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摘要: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学龄短,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处于一种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的迷惘状态中,很容易步入后进生的行列。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本文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后进生的转化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后进生;转化一、小学低年级语文后进生的特征小学低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少,并且难度不大。低年级的后进生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而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评价又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挫败感,影响他们的发展。 1行为态度特征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语文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是不端正的。他们课前不预习,课上不专心,课后不复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
2、中,经常爱搞小动作;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十分懒惰;作业马虎,不能按时完成;阅读水平差。我们班的何林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没有一节课是坐端正认真听的,喜欢看外面,喜欢打扰他周围的小朋友,作业基本上不能完成。2心理特征为人师表,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但真正去爱每一位学生是很难的,后进生长期表现不好,成绩差。教师会经常批评他们,导致后进生们对自己的评价偏低。他们在班级中处于劣势地位,自卑心理明显,情绪消沉,性格孤僻,常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不敢与他人交往,容易受到周边同学的讥笑、指责。他们缺乏学习动机,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他们常常失败,失败后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自我评价模式,认为自己就是差生,无法进步,干
3、脆以冷漠和无所谓的态度来掩盖对失败的恐惧。我们班的何健,一年级上期的时候可以考50多分,这个学期一直考十几分,甚至几分,有时候我控制不住要数落他,而他似乎已经习惯了,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就是这样了。不仅仅是何健,还有陈照财、罗江。他们几个是特别典型的例子。二、小学低年级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通常认为学生成绩差、不守纪律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不好。因此很多老师和家长在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把关键问题锁定在学生身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和学习习惯的不好很大程度上是与老师和家长有关的,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和家长可以正确引导,让
4、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一)主观原因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儿童与小学的过渡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必备素质。绝大部分学生成绩低下是由学习习惯差和归因不当造成的。1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遵守课堂纪律,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小学低年级后进生在入学初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按照正常速度掌握新知识,在拼读、书写、阅读等方面都比较欠缺,这些都成了他们学习的障碍。我们班的何林、罗晴、陈照财等学困生就是这样。特别是何林,他上课的时候喜欢打扰别人,闲不住,爱摆弄自己的文具,喜欢拍拍前
5、面同学的肩膀。每次考试,他连选择题都不做,走到他面前把答案告诉他他都不肯写,还是自己乱填其它答案。连线题有时候也会留空白。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的最基础的字词他都不懂,越不会越不学,越不学越不会。2归因不当低年级的学生不懂事,他们总会把自己的失败完全看成是自己造成的。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或者是因为自己的“蠢”,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每当这样想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从而影响他们对自己评价的正确定位。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降低了,学习的努力程度也会随之降低,放弃尝试和努力的机会。(二)客观原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造成的。低年级后进生的形成也有其客观原因。1
6、家庭原因首先是家长疏于管教。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教育孩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但很多家长认为教学是老师的事,与他们没有关系,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无形中支持了学生的不思进取,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步入了后进生的行列。其次是单亲家庭。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里,低年级学生需要家长的呵护和关心,但他们从小缺少母爱或者父爱,性格孤僻、冷漠,不与班上其他同学交往,导致心理缺陷,上课不认真。最典型的例子还是何林。他家里只有一个坐过牢的爸爸和一个年迈的奶奶,爸爸在外务工,生病的奶奶一个人带着他。他缺少父爱和母爱,经常和一些高年级的坏学生在一起,潜
7、移默化的受着他们的影响,坏毛病一堆,好习惯基本上没有。最后,家庭教育观念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分数是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有些家长弄来很多练习题给孩子做,做不好就骂,甚至打。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与迁就,导致孩子贪玩,自制力不强,总想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完成作业,导致作业质量不高。2学校原因教师教学理念不科学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教育要求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叫那些优生回答问题,忽视了后进生。久而久之,那些差生就习以
8、为常了,也就无所谓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降低了。教学方法不当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他们入学时间不长,对学校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难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师有时候把孩子们大龄化了,在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往往是去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信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导致成绩差。教师评价片面应试教育把学生的成绩放到第一位,成绩好的就是优生,反之则是差生。很多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德、智、体、美”统一起来,综合学生的有缺点。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体育好或者美术好,教师也可以表扬他们,但这样的表扬似乎比较少。导致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有些偏远地区的
9、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许多教学需求不能满足,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枯燥无味。三、小学低年级后进生的转化方法 1尊重差生,鼓励差生后进生在各方面都比一般的学生表现差,在班级里常常遭到同学的讥笑。在同学中他们落后他人,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他们觉得惭愧。在课堂上他们也想像优生一样信心满满地举手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他们也渴望掌声与鲜花。然而他们回答不出问题,只能开小差、捣蛋、欺负他人,以此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其实,他们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信任和支持是他们进步的最佳武器。教师应该尊重后进生,那么怎样尊重他们呢?首先,寻找他们
10、的闪光点。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很多优点,长处,时不时还要“露一手”。此时,教师应当善于发掘和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的火花,使他们感到,我也有优点,也有长处,并不比别人蠢,不比别人差。画画的好的让他多出板报,体育厉害的可以让他当体育委员,爱劳动的让他管理班上的卫生。其次,教师要注意说话的分寸。不管学生做出了多么令人烦恼的举动,教师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不可以恐吓体罚,气势压人。而应该好言相劝,鼓励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再次,不必每次都公布后进生的成绩,后进生成绩比较差,要适当给他们留些面子,不要在学生面前取笑他们那可怜的成绩,给他们一点自尊。2以优帮差,合作学习俗话说
11、“团结起来力量大”,后进生的转化仅凭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班上成立学习小组,组内优差生搭配,建议“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优生帮助差生学习,这样他们可以共同进步。实践证明,运用榜样和集体的力量,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是行之有效的。因为良好的班风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班风好,正气上升,邪气就下降,后进生就没有了市场,前面有优秀学生引路,后面班干部督促,他想不变好都不行。3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有很多原因,前面我们分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此我们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智商确实低下的,属于真差生。二是智商正常,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低下的,属于假后进生。对于
12、前者,教师要使其尽量学,不能强制其结果,保证他不学坏,能听话就好。对于后者,功夫可要多花好几倍。教师首先要端正其态度,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做好他们的辅导工作。可以 联系家长,共同转化。再次,对他们做出一定的要求,如果他们达到了预期目标,要及时鼓励表扬,若没有达到也要积极鼓励,不能使他们丧失信心。4关爱备至,不离不弃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偏爱,不能使他们的心里有丝毫的失落感。教师在转化后进生时,要关爱每一个后进生,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不要轻言某个学生“朽木难雕”“无药可救”。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工程,一点一滴地积累,一点一滴地进步,都非易事。但是只要持之
13、以恒,水滴也会石穿。我们班有一个叫李秀逸的女孩,她的妈妈智力不正常,遗传她妈妈,她也不聪明,成绩一直不理想。但是她很听话,于是我经常课后辅导她,给她出几个简单的题目,告诉她怎么做,慢慢地她的成绩有了提高,虽然还是不及格,但能考五十多分了。5适时调整座位在开学之初,建立一帮一的合作学习模式。差生和优生坐。这样,优生在各方面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差生。上完新课之后,把所有的差生放在教室的最前面,复习时主要关注他们,多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提醒他们上课认真听讲。 综上所诉,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后进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日就能完成,这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每个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叶进.让“学习困难”儿童走出困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