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梗文化”奇观及其传播的优越性研究——基于逃逸线理论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305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0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梗文化”奇观及其传播的优越性研究——基于逃逸线理论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梗文化”奇观及其传播的优越性研究——基于逃逸线理论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梗文化”奇观及其传播的优越性研究——基于逃逸线理论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1期 NEW MEDIA RESEARCH60新媒体研究相较现实社会,多元而流动的互联网空间展现出了更大的包容性与自由度,其去中心化、无时空限制的特点为亚文化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网络话语空间的动态展演中,“梗文化”以自我迭代的传播内容、形式丰富的符文解构、网络游牧的价值认同汇聚了巨大的传播势能,如德勒兹描述的逃逸线(ligne de fuite)一般,在文化“解辖域化”的过程中,无止息地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新媒介奇观“再辖域化”的建构。德勒兹作为西方“赛博空间的哲学家与预言家”,其哲学思想指涉的文化语境与精神取向,为当下媒介奇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对网络空间中的文化交

2、融现象进行了更好的诠释1:如德勒兹笔下千高原所说的“原”一般,各类文化以多元之姿态矗立在虚拟空间中,不同“原”的时空互相交叠、巧合,其“辖域”边缘分支延展、四散逃逸,构成了多元、流变的共振域2,即逃逸线。这种“逃逸”不是瞬时、单独的,而是持续不断地运动在“辖域解辖域再辖域”的循环之中,无序地蔓延、不断地链合3。当足够数量的逃逸线稳定地纠缠融合时,新的文化奇观便诞生了。道格拉斯凯纳尔在媒介奇观提出:“当代媒体文化奇观本身构成了一个推行霸权和抵抗霸权共存的话语场。”4“梗文化”作为网络青年群体话语的表达方式,既是对社会现实中一切“僵化之物”抵抗解读与意义重构的创生性的美好向量,又潜藏着盲目从众、群

3、体极化与追求感官刺激的社会隐患,这种未知性、波动性的发展态势是当下亟须消弭的社会风险与未来的社会文化研究方向。后现代语境下,德勒兹的逃逸线将“解辖域”、游牧等概念互文串联,为分析“梗文化”的生成迭代原因、流变传播逻辑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理解当下青年群体社会互动的心理状态提供了新的角度。1 “梗文化”奇观1.1 梗与“梗文化”现代汉语中,梗字有三种解法:1)名词,指植物的枝或者茎;2)动词,挺直或阻碍;3)形容词,耿直、强横。梗与哏本无关联,邓川林教授指出,当下网络用语中的梗,系讹字,本字应作哏,起初是台湾地区综艺主持人将相声节目中的哏误读为梗后而因节目传播人们将错就错地使用,梗字也就延伸出了哏

4、的好笑、有趣之意。张大春批评其为媒体与传媒受众的“无知、懒惰且望文生义”5。而在后现代视角下,两字意义互通的戏剧性恰好揭示了“梗文化”在诞生之初便带有对主流、权威的抵抗与消解色彩。“媒介奇观被定义为那些可反映社会价值观念,能够引导现代人生活,同时又具有冲突“梗文化”奇观及其传播的优越性研究基于逃逸线理论的分析魏忠淏摘 要 网络社会中,“梗文化”不仅是青年群体话语表达的具象呈现,更是不同文化关系重组、缔结的传播媒介。“梗文化”展现出的内容生成逻辑、符码创新形式等媒介传播特性,迅速击穿了网络与现实的壁垒,走向了大众日常生活,也将“梗文化”奇观推向了现象级的高度。后现代语境中,德勒兹逃逸线的论述为“

5、梗文化”的创生性传播、文本性传播与捕捉式传播的论证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当代文化的多元建构、剖析背后群体的话语诉求、引导“梗文化”健康发展开拓了新的视角。关键词 逃逸线;媒介奇观;“梗文化”;传播优越性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3)11-0060-04作者简介:魏忠淏,鲁东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61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性和戏剧性的媒介文化现象。”4从哏到梗,“梗文化”的诞生与演变,是戏剧巧合下大众娱乐精神催生的偶然现象,也是开放式、无边界的媒介环境与自由、包容的大众文化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时代,网络改

6、变了既定的社会关系形态,并创造出一个可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拟态环境与话语空间6,青年群体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塑造着主体话语空间,形成了以趣缘为基础的虚拟社区。人们打破时空限制,以共同兴趣爱好群集,共用同一套话语体系。网络热梗便最早出现在这个特定场所之中,在人们与网络空间相适应的过程中,“梗文化”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生产、传播特性与独特而庞杂的文化奇观。Web2.0 时代以互动为核心,强调用户的自服务和内容的自生产。在此背景下,贴吧、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应运而生,用户在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区别常规、彰显个性的表达方式,即初期的网络热梗。该时期的梗主要以“误读”的形式存在:正常网聊中,键盘错误输入的谐

7、音字词常常使句意产生偏差,而语境的完整与谐音的特性,又保住了表意的完整。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字词的语义“拼贴”到了谐音字词中,词与义之间完成了割裂与重建,形成了夸张、谐趣的修饰格,增添了聊天的趣味性,如“神马”“886”等。另一种梗的形式则寄寓在亚文化之中,呈现出草根与“非主流”的特色,作为趣缘群体成员之间交流而衍生出的“黑话”,来辨别同伴和增进身份认同,如“火星人”“杀马特”等。当弹幕、鬼畜视频等亚文化浪潮席卷网络,人们热衷于“造梗”“刷梗”,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或渴望加入这场网络狂欢中,这时期的梗不再只是亚文化成员内部交流的“黑话”,更是新成员了解、融入亚文化的渠道和工具。自此,“梗文化”逐渐

8、具备了除社交互动功能之外的内容生产功能,如哔哩哔哩平台热门视频中滚动的“2233”“前方高能”“空降成功”等弹幕以及鬼畜恶搞视频的热评“黑人抬棺”“耗子尾汁”等二次元文化群体所创的词汇,这些梗有的仅在二次元文化圈中小范围流传或随着视频热度消散而消失,有的则“破圈”成功,成为了网络常用语。1.2 “梗文化”与媒介奇观“梗文化”发展至今,与早期梗“衍生物”的客体属性有了很大区别,更多的是发挥受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能动的主体进行新梗的生产与传播。2022 年 6 月 14 日,“中文梗博物馆”于 VR Chat 平台上线,涵盖了从 2000 年至今中文互联网几乎所有网络热梗,成为了首个“游客”了

9、解、参与“梗文化”的虚拟场馆。而随着互联网边界的消融,越来越多网络热梗进入公众视野,从“绝绝子”到“打工人”,梗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社交场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谐趣表达的一部分。主流媒体也积极拥抱“梗文化”热潮,不论是央视“圈地自萌”还是人民网“引用小镇青年”,都反映出主流文化对“梗文化”“创生性美好向量”属性的肯定。同时,“梗文化”的生产功能也被资本市场开发,衍生了“蕉绿”印花、“菜狗”玩偶等一系列紧俏的文创产品,以梗为卖点吸引用户消费,作为物质媒介实现了“梗文化”的二次传播。政治、资本与青年群体三重推动,加速了“梗文化”狂欢由线上到线下的蔓延,“梗文化”迅速融入大众话语体系之中,并以青年群体为

10、中心不断加大在现实社会中的影响。但在迅速走向大众的过程中,“梗文化”的娱乐性被过度放大,变得浅薄低俗。“它夸大了因观看而带来的快感,对那些可见之物夸大其辞,吹捧、凸显那些浮面的表象,并拒绝意义或深度”,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娱乐奇观,“只对生理感觉有作用,而不影响主体的建构”7。过度追求感官刺激使得“梗文化”的娱乐实践变得扭曲,充斥着言语暴力与金钱崇拜,特别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这引发了官方对“梗文化”重新审视。2023年3月7日,人民网发文称:“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文章指出:“老六 老师,报 giao等网络烂梗被越来越多的孩子使用,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欢迎那些充满机

11、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但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必须坚决说不。”官方定性后,“梗文化”的“全民狂欢”热度逐渐平息,似乎淡出了公众视野。而“梗文化”的影响却不止于此,它提供了青年群体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契机和一种更加“温和式诊疗”的抵抗方式,持续为人们认知、解析不同社会时期下的各种话语冲突带来新的可能。“我们的时代把研究对象最后转向语言媒介本身,去研究语言如何塑造日常生活”8,从虚拟社区到网络社会再到现实世界,“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强传播性的网络语言形式,击穿了虚拟与现实的壁垒。然而,鲜有学者从哲学视角对“梗文化”在传媒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行研究。2 逃逸线“梗文化”传播的优越性2.1 逃逸线下的创

12、生性传播德勒兹在对话中指出“树是草的对立面。不仅草生长在各种东西之间,而且本身由中间生长。草有逃逸线,不生根。”9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这2023年第11期 NEW MEDIA RESEARCH62新媒体研究里“树”指代建构起现代理性社会的树状思维模式与二元对立理论,而“草”则代表德勒兹所阐述的后现代主义思维。在他看来,“草”相对于“树”更具优越性,它由中间生长,不生根,“是一种非有机的生命的强力”,并赋予逃逸线以创造性,使得“我们有机会摆脱任何界域、任何编码,从能指的白墙与主体性的黑洞中逃逸而出,自我生成一条线、一条生机勃勃的逃逸线。”换句话说,“草”生成了与现代理性积极抗争的逃逸线,通过“绝对

13、断裂之后的创生性”,引导人们拥抱思想与真我的解放,为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网络空间中,“梗文化”在“草”的引导下沿着逃逸线逃离,在不同文化中任意生长、碰撞,这赋予了它丰沛的创造力和生成的可能性,积极持续地“生产真实,创造生命,获得武器”9。在“梗文化”的发展脉络中,不仅能够以“诊断式批判”的方式解析社会热点事件,还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种对原文本进行解构拼贴的符码生产形式,用于传播全新构建的内容意涵,形成“谐趣”的修饰格刺激感官,以快速引起传者与受者的情感共振。如“鸡你太美”一梗,来源于偶像明星蔡 坤代言 NBA 中国区形象大使,由于其娱乐明星的身份和拙劣的球技与篮球明星硬朗的形象相去

14、甚远,引来了虎扑(篮球爱好者网站)网友的集体嘲讽。蔡 坤粉丝随后展开回击,以刷屏的形式“攻占”虎扑论坛、百度贴吧等网络集群地,一场全网骂战就此展开。期间,网友对蔡 坤进行污名化创作来攻击其粉丝,歌曲只因你太美被改编为“鸡你太美”,粉丝对蔡 坤的称呼“哥哥”被改编为“咯咯”并配以恶搞视频,极尽挖苦之能迅速爆红于网络。后期的“蔡 坤”梗则与蔡 坤本人无关,更多的是“ikun”群体在不同场景下对既定内容的“狂欢”。回溯始末,在以男生为主的篮球爱好者群体与以女生为主的爱豆粉丝群体的文化碰撞中,“梗文化”前期作为两种文化群体间交流的语言与工具,生成了多种谐音戏仿、图文并茂的传播形式;而又随着长期的话语实

15、践,展现出自我更新的内容创造力,最终作为互联网空间中网民自娱自乐、寻找群体认同的媒介奇观独立存在。“草”所代指的后现代思维为“梗文化”划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逃逸线,作为一种生成的强力,它生成了语言与工具、传播形式与传播内容,甚至生产了奇观,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注入新的活力。2.2 解域化中的文本式传播“写作就是划出逃逸线,这些逃逸线不是想象的,确实是被迫跟随的,因为写作使我们介入其中,并在现实中把我们卷入其中。”9在德勒兹看来,(优越的)写作具有逃逸属性,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是基于文字的传播而被动建立的,且直接影响现实生活。而“梗文化”诞生于因网络文化群体的碎片化和流动性而生成的“解域化”空间中,“梗文

16、化”实践形式、梗的呈现同样是一种中间性、纯文本的文字媒介。德勒兹对于“(优越的)写作”的论述后现代语境中亚文化的逃逸性恰恰诠释了梗作为“写作”在当下网络空间中的优越性,即“梗文化”所承载的“写作”的优势不单单是含有两者共通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更在于纯文本的媒介形式所带来的传播之利。在互联网空间不同文化“解域化”过程中,梗作为与“写作”相同的传统文字媒介,为亚文化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更加隐蔽快捷的符文载体,形成了“黑话”特征的流动性传播文本,以逃避审核机制、增加覆盖面。如“依托答辩”“食不食油饼”“你个老 6”等,以谐音、象形的形式再造文本,进行反主流、反美学的非理性宣泄和亚文化内容输出。但理解这些梗

17、需要一定的“文化资本”,在人们(特别是青年群体)与网络空间相适应的过程中,长期的话语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梗,形成了如“用典”“互文”一般的写作技巧。梗成为了类似典故或谚语的社交货币,在不同的语境赋予不同的含义,完成符号意涵的全新表达。这种具有文学美感的表达方式,赋予了“梗文化”更大的趣味性和使用空间。2.3 任意链接下的捕捉式传播写作只要不是官方的,他自身就必然与少数派关联,这里的少数派只是在写作的实践中被随意捕捉来的个体9。从受众角度看,“梗文化”的逃逸性也积极地为传播赋能,广泛而随机地联结不同事件下各种文化群体的任意成员,大大提高了传受关系建立的可能,“要成为一股与其他流世界所有的生成小民族的

18、运动联合起来的流。”9如在互联网空间中,每个人的网络族群是多元化的,既可能是“考研党”的同时又是“饭圈人”,拥有多重文化角色。不同用户浏览媒介平台的内容时,视频或文章下的弹幕、留言板等板块成为人们互动交流、表达自我的公共区域。梗作为不同群体的文化实践,跨越时空的限制与随机的浏览者建立关联,完成文化内容的传播与碰撞。对于浏览者来说,这种传播形式是直接而被动的,区别视频、图片等媒介形式将文化群体“辖域化”基于用户画像的垂直精准推送,以兴趣构建起了用户之间的区隔。梗以简短的文字形式滞留在弹幕、留言板上,不需要用户通过某一文化作品去主动了解、认知,而是作为“文化资本”被引申在不同事件的阐释中,在用户浏

19、览的同时直接建立传受关系,完成“解域化”63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的“个体捕捉”。3 结语作为逃逸线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表达,“梗文化”结合各种暗流和强度,几乎摆脱了形式、质料、结构的种种束缚,蓄足了巨大的传播势能,走向了绝对的解域化。它“真实地改变我们生活的境况,但这也意味着风险的存在。”10网络群体的共同表演似乎使得“梗文化”陷入一种“无意义”的纯粹娱乐奇观之中,“拼贴、戏仿等手段固然以撕裂原文本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为目的,蕴含着重新构建新的符号意义的可能以至于丧失了明确的所指,而止于放逐意义的狂欢。”11这样无意义的消遣行为是否带有消极色彩呢?从现代理性主义的角度来看

20、,虽然“梗文化”为社会增添了一定的文化、经济价值,但有些“恶俗烂梗”也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荼毒青少年心理健康。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出发,这种追求娱乐与意义放逐的“狂欢”亦是一种抵抗,一种被现代理性主义以“进步(le progrs)”的名义抑制了的“非理性(non-rationalit)”的回归12。以“蔡 坤”梗为例,表面是两大群体文化互斥下的全民狂欢,实则是文化工业下娱乐传媒行业充斥媒体空间、压迫公众生活所引发的触底反弹,深层的更是现代理性“进步”压力之下公众的“非理性”抵抗。可以说,人们通过这种无意义的抵抗完成了另一种意义的构建,包括参与式文化的族群认同与少数群体的话语抗争,甚至是“在思想层面

21、促进了文学、艺术与哲学的双向运动”。但与此同时,这种状态中的事物也是最危险的,没有确定性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未知,真实而凶险,无法产生任何预见性。因此,应辩证地看待“梗文化”对于当代文化建构的影响,剖析背后群体的话语诉求,针对其生产传播特点,或堵或疏,引导“梗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注释逃逸线(ligne de fuite)本是用来描述透视绘画的术语,德勒兹提炼后,成为进行反精神分裂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解域化即去既定语境化,将主体和事件从周围的环境/语境中抽离出来,破除其周围的原本的边界。道格拉斯凯纳尔在媒介文化提出的“诊断式批评”文化研究方法,将人们熟悉的名人、体育、媒体文化和政治“神话”层层剥开,

22、并放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意识形态的意义层面上进行解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解读世界。“污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早已出现。欧文戈夫曼认为污名化是使被污名者“变成不太令人欢迎的一类”的行为。ikun(同IKUN,爱坤),是指中国男歌手、演员、音乐制作人蔡坤的粉丝的名称。但该词在网友狂欢下又有了黑粉的意思。文化资本指的是特定人群在与特定环境长期相适应过程中积累的实践、信念、传统和价值观念,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及选择方式。参考文献1 邹文佳.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网络表情包的传播与反思J.东南传播,2019(2):64-66.2 德勒兹,加塔利.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M.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

23、社,2010:124.3 麦永雄.光滑空间与块茎思维:德勒兹的数字媒介诗学J.文艺研究,2007(12):75-84,183-184.4 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7,23.5 唐翰林,仇隽,张若辰著.当你玩“梗”的时候,你真的知道你在想什么吗?EB/OL.(2022-12-16)2023-05-25.https:/ 熊曼.风格抵抗收编: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9.7 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02.8 金兼斌.对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理解J.青年记者,2021,699(7):48-49.9 吉尔德勒兹,克莱尔帕尔奈.对话M.董树宝,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53,55,64,67.10 钟雨晴.逃逸线:吉尔德勒兹文学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21.11 丁建新,朱黎黎.“根茎”、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景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2):127-133.12 陈龙,李超.网络社会的“新部落”:后亚文化圈层研究J.传媒观察,2021(6):5-1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