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有所育”背景下托育师资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7192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有所育”背景下托育师资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有所育”背景下托育师资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有所育”背景下托育师资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4第 20 期(总第 818 期)科学咨询194幼儿教育一、研究背景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 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指出:“我国于2025年要基本形成多样化、多元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根据调研,目前Y市育龄夫妇普遍面临职业发展、照顾长辈、抚育幼儿的多元冲突。此外,该群体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传统的祖辈育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对高质量早期教育的需求。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03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人生最初的三年大脑已发育60%。托育机构工作人员采用“回应式照料”和“发展性照料”能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婴幼儿托

2、育师资的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二、Y 市托育机构师资现状分析(一)托育机构师资力量支持疲乏根据调查,Y市托育机构专职师资数量与日益增长的托育需求不匹配。托育机构专职师资数量最多的不超过15个,最少的仅有4位专职教师,其余为外聘人员或实习生。目前,Y市托育机构一般是36个班,大多是全日托或半日托。参考省内N市对托育机构保育人员配备的要求,06个月婴幼儿与机构保育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1 2,712个月婴幼儿的保育人员配比不低于1 4,1318个月婴幼儿的保育人员配比不低于1 5,1924个月婴幼儿的保育人员配比不低于1 6,2536个月婴幼儿的保育人员配比不低于1 7。Y市托育机构专职师资的数量未达标

3、,师资数量不能满足托幼事业的发展。托育机构管理人员在访谈中提到:“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率高是托育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结合问卷调查数据,Y市托育机构师资从业时间普遍不足5年。笔者对不同从业时间的托育机构教师进行了访谈。问及“是否有长期从事托育事业的打算或规划”这一问题时,教龄在2年以内的教师,多数表示并不打算长期从事。教龄在35年的教师多数表示:“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或家庭需要,会考虑改行。”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多为公办托育机构教师或早教机构业务负责人,看好托育事业的前景,并愿意在托育事业上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访谈,Y市托育机构存在较大的托育师资的缺口;师资结构不合理,资深型教师数量

4、少,缺乏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引领;专业发展意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1-3。(二)托育机构师资供需不平衡根据调查,托育师资的学历背景多为专科及专科以上,占比约75%,其中专科学历师资约占60%,本科学历师资约占15%。托育师资所学专业较为多元,以学前教育专业占比最大。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和早期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托育机构的职业要求最为匹配,也顺应了托育机构“以保为主,保教结合”的工作原则。但是,根据问卷调查数据,Y市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或早期教育专业,仅占23%。访谈中,多家托育机构管理人员提到托育行业专业人才招聘困难,而当下高校毕业生又

5、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托育师资的供需出现不平衡。(三)托育机构师资职业资质不统一目前,托育机构师资的准入标准不一。根据调查,托育机构师资持有的证书包括:教师资格证、育婴师“幼有所育”背景下托育师资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刘畅(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盐城224000)摘 要: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是当下重要的民生项目之一,且托育师资的专业化程度是影响托育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Y市托育机构师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托育机构师资力量支持疲乏、托育机构师资供需不平衡、托育机构师资职业资质不统一。基于此,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个角度提出托育师资专业化发展路径。在职前培养阶段,从课程、教材与实

6、践三个环节提出建议;在职后培训阶段,开展政府、高校、市早教指导中心和托育机构四方联动培训,并从政策引领的角度规范托育师资的专业化发展,以期完善Y市婴幼儿托育服务队伍建设。关键词:托育师资;教育;托幼机构基金项目:盐城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盐城市托育机构师资现状及专业化发展机制研究”(22skB313)。195第 20 期(总第 818 期)科学咨询195幼儿教育证、保育员证、机构培训证书。Y市托育师资持有证书情况如图1所示。图 1 Y 市托育机构师资所持证书分类图结合托育机构保教并重的特点,托育机构师资至少应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与育婴员证书,而目前持有两证的师资较少。结合访谈,持有两证的师资

7、群体的专业素养较好,但职业意志不够坚定,多数表示“若有机会,更想去公办幼儿园上班”。管理人员将群体视为托育机构的骨干教师,但问及各机构对“骨干教师”“新手教师”是否有明确职称划分或工资差异时,多数管理人员未直接回应,只是表示“有证书的教师会比没有证书的教师工资高出50200元不等”。目前Y市的托育机构以私营性质为主。因此,师资的级别晋升,一方面考虑其专业素养,但更侧重其招收新生、销售课程的能力,存在“重销售、轻素养”的倾向。(四)托育机构师资职后培训不规范结合访谈与实地调查,Y市托育机构对新进师资均设有岗前培训环节,但培训形式不一,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公立托育机构联系当地师范高等院校,开设

8、岗前培训课程,参培人员完成学习任务,考核合格后获得培训证书。第二类,幼儿园所办的托班,运用跟岗学习方式进行培训,跟岗学习时长为23个月不等,学习期满通过考核后,可以上岗。第三类,早教机构开设的托班,其培训方式与品牌、资本等商业因素相关。目前Y市的早教机构有连锁品牌、本土自营机构两类,连锁品牌通常由地区总部对新进师资进行培训,重企业文化的渗透、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培训和销售技巧的提升,培训内容丰富但针对性不足。培训合格后颁发证书再上岗;本土自营机构通常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重经验的传授与耳濡目染的影响,培训内容实践性强但体系化不足。此外,根据访谈,各托育机构间,对园所内部的培训证书并不互相认可。因

9、此,托育师资所持的园方岗位培训证书,适用范围窄,不具有公认性与权威性。托育机构师资的专业成长需要持续的助力,丰富适宜的职后培训不可缺少。根据问卷数据,托育机构师资对专业的职业培训需求大,超过80%的师资希望有定期的专业培训。但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多数教师除岗前培训外,入职后再未参加过培训。对于职后培训,托育师资在访谈中反映出的问题包括:第一,职后培训机会少;第二,职后培训缺乏激励措施;第三,职后培训的专业针对性不强。三、Y 市托育机构师资专业化发展路径(一)专业建设,促进托育机构师资队伍发展 规模化近年来,03岁托育服务是社会热点话题,托育机构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愈发庞大,但反观托育人才培养的主

10、阵地各类高等院校,在托育专业建设上,出现了断层。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包括课程、教材与实践,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托育师资队伍职前培养进行探讨。1.课程设置结构合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相得益彰。托育机构师资的职业要求,决定了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应是综合型人才。首先,托育机构师资应掌握婴幼儿生活照料、保健护理、保育活动实施等专业技能。其次,托幼机构的课程内容以综合性活动、亲子活动为主,这就要求托育从业人员要掌握婴幼儿认知、语言、艺术、动作、社会性发展和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最后,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03岁的婴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思维过程依靠直观所见和肢体活动。因此,对托育师资而言,应采取直观生

11、动的教学方式,配合以丰富有趣的教具、个人的教学魅力与教育机制。2.教材选用科学有效根据前期调研,目前03岁师资培养教材多是直接翻译国外教材,或者改编国外教材,缺乏教材内容本土化的过程,对人才培养而言,内容缺乏适切性。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继续深入探究,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材建设也是托育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以本土化为底色、以职业化为导向、以任务化为模块的新教材体系,是当下高质量托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作为托育师资教材编写的主力人员,应深入托育机构,联系一线托育机构管理人员、教师、保育人员,根据一线反馈的岗位需求,结合托育师

12、资的实际工作内容,采用模块化任务式结构,力求“教、学、做”相结合;教材的编写可参照育婴师、保育员等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做到“岗、课、赛、证”四位一体。196第 20 期(总第 818 期)科学咨询196幼儿教育3.实践环节全程追踪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现有的见习、实习安排丰富但监管不到位,不少学生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应改革实践模式,全程追踪,确保实践环节行之有效。在校内实训环节,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如研究性活动、技能性比拼等。研究性实践活动,可采用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包括主题活动、组间互评活动设计、讨论交流某一教育问题、总结反思等。还可

13、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益性服务活动,如育儿知识科普活动,家长课堂、亲子活动等4-5。在校外实践环节,高等院校可以与幼儿园、托育机构、社区托管中心和早教机构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可以让高校教师、学生和托育机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理论中反思实践。无论是校内或校外的实践环节,都应重视过程性积累与学生的能力增长。(二)四方联动,促进托育机构师资培养培训 体系化四方联动即政府部门、高校、专设的早教指导中心与各托育机构互相协作。政府部门进行制度建设,包括确立托育机构的工作制度,如托育机构师资准入制度、托育师资的专业成长评估制度、托育机构

14、的保教行为监测、奖惩与问责制度;明确托育师资的职业地位,细化职业发展体系;完善托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机制,如提供免费的专业培训和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提供专业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与市早教指导中心合作确定育婴员培训课程指南,还能依托自身的师资队伍力量,建设托育服务指导师资队伍。开设科学育儿课程。托育服务机构可成立行业协会,确定师资岗位发展晋升制度、继续教育制度,激发托育师资终身学习的热情。图 2 托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体系(三)政策引领,加速托育机构师资专业化发展1.完善托育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证制度托育机构师资在入职之前,必须取得官方认可的资格证书。托育相

15、关专业的学生,至少完成两年的学习任务后,可使用在校生身份,参加统一考试,获得托育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证;有志于从事托育事业的人员,可以在官方认定的托育师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完成相应课程后,参加托育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2.建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考核机制对托育机构师资的资历进行严格把关,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员证书。此外,还要对其进行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上岗后,通过试用期考核,才能正式入职。入职后,也要不定期地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严格执行托育机构师资的准入标准和考核制度,才能提高托育机构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托幼事业的高质量发展。3.引

16、领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目前,与托幼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婴幼儿发展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托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托育机构师资的资格证书,还应注明有效期限,有效期满后,须完成规定培训方可延长证书的有效期限;也可以将继续教育机制与职称评定机制相结合,引领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终身学习,从而促进托育师资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参考文献:1 贺鹏丽,何芳馨.渐进均衡与间断革新:新中国托育师资政策变迁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3):73-79.2 陈静爽,孙佳玥.我国台湾地区托育师资认定与培养的经验与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9):20-26.3 秦旭芳,王楠.我国婴幼儿托育师资角色定位与职业发展规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4):78-82.4 徐世勇.民办早教机构托育服务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5 朱小泉.我国托育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观察,2021,10(48):12-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