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 弹力课题8.1 力 弹力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建立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亲身感受物体的形状与体积的变化,建立物体的形变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弹性形变的内涵,了解范性形变;2、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如何使用;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4、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力 弹力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难点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课前准备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图片导 学 过 程教
2、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指 导 过 程二次备课导入新课:用“孤掌难鸣”的原因引入一、 学生活动1:感知力的作用利用身边的器材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的作用。思考: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是否一定要接触? 两个物体接触时,这两个物体间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 试着通过举例说明。讲解并板书:力的概念: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里的物体。举出一些有力作用的例子让学生分析二、 学生活动2:探究形变和弹力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揉纸团、压橡皮泥等活动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分别松开手之手,有的物如 ,它们的形状 ,像这种形变称为弹
3、性形变。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中,你的手有 的感觉。 叫做弹力。 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 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叫做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弹簧等,都会产生弹力。三、 学生活动3:探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实验1:(1)架高塑料尺,放上不同重物,观察塑料尺形变大小(2)、在弹簧下挂不同钩码,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弹簧长度的变化与外力的大小关系小组交流:通过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活动8.1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那么物体形变
4、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实验2:探究物体弹性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1)、塑料尺,施加向下不同的压力,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2)、手沿水平方向拉弹簧的一端,逐渐增大拉力,观察弹簧的形变情况。总结:以上观察表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作用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四 学生活动4:自学,交流弹簧测力计1.自学(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刻度盘、指针、弹簧、秤钩(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和 。校零:检查指针是否在 刻度处,若不在应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 。观察时,视线必须 。 2.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五 、学生活动5:认识弹性势能 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得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有 。通过教师举例引入,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使其他的物体工作,即具有弹性势能。举例说说身边的物体哪些具有弹性势能 。 六、总结七、练习巩固:物理补充习题26页1-10题板书设计8.1力 弹力一、力1、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2、单位:牛顿(N)3、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二、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三、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1、构造:2、使用方法:四、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教学反思