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道二二三年第八期35边 教 边 悟(三)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有机统一的学校社团系统学校社团作为团队学习的学校组织,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联动合力,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校的广泛宣传,都是学校社团系统的重要环节。其中,学生作为社团的主人公,是社团活动的主体,故而学生的社团参与系统是学校社团系统的核心部分。1.学生社团参与系统首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进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社团活动,将兴趣逐步培养成能力,从而激发其内在潜能。其次,小学生的管理能力有限,但可以逐步培养起自主管理意识。学校应在完善社团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共同治理社团。再者,学生社团发展需要不断的文化积累
2、,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个人修养,形成特色社团形象。2.教师社团指导系统社团是课后服务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自主提高对社团的指导能力水平,必要时学校也可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增强教师指导的专业性,推动社团有序、优质开展。再者,小学生正处于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对教师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在小学社团管理中,教师应加强与社团成员的沟通交流,尤其是社团的学生负责人,构建起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间的坚实桥梁。3.学校社团宣传系统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经费渠道和争取社会层面更广泛的支持,学校应加强力度健全社团宣传系统,加大宣传力度。比如,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成果展览、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形式提高学校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社团成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发表和出版相关研究成果。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小学社团成为落实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但学校社团的建设还存在多层障碍,实现学校社团发展的创新突破必须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协同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参考文献1 龚云.小学社团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D.宁波大学,2019:5.2 关万伟.“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活动的优化策略 J.甘肃教育,2022(18).3 刘泽琪,蔡艺.“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的机遇、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 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88-192+198.
4、4 雷亚琴.小学社团活动成果推广应用的基本途径与意义探析J.家长,2021(14).【本 文 系 广 东 省 教 育 科 学规划课题“玩出学问:双减背景下社团创新建设与探索”(2022YQJK256)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吴彩凤,广东湛江市第八小学;唐汝,岭南师范学院教学名师研究所)责任编辑 黄佳锐自然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行动研究 宋安琪现代人工作节奏繁忙紧张,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小学生更是缺少亲近自然和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他们课余的娱乐方式大多都围绕着电子产品,由此也引发了诸多教育问题。自然教育是自然而然的教育,旨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在自然游戏、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收
5、获成长,恢复朝气蓬勃的活力。如何设计有效的自然教育,带领学生亲近自然,避免自然缺失症,让大自然滋养孩子心灵,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值得每一位师者深入思考,并在行动中持续探索。一、研究设计(一)研究目标笔者带领湛江市第八小学四年级 19 位学生组建自然美术社团,将自然教育融入美术教学中。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然,从自然中取材,在玩中创作美术作品,进而提升审美素养和生活感知力。在活动过程中,笔者详细记录每一阶段的亮点和问题,总结成效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希冀为36师道二二三年第八期边 教 边 悟今后学校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6、,在活动过程中记录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三)研究思路按照行动研究方法的基本规范,本研究由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组成。前期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查阅资料,展开调查,确立研究计划。中期实施阶段以四个阶段展开实施,分别为:第一阶段初步认识(走进自然),第二阶段感知体验(感受自然),第三阶段丰富理解(畅玩自然),第四阶段拓展提升与创作(自然创作)。后期总结反思阶段主要是梳理研究过程,整理资料,撰写论文。二、研究过程本研究主题为“你好,大树”,笔者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 年)的要求以及社团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合作教师商讨制定了四阶段的活动方案。(一)初步认识阶段走进自然本阶段
7、重在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寻找自然,捕捉自然。笔者带学生离开课室走进校园绿植丰富的角落,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面的植物,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五感来感知植物的细节之美,并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在这一阶段,学生对探索自然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课不是纯粹的画画和手工,更需要自己去体验、感受、发现,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思维。该阶段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对象的形状、色彩、肌理、触感的认识还处于浅表阶段,如何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体验植物的细节之美,是接下来的课堂设计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二)感知体验阶段“我的大树朋友”该阶段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户外探索大树,玩在自然,学
8、在自然,能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形状、纹理、造型,从而形成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创作的乐趣。该阶段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户外课堂,参与度较高,活动顺利完成且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样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和探究;二是活动方案所涵盖的内容不够充分,活动形式简单。(三)丰富理解阶段我们的“小树界”主题活动在这一阶段,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对素材进行组合创新,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平面或立体的表现方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活动内容包括:“小小树挂饰”,学生观察自然素材(树枝、树叶),发挥想象,进行小组设计创作,完成挂饰手工作品;“大自然的摄影
9、师”,以森林探索游戏环节为导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体验自然,利用自然界的素材制作相框,把美的瞬间保存下来。(四)拓展提升与创作阶段“我们的大树家园”主题活动该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树的基础知识与树林的生态价值,提升学生感知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家园的情感和能力。孩子们“玩在自然,学在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美术创作的乐趣和灵感。在主题活动中,学生认识树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树冠、树枝、树根),掌握立体造型并运用画、剪、贴、捏的创作手法与花、鸟、叶等不同元素组合构建树的生态系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提升了对自然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共情能力。三、研究反思在自然美术活动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树的生命系统
10、和生态系统,并能选取身边的材料,用画、剪、贴、捏的创作手法构建树的生态系统。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然,整个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方案设计缺乏整体性与灵活性。在实际活动中,受学校日常工作、教师工作安排、天气等因素的制约,各阶段活动有时未能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同时,活动组织形式偏向于艺术活动,其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待提升。第二,教师在自然教育方面的知识不够系统。教师对自然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也有所不足,因而未能将自然教育与美术教学充分融合,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能和创作整幅作品为主,没有做更深入的拓展。【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课 题“玩 出 学 问:双 减背景下社团创新建设与探索”(2022YQJK256)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市第八小学)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