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女儿的信说课稿萝北一中 马娜一、说教材致女儿的信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苏霍姆林斯基面对14岁女儿提出的问题不回避,而是用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述了爱情的真谛。“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贯穿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本册第二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感受人类精神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本课则是诠释爱情本质及应用书信体委婉说教的重要课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一件任重道远且艰难的工作。物欲横流的今天,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青少年尤为重要,不仅关乎他们的未来成长,更关乎和谐家园的
2、创建。所以,本课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尝试。二、说学情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但学生可能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因此,要多加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
3、于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较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过程与方法:带领学生读课文,看资料,看多媒体,讨论交流,感悟爱情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体会真挚的爱情。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难点: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五、说教法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有效的训练技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4、据此本课采用引导点拔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趣。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学习。六、说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质疑,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训练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七、说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一共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采取谈话交流的方式,从“爱情”的话题说起,给学生创是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后文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打好基础。第二环节学习新课,一共分为三步。第一步,了解作者苏霍姆林
5、斯基,通过交流学生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第二步,整体感知,诵读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使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后深入探究文意做好准备;第三步,探究文意,在此步骤里,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五个问题,他们分别是: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3、课文中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布?通过对这个五个问题的思索与探究,学生们就水道渠成地体会到了文中父亲
6、的形象,感悟到了爱情真谛,也理解了文章写法的巧妙与高明。第三环节拓展延伸,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我和学生们共同收集了有关“爱情”的名人名言和古今诗词,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对身边“早恋”现象的看法,相信学生们在领悟了爱情的真谛之后,会轻松认识到早恋的单纯与幼稚,也会如道如何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此类情感问题了。第四个环节总结全文,老师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本文的主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相信学生们在学了这课之后,内心感受颇多,那就请学生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用一段文字表达出来。考虑到学生不同特点,我没有要求字数与形式,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出色地完成此项作业。八、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紧扣文章主旨,相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附板书:真正的爱情=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善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