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被编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联系生活及其他学科,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即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又提出学生能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这篇课文是七上第五单元第25课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
2、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尤其后者为下一单元的练习朗读和默读奠定了基础。这一课在本册文言文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虽然课文故事性强,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但一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继续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是大有必要的;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同样不可缺少;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文言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诵读古代诗词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新课改要求。因此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将“文言”与“文”同步进行方为科学
3、的教学。2本节主要内容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3.教学目标依据三个维度我预设了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
4、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难点: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二、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继童趣、论语、山市之后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
5、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三、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预设目标,我选用了:激趣导入法、诵读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讨论法。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尤其针对初一新生让其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既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又能体会人物的情感。分类整理归纳法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习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学生练得越早收获就越大。新课标还很注重学生思考和探究、讨论合作能力,希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学法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
6、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学法指导,如:圈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研究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朗读法,在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合作法,则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五、教学程序我设置的教学环节分别是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介绍出处,出示目标;诵读课文,初步感知;自主学习,整体感悟;课堂小练,看谁最棒;合作讨论,探究问题;迁移拓展,走
7、向课外;课堂小结,快速背诵;分层作业,自由选择。下面我将就每个环节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设计意图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教学环节(一)、故事导入讲述元方善对的故事,引出课题。(二)、介绍出处及出示目标1.介绍世说新语一书。2.明确学习目标。用笔记录暗红色的句子。出示世说新语作品简介及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志人”的特点。2.心理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的关键,开头明确任务,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生放声自由读。要求读出语气,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停顿。2.生齐读。出示老师范读的原始文言文及后来断句用了标点的原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尤
8、其针对初一新生让其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既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又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四)、自主学习,整体感悟1默看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疏通文意。3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4能够用流畅的语言复述故事。5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能用恰当的评价人物的标准来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能认识到“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 出示具体的学习自学方法及导向指引。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结合注解、工具书学会自学法,如圈点勾画,概括文意,复述课文,感知文意。(五)、课堂小练1.指点一些学生未知的词语。2.补充“称谓”知识。1.抢答词义。2.翻译句子。3.了解古代称谓并练习辨识。4.补充省略成分(主语),分男女读课文。5
9、.指名复述故事。出示当堂练的各类题,加大课堂的容量。此项活动中有多种能力的训练,如读、说、听、写。在比赛中既检查和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一词汇的积累,文言语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同时体现课堂自学效果。(六)、合作探究1.老师提出问题。2.参与小组讨论。3.就学生提出问题予以点拨。讨论:1、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3、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哪些启示?出示三个讨论题。新课标表明: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另为完成:1.重在“感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评价人物,获得情感体验。2.进一步认识了“志人”小说“以事写人”的特点。3. 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突出另一教学重点。(七)、迁移拓展1补充诚信名言。2.指点课文成语。3.点拨迁移及拓展训练1.积累诚信名言。2.按要求动手写成语。3.实践操作怎样应对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