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陡沟中心小学 鲁传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我利用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给学生提供了动
2、手操作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在学习测量圆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这个教学环节中,首先要量出圆的周长,那么怎样量出圆的周长呢?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思考采用什么方法量出圆的周长。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归纳出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把这两种方法归纳为“化曲为直”法,有意识地渗透了数学的化归思想。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计算、交流等方式,并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从而构建出圆周率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并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体验性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实现了有效学习。最后,以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