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点教改前沿8/2023“双减”是我国提出的重大决策,有助于重塑义务教育局面,改变了以往小学作业过多的现象,对作业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减负”作为手段,将“增效”作为目的。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在作业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积极影响,结合现状分析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作业设计策略及相关建议。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双减”政策应运而生。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中,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负担,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期望改善这种局面。当前,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2、而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教学是否能实现减负增效。因此,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中,教师应当优化作业设计环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一、“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积极影响在“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是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将该目的作为导向设计作业有着诸多积极影响。首先,有利于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减负增效简而言之就是减轻学业负担,增强学习成效,这与传统教学形成鲜明对比。纵观我国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不难看出,无论在教学环节还是作业设计环节,教师都是中心,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是否可行,往往会设计大量的作业任务,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而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密切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业,赋予学生更多主动权,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任务,不再受教师和同伴等因素的影响。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检验和反思学习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不仅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有利于数学改革发展。客观来讲,减负增效是“双减”政策的一大要求,也是数学作业设计的改革方向,在该背景下,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客观看待数学作业数量与难度,确保作业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同时,相应的作业设计方法也需要得到创新,在先进且科
4、学的方法下,确保具体的作业任务符合学生的真实学习需要。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高质量学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从而充分利用作业设计这一平台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加快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作业量偏多结合教学实际来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作业总量偏多、“一刀切”、重复练习等问题。自我国实施“双减”政策后,许多教师也对减负增效有所认识,并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尝试改进。但是,有的教师在思想上仍然奉行“题海战术”,认为让学生练习大量的习题能够弥补课内的不足,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对数学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在课
5、堂学习中没有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课后完成作业时缺乏知识经验支撑而无法有效完成作业。而对数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来说,在面对数量多、重复性的作业时,虽然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但闲暇时间被剥夺,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甚至容易引发“高分低能”的情况,不利于学生迁移和运用数学知识。(二)缺乏创新性客观来讲,作业拥有认知、教育、发展等多种功能,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充分体现作业多样化的功能,则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现阶段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作业的认知功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福建省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林萍108教改前沿观点TIANJIN
6、EDUCATION忽视了教育和发展等功能,整体来看,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作业类型便是书面作业,通常教师会让学生完成统一的练习册,淡化作业的设计性,无法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还会削弱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主动完成作业,不仅不能充分体现作业的设计价值,还会给学生正常汲取数学知识造成阻碍。作业的教育和发展等功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量体裁衣”,采用以生为本的作业布置方式,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三、“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一)设计趣味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在学习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
7、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但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或极具趣味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设计趣味化的作业。趣味化的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参与作业完成过程。并且,这种作业设计方法可以转变以往数学作业的单一形式,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与“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相契合。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相关内容时,如果教师只围绕教材进行口头讲解,那么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将该部分知识与美术元素相融合,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原有形状和结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添加自己喜欢的图案,并
8、涂上颜色。该过程可以让学生与图形之间产生密切接触,教师可以趁机引入对称、平行运动等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随后让学生用个人语言介绍自己设计的图案,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完成作业任务。(二)设计开放化作业,训练学生思维新课改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历,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如果教师只关注知识传达,忽略学生的思维培养,就会导致教学失去实效。数学是一门对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学科,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必须具备抽象、形象、逻辑等多元化的思维。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化的作业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
9、教学结果事半功倍。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内容较多,其中涵盖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小学生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对这些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究其根源,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小学生拥有多元化的数学思维,便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知识难题。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设计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作业任务。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题目:一个楼梯一共有12个台阶,上楼时规定一次只能跨一个或两个台阶,从地面一直到最上层台阶有多少种跨法?该题目对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但也有着挑战性,其中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思维,便可以得出答案。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添加这
10、类作业,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思维发展有着极大帮助。(三)设计分层化作业,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数学作业设计来说,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必须突出学生的课堂本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分层化作业。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数学知识经验和思维认知存在差异,为了确保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这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业设计环节亦是如此。教师要将以生为本理念贯穿于作业设计全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设计作业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成长。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分层作业。(1)基础类应用
11、练习:一条小路长为100m,在该小路一侧每间隔5m种植1棵树,两端各种植1棵树,一共需要种植多少棵树?(2)综合性应用练习:在圆形人工湖四周一共种植了40棵柳树,每2棵柳树中间种植1棵松树,一共需要种植多少棵松树?(3)创造性应用练习:在一条公路两侧每间隔3m种植1棵树,一直种到公路尽头还剩余3棵树;每间隔2.5m种植1棵树,一直种到公路尽头缺少37棵树,请问公路的长度为多少?在分层化作业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身知识109观点教改前沿8/2023经验范围内的作业,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又如,在教学“倍的认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分层作业。(1)小华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的
12、年龄是小华的多少倍?(2)小华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华的多少倍?(3)去年小华6岁,妈妈36岁,3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华的多少倍?在将作业传达给学生后,教师不能硬性要求学生应该完成哪个层次的作业,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真实学情选择作业内容,在高质量完成后,再尝试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四)设计生活实践化作业,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实践性并存的学科,其形成与发展都源自生活,涵盖的大多数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丰富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和创新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适当添加生活元素,
13、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可以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和实践化的作业,为学生创设适宜的作业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避免不必要的作业负担。例如,在教学“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生活化的作业:收集相关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圆以及圆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画一画,寻找能够画出标准圆的方法及工具;使用相关工具画出一个半径为3cm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提供值及计算面积。当学生在完成生活化作业后,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助于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便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时
14、,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可以知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为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有方法可以验证该结论,随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该结论进行验证。教师先引导学生制作多个三角形,再通过拼接、切割等方式进行动手操作。该过程学生可以使用剪刀剪下三角形的所有角,再采用折拼方式拼接角,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等能力,引领学生从最初的合理猜测走向演绎推理。四、“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建议在“双减”背景下设计数学作业,要想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必须严格控制作业量,平衡好作业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高质量作业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及时转变传统不适用的
15、数学作业设计理念,掌握“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作业改革,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寻求可以实现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方法,使最终设计出的作业符合教学需要,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还要准确把握整体,明确相应的作业设计原则,遵循一致性、适度性、多样性等原则。其中,一致性原则是指目标与作业之间应当保持一致,作业要顺应教育目标,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作为依据;适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作业量与难度方面,是指应考虑学习主体认知现状和身心发展规律,确保发放给学生的作业任务数量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作业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多样性原则的
16、落实则需要教师转变以往单一的书面化作业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作业任务,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五、结语综上所述,“双减”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教育政策,强调减负增效。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着巩固知识、加深知识印象等多重作用,而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作业,需要将减负增效作为根本目的,不仅可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改革的发展。然而,就现阶段数学作业设计而言,作业量偏多、缺乏创新性,与减负增效背道而驰。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设计趣味化、开放化、分层化、生活化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本文系福建省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度立项课题“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QJYKT2022-20)的研究成果。(宋行军)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