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紫色》中“他者”形象的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5003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色》中“他者”形象的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紫色》中“他者”形象的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紫色 中“他者”形象的建构摘要:与黑人女权运动并驾齐驱的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蓬勃发展,黑人女性作家的作品将性别政治同种族斗争以及阶级斗争联系起来,反映了非裔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黑人女性主义作家艾丽斯 沃克在 紫色 中从多种角度构建了受父权夫权制和种族主义压迫下的“他者”形象,使读者从深层次上理解黑人女性生存的艰难和整个黑人民族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从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文化的多元性,思考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真正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艾丽斯 沃克;紫色;“他者”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6-0075-02(

2、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合肥231201)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当代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充分体现了对美国黑人大众悲惨命运的控诉以及对种族平等的殷切呼吁。长篇书信体小说 紫色 将聚焦点放在了普通黑人家庭,讲述了黑人妇女与白人种族文化、非裔男权制文化等之间的斗争。本文旨在立足于“他者”理论从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特征入手,通过种族、宗教、性别和非洲殖民主义等方面分析 紫色 中与当代美国社会格格不入的“他者”形象的构建,以期加深对沃克笔下人性的理解,为这部小说的更深层次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当代美国社会中理想

3、和现实的矛盾不断引起了黑人女性的关注,她们纷纷质疑社会对女性的定义,提出自己的见解黑人女性是毫不逊色于白人女性的群体,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传递黑人社区对女性本质的看法和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她们甚至从人性的角度表达黑人社区对女性的传统认识,以一个更加充满激情的女性视角重新审视美国黑人女性的问题。其中艾丽斯 沃克的作品标志着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其穿越了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空间,从黑人女性自我出发关注黑人女性的生活,通过小说创作记录黑人妇女的日常生活、非洲民俗文化和黑人女性的政治关怀,凸显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民族为追求主体而不是“他者”身份进行的不懈努力。霍米 巴巴(HomiK.Bhab

4、ha,1949)在 文化的定位 中提到:“研究世界文学也许就是研究各民族文化是如何通过 他者的投影来认识自己的。”1(P151)在美国黑人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他者”是受压制、被边缘化的、尚未进入政治进程的多语声音。斯图亚特 霍尔(StuartHall,19322014)认为:“在白人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话语权主宰一切的社会中,黑人往往成为无形的 他者,在白人的文化实践中,黑人成了表征的客体而非主题。黑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政治、文化建构。”2(P443)在白人眼里,黑人就是种族“他者”,因而他们对黑人怀有深度的文化恐惧,而在男权社会里,黑人女性也是性别“他者”,因此她们可以被随意辱骂和殴打。应该说,当

5、代美国黑人现状是通过“他者”形象表征出来的,黑人的身份也是通过“他者”确定的,是在超越个人的文化社会价值体系中构建出来的复合体,这些价值体系存在于能体现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宗教和教育之中。在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通过“他者”的形象投影有效建构文化政治内涵格外受到关注,而艾丽斯 沃克的 紫色 就是其中之一。作品由94封书信构成,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14岁的黑人女孩赛莉被继父强奸后又被像牲口一样卖给了同样残暴的鳏夫艾伯特为妻,而妹妹纳蒂也被迫逃走辗转到非洲。婚后赛莉受到艾伯特的百般虐待,使赛莉对这个残酷世界的男性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于是赛莉在极度痛苦中开始给上帝写信倾诉内心的孤

6、独和渴望,后来赛莉在女友莎格的影响下蜕变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性。紫色 以一个个鲜活的“他者”形象的建构作为辅线对于小说主题的深入和拓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首先,紫色 中构建了多个男权社会中的“他者”形象,以揭示黑人妇女生活在父权和夫权双重压迫下受歧视受压迫的生存状况。小说伊始,女主人公赛莉惨遭继父奸污,生下的第一个孩子被他杀害在树林里,第二个孩子也被卖给了别人,赛莉悲愤地向上帝控诉她的继父:“他处处嫌我碍眼,说我讨厌,骂我是恶鬼。他夺走了我的另一个孩子。”3(P3)因为女人是另类,是性别“他者”,如同牲口一样,所以挨骂挨揍是她们的家常便饭。赛莉被打时

7、曾说道:“我拼着命憋住眼泪不哭出来。我把我贺洁收稿日期:2022-09-15作者简介:贺洁(198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43卷第6期绥 化 学 院 学 报2023年6月Vol.43No.6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Jun.202375自己变成了木头。”3(P22)艾伯特的儿子哈普问父亲如何才能让妻子索菲亚听话,父亲回答没别的办法“只有一顿好打”。3(P34)在黑人男性的眼里女性没有自我也无法忍受她们拥有自我意识,于是哈普回去以后真地打了索菲亚,可他并未如愿反被索菲亚打了回去,因此

8、就向赛莉抱怨说都是那头“骡子”3(P35)害了他。除了女性的身份,因为肤色赛莉甚至被同是黑人的丈夫骂道:“你黑乎乎的,是个穷光蛋。你丑的很。你是个女人。该死!你一钱不值。”3(P196)可见在黑人男性眼里,女性总是跟黑、丑、穷、笨联系在一起,只能是当做性别“他者”被表述和界定。然而,烙印在黑人女性身上的“他者”不是仅此而已。在索菲亚事件中,种族对立的关系清晰可见。白人市长太太看中索菲亚要她到家里做女佣,索菲亚严词拒绝顶撞了市长,却被随后赶来护主的白人警察带进监狱并殴打到头皮被撕裂,肋骨和鼻子都被打断的境地。索菲亚的前半生都在追求女性主体意识和民族归属意识,此时的她已经彻底沦为了白人社会里的“他

9、者”,后来为了免遭牢狱之灾索菲亚还是被迫到了那个市长太太家整整做了11年半的佣人,其结局令人唏嘘。纵观美国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他者”们在这片土地上艰难生存甚至失去生命。赛莉的父亲因为得罪了白人商人被私刑处死,母亲受不了刺激整日疯疯癫癫,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也直接导致了赛莉后来不幸的遭遇。除此之外,紫色 中的“他者”形象的建构还涉及宗教问题,其核心在于上帝的种族归属之争,即上帝究竟是白人还是黑人。赛莉在和莎格聊起上帝时形容他又高又大,身上“白白的”3(P182),有着蓝色的眼睛和白色的睫毛。莎格也回答说她“一读圣经就没法不去想上帝是个白人”。3(P183)正因为黑人女性受到了太多的磨难,感觉

10、上帝从来就没有保佑过她们,所以在她们心里上帝应该是白人。由此可见,白人主流文化塑造的上帝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宗教信仰也并没有改变政治话语权的控制,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黑人就变得更加边缘化了。接下来故事的发生地从美国转移到了非洲,同样的遭遇也未能幸免。在非洲奥林卡的部落里屋顶叶可以用来盖茅屋为当地人遮风挡雨,因此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的上帝和神明,有贵客到来时奥林卡人会举行隆重的仪式把屋顶叶赠送给客人。可是西方商人来了之后却把种植屋顶叶的土地全部犁遍,连根都没有留下,反而运来了折叠锡板强迫奥林卡人购买并铺在他们的屋顶上。人们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从这一天起,“奥林卡人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惨败”3(P215),

11、连心目中神圣的上帝也保护不了,沦为了彻彻底底的信仰“他者”。萨义德在 东方学 中还曾提道:“奴隶制剥夺了黑人的语言、故土、家庭,把他们打入动物种属。”4(P68)小说中西方的殖民扩张也在非洲大陆制造出一个个“他者”形象。赛莉的妹妹纳蒂作为传教士来到故土非洲,而她的第一感觉是“不过我不希望在非洲看到白人。可是他们三五成群地出现在这”。3(P132)因为在纳蒂的认知中那是非洲黑人的家园,不应该有那么多白人在那里活动。这里看似不经意的叙述却向读者透露了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的土地上不断扩张的事实。纳蒂在见到蒙罗维亚的总统时惊讶地听到他称自己国家的人为“当地人”3(P133),而总统府的内阁成员里却一个“当

12、地人”都没有。很显然,所谓的黑人领导者已经出卖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使之成为西方殖民主义下的“他者”。英国橡胶制造商假借修路之由把奥林卡人的家园夷为平地以便建立橡胶园,可怜的黑人们不仅使用自己的土地要缴纳租金,还要为殖民者们卖命干活。当奥林卡的酋长走进海岸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千百个像奥林卡这样的村子正在清除道路两边的树林改种橡胶树,愤怒的他在跟强盗们理论一番后却绝望地回到了部落里,“他不是一个人,他还有军队”。3(P160)霍米 巴巴认为:“殖民者的主体构成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它脱离不了作为 他者 的被殖民者。因此殖民主体的形成是徘徊于自恋 与 侵略 身份之间的。”5(P69)比如纳蒂在去英国

13、的船上偶遇了一位有钱的欧洲女人多丽斯,她曾在非洲生活过一段时间并在当地做了不少善事,也曾义愤填膺地说过“我一定要设法制止他们对非洲该死的侵犯”3(P218)这样的话,当地人十分爱戴她,但多丽斯依然认为欧洲人和非洲人就是属于完全不同的种族。在她看来,非洲是落后的、野蛮的、未开发的,非洲人则是愚昧的、丑陋的、智力低下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优越的欧洲白人去拯救他们。可见对于西方殖民者无耻的扩张行为,白人虽喊着高尚的人道主义口号,说要给非洲带去光明,但他们骨子里的种族主义思想却无法掩盖。随着黑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的发展,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作品里的“他者”的概念变得更为复杂。可以说“他

14、者”是对黑人原始身份的必然否定,因为这种“他者”身份是自我通过语言、教育、宗教等领域进入意识中的,因此会给人某种程度上的客观的假象。在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也成为了黑人女作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并且“能够客观反映出美国黑人女性群体不断自我异化的过程与状态”。6(P42)紫色 中“他者”形象的建构是多角度的,展现了不同的黑人形象。由于黑人身份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他们的心理扭曲和畸变,其内心深处也就随之产生了一种难以排除的自卑情结和劣等民族的痛苦意识,他们艰难地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不能完全融入。黑人心目中的自身形象和白人眼中的黑人形象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始终是白人社会

15、的“他者”。白人对黑人的这种认知暴力是有目的的,究其原因就是要把黑人种族定格为野蛮,而把自己标榜为文明。此外,小说中的男性霸权形象又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黑人女性被压制的灵魂。可喜的是,艾丽斯 沃克的 紫色 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他者”们以及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的黑人女性的觉醒与蜕变,这种感受让读者如沐春风,就像纳蒂初到非洲看到当地黑人时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一样,“我简直觉得我仿佛是初次见到黑人,他们黑的耀眼,他们的光泽好像来自月光,真是熠熠生辉!”3(P132)参考文献:1 章汝雯.后殖民理论思潮与托妮 莫里森作品经典化J.中文学术前沿,2018(15).2 Stuart Hall.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M.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4.3艾丽斯 沃克.紫色写给上帝的信M.鲁书江,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4 爱德华 萨义德.东方学M.王玉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5程紫薇.米格尔街 中的城市书写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2).6李莉.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研究J.芒种,2014(2).责任编辑王占峰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