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1780-2021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2524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780-2021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42∕T 1780-2021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42∕T 1780-2021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42∕T 1780-2021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42∕T 1780-2021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CCS B 15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17802021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evalutaion of resistance to leaf spot caused by cercosporacanescens in mung bean2021-12-23 发布2022-02-23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T 17802021I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3.1绿豆尾孢菌叶斑病.14接种体制备.24.1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24.2致病性测定.24.3病原

2、菌的繁殖和保存.25鉴定材料准备.25.1种子选择.25.2鉴定材料种植.26接种.26.1接种体制备.26.2接种叶片.26.3接种方法.37病情调查.37.1调查时间.37.2病情分级.38抗病性评价.38.1鉴定有效性判别.38.2抗病性评价标准.3附录 A(资料性)培养基制备方法.4附录 B(规范性)鉴定记载表格.5DB42/T 17802021I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与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

3、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昌燕、万正煌、焦春海、李莉、黄薇、张凡、陈宏伟、刘良军、韩雪松、彭宣和。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联系电话:027-87389611,邮箱:L。DB42/T 17802021V引言绿豆(Vigna radiata (Linn.) Wilczek)具有极强的生产适应性、独特的营养价值、良好的保健功效、有效的固氮养

4、地功能,已成为湖北省的特色产业,在保障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广大居民膳食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变灰尾孢(cercospora canescens)引起的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是绿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轻者减产2050%,严重的高达90%以上。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而建立快速简便的抗性鉴定体系是进行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病育种的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制定出本文件,可有效克服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病性鉴定难题,为绿豆抗病资源筛选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DB42/T 178020211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

5、了绿豆尾孢菌叶斑病接种体准备、鉴定材料准备、接种、病情调查和抗病性评价。本文件适用于绿豆尾孢菌叶斑病室内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及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豆尾孢菌叶斑病cercospora leaf spot由变灰尾孢(Cercospora canescens)所产生的叶部症状的病害。4接种体准备4.1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将从

6、田间采集的发病叶片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从病健交界处切取3mm3mm小块组织; 用75%乙醇溶液浸泡2s3s,再用1%次氯酸钠消毒3min,后用灭菌水冲洗3次,用无菌吸水纸吸干,然后接种到V8培养基上,在28条件下培养;待菌丝长出后转入V8培养基进一步纯化,并于4低温下保存备用。4.2致病性测定将分离物回接绿豆叶片进行致病性测定,致病性测定采用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4.3病原菌的繁殖和保存接种所用分离物应采用强致病力菌株。在接种前需要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常用培养基为V8培养基,在28恒温培养箱,待菌丝布满整个平板,菌株斜面保存于4冰箱中。4.4接种体的制备将保种的分离物在V8培养基(见附录A

7、)上于28 恒温培养箱中活化培养,待菌丝长满平板后,再用无菌的、直径6mm的打孔器在活化好的菌株菌落生长边缘打孔,将菌丝面朝下接种在V8培养基中DB42/T 178020212进行扩大繁殖,以备接种。5鉴定材料准备5.1种子选择取颗粒饱满,大小相近的绿豆种子进行表面消毒,用75%乙醇消毒20s,1%次氯酸钠消毒3min,最后用无菌水洗3次; 表面消毒后的种子放在23层喷有水的吸水纸上备用, 取已知的感病品种作为对照。豆类种子质量应满足GB 4404.2的要求。5.2种子处理将培养土高温高压灭菌后,分装到培养盘内,整平,压实苗床,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约70%80%,表面消毒后的种子点播到培养盘内,

8、用细土层覆盖种子;2512h光照/12h黑暗交替培养,定期观察绿豆苗生长情况,适时浇水。6接种6.1接种时期接种时期为第一对单叶平展,采集复叶叶片,清水洗净后放在塑料盒内湿润的吸水纸上,叶片的正面向上。6.2接种方法在接种叶片中部稍偏叶脉部位用灭菌牙签扎一小伤口,取菌饼将菌丝面朝下接种到绿豆叶片伤口之上,接种后,塑料盒用保鲜膜封紧保湿,放入温室25条件下培养并与吸水纸放入盒中保持湿润,12h光照/12h黑暗交替培养,一个品种4个重复,每个重复10片叶子。7病情调查7.1调查时间接种后第7d进行调查。7.2病情分级测量叶片病斑大小, 根据病斑大小平均值, 进行分级, 按照附录B的表格进行记载,

9、划分标准见表1。表1 绿豆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病情级别病斑描述0无可见侵染病斑1叶片上仅有小点状病斑,直径2mm以下2病斑直径3mm以下,边缘褐色3直径3mm6mm以上的中型斑,边缘褐色,中央有灰白色坏死组织4直径6mm以上的不规则型病斑DB42/T 1780202138抗病性评价8.1鉴定有效性判别当设置的感病或高感对照材料达到病情级别3或者4级, 该批次抗叶斑病鉴定视为有效。 参鉴材料中初次鉴定表现为抗病的品种需进行重复鉴定,以进一步确定其抗性及稳定性。8.2抗病性评价标准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表2 绿豆对尾孢菌叶斑病抗性的评价标准病情级

10、别抗性0高抗 High resistance(HR)1抗 Resistance(R)2中抗 Moderate resistance(MR)3感 Susceptibility (S)4高感 High Susceptibility(HS)DB42/T 178020214AA附录A(资料性)培养基制备方法表A.1给出了V8培养基。表A.1V8培养基制备方法培养基名称配方灭菌条件V8培养基V8果汁200 ml,CaCO33.0g,琼脂糖15g,蒸馏水定容至1L,pH为 7.2.121灭菌15minDB42/T 178020215BB附录B(规范性)鉴定记载表格表B.1规定了鉴定记载表格。表B.1 鉴定记载表格编号重复数病斑直径(mm)平均值(mm)病情级别抗性水平品种名1重复1重复2重复3品种名2重复1重复2重复3品种名3重复1重复2重复3品种名4重复1重复2重复3记录人:日期: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