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3183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2022 年 6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四川眉山三苏祠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注重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涵养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新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怎样有效培育树立新时代家庭观,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传承弘扬“三苏家风”思想,有助于新时代家庭观入脑入心,有助于新时代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冲破藩篱实现高质高效发展。1“三苏家风”的主要内涵三苏的家教家风思想孕育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又在三苏的种种实践中有力彰显,是徜徉在中

2、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家风可以概括为“读书正业”与“孝慈仁爱”。1.1读书正业苏氏家族作为一个庞大的士大夫家族,三苏及其子孙后代在文坛与政坛都留下了不凡的影响。眉山苏氏家族是何以从一个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庶族家庭成长为一个文豪世家的呢?一切都要从苏氏家学谈起,“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在科举制更为完善的宋代,科举限制有所放宽,一般家族也更有机会借此平步青云,家族对子弟的要求也有所改变。苏辙伯父墓表有云“苏氏自唐始家于眉,阅五季皆不出仕。盖非独苏氏也,凡眉之士大夫,修身于家,为政于乡,皆莫肯仕者”。虽五世不显,但其尤为重视家庭之学,望以此使族中子弟学习勤勉。“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

3、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范雯(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39)摘要:摘要:家是一个人的人生初始启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家庭是国家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石,家文化是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精神文明的密匙。北宋眉州苏氏一门三父子,峨眉共比高,苏氏家族的优秀家教家风堪称家庭教育与家族文化传承的典型。研究“三苏家风”,从苏氏家族成功的家庭教育中寻求历史的智慧,这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关键词:关键词:家庭;三苏家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图分类号:D649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D649文献标识码:AThe Con

4、notation of San Su Family Style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tyle in the New EraFan Wen(School of Marxism,Xihua University,Chengdu,610039,China)Abstract:Home is the initial enlightenment of a persons life and an important way for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The family is the ce

5、ll and cornerstone of a country,and family culture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5000 year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Su family in Meizhou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had a family of three fathers and sons,with a high ratio in Emei.The excellent parenting style of the Su fam

6、ily can be regarded as a typical example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Studying the San Su family style and seeking historical wisdom from the successful family education of the Su family has certain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tyle in the new era of fami

7、ly education.Keywords:family;San Su family style;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tyle in the new era地方文化开发与研究收稿日期:2023-6-14作者简介:范雯(2000.2),四川广元人,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第 8 卷 第 3 期Vol.8 No.3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Academic New Vision of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2023 年 9 月Sept.202311眉山县志有记载称:

8、“(眉山)其民以诗书为业,以故家文献为重”。眉山苏氏富于诗书,族中文才频出,堪称为宋代少有的著名的文学世家之一。其族人尊苏味道为始迁祖,苏味道九岁能属辞,其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推动唐代律诗发展,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初唐文章四友,显现出苏氏家族重学问的传统。有史载,苏轼的爷爷苏序虽不喜读书,却喜以生活为主题作诗记录。一生作诗千余首,但并不示人,苏轼称其“晚好为诗,能自道,敏捷立成,不求甚工,有所欲言,一发于诗。此没得数千首”。苏序还格外重视对儿女的学问教育,苏涣在其父的教导下二十四岁中进士,当时轰动全蜀,自此蜀人荣之,皆喜其学,可以说自苏涣始开创了蜀人学习之风气。幼子苏洵年少时不好读书

9、,自负聪明过人,直至二十七岁乡试失败才奋发读书,闭门六年终学有所成。其善作策论,作六国论而闻名,受到欧阳修等人的赏识被举荐为官。苏洵在教儿女读书正业方面也具有远见卓识。当时的宋代科举依然流行诗词文赋,文人大多都追求音韵等方面的艳丽文风和脱离社会实际的士风,苏洵对当时浮而不实的诗风持否定态度,但是很推崇欧阳修的诗文。让苏轼和苏辙两人认真拜读先秦两汉和孟子的书等书籍,也频以欧阳修的文章为学习范文。苏轼和苏辙于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双中进士,这也是苏氏家族在科举路上的巅峰。另一方面苏氏家族还重视经史的学习,好史的传统始于苏洵,苏洵作史论,雷简夫称其“真良史才”。苏轼还提倡抄读史书,史载他曾抄录汉

10、书三遍之多,也教育儿女要勤奋抄读史书并达到自己的见解,在与程秀才三首(其三)中写道“儿子到此,抄的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1.2孝慈仁爱苏洵年少时十分富有“游侠精神”,不像他的兄长精通读书写文,少不喜学,壮岁尤不知书。面对幼子的年少顽劣,苏序对他并没有多加限制,甚至对其的放荡不羁不闻不问,族中其他人对此都十分疑惑不解。苏序十分清楚为什么幼子整日在外游荡却不读书参加考试,明白苏洵不喜当时科举盛行的以声律和句读为主要考试内容的制度,更喜爱西汉词章的文风,所以在当时的科举中很难有所造诣。苏序更想顺应幼子的天性,不想强行扭曲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希望苏洵能够自己通过阅历来探

11、求道路,这种仁爱的教育方式最终成就了苏洵以文章闻名于世,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苏洵对于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教育方式也十分令人称道,首先体现在起名上,也承载了对儿女的寄托。苏洵有对二子的起名解释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轼”意为车厢前任人倚靠的横木,虽对车辆没有重要作用却是一种装饰,告诫苏轼要多加注意自身的言行,收敛棱角和锋芒。“辙”意为车轮压过的痕迹,告诫苏辙要圆滑处事,甘于平凡,后二子的发展也证明苏洵对

12、其不同的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对二子的教育也堪称佳话,她以滂母自比,鼓励苏轼要学东汉名臣孝子苏滂,莫学“曹耦”。在受过良好的教育后,苏轼的一生不论是得意失意,不论是荒野庙堂,他都遵守本心,敢于直抒政见,不苟合权贵,也不随波逐流。外放杭州,他疏浚西湖,建苏堤,政绩卓然;贬谪黄州,他救助弃婴,清除恶俗;贬谪惠州,他推广农具,改革税制;贬谪海南,他教书育人,开化百姓。虽晚年颠沛流离,但他仍不失其志,还曰:“夫惟忠孝礼义之士,虽不得志,不失为君子”。2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13、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进入新时代,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新的挑战与要求,对中国优秀家庭家教范雯:“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12家风建设的传统予以创造性转化至关重要,新时代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2.1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需要习近平指出,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五千年长河中,中华人民十分重视家庭和亲情的巩固与建设,形成了独特的我国传统家庭美德,不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家庭建设的

14、题中应有之义。勤俭奋斗和爱国爱家等家庭美德通过家教家风的形式传承于今,在新时代发展的春风里,更要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借此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和裙带关系连结起来的大型社会,具有较为完备的家族宗法制度,并且渗透至国家政治制度中,形成“家国一体”的独特结构,这也表明家庭家教家风已然成为国家和社会延续的道德根基。中华民族家庭家教家风文化源远流长,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孩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阐述了修身养性和治学做人的哲理。曾国藩也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体现了他的独到的治家之道。梁启超家书中也处处显露出梁启超在日常生活中

15、对孩子的关爱与引导,与子为友的良好家风。从古至今,中国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体现出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也承载着祖辈之人对后人的殷切期望,是中华精神文明的沃土。2.2新时代提高家庭道德水准的需要家庭文明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高度体现,家庭道德代表了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对调整和维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道德的提升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以及文化交流交锋等挑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等一系列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着我国传统美德的发扬与传承,家庭领域逐渐开始发生一系列道德败坏的乱象。以家族腐败为例,自进入十

16、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度重视强调要紧抓廉政建设之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的风气。从已经查处的贪污腐败现象看,家族式腐败占很大部分,一人当官全家腐败的乱象频发,家族共同敛财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利益。家庭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前的重要启蒙,是一个人树立三观的重要摇篮,家庭道德水准不提高,那么坏象就会从家庭领域延伸到工作领域。在种种挑战与风险下,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迫不容缓,提高家庭道德水准,能滋养人性之温情、维系家庭之和谐、培育家国之情怀,反之则会引发系列问题。3“三苏家风”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三苏家风”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对于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着

17、十分重要的启示。3.1言传身教,寓教于行在家庭建设中,家长对于儿女的教育有着榜样的作用,家长树立的形象如何,给到孩子的教育效果就是如何。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苏洵每在孩子玩耍时就躲起来读书,孩子靠近时就把书藏起来,利用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苏轼和苏辙对书本从小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并且不能盲目的看,而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母亲程夫人对待二子更是精心抚养教育,以滂母自比,教育二子不能做沽名钓誉之辈,要做范滂那样的孝子与直臣。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导师,好的家教与家风离不开父母的倡导和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力行与言传身教。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也决定了晚辈发展的方向,最好

18、的家风就是父母的教养,家风好的父母更胜于千万名校。家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子女的影响潜移默化,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在塑造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方面,父母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明显的榜样作用,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三苏”倡兴父母为师,亲子共范雯:“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13学的家风,为古今家庭文化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文化遗产。3.2因材施教,顺应天性“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始于孔子对其不同弟子的有的放矢的培养。“三苏”很好地继承了这一儒家育人思想,顺应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开辟了一条文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之道。在对苏洵的培养上,苏洵二十七岁前科举接连失利,

19、就此“游荡不学”,苏序却没有过多担心且“纵而不问”,没有强制干涉他的爱好与天性,因为他看得出次子的志向和聪敏,最终经过苏洵的发奋苦读,卒成大儒。苏洵在对苏轼与苏辙的起名上也能看出苏氏因材施教的育人方式,且都不负所望有所成就。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应该注意到孩子的天性和个性特点对症下药,将知识与孩子感兴趣的领域相结合,这会给孩子提供更有趣的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父母也要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打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形成科学育人的优秀家风。3.3善于鼓励,严慈相济苏轼对于后代的鼓励教育堪称典型,苏轼长子苏迈在上任德兴尉之时,苏轼曾送一方砚台并作迈

20、砚铭勉励长子“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 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除此之外,苏轼还赠予次子苏迨迨砚铭,赠幼子苏过偃松屏赞,无一例外都是对孩子的勉励与期望。侄儿秋试失利后,苏轼在与千之侄二首中鼓励侄儿勿要气馁,要其继续努力,提升学问。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父母对于孩子的鼓励对于孩子的三观形成影响甚大,不能一味责怪批评,而要学会包容孩子的错误并勉励其再接再厉,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对“三苏家风”的经验进行创造性转化,运用于新的时代背景,使家风建设迈上新台阶。参考文献1 陈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M 中华书局,1990:414.2 民国眉山县志卷五,中国地方志集成.3 (嘉庆)续眉

21、州志略卷十四.4 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苏轼全集校注(诗集)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649.5 苏洵.苏洵集 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6 苏轼.苏轼全集校注文集 M.石家庄: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981.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01).8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9 曾建平,罗红平.论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J.云梦学刊,2023,44(02):1-9.10 谈祖应.“三苏家学”:中国古代家庭文化的绝代典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1):1-14.11 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苏轼全集校注(诗集)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2089.责任编辑:左莹莹 范雯:“三苏家风”的内涵及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