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库全书》与清代吴地《诗经》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475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库全书》与清代吴地《诗经》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库全书》与清代吴地《诗经》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库全书》与清代吴地《诗经》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刘立志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库全书与清代吴地诗经学刘立志摘 要 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总目的著评都与吴地诗经学者存在密切关联 民间进献之诗学图书多有出于吴地藏书家者 清廷关注吴地文化与学术斟酌收录当下吴地学者的诗学著作内中隐含有政治考量顾栋高、李光地与杨名时学派皆受到特殊的青睐关键词 四库全书吴地李光地乾隆三十八年()二月清高宗下诏开设“四库馆”调集文臣学士纂修四库全书至于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第一分四库全书告成入藏文渊阁翌年九月文溯阁四库全书缮竣后来又加以续缮、撤改、复校至于乾隆皇帝退位才算正式完工前后历时 年 后来又组织学者为收录的书籍撰写

2、提要汇集而成四库总目内中涉及对于古今诗经研究的把握与认识 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总目的著评都与吴地诗经学者存在密切关联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称说“吴地”范畴涵盖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等五个区域一、吴地征书与献书的互动四库全书纂修之初始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即下诏指令地方政府动员全国民间进献藏书但是一年之间应者寥寥 乾隆三十八年()三月十八日再次下诏呼吁“购访遗书”发动两江总督、两淮盐政、浙江巡抚等要员访查藏书旧家 档案记载之中受访的江浙藏书旧家包括徐乾学之传是楼、钱曾之述古堂、朱彝尊之曝书亭等 乾隆皇帝还曾在上谕中指名让苏州山塘书肆的书贾钱金开与陶廷学、湖州书船的贾客协助搜访足见乾隆皇帝

3、深知包括吴地在内的江浙区域实乃人文渊薮民间收藏图书极其丰富资料文献足备采用 皇帝一再下诏求书征书朝廷的献书令终于得到臣僚、藏书家的热烈响应因此四库全书的底本除了各省采进本、内府藏本刻本、永乐大典本以外还有大量由各地藏书家进献而来的 至编纂四库总目之时乾隆帝还特别发布谕旨命令将献书甚多的藏书家姓名“附载于各书提要末”为后人提供藏书线索四库全书收书截止于乾隆中期配套汇集所收诸书提要的四库总目初稿完成于乾隆四十六年()于乾隆五十九年()刊刻颁布其总纂官为纪昀、陆锡熊、孙士毅陆氏乃吴人 四库总目于“诗类”评论了诗学著作 部(包含附录 部)、卷存目提要著录诗经研究专著 部、卷两者合计 部 卷 馆臣总计评

4、论了清初至乾隆时期百余年间诗经研究著作 部其中著录清人诗经著作 种存目著录清人诗经著作 种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图书的底本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内府本、赞撰本、各省采进本、通行本、永乐大典本六类其纳录途径主要包括各省购买、私人献纳、馆臣辑佚等 就献纳来说有学者统计四库总目中注明的藏书人姓名发现“献书人中仅三分之一为藏书家二分之一为馆臣三分之一为其他人员(因藏书家与馆臣有重叠者)藏书家中以江浙为多除黄登贤、纪昀、孔昭焕、李文藻、励守谦、翁方纲、熊志契、周永年、朱筠外其余 多人均出自江浙 进呈图书最多的是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和马裕堪称四大藏书家只有马裕在扬州其他三家皆在浙江 江浙藏书家又多系皖籍商人如鲍士恭

5、、程晋芳、马裕、汪启淑、汪汝瑮、汪汝藻、吴玉墀等人均是”献书群体中出于吴地者郑伟章书林丛考梳理有:程景伊武进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蒋曾莹苏州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陆锡熊上海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闵惇大乌程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彭绍观长洲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王昶松江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徐天柱德清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许宝善上海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严福世居吴县寄居青浦县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周厚堉上海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邹炳泰无锡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祝德麟海宁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朱彝尊秀水人四库总目著录其家藏本 种 吴地学者和藏书家积极进献

6、书籍为四库全书的编纂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地人杰地灵文化先进洵为不虚二、四库入选吴人诗学著述之统计四库总目评介清代诗学著述 部其中出于吴地学人之手的共有 部其书名、作者、籍贯、献书者信息列表如下:表 四库总目所存吴地学人评介清代诗学概况序号位置书名、卷数作者作者籍贯献书信息著录毛诗通义 卷朱鹤龄吴江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著录毛诗稽古编 卷陈启源吴江江西按察使王昶家藏本著录诗说 卷惠周惕长洲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读诗质疑 卷附录 卷严虞惇常熟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毛诗类释 卷续编 卷顾栋高无锡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诗疑辨证 卷黄中松上海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虞东学诗 卷顾镇常熟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诗本音 卷顾炎武昆山安

7、徽巡抚采进本著录毛诗古义惠栋吴江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存目毛诗日笺 卷秦松龄无锡两江总督采进本存目诗经比兴全义 卷王钟毅华亭江苏巡抚采进本存目诗经惜阴录 卷徐世沐江阴两江总督采进本存目诗经集成 卷赵灿英武进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存目陆堂诗学 卷陆奎勋平湖浙江巡抚采进本存目诗经广大全 卷王梦白、陈曾无锡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存目毛诗说 卷诸锦秀水浙江巡抚采进本存目诗贯 卷张叙镇洋浙江吴玉墀家藏本郑伟章:书林丛考长沙:岳麓书社 年第 页根据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上谕蒋曾莹进呈书籍达百余种得赏内府初印之佩文韵府一部 乾隆帝还曾在其进呈的职官分纪书首题诗一首根据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四江苏巡抚萨载奏折周厚堉进呈

8、之书除去重复及残缺不全外共计 种得赏内府初印之佩文韵府一部 乾隆帝还曾在其进呈的宋本两汉博闻书上题诗一首此外四库总目于五经总义类存目载录常熟沈淑编经玩 卷山西巡抚采进本评论言及丛书中收录的沈淑毛诗异文补“全引伪申培诗说尤失考也”又载录吴江李重华三经附义 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其说诗较二经(按:指周易和尚书)为详颇欲推求言外之意胜于株守文句者而亦每以好生新意失之”还载录太仓周象明七经同异考 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其中包含诗 卷这些著作因以丛书形式流布上表并未计入从四库总目收录的吴人诗学著述的采进来源看它们并非全部来自江浙地区而是涵盖江西、安徽、桂林诸地区说明这些图书在赣、皖、桂都有一定的流传泽溉学林其影响

9、并不为撰著者的乡里籍贯所局限三、四库总目对于清代吴地诗学之评价四库总目将收录的图书区分为著录书和存目书两类也有学者表述为“编录”书与“存目”书或者“收录书籍”与“著录书籍”分类名目之中已经隐含了对于图书学术价值上下的评判但书中对于清代吴地诗学的认知与评论远不止一分为二这么简单何海燕发表有专题论文分析四库总目对于清初诗学的认识指出从总目看清初百余年间的诗经总体研究可分为三家:宋学派、汉学派与汉宋兼采派 宋学派以朱子诗集传为宗或兼采他说或参以己意赵灿英著述属于此派 汉学派以毛郑为宗或兼采古说或参以己说陈启源、顾栋高著作属于此派 而汉宋兼采派不主一家兼采众说涵盖严虞惇、惠周惕、顾镇等人“可将这一时期

10、的诗学概况为:推求诗意与训诂名物共存臆说与考证兼有没有学术价值的科举用书依然有市场”她将总目所反映的编纂者的诗经研究观念概括为三点一是复古与征实包括研究方法上的复古即回复到东汉时期用训诂说诗的路数上去也包括文献材料上的复古即主张采用古义、古说来说诗二是经学正宗思想坚持以诗教观、美刺观说诗三是反对以门户说诗提倡不拘守一家之言 这个见解是比较深刻的四库总目对于吴地学者诗学著作信息的了解比较全面评析比较中允如指出朱鹤龄毛诗通义和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原本两人互相商榷问题而成书“二书固相足而成也”稍后的周中孚郑堂读书记甚且认为“后之人诚能取二书会而通之傅以近儒之说依集传次序别一书庶使讲宋学者知所改辙焉”总目

11、以“征实”为标的衡量考论诸书如评价严虞惇读诗质疑“非惟不存门户之心亦并不涉调停之见”评黄中松诗疑辨证“考证讹谬校定异同其言多有依据在近人中犹可谓留心考证者焉”评秦松龄毛诗日笺“大旨多以意揣之不尽有所考证也”评徐世沐诗经惜阴录“循文衍说于诗教未得其要领也”不足之处极其突出 在总目编纂者看来陈启源的毛诗稽古编是个中翘楚堪为楷模“其间坚持汉学不容一语之出入虽未免或有所偏 然引据赅博疏正详明一一皆有本之谈 盖明代说经喜骋虚辨 国初诸家始变为征实之学以挽颓波 古义彬彬于斯为盛”可谓极力标举赞誉有加批评和赞扬之外还有态度更甚者不加一词迹近鄙视如总目于存目认为赵灿英诗经集成“大旨为揣摩场屋之用”王钟毅诗经比

12、兴全义“盖专为科举作也”平实叙述其内容与体例绝无称道之语这与乾隆朝对于制艺类书籍的定性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是主旋律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乾隆谕令征集图书明文有言“除坊肆所售举业时文及民间无用之族谱、尺牍、屏何海燕:从四库总目看清初诗经研究之状况 兼谈总目治诗思想对清中后期诗经研究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周中孚:郑堂读书记黄曙辉、印晓峰标校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第 页幛、寿言等类又其人本无实学不过嫁名驰鹜编刻酬唱诗文琐碎无当者均毋庸采取外其历代流传旧书有阐明性学治法关系世道人心者自当首先购觅”明确规定了采集载录图书的范围主要是“关系世道人心”的儒学经典与史学经典时文、应用类

13、文字、应酬类文字皆在摒弃之列 综合说来清廷对于制艺类书籍的态度比较矛盾呈现出摇摆不定的态势 顺治时期政府下令禁止坊间选刻时文、表策乾隆帝即位后曾一度比较宽容乾隆元年()六月下谕弛坊间刻文之禁准许民间将乡、会试佳卷照前选刻又命将前明及本朝诸大家时艺精选数百篇汇为一集颁行天下 但是在启动四库全书编纂工作前后乾隆帝对于这类书籍比较排斥至于嘉庆年间对于此类书籍还是袭用查禁政策四、由政而学:顾、李、杨三人最受青睐四库全书及总目对于清人著述的选择载录情形不尽相同按照陈新先生的观点四库全书纂辑的动因是“稽古右文”后来才转为“寓禁于征”突出了意识形态要求 在此前提之下清代诗学著述的入选还夹杂有其他因素如人情献

14、纳 周春耄余诗话卷二云:“四库全书载近时人著述甚少通计不过十余人而余甲戌同榜得三人焉顾古湫镇、姜白岩炳章、范蘅洲家相皆晓岚先生力也”甲戌为乾隆十九年()纪晓岚亦徇同年之情而将三人著作收入四库全书之中 其中顾镇为江苏常熟人吴人诗学著作的取舍最重要的标准还是政治因素获蒙圣意垂青之人的著作入选无疑具有天然的合理性顾栋高、李光地与杨名时可为明证四库全书收录顾栋高的著作凡三种包括大儒粹语 卷、尚书质疑 卷、毛诗类释 卷续编 卷、春秋大事表 卷舆图 卷附录 卷 顾栋高之声名早已达致天听受到关注 乾隆十六年()顾栋高荐举经学五月二十七日(阳历 月 日)乾隆帝令将保举经学之陈祖范、吴鼎、梁锡玙、顾栋高的著述送

15、闻八月初三日(阳历 月 日)谕保举经学之陈祖范、顾栋高年历老迈不能来京俱著给与国子监司业职衔以为绩学之助 四库总目收录江苏巡抚采进本“毛诗类释 卷续编 卷”言“是编成于乾隆壬申 序文、案语皆称臣盖拟进之本”壬申年即公元 年时为顾栋高授职的第二年 顾氏著述经过乙览即予以职位君上印象应是极佳后出新著理应跟进呈上此亦为人情常理 而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月 日)乾隆帝谕令各地征集遗书谕旨中明言“又如历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诗文专集及近时沉潜经史原本风雅如顾栋高、陈祖范、任启运、沈徳潜辈亦各有成编并非剿说、卮言可比均应概行查明 在坊肆者或量为给价家藏者或官为装印 其有未经镌刊只系钞本存留不妨缮录

16、副本原书给还 并严饬所属一切善为经理毋任吏胥藉端滋扰”全文详见清高宗实录卷九 专门拈出顾氏的名姓馆臣顺应圣意将顾氏著作搜集录入自是理所当然与必然四库总目对于李光地、杨名时学派的褒扬与认可更为显明 此派师生著作收录情况如下: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十二卷、尚书解义一卷、诗所八卷、朱子礼纂五卷、古乐经传五卷、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断一卷中庸余论一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 年第 页陈新:是“稽古右文”还是“寓禁于征”析四库全书纂辑的动因文教资料 年第 期又收入漆永祥、王岚编:锦衣为有金针度:陈新古籍整理与古典文学研究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转引自蒋寅:金陵生小言续编北京:

17、中华书局 年第 页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札记二卷、注解正蒙二卷、榕村语录三十卷、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榕村集四十卷、钦定音韵阐微十八卷、御定月令辑要二十四卷图说一卷、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卷、星历考原六卷李光地之弟李光坡周礼述注二十四卷、仪礼述注十七卷、礼记述注二十八卷李光地之子李钟伦周礼训纂二十一卷李光地弟子惠士奇易说六卷、礼说十四卷、半农春秋说十五卷李光地弟子何焯义门读书记五十八卷李光地弟子杨名时著作周易札记二卷、诗经札记一卷、四书札记四卷三种四库全书收录李、杨二人子侄、门生著作如此之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人的政治地位所致李光地()光地字晋卿号榕村、厚庵卒谥文贞福建安溪人 康熙九年()进士改庶吉士

18、后迁翰林院学士十九年()授内阁学士二十五年()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充经筵讲官后擢兵部右侍郎迁工部左侍郎 三十七年()授直隶巡抚累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李光地学宗程朱为康熙朝理学名臣深受康熙帝宠信曾先后奉命承修周易折中、御纂性理精义 卷、钦定音韵阐微 卷、御定月令辑要 卷图说 卷、御纂朱子全书 卷、星历考原 卷等 彭绍升故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李文贞公事状云:“(康熙十九年)闰八月圣祖御乾清门命公奏进家居所著文字 公汇其读书笔录及论学文字为 卷叙而进之”又云:“四十四年十一月授文渊阁大学士召还 时圣祖临御久日潜心六艺之文、河图象数之学下逮濂洛关闽之书旁及历算、声音之道反覆研索有原达流 公固笃信

19、程朱因以上窥羲、文之秘所奏进文字发舒心得圣祖未尝不称善 凡御定诸书多委公参定中有淆赜往复陈情不倦 故最后圣祖诏廷臣言:知光地者莫若朕知朕者亦莫若光地矣”君臣关系极为融洽颇有知己之感后来虽有被斥为“伪道学”之波折但康熙帝对其宠信如故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葛尔丹时寄给敬事房总管即总首领太监顾问行的谕旨之中有两条一则云“一匣薰鲜细鳞鱼、一匣鲜鹿肉条交南书房送到大学士李光地处敬事房”另一则云“京中南城水甚是不堪李大学士肚腹不好须得好水才好尔等每日将玉泉山水交与他家人带去非此水不可吃照此传给李大学士知道”细致贴心亲热似家人对李光地可谓关怀备至迹近佳话 雍正时期李光地曾经被奉入贤良祠春秋受祀李光地为

20、政坛成功人士学术研究方面也极有成绩在经学、乐律、音韵等领域造诣颇深撰著有周易通论 卷、尚书解义 卷、周礼纂训 卷、春秋毁余 卷、四书解义 卷、论孟子札记 卷、古乐经传 卷、韵书、榕村语录 卷、榕村全集 卷等多种加之他乐于奖掖士子提携后进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清史稿卷二九论曰:“圣祖以朱子之学倡天下命大学士李光地参订性理诸书承学之士闻而兴起(方)苞与光地谊在师友间(杨)名时、(王)兰生、(魏)廷珍、(蔡)世远皆出光地门(胡)煦亦佐光地修书得受裁成于圣祖 叔琳苞友鋐又出世远门渊源有自”杨名时()字宾实号赓斋、凝斋谥文定江苏江阴人 康熙三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顺天学政、贵州布政使、云南巡抚、云贵总

21、督等 杨名时仕途顺达深受皇帝之垂青 卢文弨杨文定公家传:“(康熙)五十六年圣祖特用为直隶巡道谕曰:欲试尔民事也时直隶尚未设三司以巡道主刑狱兼驿传案丛事猥吏因缘为奸 公至釐革殆尽 圣祖闻其政钱仪吉:碑传集北京:中华书局 年第 页钱仪吉:碑传集第 页上海书店出版社编:清代档案史料选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第 页声谓大臣曰:杨名时不特是清官实好官也”不过后来因题本误载密谕获罪遂以借欠亏空等事被革职 乾隆帝即位后又召为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但不久即过世朝廷命入祀贤良祠杨名时著作颇丰有周易札记 卷、诗经札记 卷、四书札记 卷、经书言学指要 卷、辟雍讲义 卷、大学讲义 卷、中庸讲义 卷、程功录 卷、杨氏文

22、集 卷等后其门人将其所著之书辑为杨氏全书杨名时的著作曾经受到康熙皇帝的关注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葛尔丹时寄给敬事房总管即总首领太监顾问行的谕旨之中言及:“朕看杨名时讲论易经不过举业文章则可若精求河洛渊源之理似乎不能 又议论与熊赐履旧日所讲相同处颇多他说先天、后天乃文王将乾卦据理直安在西北去不必求其数等语甚难晓其意思故问卿他说的有些理否?”也算是受知于君上杨名时出于李光地之门但是其学术后来居上超出乃师唐鉴清儒学案小识评论云:“先生从李文贞(光地)问学而闇然为己则其自得者也不尽出于师授 平时省察缜密推勘精严札记、讲义诸篇往往能补师之所未及 读其书想见践履之笃实操持之坚苦以视夫讲学家之笼统陵驾

23、居之不疑者相去远矣”杨名时弟子有夏宗澜、王文震、靖道谟等人 其交游者有方范、黄叔琳、冉觐祖、朱轼、徐用锡、秦蕙田、蔡徳晋、庄亨阳、官献瑶、徐恪等政坛长青治学有成学林仰望李光地、杨名时俨然成为学派领袖他们的著作被四库馆臣重点关注辑录自在情理之中并且此举暗中投合了君主的趣味没有任何政治风险馆臣何乐而不为?五、诗学中的李、杨学统深入探察会发现四库收录的清代吴人诗学著述里李光地、杨名时一系数量居多洵为最大赢家只是线索散乱较为隐微故有稽考之必要李光地著有诗所 卷杨名时著有诗经札记 卷皆见录于四库全书及四库总目但这还远不能概况其学派及辐射关连学人三百篇研究的整体成就关涉吴地学人但并不局限于三吴范围康熙年间

24、李光地奉敕编纂篆文六经四书 种四库采进书目于“武英殿第一次书目”载录有篆文诗经 卷李光地的侄子李钟侨撰有诗经测义 卷 李钟侨()字世邠号柳亭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丞、江西学政 著有易说尚书典谟论语孟子讲蒙等 四库全书收录诗经测义一书总目卷十八有论云:“是编不载正文随其所见各为评论 大旨以夫子未尝删诗特据所得编之而已 若谓三千删为三百则春秋时君卿大夫所赋多三百篇中所有且其人皆在夫子之前岂能预合圣人之意而去取之?风雅正变之说亦难据 楚茨以下瞻洛诸篇皆承平之作而列之于变 平王之孙列在二南编诗不必以正变为底昂不必以世代为前后 其持论类皆如此 至如释关雎首章非宫人作乃世臣承命襄事而

25、赋之 其次章盖博求四国未得其人故忧至于反侧 释虽则如燬句谓役于王室而归者其室家劳之 如此亦多前人未有之说也”认可他的新见李光地的弟子冉觐祖著有诗经详说 冉觐祖()字永光号蟫庵河南中牟人 康钱仪吉:碑传集第 页上海书店出版社编:清代档案史料选编第 页熙三十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 著有易经详说书经详说寄原堂文集等 四库全书载录诗经详说四库总目评云:“是书以朱子集传为主仍采毛、郑、孔及宋元以下诸儒之说附录于下 每章小序与集传并列 盖欲尊集传而又不能尽弃序说欲从小序而又不敢显悖传文故其按语率依文讲解往往模棱间有自出新意者”李光地的弟子杨名时除诗经札记外另有诗易讲授一书 四库采进书目于两江第一次书目著录

26、杨名时撰诗易讲授 尹会一健余先生文集卷二有诗易随记序云“庚申之秋予陈情旋里过保阳馆于莲池书院 因得识山长夏君”“嗣乃悉其旧游于江阴杨文定公之门由文定以上遡文贞诗易之学师弟间问辨多年相说相长义举其大而旨探其微爰是笔之于书得诗易讲授若干卷”蒋秋华云:“从据安靖序有云:夏子起八负颖异之资自吴走滇从先生受经学历八年正 今春将告归示余以易义随记 卷、诗经语录 卷所谓诗经语录当即此书(按:指诗义记讲)”杨名时的弟子夏宗澜撰有诗义纪讲 卷 夏宗澜()江苏江阴人拔贡生曾任国子监助教著有易义随记易卦札记等 诗义纪讲一书碑传集卷二十四卢文弨杨文定公家传认为此书乃杨氏门人辑其说经之言 张寿林提要云:“稽其所记或为名

27、时说诗之语或为宗澜与名时质疑问答之辞 大旨以安溪李光地诗所为本反覆推阐以发明诗旨 盖名时尝游学于光地之门而尽得其传 附沈潜诸儒之言故其说诗多笃守光地之说而斟酌于小序朱传之间”蒋秋华清代诗经学考述则曰:“是书四卷卷首标题江阴杨名时讲授然书前有雍正十年()名时之序谓雍正三年宗澜来滇以李光地诗所相示名时受而读之 七年名时以诗所作讲诵课程宗澜因记所讲说并存己所推论参质者俟再研订 十年宗澜将归乞名时作序 据此则虽非名时自著亦宗澜记其所述益以己说而成 是书即宗澜所记杨文定公诗易讲授之一”杨名时的弟子徐铎撰有诗经提要录 卷 徐铎()字令民号南冈、枫亭江苏盐城人 雍正元年()举人 乾隆元年丙辰进士 历任国子监

28、助教、翰林院编修、山东太学使、山东布政使等 著有易经提要录书经提要录等 四库全书收录诗经提要录一书四库总目云:“大旨多本李光地诗所、杨名时诗经札记二书 盖铎为名时之门人名时则光地之门人也”杨名时弟子潘永季撰有诗辑义诗精义两书道光续纂宜荆县志卷九著录 潘永季字方林号纯甫江苏清宜兴人 雍正七年()举人曾任国子助教著有易辑义笔述等 道光续纂宜荆县志原注引储掌文曰:“先生年十五六谒杨文定公(名时)与讲明经术、经世之学 及入京师主徐文定公(元梦)家既而游李文贞(光地)之门乃知天下之学问文章聚乎此也 是书缵述文贞兼采两文定所论列或间参己见特体三公不尽之意推类而引伸之一洗解经经亡之失”潘永季经史余论序亦云:“余自束发后即受业凝斋杨夫子(杨名时)之门 及官国子复师事懿斋孙夫子(按:指孙嘉淦)两夫子为当代大儒著书充栋发挥四书、五经之奥义殆尽”潘永季先后师从杨名时和孙嘉淦学术精进渊源有自以李光地中心杨名时、李钟侨、冉觐祖、夏宗澜、徐铎、潘永季等人授受往来形成了一个小学术圈潘永季、夏宗澜皆为吴人进京而得晤名师侍从请益诸人研读诗经各有撰述四库全书及总目给与了高度的关注发覆个中隐情对于深化清代诗学研究或不无意义(责任编辑:张 开)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编著:江苏艺文志无锡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 页 :四库全书()四库总目()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