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双刃剑
龙门初中 蔡仲勤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的话题沉重。去年因为制定了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完成的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深难题,至今心有余悸。今天研讨的话题又是一道难题,说假话有悖良心,说真话是一肚子的苦水,一言难尽。打开互联网,输入关键词:见骂声一片,怨气冲天,矛盾之尖锐,争论之激烈,矛头直指校长,甚至骂校长是“众人养的”等不堪入耳之言。各位同仁,虽然去年我们忍辱负重,历经磨难将钱分配了,而且表面看来还是乎平静,以为大家接受了,满意了,甚至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了,其实不然。因为作为一种基本的分配制度,表面平静,暗流涌动,它必将对人的思想及其行为产生长期的深远的影响。《半月谈》2010年1月刊以《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喜忧参半,少数教师罢课要待遇》为题报道了河南、湖南、甘肃、辽宁等地执行绩效工资的情况。其实绩效考核不是一个时髦的新生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管理手段。它沿于明朝万历年间,明丞相张居正首创,起初在对地方官员的管理上效果良好,作用巨大,但后来史学界却有“明朝毁于绩效考核”的说法。可见今天研讨的话题意义重大,主办者的立意意味深长。
一、教师得实惠,改革受欢迎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高层领导知道基础教育教师吃了亏,长期吃亏,所以先行一步)也体现了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吸引优秀人才从事、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重大举措。教师的收入大大增加,甚至翻了翻,使大家可以买车了,敢于买房了,不再那么清贫了,腰也直了,气也壮了,深感教书也有奔头了,老师们很高兴。但要说“绩效工资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这个话题目,那真是苦恼人的笑,作为基层校长有太多的无奈和苦衷。
二、挣脱体制弊端,打破传统思想禁锢
青局长会上说:收入越来越高,积极性越来越低;工资越来越高,工作却越来越懒散。这是真话、实话,是很多学校的现状。事情并非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为什么会这样艰难,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老师们先主为主地认为那是他们自己拿出来的钱,是拿他们自己的钱奖励他们自己的,意义不大;那是他们奏的份子,供养了校长、中干和班主任,他们有怨气。这一点是最要命的。其二: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民族传统历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平均主义害死人,大锅饭,养懒汉,于工作极为不利。其三:体制决定了学校与教师不是劳资双方,校长与教师不是老板与小二的关系。看你校长有何能耐,有多大的权利:退下去的老领导、老同志、老病号、特殊的人,特殊的事,都该享受改革开展的成果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真正是苦了管人的人,亏了做事的人,坑了正直善良的人,惯了懒散特殊的人。为什么要改革,我现在有了切肤之感。
三、统一思想认识,理智对待公平差距
调查研究,摸准实情:制定分配方案之前,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评估,全面测算,广泛听取意见,征求建议(甚至悬赏征集方案),通过调研,发现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干部津贴的问题,班主任津贴的问题,工作量所占权重比例的问题。
思想疏导,晓之以理:分配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存在的矛盾是内部矛盾。只要我们把出于内心、服从大局、利于工作、利于团结作为制定方案的准绳,大家要体谅组织,尊重人格,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要视野开阔,不要一叶障目;要眼光长远,不要鼠目寸光;要心胸豁达,不要斤斤计较;要思维理性,不要固执偏激;要言行得体,不得侮辱他人人格,伤害同志感情。
解读文件,弄清政策: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弄清相关政策是统一思想认识必须要做的工作:绩效工资分配主要体现劳动成本和工作效率;它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骨干教师、班主任和有突出贡献的其它工作人员倾斜。其政策是好的,导向是明确的,甚至令人振奋:班主任、挑重担的、业绩优异的、他们在憧憬着。但绩效考核原则: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又如何体现呢?一些人也在盘算着。我们要冷静思考,吃透政策,权衡利弊,谨慎对待。(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国家拿这么多钱出来,我们可不能干出乱子来。
客观对待公平,理性面对差距:考核的核心原则是客观公正。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说:“推行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让人们充满期待。客观公正事实上又很难做到,特别是在收入的分配上,从古至今,从上到下,从大家到小家。分配中自感对不起所有的人:左膀右臂,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工人职员还有老同志……公平:相关文件中:从国家出台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看,基础性绩效工资分配主要体现公平;也可以说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职称低的,年纪轻的,工作重的,业绩好的认为是平均主义,是大锅饭。而年龄大的,资格老的,职称高的,工作轻的,质量差的,认为我们过去工作那么重,条件那么差,待遇那么低,成绩那么辉煌,现在你们忘本了,变质了。他们所谓的公平还盯着那30%。(差距:85%,15%自己拿回)别人多干了,辛苦了,适当体现一点,也是应该的,有什么想不通呢?
民主制中,全员表决:只讲民主,没有集中是无政府主义,于我们的工作不利,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是官僚主义,同样于我们的工作不利。在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借鉴参考,科学测算,全面评估基础之上形成的分配方案,交由全体教职工以实名表决的方式超过60%的赞成为通过。最后表决结果为86.3%赞成,方案顺利通过。
四、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
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为契机,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解决教职工工作入格到位的问题是当前的首要工作。
劳动劳动纪律考核查岗制度
公物损坏责任追究制度
职员工人管理制度
班主任考核管理制度
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学习培训及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等
学校成立绩效考核小组,认真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考核量化,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实行双重惩罚。以解决常规工作入格到位的问题。
五、优化分配方案,提高“绩效”含金量
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量化方案,应是一个调控方案,一个激励机制。因为分配收入涉及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于工作极为不利,它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当慎密思考,联系实际,科学决策,“化剑为犁”,最大限度地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鼓励多上课,上好课。让挑重担的人有想头,让质量优效果好的人有奔头,让辛勤工作的人有甜头。以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分配方案中的:德、能、勤及民主测评多为送分,要逐步减少送分。工作量、常规过程,教学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分配权重系数,以逐步达到:班主任大家争着当,课大家争着上,质量穷尽办法去抓的良好局面。办学要讲效益,教学要求效果,学校必须抓纲务本,坚持质量是中心不偏废。学校要想办法,做工作,提取适当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建立毕业班综合考核基金。以调动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表彰抓毕业班工作成绩突出的班级和教师。
2010年3月26日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