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2月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生动形象的词句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2、理解文章结构与选材的特色与精妙。3、理解文章于叙述之中寓以精辟的抒情、议论的技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心领会闻一多先生刻苦而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爱民热忱及其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在感受伟人革命斗争风采的同时,也从中接受启迪,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顽强坚韧、无私无畏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领会过渡句段在文中的作用。2、学习本文围绕
2、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这首歌的歌词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一篇,这首歌是说澳门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被外国人占领了,作者闻一多以澳门为第一人称表达了澳门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我们看闻一多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
3、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说和做来进一步具体地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大家看大屏幕。(板书课题)二、认识闻一多1、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
4、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里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2、闻一多与臧克家的师生佳话。3、臧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在农村中生活,比较了解农民的悲惨遭遇。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学习。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往东北。1930
5、年考入山东大学,幸得闻一多先生教诲、帮助。1932年发表新诗,并连续出版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明月刊,1949年自香港回到北京工作。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协书记、诗刊主编等职。主要作品还有有的人老哥哥等。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1、注音衰微(shui) 赫然(h) 迭起(di) 锲而不舍(qi) 兀兀穷年(w) 沥尽心血(l) 潜心贯注(qin) 心会神凝(nng ) 迥乎不同(jing) 一反既往(j) 慷慨淋漓(kng ki ln l) 气冲斗(du)牛 弥(m)高 群蚁排衙(y) 浠水x 2、释词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
6、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沥尽心血:滴光了所有的心血。沥,滴。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的远。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弥高:更高。弥,更加。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高标:超群、出众的人,好榜样。心会神凝:比喻集中全部精力。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
7、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4、作为学
8、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成就: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争取民主五、小结: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六、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
9、主的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却是始终的言行一致。二、 重点研读 朗读第一部分,赏析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2、讨论解决下列句子的含义。(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
10、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3、归纳本文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课后积累:1、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四字词语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炯炯目光 兀兀穷年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慷慨淋漓 警报迭起 对偶句人家说
11、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三、 拓展延伸: 闻一多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言和行终生实践着这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是,当代的价值观却告诉我们说:“生命是最宝贵的。”闻一多先生“以生命为代价实证着他的言和行”,你认为值不值得?资料链接:“要斗争就会有人倒下去,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就会站起来!时势越紧张,我越应该把责任担当起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2、,难道我们还不如古时候的文人?”闻一多于1946年“作为一多先生的晚辈和朋友,我始终感到汗颜愧疚。在最黑暗的时刻,我没有像他一样挺身而出,用生命换取光明!但是,我又感到宽慰,可以用我的余生完成一多先生和无数前辈的未竟事业。” 数学家华罗庚 于1976年四、小结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五、作业布置1、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的风范。2、完成新课程本课练习六、板书设计:学者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