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课题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学会应用比值定义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2)了解密度公式及其单位,知道g/cm3和kg/m3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体会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5)通过查表,培养学生查阅信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难点:1.用比值法反映物质的性质;2.密度概念的建立;3.g/cm3和kg/m3之间的换算关系。步骤1自主学习;2.合作互动;3.小组竞争展示;4.小结;5练习与评价复 备导入1. 如何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
2、的铁块和塑料块? 2. 一千克的铁和一千克的棉花,哪个重?知识体系自主学习(预习知识梳理,组内检查)1、 如何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2、 一千克的铁和一千克的棉花,哪个重?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1、研究对象:三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2、讨论:如何测量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需要哪些测量的器材? 体积的常用单位有哪些? 1 m3=_ dm3 =_ cm3 1 L =_ mL 1 mL =_1 cm3 1 L =_ dm3 =_ m33、 进行实验,数据填入表格:测量对象质
3、量m/g体积V/cm3(质量/体积)/g.cm-3小铁块中铁块大铁块小塑料块中塑料块大塑料块4、实验结论: 竞争展示问题一:密度的定义是什么?符号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问题二:1 g/cm3=_ kg/m3 kg/m3=_1 g/cm3(请写出换算过程)问题三:水=_ kg/m3物理意义是:问题四:如何理解公式: ( )练习反馈1. 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 和 。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2. 根据密度公式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B、铁的密度跟其体积成正比;C、铁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D、铁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其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改变。3. 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则剩余酒精的密度将:()A、减小 、保持不变 、增大 、无法判断4. 铜的密度是8.9103kg/m3,合_g/cm3铝的密度是2.7g/cm3,合_kg/m35. 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 ,体积是 ,密度是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