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7385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实践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问题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今,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却不够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自“十一五”以来发布的三轮国家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思想。教育部陈

2、宝生部长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表明“传统文化进校园”,需要做到四件事,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注重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个学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第二件事是拓展我们的校园文化,比如将戏曲、国画、书法,甚至是中医药、传统体育、武术、太极等引入校园,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发展的沃土。可见,加强传统文化传承是时代的呼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课题界定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注重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打开高中语文课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说明高中语文教学在传播传统文化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高中语文课可以说责无旁贷。本课题通过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诗文、传统节日与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充分结合,采用有趣活泼的形式,深入到传统文化内部,使高中生充分感知传统文学音韵之和谐,感受传统节日风俗之美好。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内各省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动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如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各级教育部门和省内大学组织编写了课外读本,有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国学经典诵读(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湖北文化(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文化(武汉市教科院)、长在宜昌(宜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洪湖的我的母亲湖(洪湖市教学研究室)等等。即

4、便是各个学校开展的活动课,也是以德育为主,而忽视了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性,割裂了语文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关联。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符合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要求。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可以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实践体验,会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

5、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学生健康成长。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课题理论依据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重大支撑,是中国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丰富资源,是中国人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范本。如果丢弃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会淡化民族特色,以致丢掉民族魂,最终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并纳入国民教育。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进校园,还对青年一代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当西方惊叹论语、孟子等中国儒家文化宝库

6、中,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与自己的和谐”等精神资源时,很多国人却不了解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笃学”、“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因此我们必须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和影响,从而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其次,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集体和个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的黄金时期,把优秀传统文化刻在学

7、生的记忆深处,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阅历的增加,这种文化积淀会慢慢释放出浓郁的芬芳,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心入脑,从而完善人格、陶冶情感。其三,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对后人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如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都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重义轻利、天人合一、修己安人、贵和尚中、忧国忧民等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良好品德。研究目的情感目标: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的情

8、感得到升华,增强道德规范意识,提升道德情操,使行为得以内化,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并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相互关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体验和谐与友善的快乐,确保其快乐的成长。价值目标:在中华经典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体会感恩、博爱与智慧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能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振兴。研究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以“统一主题,推荐内容,分段实施,有序进行”为形式,结合高中语文学科“读”、“诵”、“唱”、“讲”、“画”、“演”的特点,以及丰富的教材资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研究假设从以下四方面

9、入手,深入开展活动:1.读:通过课堂学习和语文活动,理解、诵读优秀传统文化。2.赏:通过鉴赏特别是古典诗词鉴赏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传承文化。3.写:思考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并形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4.评: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背诵活动,通过书法比赛、手抄报、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节目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创新之处充分发挥语文课自身优势,利用语文课堂这块主阵地,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不拘泥于德育教育一方面,不局限于课外活动一种方式。在丰富语文课堂的同时,还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更改变了通过背诵来机械记忆传统文化的模式。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

10、步骤。研究思路 1.坚持循序渐进,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古诗文不仅仅展示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及古人的心理历程,更是向学生介绍儒、道、法、史等百家的思想精髓及骄人的成就。精彩的文学小品文娓娓道来的是古代建筑、农业、穿着、民间工艺、习俗、信仰、节日文化等方面知识。2.坚持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课本的“梳理探究”板块,充分利用节日文化,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课等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去参加一些如清明节祭先烈、中秋赏月等民俗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利用课堂,梳理、探究教材中的优秀

11、传统文化文献查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论探究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困惑及问题,集思广益,达成认识活动展示法: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优秀教学设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教师们的成果得到展示,让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技术路线 1.知行统一。坚持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2.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发挥积极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3.继承创新。既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探索创新,使之不断丰富

12、和发展。4.激励。承认学生在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对学习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实施步骤成员分工第一阶段:构建学习体系,让传统文化深入课堂。加强语文课堂的文化元素,以教材为主,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第二阶段:构建活动体系,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田。1.诵千古美文,做儒雅青年。由李自莲、李彦莉两位老师负责开列书单,组织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我阅读,感受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并开展诵读交流、书评展、读书笔记展、荐书榜等活动。2.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由樊华录、柯昌东等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并开展春联书写比赛、节日文化习俗展板、节日美食讲座、节日与民族魂的研究报告。3.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由余窗、戴丽萍等老师负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诗歌配图展、诗歌鉴赏讲座等活动。课题编号:37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