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课题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2节 速度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并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定义和物理含义;2、通过练习,掌握速度单位换算的办法;3、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例题练习,学会利用速度公式进行测量,知道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4、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速度的计算集体备课个性教案【要点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观察游泳比赛时,观众和裁判员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总结】:方法一(观众)_ 方法二(裁判员):_【活动】: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
2、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猜想】:哪一张纸下落得较快? _【思考】:1、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采用哪种方法? _ 2、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_ 3、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总结】: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即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要点2】:速度及其测量【总结】:速度是用来描述_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_通过的距离。用符号_表示速度,_表示时间,_表示路程。速度公式:_,变形公式: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符号:_,常用速度单位还有:_、_。【活动】:会读汽车行驶时表盘中速度表指针的动态变化。了解人和某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人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m/s.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为5m/s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人步行时的速度为1.4m/s的物理意义:_。1m/s=_km/h 20m/s=_km/h 108km/h=_m/s注意:会看速度标志牌和路程标志牌。【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1、实验原理(测量依据)是什么? 2、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应该测量哪些量? 3、你选用的实验仪器是什么? 4、你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5、要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及精度,你有哪些好办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