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IPO上市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46128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IPO上市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IPO上市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IPO上市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5IPO上市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宋知颖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IPO 作为企业上市的主要方式,对企业各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考察了 IPO 如何影响企业雇佣决策这一问题。基于 20082017 年上市的企业数据进行回归,并进行了 2SLS 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 IPO 上市会减小企业的整体雇佣规模和研究型员工的雇佣规模,后者所受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劳动密集度越高的企业,IPO 之后减小幅度也更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有关 IPO 上市和企业雇佣决策的相关文献,对企业发展有一定参

2、考意义。关键词:首次公开募股;雇佣决策;融资约束;劳动密集度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673-5889(2023)20-0055-05一、引言IPO 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式。我国 IPO 发行审核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IPO 制度一直在改变,有关 IPO 上市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也逐渐丰富完善。但针对 IPO 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的文献仍然较少,企业雇佣决策直接影响劳动力就业。就业是社会稳定之源、社会和谐之本。稳企业、保就业是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被称为“就业容纳器”的中小企业是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主体。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在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3、。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可以取得更低成本的资金,满足企业扩大生产的需要。近年来申请上市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IPO 上市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但关于上市影响企业雇佣决策的研究仍然较为稀缺。随着企业所有权从私有到公共股权的转移,企业的雇佣决策是否发生改变,是一个重要问题。Kim 等人认为推动企业上市的动机分为三种:获取更廉价的资本、实现内部人士套现的愿望和提高收购能力。可知企业成功上市后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资本市场取得资金,降低筹资成本,缓解企业的财务约束,企业的预期资本支出会增加。外部资本的可获得性会对劳动力产生溢出效应,从而企业的预期劳动力支出也会增加,引起雇佣规模扩大。另一方面,IPO 上市之后,企

4、业的财务约束减小,生产规模将会扩大,但产品商业化程度的不依赖劳动力,而是依赖更加高效的技术。因此,IPO 上市会增加实物资本,却不会增加人力资本,即上市之后雇佣规模反而减小。这是因为以资本生产为基础的企业可能会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雇佣,导致雇佣结构的转变。因此,IPO 上市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是模糊的,现有研究多以国外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但外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早,制度比较完善。而国内资本市场仍处在弱式有效市场阶段。因此,IPO 上市对公司治理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未必一致。我国关于 IPO上市对雇佣决策影响的研究十分稀少,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和现实的需要,本文研究了 IPO 上市对企业

5、雇佣决策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从员工总数和研究型员工两个方面检验了 IPO 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IPO 上市对二者均有反向作用,但对前者的影响更为明显。其中,融资约束起传导作用,劳动密集度起调节作用。综上所述,国内现有的研究 IPO 经济后果的文献多集中在避税行为、创新研发、生产率等方面,对企业雇佣决策的研究较少,本文为其他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二,现有研究较少对 IPO 对雇佣决策的影响的传导效应提供实证方面的证据,本文通过融资约束 SA 考察了其内在机制。第三,从现实出发,资本市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模块,我国也在不断完善上市制度,但上市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通

6、过何种途径带来影响是不确定的,本研究能为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二、文献综述(一)IPO 的经济后果研究现阶段研究揭示 IPO 经济后果主要分为正反两方面效应。积极影响有企业 IPO 上市后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降低,且更多的采用账税一致的避税方法(李青原,2021);IPO 后企业融资约束得到缓解,促进企业外部创新(Bernstein)等。负面影响包括生产率在 IPO 之后显著下降,上市公司的生产率水平低(孔东民);IPO 之后企业内部创新质量下降(Bernstein);IPO 过程中企业操纵低质量的专利申请时间争取上市资格、提高 IPO定价(龙小宁、张靖,2021)等影响。但这些普遍集中在

7、企业研发生产层面,缺乏对于组织架构,雇佣人员层面的探讨,实际上这个层面对公司持续经营、提供就业岗位十分重要。特别对于 IPO 后雇员总人数和雇员结构变化存在重要影响。此外,对于这部分的研究也可以为我们进一步厘清已有的雇员规模和雇员结构的结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二)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因素企业雇佣决策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公司治理一直备受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会影响到企业的雇佣决策(刘志雄)。也有学者认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外部基本制度共同决定了企业雇佣决策(郭志辉、丁宁宁,2009)。就政策方面来看,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可能也会对企业雇佣决策产生影响。总的来

8、说,目前研究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因素的文献多集中在企业文化、公司规模、政策制度方面,没有全面的对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探究 IPO 上市这一动态过程中对企业雇佣决策影响的研究少之又少,值得进一步探索。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6(三)IPO 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将 IPO 和企业雇佣决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十分稀少。有学者发现上市之后就业数量显著增加,企业选择扩大员工规模(Alexander Borisov,2021)。也有学者发现 IPO 上市并未对 IPO 前的员工收益产生影响,而 IPO 后加入公司的员工会产生较大的收益增长(Tania B

9、abina,2020)。从而造成上市之后公司老员工流失严重,改变公司人员结构。两种研究持有不同观点,研究背景均为国外资本市场,针对于我国的研究稀少。IPO 上市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仍不明确。综上,将 IPO 和企业决策联系起来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以我国 20082017 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 IPO 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企业从私有转向公共市场的时候会带来筹资的便捷,上市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从而改变企业雇佣决策。首先,IPO 上市后员工总数会发生变化。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现象。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本、但同样也需要资金资本的投入。企业 I

10、PO 上市成功后,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影响了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人力资源的扩张或者实物资本的扩张,但劳动力市场摩擦现象的存在使得劳动力扩张不同于资本扩张(Matsa,2018)。与资本不同,资本可以被企业拥有,但人力资源在市场中可以战略性的流动,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因此,我们认为企业考虑到二者的不同特性,会扩张资本减少劳动力,从而带来企业员工规模下降。Babina 的研究也发现,IPO 不会对 IPO 前员工的收益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可能导致 IPO 上市后,老员工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我们的推测。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H1:IPO 上市后,企业的员工总数减少。

11、根据我们的理论假设,员工规模的下降是建立在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相互替代性的基础上的。由此来看,相互替代实现的可能性大小必然会对员工规模的变化程度造成影响。员工的不可替代性会使得这种替代性实现可能性降低。因此,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中,企业员工规模很大,但是劳动力能力普遍低下,当企业拥有更多资金时更容易通过更新设备减少人力成本。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H2: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员工总数减少更加显著。第三,在考察 IPO 影响企业雇佣决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内在机制。上市后,公司现金融资收购的能力提高,借款成本会降低。企业拥有足够的营运资金之后,有能力改变原有生产方式。例如更换更加昂贵的高效率的生产设备、

12、采取企业外包生产等。从而改变企业的雇佣情况。基于此,提出下列假设。H3:融资约束是 IPO 影响员工数量和结构的传导机制。四、数据来源(一)数据来源本文按照年份搜集了 20082017 每年在 A 股上市的公司代码。之所以选择 20082017 年上市的公司,是因为 2007 年我国采用新会计准则,本研究中需要用到企业 IPO 上市前一年的数据。目前 CSMAR 数据库中的 2021 年的数据缺失严重,因此选择 20082017 年上市的公司,研究数据覆盖了 20072020 年。通过手工输入 RESSET 数据库得到该公司上市前一年与上市后的员工相关数据。最终有 344 家数据完整的上市公司

13、保存下来作为研究样本,共计 344 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数据企业的雇佣决策相关的员工规模,研究型员工数据均来自于 RESSET 数据库。企业 IPO 数据源自 CSMAR 数据库,IPO 前的数据来源于企业上市招股书,其他财务数据均来源于 RESSET 和CSMAR 数据库。将没有 IPO 前数据的企业进行剔除,仅保留企业 IPO 前后数据均完整的企业。经筛选,1962 家企业剩下 344家企业进入研究样本中。(二)变量定义说明主要变量定义如图 1 所示。表1主要变量定义变量定义首次公开募股(IPO)IPO上市设为虚拟变量。以企业上市年份为分界点,定义上市前的年份IPO=0,上市当年以及上市后的年

14、份IPO=1企业规模(size)定义为百万分之一的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ize=Ln(资产总计/1000000)财务杠杆(Leverage)Leverage=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股权性质(EquityNature)国有企业owner=1,非国有企业股权性质owner=0公司年龄(firmage)firmage=统计截止年份-公司成立年份劳动密集度(LaborInt)LaborInt=Ln(1+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销售收入)资产净利润率(ROA)ROA=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经营性现金流量(CFO)从经营活动获得的利润中扣除投资所需资金后的现金流量人均生产总值(GDP)(总产出(GDP总额

15、,即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RD支出(RDexpenditure)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报告年度内各省实际用于研发活动的经费总和融资约束(SA)SA=-0.737*Size+0.043*Size2-0.04*firmage(三)描述性统计为检验企业 IPO 上市对员工规模的影响,是否 IPO 之后员工总数会下降,我们将 20082017 年成功上市的 344 家公司为样本。IPO=1 代表企业上市及之后的年份,上市之前令 IPO=0。并将经营性现金流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董监高薪酬进行标准化表2IPO前后的分组统计IPO=0IPO=1变量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员工总数

16、(千)2.08954.46843.12655.8548Size6.80921.13057.95431.2012Leverage0.01750.01620.01110.0116ROA0.12230.06800.03900.1251CFO2.541093.05510106.601081.371010owncon147.965019.425234.243514.7152EquityNature0.09830.29770.13360.3402GDP67488.1525777.881814.2432063.69RDexpenditure6723240539496995846777285341Salary

17、4990176370511569992726411831SA-3.44900.2761-3.68420.2784Labour-intensive0.440.300.570.46由表 2 可知,上市之后规模显著增长,原因为企业上市后获得更多资金,扩大投资,符合上市公司企业规模与体量增长的预期。企业上市之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这是由于上市之后企业会引进新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稀释原有股权。根据过往的研究发现,上市能够带来更低的资金成本、也能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大大的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表 1 可知,上市之后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且员工总数在上市后增加,与我们理论推导的结果不符。但描述性统计是

18、将两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没有添加控制因素,但考察 IPO 对员工总数的具体影响需要在控制公司规模等变量的情况下,纵向对比同一家公司 IPO 前后的变化。因此结果是否有所不同还需要进一步回归统计。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7五、实证结果分析(一)员工总数对 IPO 的回归检验上一步对 IPO 和员工总数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但由于没有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可靠性不高。同时,我们发现部分控制变量量纲相差过大,因此将 CFO、GDP、RDexpenditure、Salary 标准化后放入模型。因此,在本部分,我们将加入其他的控制

19、变量建立起完整的回归模型,进一步明确 IPO 对员工总数的影响:employeei,t=+1IPOi,t+2Contralsi,t+i+t+i,t(1)其中,被解释变量 employeei,t代表企业 i 在第 t 年的员工总数,主要解释变量 IPOi,t是虚拟变量,上市前年份的IPO=0,上市及以后年份 IPO=1。Contrals 是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erage),总资产净利润率(ROA),经营性现金流量(CFO)等财务指标;包括企业股权性质(EquityNatur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owncon1),董监高薪酬(salary)等公司治理指标;以及宏

20、观变量各省份人均生产总值(GDP),各地区研发支出(RDexpenditure)。此外在此模型中控制企业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t),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如表 3 所示。表3IPO与员工总数的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变量员工总数IPO-2.7211*(-5.23)Size3.4814*(14.93)Leverage74.0029*(7.10)ROA-0.6308(-1.48)CFO0.7085*(3.56)owncon10.0280*(4.15)EquityNature0.5124(1.33)Salary0.3838(1.63)GDP-0.2416*(-2.57)RDexpe

21、nditure-0.0896(-1.10)观测值1962公司数344R-squared0.5673Industry FE控制Year FE控制注:*、*、*分别表示在1、1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的是t值;表中员工总数以千人为单位。表 3 的回归结果显示,解释变量 IPO 对被解释变量员工总数产生反向影响,且该影响在 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同一家公司在 IPO 上市之后会引起员工数量的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结论和国外的已有研究成果是不相符的,国外现有研究表示,IPO 上市能极大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从而扩大企业的雇佣规模。但该结果符合我们的假设,这是由于国内外的资本市场环境和劳动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2、国内市场处在弱有效市场到半强式市场的阶段,劳动市场摩擦较大,因此企业有通过扩张资本代替人工的想法。且国内企业的劳动力知识水平较低,也为该想法的实现提供了机会。国外的企业生产力水平普遍处于较高水准,员工的知识水平普遍较高,生产员工占比较低,很难通过购进资本的方式取代员工,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由表3可知,规模对员工总数产生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的规模越大,所雇佣的员工数目越多,这也是符合社会现实的。IPO 前后,财务杠杆对员工总数造成正向影响,财务杠杆是由负债与资产做比得出的,则说明负债的增长大于资产的增长,IPO 上市前后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造成显著

23、影响。在本研究中,股权性质是一个虚拟变量,国有企业是 1,非国有企业取值为 0。由表 3可得,是否国有控股对员工数量不造成明显影响。GDP 对员工总数有反向作用,企业所在地的人均生产总值越高则员工总数越低。虽然反向影响很微弱,但在 1%的水平上依然显著。这是由于 GDP 值较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价格会上升,员工技能水平也在上升,企业有意识的控制员工的规模。对于技术水平较低的生产员工,企业更愿意购买更高效的资产设备取代基础员工。假设 1 得到初步验证。(二)劳动密集度的调节效应检验一般来讲,传统的制造类企业生产技术难度不高,主要依赖工人进行流水线生产活动。因此这类企业更容易通过更新生

24、产设备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从而减少企业雇佣规模。在这一部分,我们用劳动密集度衡量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认为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更低,当企业有了更多资金之后,更愿意通过更换设备减少人工雇佣规模。因此,引入以下模型:employeei,t=+1IPOi,t+2IPOLabor+3Contralsi,t+i +t+i,t (2)实证结果如表 4 所示。表4劳动密集度的调节效应变量员工总数IPO-1.7819*(-3.50)IPOLabor-2.5714*(-7.40)size3.7309*(15.22)Leverage64.5178*(6.69)ROA-2.3175*(-2.20)CFO0

25、.6662*(3.51)owncon10.02435*(3.72)EquityNature0.5328(1.41)Salary0.3152(1.36)GDP-0.2369*(-2.57)RDexpenditure0.0887(-1.11)观测值1962公司数344R-squared0.5810Industry FE控制Year FE控制注:*、*、*分别表示在1、1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的是t值;表中员工总数以千人为单位。将劳动密集度和解释变量 IPO 形成交互项,将交互项放入模型 1 中,观察到交互项 IPOLabor 反向影响被解释变量,且在 1的水平上显著。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偏导

26、为1+2Labor,且 1、2均为负数。则当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系数为-1.7819-2.5714Labor,当劳动密集度较大时,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8系数越小。也就是说在劳动密集度较大的企业里,员工总数的减小程度会更大,假设 2 得到验证。(三)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检验上文描述了解释变量 IPO 与员工总数的影响变动关系,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传导路径,因此本部分聚焦于解释融资约束的传导效应。采用温忠麟的逐步检验法进行检验,构建如下模型:employeei,t=+1IPOi,t+2Contralsi,t+i+t+i,t (3)SA=+1IP

27、Oi,t+2Contralsi,t+i+t+i,t (4)employeei,t=+1IPOi,t+2SA+3Contralsi,t+i+t+i,t (5)三个公式中的结果如表 5 所示。表5融资约束的传导效应检验变量员工总数SA员工总数IPO-2.7211*-0.2788*-1.5853*(-5.23)(-9.73)(-3.26)SA4.0746*(7.12)Size3.4814*0.01683.4120*(14.93)(1.60)(16.75)Leverage74.0029*-4.02575.6429*(7.10)(-0.93)(6.94)ROA-0.6308-0.0288-0.5133(

28、-1.48)(-1.23)(-1.40)CFO0.7085*0.0562*0.4794*(3.56)(7.14)(2.60)owncon10.0280*0.0008*0.0246*(4.15)(2.08)(3.71)EquityNature0.51240.00040.5109(1.33)(0.02)(1.39)Salary0.3838-0.0187*0.04602*(1.63)(-2.15)(2.11)GDP-0.2416*-0.0352*-0.0981(-2.57)(-6.24)(-1.01)RDexpenditure-0.0896-0.0367*0.0601(-1.10)(-6.18)(0

29、.79)观测值196219621962公司数344344344R-squared0.56730.27700.5673industry FE控制控制控制year FE控制控制控制注:*、*、*分别表示在1、1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的是t值;表中员工总数以千人为单位。表 5 中三列数字分别为模型 1、2、3 所对应系数及 t 值。在模型 1 中,IPO 对员工总数的总效应在 1的水平上显著,则总效应显著;在模型2中,IPO对融资约束(SA)的系数为-0.2788,也在 1的水平上显著,根据 Hadlock C J 的解读,SA 值为负,且 SA 越大,融资约束越严重。该结果说明企业在 IPO

30、上市之后,SA 指数在减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在模型 3 中,SA 对员工总数的系数为 4.0746,在 1的水平上显著,该系数说明当 SA 值减小时,员工总数也相应减少,即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之后,企业以资本投入代替人力投入,企业的雇佣规模随之降低。结合模型 2 和模型 3,IPO 对员工总数的间接效应为-0.2788*4.0746=-1.1360,融资约束的间接传导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1360/-2.7211=41.75%。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检验成立。六、进一步检验在上一部分,我们研究了企业雇佣规模受 IPO 上市的影响,发现 IPO 上市会降低雇佣规模,且融资约束在这中间起

31、传导作用。在本部分,我们会进一步探索员工构成的变化。理论上讲,上市可以缓解财务约束,吸引新的人才,减少有价值想法的员工离职(Rajan,2012)。然而,企业转向公有制的过渡过程中,会引起企业管理层决策的改变,短期内企业专注于风险更低、收益更加稳定的项目,这使得研究型员工在企业内部不受重视,引发更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离开。因此,我们研究研究型员工受 IPO 上市的影响,提出下列假设。H4:IPO 上市后,研发型员工总数减少。H5:融资约束是 IPO 影响研发型员工数量和结构的传导机制;劳动密集度在这一中介效应中仍起调节作用。(一)研究型员工数量对 IPO 的回归检验在上一部分研究了 IPO

32、对员工总数的影响,但是模型 1 只能观测到雇佣规模的变化,不能观测到某类员工变化。因此,本部分将从研究型员工数量的角度研究 IPO 上市对创新型员工的影响。INempi,t=+1 IPOi,t+2Contralsi,t+i+t+i,t (6)其中被解释变量 INempi,t是研究型员工数量,其中包括研发和技术员工,解释变量 IPOi,t是虚拟变量,上市前年份的IPO=0,上市及以后年份IPO=1。控制变量选取与模型1完全一致,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检验。(二)劳动密集度对研究型员工的调节效应在主效应检验中,已经证明劳动密集度调节 IPO 上市和企业员工数量的关系。因此,在这一部分,在更换因变量

33、之后,再次测量劳动密集度是否依然对研究型员工总数起调节作用。INempi,t=+1IPOi,t+2IPOLabor+3Contralsi,t+i +t+i,t)(7)(三)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检验企业上市成功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本来源,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也会引起控制权的分散。经营者和股东的代理冲突会降低企业的研发能力,引起研究型员工的不满,从而主动离职,使研究型员工数量减少。INempi,t=+1IPOi,t+2Contralsi,t+i+t+i,t (8)SA=+1IPOi,t+2Contralsi,t+i+t+i,t (9)INempi,t=+1IPOi,t+2SA+3Contralsi,

34、t+i+t+i,t(10)表6研究型员工数量对IPO上市的实证检验结果实证检验回归检验中介效应检验调节效应检验变量研究型员工数量SA研究型员工数量研究型员工数量IPO-0.4493-0.2970*0.2325-0.1302(-0.91)(-8.21)(0.56)(-1.16)SA2.2954*(2.70)IPOLabor-1.2837*(-3.77)Size1.0321*0.00511.0204*1.1358*(4.21)(0.52)(4.43)(3.91)Leverage19.3203*-0.346120.1148*20.2724*(3.37)(-0.80)(3.35)(4.13)ROA-0

35、.2726-0.0274-0.2099-0.9260*(-1.46)(-1.17)(-1.38)(-2.03)CFO0.33210.0879*0.13020.2615(1.32)(4.55)(0.66)(0.99)owncon10.0068*0.0007*0.0051*0.0060(2.07)(1.84)(1.82)(1.57)EquityNature0.5723*-0.00540.5847*0.5024*(2.74)(-0.27)(2.84)(2.54)Salary-0.0493-0.0190*-0.0058-0.2537(-0.32)(-1.65)(-0.04)(-1.34)GDP0.06

36、16-0.0418*0.1576*0.1867*(1.28)(-6.91)(2.19)(2.40)RDexpenditure-0.0870*-0.0341*-0.0085-0.1571*(-2.15)(-6.45)(-0.28)(-2.57)观测值1940/147331940/147331940/147331940公司数344344344344R-squared0.40340.25840.43290.1490Industry FE控制控制控制控制Year FE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注:*、*、*分别表示在1、1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的是t值;表中员工总数以千人为单位。Financial View

37、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9由表 6 可知,上市对研究型员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 IPO对融资约束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系数为-0.2970,这一结果与上文一致。在第三步检验中,SA 对研究型员工数量的作用显著为正,因此间接效应为-0.2970*2.2954=-0.6817,间接效应覆盖了直接效应,从而呈现主效应不显著的结果,这被称为遮掩效应。值得注意的是 IPO 对研究型员工数量的直接效应系数为正数,说明 IPO 上市会扩大研究型员工数量,这是因为研究型员工是高质量员工,企业越发展壮大,就越需要高质量员工,从而产生与一般员工不同的结果,但这种影响最终会被其他间接效应抵消。根

38、据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企业 IPO 上市会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的缓解会引起研究型员工数量的减少,假设得到验证,更换因变量也证明了模型的稳健性。(四)2SLS 检验在本部分,引入了是否经历 IPO 中断这一工具变量,定义为企业过会时间和正式上市之间中间是否经历 IPO 暂停,与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在 1的水平上显著,符合工具变量的要求。加入工具变量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系数依然显著为负,证明了模型的稳健性。七、结论就业问题关系到民生福祉,民营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体。本文研究了 IPO 上市对企业雇佣行为的影响,发现 IPO 上市会减小企业

39、的雇佣规模和改变雇佣结构。进一步,我们考察了这一现象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本文的结论揭示了 IPO 上市对社会结业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非上市公司在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时候,一方面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员工流失的问题。本文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既然 IPO 上市后员工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融资约束的缓解使得企业倾向用有归属权的实物资本代替流动性的人力资本,那么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激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呢?融资约束又是如何反向影响员工规模的?这一过程应该存在不同的传导路径,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公司上市前的数据不易取得,

40、本文在锐思数据库中通过手工输入上市公司股票代码的方式获取了招股说明书上所披露的员工总数和研究型员工的数量。但也仅仅取得了 344 家上市公司 IPO 前一年的员工数据,根据这 344 家上市公司完成本文的研究。因此我们的数据平衡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结果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参考文献:1 Kim W,Weisbach M S.Motivations for public equity offer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7(2):281-307.2 李青原,陈世来.企业上市与税

41、收规避J.世界经济,2021,44(11):169-193.3 Bernstein S.Does going public affect innov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5,70(4):1365-1403.4 孔东民,王亚男,代昀昊.为何企业上市降低了生产效率?基于制度激励视角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5(7):76-97.5 龙小宁,张靖.IPO与专利管理: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21,56(0):127-142.6 刘志雄,张其仔.企业文化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团队雇佣决策的影响J.经济管理,2009,31(3):92-96.7 郭

42、志辉,丁宁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企业雇佣决策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就业,2009(7):53-55.8 Borisov A,Ellul A,Sevilir M.Access to public capital markets and employment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21,141(3):896-918.9 Babina T,Ouimet P,Zarutskie R.IPOs,human capital,and Labor ReallocationR.2020-06-01.10杨柳,潘镇.财务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动态关系基于融资

43、约束与代理成本的调节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4):125-144.11宋玉臣,任浩锋,张炎炎.股权再融资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了吗基于竞争视角的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22(5):41-53.12辛清泉.银行上市与贷款契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报,2017,4(3):24.13Asker J,Farre-Mensa J,Ljungqvist A.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stock market listing:A puzzl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5,28(2):342-390.14王化成

44、,陈占燎,欧阳才越,等.证券公司上市可以提高IPO企业市场表现吗?J.管理评论,2021(3):3-13.15Bennett B,Stulz R,Wang Zexi.Does the stock market make firms more producti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20,136(2):281-306.16Feldman N,Kawano L,Patel E,et al.Invest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Evidence from U.S.tax re

45、turn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21,196:104370.17Bonacchi M,Marra A,Zarowin P.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earnings quality of private and public firm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9,24(3):1066-1113.18Chemmanur T J,He Shan,Nandy D K.The going-public decision and the product marketJ.The Reviw

46、e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5):1855-1908.19Jong A,Huijgen C A,Marra T A,et al.Why do firms go public?The role of the product market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Accounting,2012,39(1-2):165-192.20Gao Huasheng,Hsu P H,Li Kai.Innovation strategy of private 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

47、e Analysis,2018,53(1):1-32.21Song Shi,Sun Qian,Zhang Xin.Do IPOs affect market price?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8,53(3):1391-1416.22Larrain B,Sertsios G,Urza F.The going public decision of business group firm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21,66:101819.作者简介:宋知颖,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