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二数:孙晓玲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小棒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1、设置情景(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生:大熊猫。(2)师:嗯,真聪明!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它不光可爱,也十分好客,今天熊猫晶晶就要请它4个最要好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于是,一大早它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要把这些新
2、鲜的竹笋分享给它的4个好朋友吃。可这时京京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怎样把这些竹笋分给朋友们吃,才显得公平些呢?生:平均分。(板书)(3)那“平均”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什么叫做平均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2、提出问题师:京京想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3、唤起原知(1)可是晶晶没有学过什么是平均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小棒来了代替竹笋,帮晶晶来分一分。看看每盘应该分几个?(学生动手分小棒,师巡视)(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结果每盘分3个。生2:我是两个两个分的,每盘也分3个
3、。生3:我是3个3个分的,每盘分3个。师:同学们,你们分的和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3)晶晶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你们的指点下,它已经分好了,看他分的对吗?小结: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4、揭示课题: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除法)齐读课题两遍。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我们以前学过加、减、乘,它们都有自己的符合,除法也不例外,他也有自己的符号。它就叫“除号”。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一下除号吧,我们在田字格中先写一个横线,然后在上下分别画一个大小
4、相同的圆点,注意离横线的距离一定要相等。你学会了吗?在你的练习本上漂亮的写3个除号。(学生练习写除号)(2)你知道除号是谁发明的吗?我来告诉你,在18实际,瑞士人哈纳在给孩子分西瓜时,一刀下去把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分成了大小相等的两半。所以他发明了除号。听了这个小故事,你认为除号代表什么意思那?生:除号代表平均分的意思。(3)对了除号就是代表平均分的意思。我们刚才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的,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成了4分,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盘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分竹笋的过程写成一道除法算式。:“124=3”和老师一起读一读。生:12除以4等于3.师:那这道算式也就表
5、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三、模拟训练,拓展应用。1、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分鱼)师:同学们,大家看我们二(3)班的同学这么聪明能干,又找咱们帮忙来啦!看是什么谁呢?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分给几只猫?每只分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鱼是15,除号前面写15;平均分给5只猫,除号后面写5;每只分3条,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2、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3、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老师设置的四道关卡已经全部通过。我宣布全体同学,挑战成功!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生:开心。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生:因为我学会了除法。生:我体会了收获。生:我帮助了我的同桌。师:同学们,春天来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愿你们能带着这种快乐在春天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精心培育它让它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