富有现代审计意识的内部审计人员都会明白,当他们完成了对被审查事项的分析、验证并将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时,其全部工作任务并未完成,直至对所掌握的信息作出了评价为止。    评价不仅要表达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形成的判断和看法,而且还应该针对所揭示的缺陷或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和缺陷,以更有效率和效果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样,也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的有实际意义的贡献。评价使审计从一种具体的检查活动上升为一种具有管理功能的职能活动,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真正成为管理部门的良师益友,担负起企业管理当局参谋和助手的责任,赢得广泛的支持和关注。    美国的劳伦斯•B•索耶被誉为“现代内部审计之父”。他认为审查包括计量和评价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观察、询证、分析、验证和调查五种主要审计技术的运用。至于“观察”技术的有关内容,我们在“现场调查”中已予以介绍,只是现场审计进行观察的目的有所不同而已。作为几种重要的和普遍的审计技术,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贯穿于整个现场工作(尤其是现场审计)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种审计技术的运用中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