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473270 上传时间:2025-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 中池乡中心小学 兰云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家里有一个不满4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孩子强一些,这与我们平时的教育引导是分不开的。在他几个月大,还不会说话时,每晚睡觉前跟他说简单的儿歌,如:小鸡小鸡叽叽叽,小鸭小鸭嘎嘎嘎,小猫小猫喵喵喵……他听着就不闹了,很安静,一会儿就能入睡。他一岁时就能说一句完整的话。后来,他能听懂故事时,每天睡觉前都会给他讲几个故事,听得多了,他就记得故事内容,会接着讲,甚至可以自己讲出来了。有一次,他让我帮他做一件事,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一声:“好嘞!”并且帮他做到了,然后我跟他说:“以后我让你做什么,你也要答应‘好嘞’”。他同意了,后来他也是这样做的,真好。有时候,他把事情办砸了,我会说:“蠢货!”他也就跟着学会了这句口头禅。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难免受到过分溺爱,他知道他们不会打他,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就很放肆,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在我面前他却不敢,因为我有时候会“动武”,给他点怕处。 “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情趣、修养、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要努力学习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愿所有的家长们都行动起来,关注自己的孩子,以身作则,科学施教,做好孩子成长的第一师!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或者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或者无暇管教,放任自流;或者处处干涉,棍棒相加。望子成龙的热切期望与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形成很大的矛盾,不“懂”孩子,却拼命“教育”孩子,结果事与愿违。我有一个哥哥,生有一女,4岁多就上了学前班,因为年纪太小,学习根本跟不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长望女成凤心切,自己给女儿买了一份试卷,下午在家里辅导,遇到难一点的题,她不会做,哥哥就破口大骂,甚至拳打脚踢,这后果可想而知。因而,家长需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自己孩子个性特点,靠激发、引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以身作则,榜样垂范尤为重要。今年我任教的二年级,班上有26名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比较差,特别是学习习惯不太好,惰性思想严重,不爱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懒思考,不回答问题,听课的习惯极差,有几位同学上课总是动个不停,做小动作,东张西望,一刻也闲不下来,课后怕写作业,更不复习功课,把学习当做完成任务,把完成作业看成了差事,马虎潦草。由于课后从不读书复习,知识无法巩固掌握,学生成绩自然不理想。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让人感到头疼。这学期我想改变一下这种局面,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听懂一节课的前提。首先要积极做好课前的准备,将上课用的书、铅笔、橡皮、作业本等都准备好,以便在上课过程中随时方便使用。其次,在上课时大脑要保持清醒,有一份好心情,上课铃声一响就立刻回到座位,忘记一切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从而专注于课堂学习。再次,保持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防止开“小差”。 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老师的答疑,不经老师允许不乱讲话,更不能和同学窃窃私语。教师要吸引学生专心听讲的注意力。对于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在说话时的抑扬顿挫,通过不同的语调、语气的变换,引起孩子的注意。有时也可以叫不太专心的孩子重复老师或同学的话语,从而提醒他注意听讲。另外,要保持端正的坐姿,不能用手托着下巴或腮帮,更不能趴在桌面上睡觉;要积极大胆地举手发言,敢于提问;记下老师讲到的要注意的地方,做好笔记。 二、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不做作业是不行的。做作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记忆,增强积累的过程。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重要。(一)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今天的作业今天完成,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检查督促,教师及时收发作业。(二)作业要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不懂的问题要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直到理解为止。(三)作业要认真,书写整洁,,做作业时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认真地写好每一个汉字。(四)学会”自我检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进行自我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五)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教师在教学时还要经常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且教师和学生都要坚持不懈。 三、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形成一定的印象,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后,对课堂上的新知识就会有目的性地听。(一)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有意识的在新课之前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留意的问题作为预习的作业,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坚持较长时间之后,学生对预习就有了习惯性。(二)小学生本身要有一定的自觉性。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或做个记号,在上课时老师可先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他们预习时所碰到不懂的问题。这样做到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的预习,学生预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养成了。 家长、教师要留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对学生每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同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只有家长老师两手同时抓,他们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