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朱自清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2.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3. 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教学重难点:1.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媒体设计: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还可提供春的画面。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
2、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二、简介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A.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水涨(zhng)捉迷藏(cng)酝酿(ynning)应和(h)笼(lng)着一层薄(b)烟黄晕(yn)蓑(su)衣巢(cho)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B.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盼春(1
4、)总领全篇,开启下文春草图春花图绘春(27)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赞春(89)新、美、力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不懂词句举例: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
5、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3.齐声朗读课文。要求: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4.课堂小结。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