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设计要素
设 计 内 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光源,了其解光源的分类。其次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通过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最终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定义。再利用想想做做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最后利用图文了解光的传播速度的大小。通过科学世界的阅读,也使学生了解了光年这一长度单位的来历。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能解释影的形成和日月食等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4.记住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并能根据光速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
与
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价值
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从生活中学物理的习惯。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生活中的光线沿直线传播,可是这个认识是片面的,通过一些实验让学生明确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其次利用生活的现象让学生观察,进一步熟悉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的应用及对现象的解释。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本节的学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解决办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资源
光源的判断与分类(ppt);激光小电筒、装茶水的玻璃杯;易拉罐做的针孔相机;小孔成像(ppt);日食、月食(小动画);光的传播反馈练习(ppt)
板书设计
课题:2.1光的传播
1.光源及其分类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萤火虫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
2.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激光准直、列队、瞄准、日晷、“日食、月食”……
4.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光速都比真空中的小。
5.光年
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1光年=9.46× 1015m
教学过程设计(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 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三、课堂小结
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清晨,一个山青水秀的世界在我们眼前展开;夜晚,璀灿的灯光又带给我们温暖。没有光明,世界只会一片黑暗。下面,请大家欣赏课件五彩斑斓。
播放结束后请学生谈一谈:1、观看后什么感受?2、从光的角度,你观察到了什么?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问题一:指的是哪些物体?可以将众多不同的光源进行怎样的分类?
展示:电灯、烛、萤火虫、日、月、水母、电视、萤光表、平面镜等物品图片。
讨论: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进行光源的分类。
【板书】一、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问题二:光柱、影子都显示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大家还有具体的事例或办法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教师评价:大家能联系生活实际、能借助资料查询,都是很好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实验探究:烟雾法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打开激光小电筒(对着白墙),它发出的光是直线吗?什么情况下可以让“直线现形”?
教师演示:激光穿过玻璃杯中的茶水和空中水雾,显现光的路径还是一条直线。
教师说明:为了表示的光的传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板书】 二、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常见的现象有:影子、激光准直、列队、瞄准、日晷……
师: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很普遍,但有的不常见,如:天空出现月食,过去的人们把它叫作“天狗吃月”,以为有灾而惊恐不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事情的本来面目。
问题三:认识特殊的光直线传播现象
1、播放小动画:日食、月食。
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常识。
2、在学生中传递玩赏“易拉罐针孔相机”,请学生观察像的特点,猜测还可以成多大的像。小孔成像:展示小孔成像。
【板书】三、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特殊现象: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针孔照相机、夏天树荫里的光斑是太阳的缩小实像)
问题四: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大?不同的介质中光速一样吗?
【板书】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 ;其它介质中的光速都比真空中的小。
课堂扩展: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
④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很大的时候,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三、课堂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说说你的得与失
学生欣赏课件
讨论并回答
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了解“光源”概念
讨论回答
同桌之间讨论回答:
冬天起雾时汽车灯光柱、挖山洞的“激光准直”、列队……
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器材(点燃的香)完成实验、得到结论。
了解光线的图示法
看动画:日食和月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学生之间相互传递观看小孔成像的特点。
回答: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大可小。
1、自学教材第36页,交流答案: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
2、按书上图2•1-6的信息,估算:地球的周长;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阅读课文后解答:
①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为S = 3×108m/s× 3600s/天× 365天/年×16年=6.3072×1015m=6.3072×1012km
③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④因为天文数字很大,因此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时,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小结本课内容,回答:
1.光源及其分类;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3.光直线传播的一些现象;
4.光的传播速度—光速。
初步了解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光源及分类。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
认识光线,会画光线。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中的一些现象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
了解光束的大小
知道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教 学 设 计 评 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